收藏 分享(赏)

贵州省山区稻鱼共生生产模式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_韦兴让.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483320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5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山区稻鱼共生生产模式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_韦兴让.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贵州省山区稻鱼共生生产模式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_韦兴让.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贵州省山区稻鱼共生生产模式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_韦兴让.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http:/2023年1月 第14卷 第2期贵州省山区稻鱼共生生产模式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韦兴让三都水族自治县都江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贵州三都558106摘要:稻田种养结合的循环农业生产模式是当前我国生态农业的研究热点。以贵州省山区的稻鱼共生模式为研究对象,总结稻田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发展现状,分析目前其发展中尚存在的推广力度不足、缺少技术规范、技术指导不到位及尚未形成品牌等问题,并提出加强推广与应用、制定技术规范、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及创建品牌等改善建议。关键词:稻田种养;循环农业;贵州省中图分类号:S968.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7909(2023)02-95-30引言稻田种养

2、结合生产模式发展历史悠久,是我国常见的循环农业生产模式之一,目前农民已积累丰富的种养经验1。其中,较为常见的稻田种养结合生产模式是稻鱼共生模式。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水稻与蟹、虾、鳖、鸭等共生的生产模式逐渐出现。发展稻田种养结合生产模式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的用地紧张问题,同时能够解决我国稻田集约化生产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对水稻生产中滥用肥料导致的土地生产力降低、污染加剧等问题有很好的缓解作用。发展稻田种养结合生产模式还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综合收益。在稻田种养结合生产模式下,稻米的产量会相对有所下降,但其稻米口感却比常规稻田生产的更好2,经济效益更高,对环境也更友好,更符合当下生态环

3、境建设要求。由此可见,稻田种养结合生产模式是一种兼顾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种养模式。笔者在总结贵州省山区稻鱼共生生产模式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和研究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为此生产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1稻田种养结合生产模式稻田种养结合生产模式是指在水稻生产季节在稻田内放养鱼、鸭等,即在稻田中形成稻鱼、稻鸭等互补共生的循环农业生产模式,在同一块田内既种稻又养鱼、鸭等,实现了一田多用、一水多用、一季多收的最佳效果,具有增粮、增肥、增收和节地、节工等优点3。该农业生产模式具有较大的优势,符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经济发展要求,是提高农产品质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

4、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2贵州省山区稻鱼共生生产模式发展现状稻鱼共生生产模式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依据水稻与鱼互利共生的特点,以及两种生物对生长环境的需求,通过科学布置种植、养殖空间,提高土地等资源利用效率的一种立体高效的循环农业生产模式。贵州省稻田养鱼具有悠久的历史,特别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后,广大农民开展稻田养鱼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如今,贵州省各地广泛地开展了稻鱼共生生产模式的研究与大面积生产试验,探索出了稻田养鱼增产机制,改进了养殖技术,扩大了养殖对象,从而使以稻为主、养鱼为辅、稻鱼结合的生产模式得以进一步完善。目前,贵州省采取稻鱼共生生产模式的地区主要有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锦屏县

5、、黎平县、榕江县、三穗县、从江县、剑河县、天柱县、台江县、凯里市,遵义市播州区、湄潭县、桐梓县,铜仁市德江县、石阡县、思南县等,其中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推广应用面积达8.33万hm2。各地稻田养殖的鱼类品种不同,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铜仁市、遵义市农户一般选择建鲤、福瑞鲤等进行养殖,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多养殖当地稻田鲤4。作者简介:韦兴让(1995),男,本科,助理畜牧师,研究方向:畜牧水产。95DOI:10.19345/ki.1674-7909.2023.02.020http:/2023年1月 第14卷 第2期3稻鱼共生生产模式关键技术及注意事项在应用稻鱼共生生产模式

