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肌萎缩型颈椎病的诊断(zhndun)和治疗,王毅鹏,第一页,共三十页。,教学(jio xu)目标,1、介绍肌萎缩型颈椎病的临床特点和发病机制2、介绍肌萎缩型颈椎病的治疗方法(fngf)和预后3、掌握肌萎缩型颈椎病的常规诊断和治疗,第二页,共三十页。,课程(kchng)结构,1、肌萎缩型颈椎病的定义和分型2、肌萎缩型颈椎病的临床特点3、肌萎缩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jzh)4、肌萎缩型颈椎病的治疗原则5、肌萎缩型颈椎病的预后,第三页,共三十页。,定义(dngy),肌萎缩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Amyotrophy,CSA)特指无感觉障碍而仅有肌无力或肌萎缩的一种(y zh
2、n)特殊类型颈椎病1965年Keegan将此现象称之为运动分离丧失,认为是骨棘选择性压迫颈神经前根所致也将此病命名为Keegan型颈椎病,第四页,共三十页。,分型(一),根据(gnj)受累的肌肉将CSA分为两型:近侧型和远侧型近侧型:侵犯C5、6神经根,受累的肌肉包括肩胛带肌、三角肌、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远侧型:侵犯C7、8、T1神经根,受累的肌肉包括前臂肌群及手内在肌,第五页,共三十页。,分型(二),Keegan将CSA分为(fn wi)型和型:型为仅有神经根受压型为既有肌萎缩又有脊髓受压,第六页,共三十页。,临床(ln chun)特点,男女,中老年发病,多数病程缓慢,少数可急性发病多为肩胛带
3、肌萎缩,少数涉及手内在(nizi)肌萎缩多为单侧肌萎缩,少数为双侧肌萎缩无感觉障碍,第七页,共三十页。,辅助(fzh)检查,MRI检查:多为轻度(qn d)局限性压迫,压迫位于神经根处(图B)或脊髓前角处(图A)部分显示在脊髓内有高信号影,提示脊髓坏死的“眼镜蛇征”(图A),第八页,共三十页。,第九页,共三十页。,第十页,共三十页。,肌电图提示萎缩(wi su)的肌肉存在神经源性损害静止电位:呈明显的纤颤电位及正相电位运动电位:呈多位相或巨大电位,第十一页,共三十页。,发病机制-解剖(jipu)因素,解剖因素(yn s)-脊髓前角受压按脊髓症状的发生率顺序依次为以下7种病理过程:动态椎管狭窄、
4、发育性椎管狭窄、椎间盘突出、分节型OPLL、连续性OPLL、后侧骨质增生、黄韧带钙化 节段性体征的出现与受累椎间水平的关系:出现三角肌无力者其脊髓受累节段平面100%在C3/4节段 出现肱二头肌无力,受累平面在C4/5为75%,在C3/4为25%,第十二页,共三十页。,发病机制(jzh)-解剖因素,解剖因素-腹侧神经根受压 C5、6神经根从脊髓发出的角度大,走行短,神经根张力大 C5、6神经根起始部粗大 所以在该平面神经根受压后比脊髓前角损害容易产生无力(wl)症状,第十三页,共三十页。,发病机制(jzh)-血运因素,脊髓受压导致脊髓血液循环障碍,最终影响脊髓前角功能是本病的另一个原因脊髓前动
5、脉受压导致脊髓血液循环障碍,尤其是脊髓动态(反复慢性(mn xng)颈过伸)受压导致血供不足是造成多节段脊髓前角受损的原因,从而导致脊髓前角选择性损害,第十四页,共三十页。,发病机制(jzh)-医源因素,少数椎管后方扩大减压术后出现局限性肌无力,被称为神经根栓系综合征这种现象容易发生在C5、6水平由于减压后脊髓(j su)后移,神经根被拉紧,特别是C5、6神经根在正常情况下就存在较其相邻的神经根张力大的缘故,第十五页,共三十页。,发病机制(jzh)-其他因素,多节段受累 CSA往往是多节段受累,因为上肢(shngzh)肌肉很少由单一节段神经根支配 多节段受累病例术后肌力恢复不如单节段病例,第十
6、六页,共三十页。,鉴别(jinbi)诊断,脊髓侧索硬化:主要侵犯脑干与脊髓的运动神经元 病情表现呈进展性,没有感觉障碍 早期临床表现为脊髓的下运动神经元损害:肌无力、肌萎缩、肌束纤颤 晚期临床表现为脊髓的上运动神经元损害:肌张力(zhngl)高及锥体束征 通常伴有颅神经功能障碍:构音不清、舌肌萎缩、吞咽困难等,第十七页,共三十页。,第十八页,共三十页。,保守(boshu)治疗,保守治疗适应症:病史在3个月以内(y ni)肌萎缩程度轻 肌肉动作电位或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比健侧高30%以上的病例,第十九页,共三十页。,治疗(zhlio)原则,保守治疗 应用颈部支具以禁止颈后伸 颈椎轻度
7、(qn d)前屈位牵引每天34h 上肢运动疗法 理疗 维生素B1、B12,第二十页,共三十页。,手术(shush)治疗,手术治疗适应症:病史长、保守疗法无效 CMAP波幅比健侧低20%以下 特别是除三角肌外,肱二头肌也有相似现 象者或有明显脊髓症状者以下情况慎重选择手术,手术效果可能不良(bling):肌萎缩进展明显 MRI像呈脊髓高信号者,第二十一页,共三十页。,手术(shush)治疗,手术(shush)方法选择:首选前路手术 MRI显示脊髓的压迫多来自前方 前路手术减压可直接去除压迫,更具有合理性,第二十二页,共三十页。,第二十三页,共三十页。,手术(shush)治疗,手术方式(fngsh
8、)选择:后路手术:往往应用于多节段受累 部分学者采用颈椎后路开门椎管成形术,术后疗效良好,第二十四页,共三十页。,第二十五页,共三十页。,预后(yhu),CSA患者术后恢复往往(wngwng)较慢 恢复先以肌力恢复为主,此后才有肌萎缩的好转 肌萎缩的最终恢复程度又决定了肌力能恢复的程度 术后的恢复也取决于病程的长短和肌萎缩的程度,第二十六页,共三十页。,预后(yhu),以下(yxi)表现提示预后不良 脊髓出现“眼镜蛇征”等脊髓坏死征象 脊髓多节段受累,第二十七页,共三十页。,小结(xioji),肌萎缩型颈椎病是一种临床少见的特殊类型颈椎病临床症状体征易与脊髓侧索硬化等疾病混淆MRI和肌电图检查
9、有助于确诊产生机制可能与脊髓前角受压并伴有缺血性障碍有关及时(jsh)的手术减压治疗对肌萎缩恢复有明显帮助单节段损害的手术预后好于多节段损害,第二十八页,共三十页。,O(_)O 谢谢(xi xie)!,第二十九页,共三十页。,内容(nirng)总结,肌萎缩型颈椎病的诊断和治疗。远侧型:侵犯C7、8、T1神经根,受累的肌肉(jru)包括前臂肌群及手内在肌。Keegan将CSA分为型和型:。静止电位:呈明显的纤颤电位及正相电位。运动电位:呈多位相或巨大电位。出现三角肌无力者其脊髓受累节段平面100%在C3/4节段。肌肉(jru)动作电位或复合肌肉(jru)动作电位(CMAP)波幅比健侧高30%以上的病例。后路手术:。肌萎缩型颈椎病是一种临床少见的特殊类型颈椎病,第三十页,共三十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