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经济全球化形态的和平衍化期望_金碚.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519270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6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全球化形态的和平衍化期望_金碚.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经济全球化形态的和平衍化期望_金碚.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经济全球化形态的和平衍化期望_金碚.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年5月第41卷 第3期May 2023Vol.41 No.3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HAINAN UNIVERSITY(HUMANITIES&SOCIAL SCIENCES)经济全球化形态的和平衍化期望金碚1,2(1.中国社会科学院 工业经济研究所,北京 100732;2.郑州大学 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摘要 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组织形态衍化和制度安排变迁,既受自发性因素决定,也受建构性因素决定。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40多年来的事实表明:中国经济的崛起,创造了另一种有别于西方工业化的成功模式,正是这一关键因素,推动形成了经济全球化新形态的诞生。这就使

2、得对经济全球化现象的观察视角和全局观念,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世界必须放弃以战争消灭异类或以强权迫使各类经济体实现同质化的经济全球化执念,承认和包容各类经济体的共存,才会有更具安全性的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形态衍化的过程未必总是“和谐”的,但和平期望还是可以有充分理由的。人类文明厌恶战争,现代国家珍视生命。以往的大国崛起是世界12%人口中发生的故事,而中国崛起是世界88%人口中发生的故事,因此中国崛起本身就具有更大的全球意义。应对重大挑战和风险因素,人类必须要有新的应对之策。中国努力将自己建设成为经济全球化中最具安全性和运行畅通性的经济体,体现了人类发展迎接未来命运的一种具有国情特色的可行选择。关

3、键词 经济全球化形态;和平衍化;中国崛起;安全关切中图分类号 F114.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4-1710(2023)03-0001-08DOI 10.15886/ki.hnus.202302.0229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经济全球化大势不可挡,但经济全球化的现实形态却应运而变。在经济全球化形态的转变进程中,意识形态分歧凸显,规则博弈出尔反尔,世界格局紧张动荡,甚至战争阴霾笼罩。经济全球化形态能否和平衍化,实现国际秩序稳健重塑,成为人类发展正现实地面临的极大挑战,如何应对这一挑战是各大国不可推卸的时代责任。一、经济全球化的深刻变局与形态衍化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组织形态衍化和

4、制度安排变迁,既受自发性因素决定,也受建构性因素决定。作为自发性过程,经济全球化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性质,是市场经济内生性因素不断生成扩张的必然;而作为建构性过程,经济全球化是在主权国家自觉或不自觉的制度安排和规则博弈中推进的,人的意志行为和叙事观念对其规则秩序的形成和维持发挥着实质性的作用。也就是说,人所认知的经济全球化“真实世界”,在现实性上基于人的思想构念和思维范式,是人所认知的世界图景。由于经济全球化现象具有或被赋予一定组织行为和制度形态的认知逻辑,所以大多数人可以认同经济全球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样,对经济全球化具体形态的经济学叙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种抽象的认知表达

5、,即基于一定思想构念及认知观念而刻画的叙事图景。简言之,所谓经济全球化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经济学叙事。可以说,如果没有经济学的叙事范式,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没有意义和无法定义的概念。也就是说,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人类发展的宏大叙事,在潜在性上是一个客观趋势,在显在性上则是基于一定认知的叙事图景;而在实践性上,则是对市场经济自发性的认知及对秩序规则建构性的安排,共同塑造了现实的经济全球化形态特质。时至今日,关于经济全球化叙事图景的认知逻辑,主要基于“微观-宏观”范式的主流经济学思维框架。收稿日期 2023-02-17作者简介 金碚(1950-),男,江苏吴江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郑州大学商学院院

6、长,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理论经济和产业经济研究。本期特稿1第3期2023年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其叙事图景被想象为:无限复杂的人类经济行为和世界现象被“削足适履”式地(此处并无贬义)塞进以“微观-宏观”范式所框定的主流经济学认知体系中。首先假定,整个世界实行市场经济(不考虑非市场经济因素),市场经济由企业自由竞争和国际自由贸易规则所主导。所谓“自由”是指企业自主决策,并以自身利得最大化为行为目标(即由经济理性决定),进行微观化交易活动(垄断性的市场势力是不可取的)。市场价格是最主要的市场供求调节机制。而且假定,至少是在叙事建构的逻辑主线上,各种“干扰因素”可以被抽象掉,因而

7、可以存在或想象国际贸易的“三零”体系理想状态,即零关税、零补贴、零壁垒。而只是在观察和分析现实贸易政策和交易行为时,才不得不引入政府行为等干扰因素的影响。这样的叙事体系所构想的经济全球化形态,就可以是一个与微观经济学主流学术逻辑十分贴切的“微观”经济世界。因而在观察和分析完美的“经济全球化”时,就可以高度精致地模型化和维持形式逻辑自洽。由此所形成的经济学体系及经济世界图景,被称为“新古典主义”。而这样的“经济全球化”形态,实际上就是将新古典主义的逻辑推向全球范围。当然,这只是一个教科书式的理论逻辑体系。尽管现实世界要复杂得多,远非教科书般纯粹和理想,但那毕竟是主流认知的范式意义上的“常态”,是