6、时,首先需要对种植区域进行选择。农民需要选择水源充足、水质好且无污染、灌排方便、耕作层深厚且不漏水的稻田作为种植区域,同时需要加高田埂并捶打结实或硬化,确保稻田不会发生渗漏或塌陷,以方便后续的种植和养殖。在养鱼时,主要采用活水养殖方式,在稻田的对角处分别开设进、出水口,并用竹篾或尼龙网等制作栏栅。放养鱼的种类主要有鲤鱼、鲫鱼、胡子鲇等。稻田中放养的鱼除摄食田中的天然饵料外,还需要人工给其补充饵料,如菜籽饼、米糠、麦麸或配合饲料等。水稻种植也有相应的要求,如水稻移栽应在6月上旬前完成,宜采取宽窄行和沟边密植相结合的栽培方法。在养殖过程中,农民需要遵循“以防为主,以治为辅”原则,积极防治各类鱼病。

7、在收获鱼时,注意保持水流畅通,一般选择在夜间缓慢排水,使鱼自动进入鱼沟或鱼坑,第二天使用小网在鱼坑里集中捕捞。此次调查中所收获的鲤鱼鳞片完整、体态匀称、无畸形、无虫害、无异味,平均体质量为0.25 kg/条。4贵州省山区稻鱼共生生产模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贵州省山区应用稻鱼共生生产模式的历史较长,但在其发展中仍存在一定问题。一是推广力度不足。贵州省山区稻鱼共生生产模式应用范围较小,没有形成规模。二是缺少统一的技术规范,理论支撑不足。目前,针对贵州省山区稻鱼共生生产模式增产增收机制及技术规范的研究相对较少,缺乏有力的理论和技术支撑,无法有效优化稻鱼共生生产模式。三是技术指导不到位。贵州省山区的稻鱼生

8、态种养更多的是依照传统种养技术进行管理,其生产模式没有经过专业技术人员的改善,没有形成完善的种养技术体系,不利于后续的推广和应用。四是尚未形成品牌。贵州省山区的稻田鱼相较于其他养殖鱼类口感更好,但当地并没有借助稻田鱼的品质优势打造品牌,其经济效益受到了一定影响。5稻鱼共生生产模式发展对策5.1加强稻鱼共生生产模式的推广和应用,推动规模化生产推广应用稻鱼共生生产模式既能够解决水稻种植过程中氮肥滥用导致的污染问题,又能较好地提升农业经济效益,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新的路径。稻鱼共生生产模式是减少化肥和农药投入、保护农田生态环境的一种传统稻田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生产模式5。近年来,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绿

9、色渔业的大背景下,贵州省积极践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大力发展稻鱼共生生产模式,以生态种养产业带动乡村振兴,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生态致富路。因此,笔者建议当地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落实各项粮食生产补贴和生态补偿政策,推进稻鱼种养共生生产模式的推广与应用。例如,当地政府可定期组织开展稻鱼共生生产模式的相关讲座,对当地农民进行培训,使其真正了解该模式能够带来的经济效益;可建立稻鱼生态种养试点,以切实可见的生产示范激发农民的参与热情,推动该模式的推广与应用。5.2强化技术支持,制定技术规范贵州省可结合当地具体的地理环境、政策扶持、产业发展等因素,邀请相关专家制定稻田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生产模式相关的专

10、业性强、标准高的技术规范,推动该生产模式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使其成为一项可行、能行的农民增收致富产业6。相关专家可以贵州省山区为试验地点进行一系列稻鱼共生生产模式的研究,并根据研究结果构建完善、科学、高效的稻鱼生态种养技术体系,为稻鱼共生生产模式的推广与应用提供有力支撑。在稻鱼共生生产模式中,针对水稻(鱼)的选种、培育、病虫害防治及鱼进入稻田养殖的适宜时机等,相关专家都需要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研究,并制定相关技术规范,对农民进行专业的技术指导7。5.3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推动稻鱼共生生产模式专业化发展稻鱼共生生产模式是将种植业与养殖业结合起来,可在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同时,形成品牌知名度并推

