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皆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声乐套曲《红楼梦》创作选析_邹玘琛.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517751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3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皆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声乐套曲《红楼梦》创作选析_邹玘琛.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皆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声乐套曲《红楼梦》创作选析_邹玘琛.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皆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声乐套曲《红楼梦》创作选析_邹玘琛.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323教学论坛 Teaching Forum一、抛砖引玉为前言1987年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一直是复播率和收视率“双高”的电视剧经典之一,由著名导演兼制作人王扶林携陈晓旭、欧阳奋强、邓婕、张莉、安雯等演员和沈从文、启功、周汝昌、曹禺等文学顾问团成员共同倾力打造。该剧的配乐全部由作曲家王立平操刀,创作过程中他时常夜不能寐,甚至废寝忘食,耗时四年有余,终于完成了这部可以媲美曹公之笔的杰出音乐佳作。提到作曲家王立平我们并不陌生,一首首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歌曲都是出自这位作曲家,王立平曾担任中国电影乐团团长,不难看出其音乐作品大多为影视作品服务。“如果说我一生要干几件事,那么为红楼梦作曲是第一件。”可

2、见红楼梦在作曲家心中的地位,也难怪这些配乐至今仍深入人心。王立平曾多次表示旋律的写作是很难的,必须有发自内心的真实感悟,还要多次否定自己并重新肯定自己的想法。这十余首作品可谓他呕心沥血之作!也似乎可以默认为先有曹雪芹的文本,作曲家再写旋律、和声、乐队配器“87版”红楼梦的音乐大家都很熟悉,笔者在查阅“中国知网”等学术库时发现,大多数相关文献专注于探讨歌曲演唱技巧,从作曲技术理论角度出发的并不多。交响上曾刊登一篇关于其音乐特色的文章,论述了剧中所有歌曲的旋律要素和音乐主题特点;武汉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中有一篇涉及歌曲旋律的调式2323教学论坛 Teaching Forum邹玘琛皆云作者痴,

3、谁解其 中味?声乐套曲红楼梦创作选析All Men Call the Author Mad,None His Message HearsA Selected Study on the Creation of Wang Lipings Vocal Suite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2023 2 第2期 Art of Singing24表1 枉凝眉曲式结构段落引子A过渡A1尾声乐句/abc/abdc/小节(2)445(3+1)4444(4)调式调性#C羽“五声性多宫综合现象”的阐述;樊祖荫先生也有文章对歌曲枉凝眉的调式进行研究,分析其所体现的多宫系统现象;内蒙古师范大学硕

4、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有一则关于音乐形态的论述,但研究对象是指挥家张烈编配的版本,不是王立平所作。因而,笔者选择尝试分析和学习,参考上海音乐出版社于2010年3月出版的声乐套曲红楼梦的谱例,其中共收录主题歌及插曲共计13首,未包含该电视剧全部配乐。下文将围绕本声乐套曲中的枉凝眉和葬花吟进行音乐分析,以追溯作曲家的创作手法。二、锱铢必较蕴真情我们熟知的枉凝眉在曹雪芹笔下原本只是金陵十二钗判词中对应林黛玉的一首,然如今不管是电视剧还是这部套曲,它们共同的核心均是宝、黛二人凄美的爱情,为了服从幕后制作团队的文学审美,音乐部分将它提高到了主题曲的高度,“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正是对红楼梦较为直接

5、的描述。同样,黛玉葬花是曹雪芹着意的重重一笔,黛玉之死写出黛玉的悲剧,更写出了社会的悲剧,可以说红楼梦是写封建社会最深刻的一部巨著。作曲家耗费一年零九个月才完成葬花吟,其间无数次中断,直到作曲家某一天读到“天尽头,何处有相求”方才明白,林黛玉这哪里是在低头葬花,明明是昂首“问天”!也难怪不少红学专家认为曹雪芹思想上受到了屈原影响,林黛玉这瘦弱纤纤之躯,却饱含着热血之情,有着对封建社会的糟粕、时代境遇的控诉,也随之化身为曹雪芹的代言,或呐喊,或嘶吼欲与天公做争休。葬花吟与枉凝眉一样,对整部红楼梦电视连续剧来说,同样具有主题歌的意义和重要性。大多观众对于枉凝眉旋律的熟悉程度不亚于经典情节。“引子”

