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热病人的评估和护理,第一页,共七页。,引起发热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是感染包括各种细菌感染,病毒感染,支原体感染等,其次是结缔组织病即胶原病、恶性肿瘤等。不同的病因所致发热的热型也常不同。临床上常见的热型有以下几种。1稽留热(contimledfever)是指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h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图1-4-1)。2弛张热(remittentfever)又称败血症热型。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h内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图1-4-2 3间歇热(i
2、ntermittentfever)体温骤升达顶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常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图1-4-3)。4波状热(undulant fever)体温逐渐上升达39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屡次。常见于布氏杆菌病(图1-4-4)。5回归热(recurrentfever)体温急剧上升至39DC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假设干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可见于回归热、霍奇金(Hodgkin)病等(图1-4-5)。6不规那么热(irregularf
3、ever)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可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等(图1-4-6)。,第二页,共七页。,按体温状况,发热分为:低热:37438;中等度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以上。发热本身不是疾病,而是一种病症。发热是由于发热激活物作用于机体,进而导致内生致热原EP的产生并入脑作用于 体温调节中枢,更进而导致发热中枢介质的释放继而引起调定点的改变,最终引起发热。常见的发热激活物有来自体外的外致热原:细菌、病毒、真菌、螺旋体、疟原虫等;来自体内的:抗原抗体复合物、类固醇等。内生致热原EP来自体内的产EP细胞,其种类主要有: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
4、子TNF、干扰素IFN、白细胞介素-6IL-6等。不明原因发热(Fever of Unknown Origin,FUO)的病因诊断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有近10%的FUO病例始终不能明确病因。发热本身可由多类疾病,如感染、肿瘤、自身免疫病和血液病等疾病引起,无法明确归类。,第三页,共七页。,检验结果判定:(1)白细胞(WBC)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白分比明显增高,提示各种原因引起的化脓性感染。(2)白细胞总数增高或偏低,提示为某些病毒感染或伤寒病。(3)白细胞分类(DC)检查中发现幼稚细胞,提示可能为白血病。(4)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T)均降低,提示可能为某些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
5、。(5)尿常规镜检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较多,尿蛋白增加,提示为泌尿系感染或肾炎、肾结核及肿瘤。(6)血沉增快,提示为急性感染、结核病、肿瘤或结缔组织病。(7)肝功检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麝香草酚浊度试验值增高,提示为有肝脏损害,胆红素值升高,提示为有胆道感染。(8)血肥达反响阳性,提示可能为伤寒病。(9)外斐反响阳性,提示可能为斑疹伤寒。(10)血培养及脑脊液培养如培养出致病菌,将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第四页,共七页。,感染性发热临床上最常见1 无菌性坏死物质吸收2抗原抗体反响3内分泌与代谢障碍4皮肤散热减少5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6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第五页,共七页。,P
6、C感染性发热临床上最常见PC感染性发热临床上最常见细菌 肺炎双球菌肺炎 大肠杆菌肾盂肾炎病毒 肝炎病毒乙型肝炎 柯萨奇病毒呼吸道感染霉菌 霉菌性脑膜炎肺炎支原体肺炎寄生虫血吸虫病 细菌 肺炎双球菌肺炎 大肠杆菌肾盂肾炎病毒 肝炎病毒细菌 肺炎双球菌肺炎 大肠杆菌肾盂肾炎病毒 肝炎病毒乙型肝炎 柯萨奇病毒呼吸道感染霉菌 霉菌性脑膜炎肺炎支原体肺炎寄生虫血吸虫病 柯萨奇病毒呼吸道感染霉菌 霉菌性脑膜炎肺炎支原体肺炎寄生虫血吸虫病,第六页,共七页。,内容总结,发热病人的评估和护理。不同的病因所致发热的热型也常不同。5回归热(recurrentfever)体温急剧上升至39DC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2)白细胞总数增高或偏低,提示为某些病毒感染或伤寒病。(6)血沉增快,提示为急性感染、结核病、肿瘤或结缔组织病。肺炎支原体肺炎。寄生虫血吸虫病,第七页,共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