11、动旅游业发展8-9。但贵州省山区从事农业生产的多是农民,其在种养过程中往往是依靠过往经验进行决策,缺乏专业的种养知识,无法因地制宜地选择更为合适的种养策略。因此,当地政府可引进一批专业人才,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例如,技术人员可考察当地的实际种植情况,并依照环境条件为种植户制订适宜的种植策略,最大限度地提高稻田种养结合生产模式的综合效益。同时,技术人员还可针对性地纠正种植户的种养误区,提高其种养水平。此外,当地有关部门可建立专门的网络平台,定期发布相关技术信息,以便种植户利用闲暇时间学习相关知识10。5.4创建品牌,利用品牌效应推动经济效益增长贵州省山区地理位置特殊,相较于平原地区,其96htt

12、p:/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都更有利于稻田种养结合生产农产品相关品牌的创建。贵州省山区的生态优势显著,同时也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其产品具有一定的民族文化特点。在此基础上,贵州省可以绿色食品为切入点建立稻米和稻田鱼相关品牌,并以贵州省山区为生产基地11-12,后续可将品牌打造为地理标志品牌,在增强品牌影响力的同时打造地区形象,使二者之可形成良性循环,互相促进彼此的发展。另外,贵州省可借助博览会、美食节、新媒体平台等进行品牌宣传和推广,增强品牌的知名度,更好地推动品牌效益增长。6结语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稻鱼共生生产模式下产出的鱼和稻米口感更好、品质更优,更符合人们

13、的要求。同时,稻田种养结合生产模式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既符合当下保护生态环境的社会需求,又能够满足种植户对经济效益的追求,是一种符合时代发展和社会需要的种养模式。目前,贵州省山区稻鱼共生生产模式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相关的研究报道还相对较少,尚未形成完善的种养体系,推广和应用的难度都相对较大。构建完善的稻鱼共生生产模式种养体系、创建品牌、推动三产融合等措施,可推动贵州省山区稻鱼共生生产模式不断发展。参考文献:1 陈明杰,梁龙,孙凯.稻田种养结合模式的功能研究进展与发展展望 J.广东蚕业,2022(10):18-21.2 和佳鹏,施颖.中排乡德庆村稻田养鱼与长毛谷“稻鱼共生”发展前景 J.农业

14、技术与装备,2022(5):52-54.3 邵玲,周丽,梁廉.怀集县再生稻鱼鸭绿色生态综合种养技术示范J.肇庆学院学报,2021(2):44-47.4曾涛,胡凤益,黄光福,等.贵州“多年生稻鱼鸭”综合种养技术 J.中国稻米,2020(6):88-90.5 王强盛,余坤龙,李婷婷,等.水稻-克氏原螯虾共生绿色种养的效应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21(1):77-81.6 敖礼林,鄢用亮,吴阳,等.稻田罗非鱼立体种养技术要点 J.科学种养,2020(11):59-62.7 叶新,刘璐.稻鱼螺绿色生态种养结合增产增效技术 J.福建稻麦科技,2020(2):19-20.8 孙丽娟,宋科,秦秦,等.稻-

15、鳝种养结合模式对稻田土壤性质及镉吸附与解吸的影响 J.上海农业学报,2020(2):26-32.9 赵春光.种养结合养殖鳖防护设施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J.科学养鱼,2020(1):35-37.10 GUO H S,QI M,HU Z J,et al.Optimizationof the rice-fish coculture in Qingtian,China:1.Effectsof rice spacing on the growth of the paddy fish and thechemical composition of both rice and fish J.Aquacult

16、ure,2020(522):735106.11 HU L L,ZHAO L F,TANG J J,et al.Extension potential of rice-fish coculture system:a casestudy of 10 provinces in South China J.Chinese Journal of Eco-Agriculture,2019(7):981-993.12 LIU D,TANG R C,XIE J,et al.Valuation ofecosystem services of rice fish coculture systems inRuyuan County,ChinaJ.Ecosystem Services,2020(41):101054.韦兴让.贵州省山区稻鱼共生生产模式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9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