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坚持守正创新__增强中华文...——访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_黄蕙.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519116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0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坚持守正创新__增强中华文...——访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_黄蕙.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坚持守正创新__增强中华文...——访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_黄蕙.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坚持守正创新__增强中华文...——访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_黄蕙.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20当代中国与世界2023 年第 2 期(总第 10 期)访谈CONTEMPORARY CHINA AND WORLD坚持守正创新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访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黄 蕙【内容提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是新时代新征程故宫博物院的使命和担当,作为重要的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著名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坚持文化自信自强,坚持“学术立院”和“开放办院”的理念,守正创新,对中华文明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藏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精神标识、时代价值不断进行深入挖掘和阐释,把其中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世界意义和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传播出去,努力实践中华优秀传统

2、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力量;积极响应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丰富交流内容、拓展合作渠道,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和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关键词】故宫博物院;中华文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球文明倡议;文化传播当代中国与世界: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从文化自信到文化自强,您怎样看待新时代新征程故宫博物院的使命和担当?王旭东: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文化发展新目标、新要求,与五年前党的十九大报告“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相比,增加了意义更为深远的

3、“文化自强”一词,凝练成为“文化自信自强”的新表述,充分彰显出迈向新时代新征程的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理论与实践创新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指出:“中国走上这条道路,跟中国文化密不可分。我们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它内在的基因密码就在这里,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时提出全球文明倡议。故宫博物院作为我国保存中国古代文物最多、具有皇宫性质的博物馆和最著名的世界遗产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集大成

4、者,肩负着通过文明交流互鉴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魅力、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和响应落实全球文明倡议的重要使命。本刊就故宫博物院在新时代新征程将如何通过实现未来发展的“四大愿景”,讲好中华文明故事,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和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等问题对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进行了深入访谈。121当代中国与世界2023 年第 2 期(总第 10 期)CONTEMPORARY CHINA AND WORLD访谈个基因。所以我们现在就是要理直气壮、很自豪地去做这件事,去挖掘、去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今年 6 月 2 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时指出:“中国文化源远

5、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就故宫博物院的工作而言,我认为文化自信是对中华五千年文明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尊重、认同、内化和深度研究、挖掘阐释,文化自强则代表着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上,我们将站在人类文明史的高度看待中华文明,正确理解历史上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并在新时代以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为己任,结合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不断进行文化创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最重要的是守正创新,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

6、只有守正创新,才能真正守住中华文化的根和魂,才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内涵和不竭动力,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故宫博物院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承载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汇聚地,是在明清两代皇宫基础上建成的博物馆。建成于 1420 年的紫禁城已历六百余年,是我国古代宫城发展史上现存的唯一实例和最高典范,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作为明清两代的政治中心和封建权力中枢所在地,紫禁城建筑和存藏其间的 186 万余件文物是我国具有世界影响的、历史信息含量最丰富的重大文化遗产,共同构成了其世界遗产价值。新时代新征程故宫博物院的使命和担当主要在于始终坚持守正创新

7、,对中华文明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精神标识、时代价值的不断深入挖掘和阐释,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传播出去。挖掘和阐释文物价值的前提是要保护好,“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目前,故宫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经进入以预防性保护为主、辅之以抢救性保护的新阶段。还有一种更为重要的预防性保护手段数字化是我们正在实施的重要工作。即使文物因为不可抗力遭到损坏,因为留存有完整的数据资料,仍可以将其重新恢复。文物保护是一场和时间的赛跑,文物是物质性的存在,也许终有一天会消亡,而数字化在某种程度上使文物获得了“永生”。因此,故宫博

8、物院在新时代新征程要进一步推进“四个故宫”的建设,“平安故宫”是基础,“学术故宫”是核心,“数字故宫”是支撑,“活力故宫”是根本。四位一体的“四个故宫”建设将使故宫博物院更好地承担起服务新时代新征程“文化自信自强”和文化强国建设的使命。当代中国与世界: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故宫博物院在“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中将发挥怎样的作用?王旭东: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任务要求,为新时代新征程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提供了根本遵循。故宫博物院将进一

9、步122当代中国与世界2023 年第 2 期(总第 10 期)访谈CONTEMPORARY CHINA AND WORLD增强使命感责任感,通过“学术故宫”“数字故宫”建设和“开放办院”的具体举措,结合故宫博物院未来发展“四大愿景”,进一步发挥好故宫博物院作为文明交流互鉴重要平台的作用。第一是通过学术研究,进一步挖掘中华文明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只有能够唤起不同文明之间共鸣的东西传播才能有生命力,“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实际上是增强中华文明对于不同文明的感召力,这种感召力来自唤起不同文明和文化对全人类共同价值的认同。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10、,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我国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绝的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又因具有突出的包容性和和平性的特征,也是世界文明交流融合的产物。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历久弥新、绵绵不绝,就是因为我们的文明和文化中蕴藏着颠簸不破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如何通过多学科、跨学科,甚至学科融合的创新研究,挖掘和阐释中华文明中具有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文明基因和文化特质,并且将它以