6、部分(薛宝钗出场时用)是有歌词的,其旋律和枉凝眉因歌词多寡不同,结构上做了一定修整,而“序曲”的前半部分与它们也是大同小异。作曲家运用同一旋律做了电视剧、声乐套曲不同部位的主题,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或许宝、黛(钗)的爱情从电视剧一开始已经埋下了伏笔,在片头音乐中就有所指引。能与之并驾齐驱的是在“序曲”中隐现的葬花吟,这是作曲家耗时最久的呕心沥血之作,作品甚至有种“天问”的力量和精神。枉凝眉的写作有许多精致之处。第一,核心音调为#F#GB#C的四音列,是由#FB和#G#C两组核心音组合而成,两组音程均是上四度属主呼应,总体上呈现大二度关系音组。第二,旋律为六声调式,除了宫、商、角、徵、羽以

7、外,加入了变宫音#D,前奏第1小节颤音铝板琴声部末拍#A音为调式变徵音,总体上为雅乐羽调式。第三,由于歌词分配的问题,复乐段的两段之间也有明显区别。由A段的三个乐句扩展为A1段四个乐句,加入的新材料与A段形成一定的对比,而后c材料片段化再现。具体曲式结构见表1。歌曲突出人声的表现力,乐队好似纯粹的伴奏,分节歌形式,速度稍慢。前奏仅两小节,古筝、古琴声部线性上遥相呼应,古筝#g1#f 1e1#c1下行配以古琴B#c上行落入主音,并在其他声部落入变徵音#A(可视为和弦的辅助音形式),纵向织体主体为#CE#G三2525教学论坛Teaching Forum度叠置的级和弦,开门见山。首段第一句四小节,为

8、“2+2”结构,结束音属主呼应,乐曲切分节奏动机展开,对于两个人物的刻画,用了同样的七字句,旋律上也是简而不凡的方式处理,起于主音#c1收于属音#g1。而后下五度严格的调内模进,从下属音开始,结束在主音,即#f 1与#c1,经历了调式稳定音级不稳定音级稳定音级的一次循环。第5小节虽为级和弦,旋律中却有#F#C的和声框架,紧接第6小节为级和弦,该句主要和声进行为。第二句由于前乐汇歌词减少,后乐汇形成弱起、延长一拍结构并在下句中持续,#f 1b1两音起到旋律骨架辅助作用,正好与前句(#g1#c2/#c1)构成大二度关系的两组纯四度音程,而旋律的走向与前句形成“抑扬格”。第 9 小节古筝声部出现#c

9、1e#f 1#g1b1#c2的复合和弦,实际是羽调式主小七和弦(琵琶声部已有主和弦)和下属和弦的叠加,在第5小节下属和声特性不明确,只停留在伴奏乐器和人声旋律的若隐若现之间,其中7和弦的七音b1与和弦根音#f 1即上述该句的旋律骨架,第1011小节(已为下句结构)为主小七和弦与主和弦,主要和声为+复合和弦(7)。第三句由于“问”的语气加深,形成了“2+3”的扩大结构,切分节奏形态在后三小节加入了十六分音符和小附点,突出人物内心世界的复杂,结束在低音区,和弦主体是5 6 75 6 ,属和弦的七音#f 1在二胡声部上行大二度到#g1,人声旋律中则下行大二度至e1。过渡句正拍强起,e2#c2回落突出

10、主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同前句形成上十度的音程跳跃,内心的苦闷期待释放,甚至已经释放,和声节奏基本为一小节一和弦,即2+6。其中,2低音大二度下行到下属和弦的根音,因为和弦三音a1是调式变徵音,和弦结构是大三和弦形态。第二段中前两句基本同前,和声及音乐织体有变化,a乐句第二乐汇的下属和弦色彩在上一段同一位置仅在主和弦对应的人声中若隐若现,7,其中的七音e1上行大二度到了根音#f 1。b乐句小提琴声部出现调式的清角音A,在主和弦上构成了附加六音,大提琴级进下行构成+626后跳进到75 6 (新加入的d材料)。d乐句前部分是过渡句和尾声E#C动机音的衍展,由于弱起节奏加音形成B#CE#C,核心音未

11、变。这里的弱起上行旋律正好与歌词做了完美的匹配,一个上扬式的开头却回落到低音区“泪珠儿”,并在这三个字的旋律上做了曲折的起伏,像是泪珠滚滚,黛玉的心境可想而知;第二小提琴与中提琴构成的音列#g#a(变徵)a(清角)b,其中两个偏音以经过音形式在同宫系统内构成清乐调式的交替色彩。第3031小节这两个音的半音进行即是其中闪光的一笔,此处的和弦连接或许不是单单的77,而是带有强烈离调倾向的7/7+6,两个亟待解决的大小七和弦的连续进行。若假定为E宫调,则具有重属和弦属和弦阻碍和弦的意味,7/7,其中两个七和弦第一个七音下行小二度E#D,第二个减八度下行到#A(第二小提琴声部)。再现的c乐句与上段c句

