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传染病防治(fngzh)校医院保健科 梁亚荣,第一页,共九十八页。,传染病防治有关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人大会89年通过,04年修订)2.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91年,卫生部第17号令)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03年,国务院376号令)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gunl)办法(06年,卫生部37号令)5.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06年,卫生部),第二页,共九十八页。,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防治法包括传染病预防,疫情报告、通报和公布,疫情控制,医疗救治,监督管理,保障措施以及法律责任等九大章80条。传染病防治法将全国发病率较
2、高、流行面较大、危害严重的急、慢性(mn xng)传染病列为法定管理的传染病,并根据其传播方式、速度及其危害程度,分为甲、乙、丙三类39种。,第三页,共九十八页。,登革热炭疽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mid)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鼠疫(shy)霍乱,法定(fdng)传染病,甲类(2种),乙类(26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人感染H7N9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
3、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丙类(11种),第四页,共九十八页。,传染病防控形势 传染病是危害人类(rnli)健康的第一位原因;传染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第二位原因。,第五页,共九十八页。,传染病防控形势(xngsh)1.少数传染病已被或即将被消灭。如天花、脊髓灰质炎、麻疹等。2.一些过去已经基本上控制了的传染病又卷土重来。如结核病、梅毒等。3.一些传染病的流行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如艾滋病、结核病、病毒性肝炎。4.新的传染性疾病陆续出现。如艾滋病、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第六页,共九十八页。,2014年全国报告(bogo)法定传染病,2014年全国共报告法定传染病发病7
4、184391例(甲类27例,乙类3075945例),死亡16629(甲类3人为(rnwi)鼠疫,乙类16056人)人,报告发病率为530.15/10万,死亡率为1.23/10万。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病种依次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淋病,占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90.40%,报告死亡数居前5位病种依次为艾滋病、肺结核、狂犬病、病毒性肝炎和人感染H7N9禽流感,占乙类传染病报告死亡总数的98.24%。,第七页,共九十八页。,传染病概述(i sh)结核病防治病毒性肝炎防治,第八页,共九十八页。,传染病概述一、什么(shn me)是传染病二、传染病的特征三、传染病流行过程四、
5、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五、传染病的诊断六、传染病的治疗七、传染病的预防控制,第九页,共九十八页。,一 什么是传染病传染病是由细菌、病毒(bngd)、寄生虫等病原体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第十页,共九十八页。,二 传染病的特征1.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有病原体,有传染性,有流行病学特征,有感染后免疫。2.流行病学特征:外来性与地方性;散发、流行、大流行和暴发流行;三间分布(时间、地域、人群)。3.传染病的临床特点:急性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通常分为四个阶段: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临床症状与体征通常有发热和毒血症状(全身不适、厌食、头痛、肌肉(jru)酸痛等),第十一页,共
6、九十八页。,三 传染病流行过程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传播及转归的全部自然经过称传染病的流行过程。流行过程的发生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缺少其中(qzhng)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引起疾病的流行,或使已流行的疾病终止。,第十二页,共九十八页。,三 传染病流行过程(如何(rh)传播),流行(lixng)过程的三个基本条件,第十三页,共九十八页。,三 传染病流行过程1.传染源: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 的人和动物。包括病人、病原(bngyun)携带者、受感 染的动物。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能否致病,一方面取决于人体的 抵抗力,另一方面取决于病原体特征、数量及其侵 入
7、门户等,其中病原体的特征对病原体的致病性及 其表现形式具有重要意义。病原体特征传染力、致病力、毒力、变异性。,第十四页,共九十八页。,三 传染病流行(lixng)过程 2.传播途径:是病原体从传染源体内排出后,再侵入易感者机体 所经过的途径。包括呼吸道传播(空气传播):飞沫、尘埃等,如肺结核、流感;消化道传播(粪-口传播):水、食物、苍蝇等,如痢疾、甲肝;接触传播:手、用具、玩具等,如手足口病、流感;虫媒传播:如乙脑;血液、体液、血制品传播:如乙肝,AIDS;土壤传播:如破伤风;垂直传播(母婴传播):如乙肝、AIDS。,第十五页,共九十八页。,三 传染病流行过程3.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
8、异性免疫力的人。易 感者的比例在人群中达到一定(ydng)水平时,如 有传染源和合适的传播途径,则很容易发 生传染病的流行。人群易感性升高的因素有:新生儿增加、易感人口迁入、人口免疫力自然消退和免疫人口死亡。人群易感性降低的因素有:计划免疫、传染病流行。,第十六页,共九十八页。,四 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guchng)的因素1.自然因素:包括地理、气象、生态等。传染病的地区性和季节性与自然因素密切相关。2.社会因素:包括社会制度(城市化的人口流动和密集、工业化进程使环境破坏和污染)、经济和生活条件(药物滥用)、文化水平等。,第十七页,共九十八页。,五 传染病的诊断传染病的诊断要综合三方面的资料(
