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教育强国建设之基础、思想与路径_朱益明.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518835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1.9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强国建设之基础、思想与路径_朱益明.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教育强国建设之基础、思想与路径_朱益明.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教育强国建设之基础、思想与路径_朱益明.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朱益明,教育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上海)。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教育强国建设之基础、思想与路径朱益明摘 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为建设教育强国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这就是党和政府的政治领导、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发展机遇和支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实力。这些是当前我国建设教育强国的独特优势。在建设教育强国中,需要结合教育思想理论与国际教育趋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教育理论、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发展思想和开放发展教育思想。建设教育强国的路径在于,以“自我革命”精神深化教育改革,突破

2、制约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束缚,激发人民参与教育改革发展的创造力。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报告;教育强国;改革发展;路径党的二十大报告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系统阐述,是新时代新征程上全面建设教育强国的纲领,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了政治基础、思想依据和行动指南。本文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论述我国开展教育强国建设的优势基础、理论思考,进而试图明晰与确立建设教育强国的改革发展路径,为我国面对当前国家发展新要求与国际发展新态势而建设教育强国提供启示,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建设教育强国中的重要意义,更好意识到建设教育强国就是体现中国

3、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一、建设教育强国的现实基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发展是国家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教育发展与国家发展之间相互依存。当前,国家发展为教育发展提供了新的现实基础,事实上,也是一种优势基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三件大事”是整个国家发展取得成效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现代化发展新征程出发的标志,也为建设教育强国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撑条件和发展基础。思想(一)

4、价值共识的政治根基教育的对象是人,“人是政治文化的主体”,“不仅因为人是观念、思想和理论的创造者,而且还因为人也是现实社会政治生活和政治关系的创造者和主体”。很显然,国家的政治文化或者说政治制度与教育之间关系密切。教育发展不仅不能回避或者排斥教育与政治、教育与意识形态之间的联动关系,而且还要使这种关系有助于促进人的发展与国家发展。教育中意识形态的关键是信仰、价值观、取向等方面的认识与定位,教育政策则是“对价值观进行权威性配置”,所以“政策是关键”。建设教育强国必须具有完善且可行的教育政策体系,必须确保“教育政策的合法性”,这涉及教育与政治之间的关系,涉及国家权力与教育体制之间的关系。教育规划、

5、教育行政与教育治理等各个方面都有政治因素及其相应要求,其中,教育发展目标的价值共识是关键。显然,当前我国建设教育强国已经形成了能够凝聚价值共识的成熟而可持续的政治基础,这就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些共识的价值观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党的领导是国家教育事业取得成功的历史经验。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之中,包含了重视教育事业发展、重视提高国民素养、注重教育发展服务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大局等关键性要素。新中国成立 多年来,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以跨越式发展建成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率先在世界人口大国普

6、及公平的全民教育,使国家教育总体水平跃居世界领先水平,而且加强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推动中国教育走向世界中心。实现这种史无前例的国家教育发展,关键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领导、思想引领、行政推进等方面的不断努力和积极探索。第二,新时代党对教育事业更加重视。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在教育领域也不例外。新中国 多年发展实践显示,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始终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整个教育领域中建立了系统的党组织,培养和建立了一支爱党爱国政治力场坚定的教育工作者队伍,党的领导和党的教育政策在教育事业发展实践中得到了有效落实和全面体现。正如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

7、国教育大会上所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这些充分显示了党的教育方针与国家教育方针之间的高度一致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教育领域的彰显。第三,新时代党的建设更加能够增强党对教育的领导。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风华正茂百年大党的政治优势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为建设教育强国带来更强大的政治领导。这种政治优势必将推进国家教育现代化事业的全方面进步与繁荣;在伟大的建党精神指引下,教育强国建设将使中国教育更强大,在世界上产生更大影响力。正是由于上述三方面政治因

8、素的作用,现今我国教育制度与体系日趋完备,国家教育现代化治理体系不断完善,教育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大力支持教育事业,在组织领导、发展规划、资源保障、深化改革上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地位”,为建设教育强国提供了政治保障。王沪宁主编:政治的逻辑: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年,第 页。英斯蒂芬鲍尔:政治与教育政策制定:政策社会学探索,王玉秋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年,第 页。加法雷利主编:教育政策与规划,刘复兴等译,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年,第 页。刘世清、袁振国等:教育强国之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年,第 页。怀进鹏:加快建设教育强国 为全面建设社

9、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二)变革驱动的社会发展教育发展、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互为一体。正如学会生存中所说,“历史对于教育具有强烈的影响,这就是说,教育的发展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一种功能;教育带有许多过去的遗迹;最后,教育应为历史做好准备并将有助于创造历史”,“作为生物学上必需的教育”发展成为“作为社会必需的教育”,日益呈现出“旧观念与新需求”之间的冲突,变革的时代呼唤教育“向学习化社会前进”,教育要成为“变革的工具”。过去 年的全球社会及其教育发展充分印证了上述观点的合理与正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征程的背景下,建设教育强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变革挑战与发展机遇,中国社会对在

