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2 史韵文廊史韵文廊红色文化遗产作为一种重要红色资源,应当保护好、利用好,发挥其在存史育人方面的重要作用,尤其要发挥其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的独特作用。杭州市 L 区拥有天目山周恩来演讲旧址、民族日报社纪念馆等重要红色文化遗产。这里通过梳理 L 区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分析其存在的问题短板,从科学制定规划、完善支持体系、拓宽文化研究、加强科技赋能、凝聚社会力量、做好产业开发等方面提出保护利用的对策建议。改革开放 40 多年来,中国的文化生态发生着巨大变化。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亟需加强对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激活利用。更加重视一般地方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红色文化蛰伏于近代,形成于“五四”以后,成
2、熟和发展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它是中国人民在长期革命实践中,由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共同选择、融合、重组民族文化、革命文化和世界文化而创造的特定文化精神和文化形态,蕴涵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红色文化遗产的具体形式分为物质性文化遗产,如具体的遗址、文物等;非物质性文化遗产,如长征精神等革命精神、文学作品、革命故事等各种形式的文化遗产。这里倾向于将红色文化遗产定义为从 1921 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和一切先进分子,在发展、斗争、壮大过程中所经历、使用的,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史料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的物质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内学术界对红色文化遗产的研究
3、主要集中在红色文化遗产的价值挖掘、旅游开发等方面,研究视角多以史料挖掘、经济发展为主,研究成果空间范围更是以国家尺度或聚焦于红色文化遗产较为丰富的井冈山、西柏坡、延安等地区为主,对资源丰度、重要性、影响力一般的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研究不足。加强一般地方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研究,一方面,能够更好地激发本地红色基因,以接地气的红色文化唤醒群众红色记忆;另一方面,能够以点带面更好地描绘出红色历史全景,凝聚起红色文化传承的良好社会氛围,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弘扬。如何把握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契机,将全国红色传承和地方文化创造转化有机结合,进一步做好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是新时代一个具有使命性的课题。红色文
4、化遗产保护利用 喻佳 张芳193史韵文廊L 区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浙江作为中国革命思想的发源地之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先后诞生了许多代表人物,涌现了很多具有高度红色精神的事迹。这些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浙江省得天独厚的红色文化遗产。L 区位于浙江省西北部,地域面积广阔,山势较多,2019 年 L 区共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 82 个;杭州市红色资源点 4 个,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 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7 个;烈士纪念碑(墓)61 处、革命旧址 18 处。时间涵盖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近年来,L 区不断加强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工作,取
5、得了较好的效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实施意见,陆续编辑出版中国共产党临安历史(19211949)浙江通志天目山专志大地春潮改革开放以来临安党史专题集 新四军转战天目山 誓言无声 临安抗战史略等一大批史志书籍。2021 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L 区为加强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年初即对辖区内的村落开展红色文化调研,挖掘 7 个具有红色文化历史的村落。充分发挥全区红色文化遗址和资源开展现场教学,开展老战士讲故事等活动,引导全社会提高红色文化遗产保护意识。L 区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面临的问题部门联动和属地管理存在机制短板。一方面,红色文化遗产保护职责分配呈现“1+N”的多部
6、门联动特点。如在红色文化遗产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利用、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和管理工作中,主管或牵头、保护开发、执法、出资等部门联动推进保护利用工作,将各部门职能与功能最大程度结合。这虽然有利于保护举措的快速落地,但也面临着保护工作主导性、权威性受影响,全面信息掌握与整体布局统筹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在职能分工基础上,具有显著的属地化管理特点。属地根据明确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指导村社建立群众性文物保护组织,形成镇村社两级文保队伍,确保每一处文保岗位责任的落实。虽然“处处有人在,处处有人管”,但在职权、经费、人员、专业等方面受限制,存在“能力不足”的问题。保护利用的资金投入和保
