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环境犯罪生态修复性司法的适...究——以桂林市司法实践为例_蒋琼.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516412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3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犯罪生态修复性司法的适...究——以桂林市司法实践为例_蒋琼.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环境犯罪生态修复性司法的适...究——以桂林市司法实践为例_蒋琼.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环境犯罪生态修复性司法的适...究——以桂林市司法实践为例_蒋琼.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宜 宾 学 院 学 报2023年第23卷第3期(总第290期)JOURNAL OF YIBIN UNIVERSITY2023,23(3):22-29环境犯罪生态修复性司法的适环境犯罪生态修复性司法的适用研究用研究以桂林市司法实践为例蒋琼,贾良缘(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法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我国经济发展迅速,GDP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但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却不容乐观。习总书记强调,“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并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断,生态建设成为我国重点工作之一。在传统环境司法模式中,法院对环境犯罪往往重惩罚而轻修复。正如学者所说,我国传统环境司法偏重惩

2、罚而轻视生态修复,使得环境治理出现“罪犯服刑,荒山依旧”的困局,“治标不治本”的司法模式阻碍了环境司法的良性发展,值得反思1。生态修复性司法是修复性司法在环境治理领域的具体适用,有学者将其含义表述为“国家司法机关在处理涉及生态损害案件中,可以结合案情合理判定行为人对其损害生态的行为承担排除危害、恢复或修复环境、赔偿损失等责任,使业已受损的生态环境最大限度地回复到良好状态”1。也有学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

3、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

4、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

5、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摘要:环境犯罪中,司法机关多以相对保守的传统司法观念进行审判,并不能有效惩罚和制止犯罪。为充分发挥司法工作救济受损环境和预防犯罪的作用,司法机关应当及时转变司法理念,在环境犯罪中广泛适用生态修复理念,健全磋商机制,拓展公众参与,并推进以行为责任为主体的生态修复性司法改革。关键词:环境犯罪

6、;生态修复性司法;磋商机制;公众参与中图分类号:D922.68DOI:10.19504/ki.issn1671-5365.2023.03.03收稿日期:2022-03-21基金项目:2021年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2021YCXS145)作者简介:蒋琼(1977-),男,湖南武冈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 刑 法 学、犯 罪 学、知 识 产 权 法 研 究;贾 良 缘(1996-),男,重庆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刑法学、犯罪学、知识产权法研究。宜宾学院学报2023年第23卷第3期(总第290期)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23者认为“生态修复性司法就是在认定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

7、行为对生态法益造成严重损害的基础上,认定行为人成立犯罪并判处刑罚,同时判处或责令损害行为人承担修理和恢复生态环境的修复责任”2。尽管各学者在表述上有所区别,但实质内涵并无二致,由此可见,生态修复性司法是指,在环境司法工作中,法院综合认定生态环境受损状态,将被告人修复生态作为判决考量因素,或作为判决结果,以此来达到缓和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紧张关系、教育犯罪分子及节约司法资源的多重目标。传统环境司法注重惩罚行为人,把受损生态环境修复的责任压到各地政府,在给政府部门增加工作量和财政压力的同时,还难以取得理想的生态修复效果,而生态修复性司法较之独具特色和优势:一是提高环境惩罚的实效性。生态修复性司法弱

8、化了传统环境司法重视的自由刑与罚金刑,判决被告人对被其破坏的生态环境承担修复责任,提高了环境惩罚的针对性,同时也能起到更好的教育和预防作用。二是体现生态学人类中心主义发展理念。以往的人类中心发展理念难以调和人与生态之间的矛盾关系,而纯粹的生态中心理念,虽然强调了生态重要价值,但也面临着无法解决的伦理证成困境3。随后出现的生态学的人类中心主义发展理念主张“即使是生态法益,最终也是为了保护人的利益”4,生态修复性司法的逻辑和内涵正好契合了生态学的人类中心主义发展理念,推动了人与生态环境的共同发展与协调平衡。三是体现代际正义。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不仅仅指当代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

9、体,而是当代人和后代人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由此,代际正义这一强调跨代资源分配正义的理念被提了出来5。生态修复性司法将对犯罪行为人的惩罚与修复受损环境相结合,提供了环境犯罪治理新思路,“符合环境刑法领域的可持续发展理念”1,因而契合代际正义的要求,有利于保障生态环境跨代共享。综上所述,生态修复性司法是传统环境司法难以维系情况下环境犯罪治理的新思路,在环境犯罪应对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及广阔的适用前景。一、修复性司法与生态修复的关系生态修复性司法实际上由两部分组成,即修复性司法与生态修复,因此首先要厘清的就是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一)修复性司法是生态修复的理论渊源修复性司法理念最初是西方国家在刑事司

10、法改革中提出的一种用于应对未成年人行为失范的举措,侧重于对被害人的补偿和对犯罪所造成损害的救济,强调对被损害的关系或利益的恢复。鉴于修复性司法所持的救济修复理念对改善犯罪人、协调冲突关系、恢复紧张的社会关系具有独特的优势,修复性司法也逐渐适用于各类犯罪的司法实践,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随着近年来资源过度使用和生态日益破坏,环境问题愈发严峻,传统环境司法难以有效治理环境犯罪,因而人们开始将环境犯罪治理着眼于对生态修复,修复性司法理念则为生态修复何以能够适用这一问题提供了理论渊源:修复性司法以救济为中心,强调修复受损的关系,社会关系可以通过补偿被害人进行修复,由此反映出加害者回到忠诚于法的立场,人身

