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 年第 2 期(总第 410 期)党政干部学刊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并强调“我们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128。这些重要论述,是指导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坚定信心。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就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是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中国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一、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2、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都存在对立统一关系,质和量是一对辩证统一的范畴。2146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经济的“质”,主要是指经济发展的结构、效益,是从经济效率角度来讲的;而经济的“量”,则主要是指经济发展的总量、速度,是从经济规模角度来讲的。这两者辩证统一,相辅相成。分析和研究中国经济史就会发现,没有量的增长,就不能为经济运行提供基础;没有质的提升,就不可能让经济发展更有效率。辩证认识、科学统筹经济发展“质”和“量”的关系,是我们党领导经济工作的重要经验,这两者不可偏废任何一方。在经济建设领域,我们党有非常优良的传统,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3、展五年规划”等中长期规划以经济高质量发展: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周跃辉(中共中央党校,北京100091)摘 要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必然要求,是党的二十大对中国经济进行战略部署的基本指导原则。基于国内外形势的分析和判断,提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和现实价值;基于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核心要义,提出实现中国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推动高质量发展,核心要义就是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推动构建“双循环
4、”新发展格局等政策建议。关键词高质量发展;质的提升;合理增长中图分类号F2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26(2023)02-0037-06收稿日期2022-12-15作者简介周跃辉(1983),男,湖南邵阳人,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理论与实践37党政干部学刊 2023 年第 2 期(总第 410 期)及每年的年度计划中确定经济目标时,都将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作为重要前提。不可否认,在我国经济发展史上,曾出现忽视经济发展的质量、结构、效益的问题,也曾出现片面追求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甚至出现单纯以国内生产总值(GDP)论英雄的偏向。最终的结果是导致经
5、济发展的效益低下,环境遭到破坏,甚至百姓福祉受到严重损害,这些教训值得反思。当前,大国博弈更加激烈,俄乌战争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还在持续,国际疫情持续蔓延,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仍然不容小觑,后续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还有待观察。由此,带来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剧,不稳定因素进一步增多,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有抬头的趋势,经济全球化可能遭遇更大的“逆风”和“回头浪”。面对内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我国亟须补齐经济发展短板,在做大“蛋糕”的基础上,确保经济效益有所提升,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唯有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国经济增长才能真正稳得住、可持续,国家发展才能摆脱核心技术被人“卡脖子”的被动局面。根据
6、WTO(世界贸易组织)于2022年11月份发布的最新货物贸易数据,由于全球经济继续受到冲击,全球对货物贸易的需求正在降温,货物贸易增速可能在2023年进一步放缓。数据显示,2022年9月,WTO的货物贸易晴雨表指数仅为96.2,不仅低于该指数的基线值100,也低于WTO公布的2022年8月指数数值,反映出全球贸易商品需求降温。WTO预计2023年全球商品贸易量将仅增长1.0%,远低于此前估计的3.4%。3从国内形势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1年中国GDP总量已经突破了114万亿元,经济规模已稳居世界第二,人均GDP大幅提高,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
7、阶段。42013年至2021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6.6%,经济增长率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38.6%,超过七国集团国家贡献率的总和,是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但与此同时,我国环境、资源、劳动力、土地等要素市场承载力面临极大挑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日益凸显,生产效率、创新能力的提升遭遇瓶颈,传统的数量扩张型的增长模式已不可持续,我国经济发展必须走集约化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以煤炭资源为例。我国能源的消费结构中,煤炭占比最大。中国的煤炭能源存储量位居全球前列,全球约13%的已探明煤炭储量均在中国。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我国都是全球重要的煤炭出口国。但在2009年这
8、一境况被彻底扭转,我国从煤炭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煤炭进口总量已经达到了3.04亿吨。5事实上,我国在煤炭领域的贸易逆差已经十分严重。中国煤炭运销协会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煤炭进口量更是同比大幅提升。2021年8月,我国煤炭进口量同比增长35.8%,已攀升至2805万吨。6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经济发展不唯GDP,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要GDP,而是追求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这正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经济建设论述的核心思想。整体上看,2021年我国人均GDP已经稳稳站在一万美元水平之上,要巩固这一成果并顺利迈过“中等收入陷阱”,
9、必须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维持一定的增长率。没有一定的经济增长率,民生支出、居民就业、政府运转等就没有物质基础。鉴于中国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我国未来的发展必须要保持合理的增长速度,必须确保经济增长期处于合理区间。实现经济量的合理增长,有利于做好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六稳”“六保”任务,只有把经济“蛋糕”越做越大,才能在当前形势下守住经济稳定运行的底线和社会稳定的大局。高质量发展不是不要量的扩张,不是不要GDP的增长,而是要更有效率、更高水平的量的增长,即“经济发展必然是质和量的有机统一”。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本质要求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顾名思义是“质”和“量”的有机统一,