7、障相对不足。红色文化遗产保护资金来源较为单一,主要依赖财政支持。较重要的红色文化遗产尚可以得到省市财政的支持。受文物保护相关规定限制,L 区仅民族日报社纪念馆因为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修缮经费由区财政承担,其他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点)皆由所在地镇街和区财政共同承担,“自保自养”模式明显。对于全区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来说,财政资金和经费显得捉襟见肘,创造性建设较难全域推进。资金不足也限制了红色文化遗产的“数字化”。目前,L 区红色文化遗产展现方式以展览加讲解为主,书籍、影视作品以及数字化的展示手段较为缺乏。保护利用的群体意识有待加强。近年来,红色文化旅游发展迅速,为进一步加强红色教育成果、
8、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红色文化遗产开发建设规模加大,但居民对红色文化的认知与传承意识依旧需要时间的积淀。因法律意识不强、保护意识不足,部分遗址会出现建设性破坏问题;部分居民对红色文化遗产的认知不高,导致家中革命遗物任意搁置、流失、损坏;还会发生部分游客践踏、破损红色文化遗产现象。部分红色文化遗址地居民对革命历史认知较强,但对其带来的经济收益关注明显高于其内涵精神关注。非红色文化遗址地区居民,则对近年来全域旅游的发展兴趣明显高于红色文化旅游。加强 L 区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对策建议红色文化遗产作为一种重要红色资源,应当保护好、利用好,发挥其在存史育人方面的重要作用,尤其要发挥其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的独
9、特作用。科学制定规划,创新管理方式。有效的机制管理,能确保规划制定的针对性、有效性。首先,建立专门机构牵头负责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统筹好部门、属地镇街、红色文化遗产间的关系,形成“1+N=1”的管理机制,缓解属地管理压力,加大地域统筹格局与力度,打造属地直通车让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快发现、紧保护、好发展。194 史韵文廊其次,完善和严格执行相关法规制度,针对红色文化遗产的特点,尽快出台针对性法律法规,各地区结合自身实际严格落实保护工作,并以“尊重革命遗址的历史原貌、修旧如旧、慎重重建”为原则积极开展保护与开发。最后,红色文化遗产规划务必遵循发展规律,不过多解读以及不过度开发,在坚持有效保护的
10、前提下,做好时代与文化的结合。完善支持体系,提供经费保障。红色文化遗产历史久远,修缮、保护压力较大,经费保障尤为重要。首先,保障经费来源,财政支持是红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资金来源,这种趋势在短期内不会改变,县级以上政府应将保障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而增加,确保基础性保障有效开展。其次,扩大融资途径,社会支持是新时代下红色文化遗产保护资金来源的可探索性方向,一方面能够有效汇聚社会资源保障保护工作的更好开展,另一方面能够通过资金汇入更好地激发社会关注,营造共进、共保的良好社会氛围,其间政府可通过建立专项保护与开发基金,作为吸引民间资本的途径,让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保护工作,但也应做
11、好主体筛查及主导权维护,确保红色文化保护的纯粹性。拓宽文化研究,加大资源保护。深化红色文化遗产研究,促进红色基因觉醒,营造全民共进的文化保护氛围。首先,大力开展红色文化遗产研究,激发本土文化活力,集合部门、高校等专业力量开展红色资源挖掘、整理、提炼与整合,扩大本土文化的广度和深度,形成脉络化文化连接,打破原有地理分割格局,形成一体化发展格局,致力建成本土革命文化品牌。其次,宣传部门等依托本土红色文化集合红色旅游,加大革命精神宣扬与传承,提升知名度,加深区域文化认同。最后,提升群众参与度,加强红色基因觉醒,让红色文化成为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确保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可持续性发展。加强科技赋能,创新
12、展示手段。着眼区域文化特点,合理规划整体格局,并结合科技化手段优化展现,才能让红色基因得到真正有效利用。首先,开展全域性展示设计,理清历史逻辑打造红色文化遗产群落,提炼区域革命文化亮点,建设完善专题展览馆,在各旧址、纪念碑处设立主题分场,以时代脉络促进区域红色文明历史重现。其次,文艺化展示作品,深入挖掘本土红色文化精品,结合主题活动、艺术创作等手段再现红色故事,以身边事、周边人为原型重塑历史过往,以直观展现手段,激发群众共鸣,为红色文化的激活打好群众基础。最后,结合时代特点、人员情况创新展示手段,结合三维可视化等技术手段重现历史,利用智能化手段等加强互动,让群众身临其境体味历史,觉醒红色基因,
13、加强使命认识,更好地投身于文化继承。凝聚社会力量,做好同步传承。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激活责任重大,凝聚社会多方力量才能真正将文化激活,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发扬。首先,依托红色文化遗产管理机制由政府牵头开展多样文化活动,尽可能挖掘与保护濒危遗产,激发和创新展示现有遗产,打造全域、全方位、全员到位的红色文化遗产教育、宣传、传承的社会氛围。其次,组建红色文化遗产保护与激活专业人才队伍,深入挖掘本土红色文化遗产历史意义的同时,积极探索“红色文化遗产+”模式的发展与运用,探索旅游、教学、文艺等多种价值运用,更好地激发红色文化遗产的社会意义。最后,在社会各界组建红色文化传承志愿队,加强全民参与,提升文化认同,激发保护热情,营造“全民为红、红传天下”的社会氛围。做好产业开发,平衡社会效益。保护利用红色文化遗产的同时,应把握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平衡。首先,产业化发展是红色文化遗产激活的有力途径,尤其是结合旅游等举措后,资金困境等能得到有效缓解,但在此过程中需注意产业化结合下的开发务必符合红色文化遗产自身规律,可持续性的开发才是最好的激活手段。其次,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吸引群众参与红色文化教育,并以此为介推动周边经济发展。注意红色文化旅游的特殊性,树立正确的经济观,始终牢记社会价值才是红色文化遗产保护与激活的最终落脚点,收益运用要以更好地进行文化保护为目的。(作者单位:中共杭州市临安区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