10、高等教育普及化发展基础上建立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提出了呼唤及其支撑。具体表现为:第一,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方向更为清晰。新中国建立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是国家教育发展的重要经验。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重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目标,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的思想,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的要求,这为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方向,教育强国成为国家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目标任务之一。第二,国家教育事业发展面临转型。当前教育发展面临的不再是教育供给不足的困难,而是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对教育的期待

11、与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需要建设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新时代建设教育强国,必须超越原先的穷国办大教育(规模)、弱国办“国家”教育的思维局限,立足于社会主义强国办高质量教育的新发展观。最根本的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践出发,不断回答教育发展的“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持续推进国家教育制度创新、学校教育教学模式变革和促进全体人民全面发展,创建教育现代化中国道路与中国理论,这就是办“对的教育”“好的教育”“强的教育”和“自信的教育”。第三,国际教育正处于变革之中。当前,“全球教育亟需系统性改革”,尤其是新冠疫情“造成了现代史上最严重的全球教育中断,年来在教育方

12、面取得的进展面临消耗殆尽的风险”,国际社会反思教育系统性问题,呼吁对教育进行系统性改革。在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与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等新形势下,就建设教育强国而言,也是一种时代性机遇。中国建设教育强国可以与国际教育改革发展同步,在教育改革、教育变革、教育转型发展上,有基本相同的起点;建设教育强国不再是以往追赶型的教育发展,而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相融合的行动。推进变革是全社会的呼声,寻求变革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驱动力。只有在变革的引领下,教育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人的发展、社会发展和国家发展,实现“教育:促进健康,凝聚社会”新目标。(

13、三)保障投入的经济引擎一直以来,教育与经济发展之关系是教育基本理论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也是教育政策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在教育与经济的关系上,始终存在一些争论,也就是蛋与鸡的关系。一方面,教育这一报告在国际教育界具有广泛影响。中文版于 年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年教育科学出版社为纪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五十年而再次出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编著: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与明天,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年。童世骏主编:建设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年,第 页。本报编辑部:年度全球社科界热点关注,社会科学报 年 月 日,第 版。这是“学习的社会产出”

14、项目第二阶段的研究报告,旨在说明教育如何改善社会产出。教育研究与创新中心主编:教育:促进健康,凝聚社会,范国睿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年。(),:,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或者说共同富裕(或者说减少贫困),教育是因,经济是果;但另一方面,教育发展基于经济发展水平,需要经济发展提供经费供给支撑,经济是因,教育则是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在短时间内实现高等教育普及化发展,建成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与党和国家在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家发展战略下,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不断增加教育投入,具有直接的关联。很显然,在我国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小康社会建设任务之际,在我国经济实

15、力实现历史性跃升的新背景下,建设教育强国显然能够得到强有力的经济支持,即为国家教育发展提供更多的资源支撑。正如邓小平在 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经济是基础。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带动教育的发展”,强调“把教育工作认真抓起来”。过去 年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 比例连续十年保持在 以上;建设教育强国基于创新型国家发展的经济实力,教育经费投入更有保障,我国教育发展将走出资源供给不足的实践困境;日益完善的政府投入为主的教育投入机制,将极大保障建设教育强国的高质量发展新方向与新格局。很显然,在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战略下,我国日益强大的经济体系,为国家教育发展或者说建设教育强国提供了强大支持。当然,建

16、设教育强国并非只是教育经费投入的供给与保障,同时需要关注教育经费投入的方向、结构、效率与结果,重点是“投资于民”与“投资于未来”。建设教育强国不仅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也能促进人民的共同富裕,服务于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促进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民主社会的发展,进而实现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的高效协调、正向协同、共同发展。这就是建设教育强国的“中国之答”,即中国探索与中国模式。二、建设教育强国的理论思想纵观全球教育发展历史与现状,教育大国或者教育现代化并不存在一种统一的国际规范或者国际标准,一个国家与地区的教育发展与其政治、经济、地理、文化及历史等各方面都相互关联。教育现代化建设在本质上就是各种教育体系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共同发展的历程,旨在实现个体发展、国家发展和人类进步的三者融合。建设教育强国,必须明白自身的理论依据与理论要求。本部分将从三方面论述:一是介绍近现代教育发展中的有关教育发展问题的典型思想与观点,探索教育发展的理论思想观点;二是介绍当今国际教育发展之趋势与共识,将教育强国建设与国际教育变革相对照;三是论述建设教育强国必须遵循的中国理论要求,即建设教育强国的理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