9、zlio):临床资料 流行病学资料 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其中流行病学资料是传染病诊断的重要依据。,第十八页,共九十八页。,1.治疗原则:治疗、隔离、消毒并重;一般治疗、对症(du zhng)治疗与特效治疗并重。2.治疗方法:一般和支持疗法;病原或特效疗法;对症 疗法;康复疗法;中医中药疗法。,六 传染病的治疗 治疗传染病的目的既促进患者的康复,又控制传染源,防止(fngzh)进一步传播。,第十九页,共九十八页。,七 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传染病防治法第二条: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传染病的预防控制(kngzh)主要针对构成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
10、本环节采取综合性措施。传染病预防控制原则: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第二十页,共九十八页。,七 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管理传染源:传染病患者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密切接触者根据具体情况采取(ciq)检疫、临床观察和 药物预防。,第二十一页,共九十八页。,七 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传染病报告是传染病的监测手段之一,也是早期发现、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传染病防治法第31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疫情报告要求: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应于2小时(xiosh
11、)内将传染病报告卡网络报告;发现乙、丙类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第二十二页,共九十八页。,第二十三页,共九十八页。,第二十四页,共九十八页。,七 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切断传播途径(tjng):是预防控制传染病传播的重要环节,依不同传播途径的传染病分别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第二十五页,共九十八页。,七 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切断传播途径(呼吸道传染病):传染病流行期间暂停聚会和集体活动;远离可疑感染(gnrn)动物、家禽等;开窗通风,保持居室空气流通(每小时换气次数1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遮住口鼻、和患者间隔距离1 米等。,第二十六页,共
12、九十八页。,第二十七页,共九十八页。,第二十八页,共九十八页。,七 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切断传播途径(消化道传染病):加强(jiqing)饮用水管理;加强食品卫生管理;养成勤洗手的卫生习惯等。,第二十九页,共九十八页。,七 传染病的预防(yfng)控制措施.切断传播途径(接触传播):勤洗手,不揉眼;玩具、日用品消毒等。,第三十页,共九十八页。,七 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切断传播途径(血液(xuy)其及制品传播):严格筛查血源;不公用牙刷、剃须刀、指甲刀等。,第三十一页,共九十八页。,七传染病的预防(yfng)控制措施.保护易感人群:主要是提高人群免疫力平衡膳食、锻炼身体、规律作息等;接种疫苗
13、。,第三十二页,共九十八页。,七传染病的预防(yfng)控制措施,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勤洗手,常通风,不随地吐痰严格筛查血源平衡膳食、锻炼身体、规律(gul)作息预防接种疫苗,第三十三页,共九十八页。,结核病防治(fngzh),第三十四页,共九十八页。,什么是结核病?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侵入人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可以发生在人体的任何部位,如:肺、淋巴、骨、肾、肠、尿路、皮肤等。其中(qzhng)以肺结核最多见(占80%)。肺结核是全球关注的重大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也是我国重点控制的主要疾病之一。,第三十五页,共九十八页。,第三十六页,共九十八页。,全球采取(ciq)的结核病控制行动
14、,199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全球结核病进入紧急状态,并号召各国政府和非政府组织行动(xngdng)起来,与结核病的危机进行斗争。1995年:WHO确定每年的3月24日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同时还提出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应用直接面视下短程化学疗法(简称DOTS)在全球推行。,第三十七页,共九十八页。,肺结核防治什么是肺结核肺结核的流行病学我国肺结核疫情现状肺结核的症状及发现肺结核的传播(chunb)肺结核的治疗肺结核的预防肺结核控制策略与措施,第三十八页,共九十八页。,什么(shn me)是肺结核?,第三十九页,共九十八页。,什么是肺结核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呼吸道慢性传染病。占
15、结核病总数(zngsh)的80%。人体感染结核菌后不一定发病,当抵抗力降低时才可能引起临床发病。,第四十页,共九十八页。,结核杆菌(ji h n jn)破坏的肺,正常(zhngchng)肺,第四十一页,共九十八页。,肺结核流行病学1.传染原:开放性肺结核病人是结核的主要传染源。2.传播途径:主要是空气飞沫传播。病人(bngrn)在咳嗽、喷嚏、大声说话时排出飞沫中的结核菌,被健康人吸入可引起感染。3.易感人群:儿童、老人为高危人群,生活贫困、居住拥挤、营养不良是肺结核的易感因素。4.流行特征:西部东部,农村城市。,第四十二页,共九十八页。,我国肺结核疫情(yqng)现状,WHO估算:我国是全球2
16、2个结核病流行严重的国家之一,现有肺结核患者500万人,位居全球第二;也是全球27个耐多药结核病流行严重的国家之一,耐药肺结核患者人数(rn sh)近全球1/4。近几年报告肺结核发病人数在传染病中位居第一,每年新发肺结核人数100万,有5万人死于肺结核(每10分钟就有1人死亡)。目前肺结核仍是我国严重危害健康的呼吸道传染病、常见病,被列为我国重大传染病之一。,第四十三页,共九十八页。,我国结核病防治(fngzh)工作面临的问题,1.肺结核疫情地区差异显著:西部地区及农村居多2.耐多药肺结核比率较高:6.8%高3.肺结核患者(hunzh)因症就诊率:47%低4.患者规则服药率:59%低5.公众结核病防治知晓率:57%低,第四十四页,共九十八页。,肺结核有哪些(nxi)常见症状?,第四十五页,共九十八页。,咳嗽(k su),咯血(k xi),第四十六页,共九十八页。,午后(whu)低热,盗汗(do hn),第四十七页,共九十八页。,体重(tzhng)减轻,第四十八页,共九十八页。,怎样(znyng)发现肺结核?,第四十九页,共九十八页。,肺结核的发现方式 1、因症就诊 2、可疑(ky)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