11、世界性、现代性的方式表达出来、传播出去,是以“学术立院”的故宫博物院正在进行的工作。第二是通过“开放办院”,加强国际合作,以广泛的交流合作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开放”意味着我们不仅要从故宫看世界,更要以世界的眼光来看故宫,在交互的文化视野之下,往往会产生新的碰撞,通过碰撞而有新的发现。过去在敦煌工作的过程中,我们就是通过这种不同文化视野的碰撞,对于敦煌所代表的文化有了更深更高的认识。故宫也要走这样的道路,因为中华五千年文明本身就是不断融合外来文化的结果。没有来自波斯的苏麻离青釉料,就没有令世界为之倾倒的青花瓷。故宫作为重要的世界文化遗产地和国际著名博物馆,不仅要与世界重要博物馆建立密切

12、联系,同时应汇聚来自全球的学术组织、艺术机构和各类民间组织等,将中华文明影响力传播力的提升融入多层面、立体化的中外文化交流合作中。例如故宫博物院发起的“太和论坛”至今已举办了五届,汇聚了全球重要博物馆、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参与,每届“太和论坛”的主题都切合当下大家共同关注的话题,同时又是我们具有引领性的议题议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今年,我们还将举办以“文物保护国际交流合作共享”为主题的第六届“太和论坛”,在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理念的指导下积极探索,与国际同行一道合作开展更广泛的文物保护研究。第三是通过“数字故宫”建设向国外博物馆和研究机构等开放数字资源用于学术研究和公共教育。由于文物上承载的文化

13、信息非常丰富,随着数字文物图片开放资源的不断增加,研究中华文明和中华传统文化的外国学者将更加便利地获取研究资源,使得他们的研究视野更加开阔,研究也更具深度和融合性。对于国外公共教育和文化机构而言,故宫免费开放的数字资源,有利于中华文明和中华文化以一种更适应对方需求和更具亲和力的方式真正“走出去”。预计到今年底故宫博物院将完成 10 万件文物的高清影像采集,目前已经开放的文物123当代中国与世界2023 年第 2 期(总第 10 期)CONTEMPORARY CHINA AND WORLD访谈高清影像资料已达 8 万多件,这在世界博物馆界走在了最前面,而我们对学术和教育领域开放数字资源的思想就来

14、自于文明互鉴交流的文明观,相信这一工程会对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发挥基础性和持久性的作用。当代中国与世界:在任故宫博物院院长之前,您在敦煌莫高窟工作了 28 年,故宫明清皇家宫殿建筑群和敦煌莫高窟作为重要的世界文化遗产,怎样生动体现了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过程,给当下怎样的启示?王旭东:人类文明发展史本身就是交流互鉴、融合发展的历史,故宫和敦煌都从各自不同的特质体现了这一进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时提出“全球文明倡议”,深刻阐释了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重视不同文明的传承与创新对现代化进程和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意义和价值。深刻解读故宫和敦煌所蕴藏的“文明

15、密码”,对于我们理解人类文明互鉴交融、创新发展的历史提供了生动的范本。敦煌是丝绸之路的重镇,是汉文化与西方世界沟通的咽喉要道。敦煌所处的河西走廊一带恰有一片绿洲,为来往的商旅和军队提供了物质保障,这为文明的交流融合提供了条件。汉武帝时国力强盛,希望与外部世界加强联系,因而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后在敦煌设立敦煌郡,建造阳关、玉门关。所以,敦煌也象征着中华民族向西进取的勇气和向东回望的初心。此后,大量移民来到敦煌郡,给曾经的不毛之地带来先进的中原文化,在此繁衍生息数百年,也为佛教文化的传入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倘若没有中原文化的入主,佛教文化恐怕也无法在此传播和发展,更遑论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五胡乱华”

16、时期,中原地区一度动荡不安,而敦煌却相对稳定和平,这为佛教的兴盛和敦煌莫高窟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莫高窟最为人瞩目的要数壁画艺术,拥有 735 个洞窟、45000 平方米的壁画,不仅记录了佛教中国化在不同阶段的主题和特征,更记录了不同时期的社会生活状态。在东西方文化深入交融的过程中,敦煌莫高窟的艺术倾向也在不断变化,呈现出灵动多变的文化特征。从洞窟的形制看,早期开凿的洞窟与印度、中亚等地风格近似,后期则更多带有中国元素的审美倾向;从壁画的特点看,早期壁画具有鲜明的西域风格,至宋代则更多体现出青绿山水画等中原绘画的特征。故宫的发展历程与敦煌不同。故宫虽为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但其形制最早可上溯至周礼。周礼考工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这样的宫城布局,延续千年之久,其中蕴含的五门三朝、前朝后寝、左祖右社等观念,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对秩序和等级一以贯之的文化追求、典守,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多民族国家的稳定和赓续。故宫的文化价值,不仅在于建筑群本身,还在于其珍藏的百万余件文物。这些文物部分来自皇家的征集和收藏,如各类珍宝、外国文物等;部分来自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