10、而最终落脚点是“质的稳步提升”。从长期来看,土地、经济理论与实践382023 年第 2 期(总第 410 期)党政干部学刊资本、人口等生产要素投入最终都会遭遇瓶颈,唯有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持久动力,但这并不是单一维度能够解释的。结合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精髓,我们认为:实现中国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推动高质量发展,核心要义就是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并统筹发展和安全。(一)推动创新成为发展的第一动力经济学家熊彼特曾提出,创新是指实现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这就启示我们,在现有的生产要素条件下,使用科技进步、技术创新的方法实现经济发展质的
11、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是必须解决的难题。当前,推动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比过去任何时候更加需要科学的技术解决方案,更加需要增强科技创新这个第一动力。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方兴未艾,在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前,在大国博弈的舞台上,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的大背景下,我们必须走适合国情的创新路子,特别是要把提高原始创新和基础创新能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值得注意的是,这个问题在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比较突出,不少地方干部还是热衷于招商引资,追求“短期效益”,而抓创新、抓科技这一利于长远的战略举措,往往投入的资金和精力不足。(二)推动协调成为发展的内生特点经济社会各方面是一
12、个系统,各子要素必须协调一致,相得益彰,才能保证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健康、行稳致远。中国幅员辽阔,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较大,不平衡的状况比较突出。不可否认,不同区域的自然资源禀赋、地理位置、人文历史等基础条件不同,加上各地区的人才资源分布亦不平衡,导致发展的程度不尽相同。因此,如何实现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就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中国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较大,协调发展任务繁重,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在协调。正如党的二十大报告所强调的,要“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
13、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132。(三)推动绿色成为发展的普遍形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150这一判断在党代会报告中系首次提出,足见其重要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无疑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这是因为绿色发展不仅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还能够以低碳循环经济新模式积聚新的经济发展动能。从历史角度看,西方国家普遍走先发展后治理的模式,这种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发展方式是完全不可取的。中国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顺应自然,走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之路。事实上,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是大势所趋,环保产业、新能源产业等绿色经济形态已成为全球产
14、业竞争的制高点。加快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就是要尽快彻底改变过去那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发展的老路子,要真正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若依然走高投入、高污染、低产出的路子,难以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四)推动开放成为发展的必由之路纵览人类文明发展史,从闭塞走向开放、从孤立走向合作、从隔绝走向融合,这是人类发展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回望中国经济史,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打开国门搞建设,实现了中国经济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取得了经济增长的奇迹。2001年中国加入WTO,是我国深度参与并逐步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里程碑事件。这一重大事件,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
15、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实践也表明,加入WTO带来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当前,随着大国博弈的加剧,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贸易保护主义等势头盛行,中国经济开放面临巨大的挑战。但是,我们坚信: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要进一步扩大开放,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基础。经济理论与实践39党政干部学刊 2023 年第 2 期(总第 410 期)(五)推动共享成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进民生福祉。1978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171元,2009年突破万元大关,2014年突破2万元大关,2019年已经突破了3万元大关。当前,人民群众在教育、医疗、住
16、房、养老、食品药品安全、收入分配等方面的需求仍无法得到充分满足,这些领域的公共产品供给还存在诸多不足。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百姓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将更加广泛,对高质量公共产品的需求将日益多元化,对分享国家改革发展成果有更为急迫的期盼,对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这些新期盼、新要求,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始终坚持共享的发展理念,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惠及全体人民,让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无可置疑,这是实现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所在。(六)有效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重要方略,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外部形势在发生深刻变化,这就要求我们深刻认识国内外局势,准确把握我国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科学研判国家安全所面临的形势任务,正确处理发展和安全的辩证关系。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就要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在发展中考虑安全问题,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统筹发展和安全,要求我们通过发展提升国家安全实力,同时又要深入推进国家安全思路、体制、手段创新,营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环境,努力实现发展和安全的动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