11、危险性降低,减轻处罚也可实现刑罚惩罚与预防的目的。修复性司法这一原理同样能够适用于人与生态之间的关系,即人的行为损害了生态环境,致使二者之间关系紧张,积极采取措施修复受损环境,则可以改善生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既缓和了人与环境的紧张关系,也降低了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因此,生态修复的理论渊源就在于修复性司法所具有的独特优势。(二)生态修复是修复性司法在环境刑法中的实然表现在应然层面,除了我国 民法典 所规定的“恢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24蒋琼,贾良缘:环境犯罪生态修复性司法的适用研究以桂林市司法实践为例复原状”这一责任承担形式反映了修复性司法理念外,生态修复性司法还规定于单行法规、司法解释

12、、指导意见等文件中,如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关于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简称 民事公益解释)第二十条、关于全面加强环境资源审判工作 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司法保障的意见(简称 保障意见)第十条、关于审理环境侵权责任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简称 环境侵权解释 第十三条、第十四条、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简称改革方案)。这些文件提出了环境案件审理中修复性司法的适用方式、范围等,为环境犯罪案件治理提供而创新路径。而立法设计始终要通过实然层面的具体举措才能实现,生态修复就是修复性司法实践中的实然表现。正是有赖于这些生态修复举措,修

13、复性司法才能与环境刑法在实然层面联动共通,反之,如果没有生态修复措施,修复性司法即如无根之木,难以在环境犯罪中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二、生态修复性司法适用分析虽然生态修复性司法应用于环境治理具有诸多优势,但事实上由于我国的司法适用实践并不乐观,司法实践还未成熟,因此并没有在全国范围内真正实行起来。桂林市作为甚为注重环境保护的国际旅游城市,以其为例的研究能够反映我国环境司法实践基本情况,具有较为典型的意义。根据2021年4月1日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以“刑事案件”“刑事一审”“判决书”各环境犯罪罪名为关键词进行类案检索的数据发现,桂林市环境犯罪案件共形成了1 335份判决文书。统计显示,桂林市环境犯罪罪名

14、主要包括滥伐林木罪(856 例,64%)、盗伐林木罪(196 例,15%)、非法占用农用地罪(143例,11%)、非法捕捞水产品罪(111例,8%),共占 98左右。其他罪名及判决书数量为:污染环境罪判决书6份,非法狩猎罪1份,非法采矿罪22份,非法收购、运输盗伐、滥伐的林木罪3份。通过样本分析可知,我国生态修复性司法还存在以下问题:(一)生态修复性司法适用保守化所谓生态修复性司法适用保守化指的是法院适用生态修复性司法理念比较传统和保守。这在桂林市生态修复性司法适用总体情况表现得尤为明显。桂林市生态修复性司法适用现状:仅有51份判决书体现修复性司法的适用,占比约 2。有学者专门统计过生态修复性

15、司法适用的地域分布,指出了广西、河南等环境犯罪案件多的地区生态修复性司法反而适用较少6。由此反映出我国各地区适用生态修复性司法表现保守。首先,我国环境司法专业化队伍建设有所欠缺。部分司法人员不熟悉新时代生态修复性司法理念,以致审理案件时未关注到环境犯罪的特殊性。其次,生态修复监管机制缺位。当前我国生态修复性司法“法律依据与法理依据存在不足”7,现行有效规范性法律文件中提到生态修复监管机制的主要有 民事公益解释 第二十六条、保障意见 第十四条以及 改革方案。这些规范性法律文件虽然提到了对于生态修复的监管部门,但类似于“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环境资源保护行政执法机关、政府财政部门等”“

16、赔偿权利人及其指定的部门或机构”都比较模糊,使得法院在审理环境犯罪案件时为避免难以与监管部门有效衔接而不适用生态修复性司法,而“法院与环保、林业、自然资源等部门的相关衔接机制、联动机制尚未建立健全,相关部门无法实际参与刑事案件生态修复的督查工作”8。因此,生态修复监管机制的缺位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生态修复性司法适用保守现象。(二)磋商程序缺位磋商制度是由 改革方案 确立起来的一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创新制度,赋予了政府与宜宾学院学报2023年第23卷第3期(总第290期)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25生态损害行为人磋商的权利。然而,从桂林市环境犯罪生态修复性司法程序看还存在磋商程序缺位的现象:环境犯罪司法程序中,通常是公诉人单方面提出生态修复要求,被告人只有同意与否的权利而无磋商权利,若被告人不接受则可能直接面临法院的判决,这一现象强化了公诉人的主导作用而弱化了磋商机制,其主要原因是,改革方案 规定的磋商程序是作为政府提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前置程序,而环境犯罪诉讼则没有关于磋商的明确规范指引。这导致环境犯罪磋商程序缺失,难以有效衔接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程序,不可避免地造成公共资源的浪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