12、不同而和,主和弦实为+6附加六度音为变徵音#a并伴有主持续音至乐曲结束。下一小节下属和弦因为三音A(清角)还原具有小三和弦色彩,整体序进为+6 7,属七和弦七音#f 1到主和弦三音e1。尾声和过渡句材料一脉相承,纵向织体更加丰满,主持续音上那不勒斯调性附属属七和弦下属和弦(大三和弦音响)复合和弦:7/b1(#F#A#C E#G,“下属主”关系)。复合和弦呼应第9小节至第5小节,好似叹息、无奈,补充结构中也拓宽了下属功能和声。纵观全曲,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其一,打破了一般分节歌的处理,形成了结构对比较为活跃的组合形式,首段三(2+1)句,第二段四(2+2)句。其二,旋律写作虽是精雕细琢,演唱者却能

13、得心应手,句法的设计如朗诵般收放自如,笔者在观摩谱例时发现不少上、下行的五六度跳进,丝毫没有夸张意味,反而觉得音乐语言很贴近人物、贴近生活,特别符合林黛玉辗转低回、思 2023 2 第2期 Art of Singing26绪万千的性格。其三,具有明显的五声性音调和核心音列,并运用羽调式级音在清角(A)和变徵(#A)上拓展旋律与和声写作的多样性,变宫(#D)作为调式上主音大体呈回落状至主音(#C)或其他音,前文称总体上为雅乐羽调式在于清角音出现的频率并不多,分别在第31、33和35小节第一次是7(大小七和弦)的七音,后两次为(小三和弦)的三音。相比较而言,变徵音在前奏、段落过渡句和尾声复合和弦中

14、多次以大三和弦节呈现,也不乏和弦省略三音的情况,也就使得下属和弦音响更丰富,主要的和弦是以三度叠置为主却仍具有中国古典音乐的特质,主小七和弦与加六音主和弦色彩化单一形态的和弦结构,主体为单一调式性结构的内部调式音列(变徵音)及和声音响得以拓展,具有较强的音乐内在张力。序曲的第19小节葬花吟旋律结束于B羽调级和弦,该和弦同时作为下部分音乐E羽调式的级和弦平稳过渡进行转调,旋律无缝衔接至葬花吟基调。葬花吟结构比较庞大,歌唱形式极其丰富,乐队配器个性鲜明,音乐表情富有张力。全曲由五个部分组合而成,包括女声齐唱、女声独唱、混声合唱,以及混声合唱+女声独唱的演唱形式,同样的音乐片段中包含了主旋律、柱式和

15、弦、分解和弦并灵活加入和弦外音,情绪上动静有致;主要以D羽调式为基础,同宫系统贯穿始末。表2 葬花吟曲式结构1段落引子A间奏(A)B乐句/abcd/紧接B段efgg小节(7)4444(2)4444演唱形式女声齐唱/女声独唱混声合唱调式调性D羽F宫D羽引子七个小节中已将全曲厚重、悲鸣的气氛呈示,二胡、小提琴、中提琴声部奏响葬花吟副歌旋律即C乐段的h材料,古筝、低音提琴等声部以不同时值和节拍附以和声织体支撑,琵琶声部以“前八后十六”节奏型在拍子的小节中循环,作为节奏动力推动情绪高涨。和声的完满正格进行()简洁明了,并在三和弦上方叠置七度音形成了相同的小三和弦叠加小三度形态极具有五声性风格的和声层,

16、首调唱名法唱是“ladomisol”,叠加的七音或可视为和弦辅助音,大二度上行到各和弦根音解决。A段为女声齐唱,以小附点加“二八节”奏的动机韵律独特,延长的附点音好似常人眼中优柔寡断的林黛玉欲言又止。前两句单薄伤怀,为“起承”关系,是一陈述句加一问句,独自葬花的林黛玉是这般清静、孤寂,甚至胡思乱想?前句为(7)(7)(省略三音)的和弦进行,第二小提琴声部加了一个五声性和弦七音(同引子)到第二句7与5 6 的七音g1大二度下行至f 1。之后,低音声部经过性质的2和弦至第三句,是情绪对比突出的关键,古筝声部以六连音推进,音乐加速走向“转”或离调的情绪,比较重要的g1音也不经意地隐藏其中。整句和弦序进为F宫调5 6 7/95 6 ,后两个和弦低音是上四度的“阻碍进行”,9和弦七音b1经过c2至连接和弦的根音d2,其九音d2遥相隔望最终落入f 1,最后一和弦等于D羽调5 6 主小七和弦转位。下句情绪回落,为“合”之意。和声的节奏加快,由前三句每小节四拍一和声变成每小节两拍一和声,静中有动,和弦序进为7/75 6 ,F宫调式的交替和弦对应上一小句同一位置没有被肯定的离调阻2727教学论坛Tea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