8、被认定或推定为现实经济趋向于或要努力争取的发展方向。按照这样的经济学叙事体系,“经济全球化”就是一个趋向于同质化“最优”状态的理想格局,甚至成为了意识形态信仰。这样,“经济全球化”也就具有了“正确”和“正当”的性质,进而可以上升到“政治正确”的原则高度。这样的新古典主义叙事,是一个没有历史没有文化差异的全球经济体系,如果(抽象地)由经济理性(工具理性)为唯一行为动机和行为关系纽带,就可以实现,至少是趋向于单一性体系的经济全球化形态。尽管想象中的新古典主义经济全球化形态,在现实中从来没有实现过,但仍然被认知为是一个理想世界,哪怕只是一个“模型”,也具有不二之选的逻辑自洽性。由于经济全球化形态的构

9、念,脱胎于微观经济学的新古典主义体系,而新古典主义微观世界如果要作为国民经济体而达到均衡,就需要有一个作为宏观调控者的“政府”。这就形成了当代市场经济主流经济学的所谓“新古典综合”范式和叙事体系,即“微观-宏观”构架。经济全球化的现行国际秩序,就是在这样的认知构念和叙事体系基础上所形成的。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1945年为其诞生起点。1991年苏联解体后,达到理想状态。由于具有强大的国家实力支撑,这一经济全球化形态成为认知固念下的现实状况,即人们似乎都已认同“经济全球化就应是如此形态”。本文所要研究的则是当世界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时代,以上所述的经济全球化认知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以“微观-

10、宏观”范式构架为认知基础的经济全球化形态也将发生巨变。那么,经济全球化形态将如何衍化?特别是,这一衍化过程能否以和平方式推进?这是人类世界当前所面临的最重大挑战。笔者曾经撰文讨论了在时代大变局中,当前的世界经济格局呈现为如下的基本态势1:第一,全球化的趋势仍在继续,不可抗拒,总体态势依然强劲。目前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包括中国和美国在内,经济活动的取向仍旧是全球化。第二,当前的经济全球化态势跟以往相比(或与以往所想象的经济全球化模式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第三,以美国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思想逻辑实际上是不成立的,或者说是缺乏现实性的。经济全球化所要求的市场一体化并不意味着参加一体化市场经济的各

11、经济体就一定会变得完全同质化。实际上,连美国也已开始认识到,中美经贸关系涉及“不同经济体系的共存”问题,迫使中国经济与美国经济同质化,实际上是不可能实现的。第四,经济全球化的根本方向只能是和而不同。此时特别需要研究:在即将形成的经济全球化新格局中,什么样的经济制度安排和国际经济秩序才是合理的和现实的呢?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时,人们普遍认为中国将融入上述的经济全球化形态体系,使这一体系更趋成熟完备,被证明其唯一的合理性和现实性,有人据此甚至称之为“历史的终结”。按照原先的认识,中国经济发展,融入经济全球化,即使可以称为经济“起飞”,也不过是从不发达(或欠发达)经济向发达经济即成熟市场经济的过渡。

12、按此思维定式的判断,人类实现工业化即经济现代化,只有一种成功模式,即西方工业化道路,其前景就是接受美国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形态。人们完全未能意识到“中国崛起”的冲击和影响如此之强烈,以致会导致经济全球化形态的深刻变局。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40多年来的事实表明:中国经济的崛起,创造了另一种有别于西方工业化的成功模式,正是这一关键因素,推动形成了经济全球化新形2金碚:经济全球化形态的和平衍化期望态的诞生。这就使得对经济全球化现象的观察视角和全局观念,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面对这一没有先例的巨变,甚至连美国也不得不改变其一向自以为是的“新古典主义”行为模式,开始更多地采取政府干预的方式推进“再工业化”,声称美

13、国要实现“再次强大”,并且以“小院高墙”策略来应对中国崛起的挑战。各种“制裁”和政府“补贴”等市场干预和贸易限制方式频繁实施。这些经济干预方式,是属于经济全球化常态中的国家(特殊时期)行为扭曲,还是实质上的逆全球化趋向?有待历史结论。无论如何,经济全球化的格局今非昔比。长期向往的“自由贸易”“自由竞争”形态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这样,在经济理论的底层逻辑和范式意义上,经济全球化的“微观化”规则体系,正在转向“域观化”规则体系。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一味强调维持“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实质就是要求维持基于微观化规则的,即同质化的经济全球化形态格局。但世界正在发生的大变局,却使经济全球形态格局和行为模式转

14、型为更大程度上基于域观范式的秩序规则,即向着多样化的经济全球化格局衍化。世界经济体系不再能被想象为如同牛顿式的空盒子般的匀质空间中粒子般的同质性微观经济主体的运动空间,即排斥各种异己经济主体的经济全球化形态体系,而是在非匀质空间中,多性态经济主体共存的经济全球化运行空间体系。经济全球化从“微观化形态”向着“域观化形态”方向衍化。这是对以往经济全球化形态的挑战和具有颠覆性的“世纪之问”:即“理想的或可行的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必然是或只可能是经济体系性质单一化的世界,还是可以呈现为多元化和多样性经济体共存的世界?”2如果从经济学理论上进行表达那就是:美国主导的新古典主义是否是经济全球化形态

15、的唯一可行模式?不可否认,以往的经济全球化进程是伟大的,现行的经济全球化形态也对人类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但是经济全球化形态的转变是必然的,没有“历史的终结”,只有永不停歇的衍化发展。二、安全关切下的经济全球化形态衍化安全关切是当代世界经济的一个突出特点,这与经济全球化形态的衍化密切相关。过去,安全关切主要是弱国的担忧焦虑。而在新时代的经济全球化形态衍化中,经济强国,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领头国家,反而因安全关切而非常焦虑,因为曾经的经济全球化形态中独强独尊的地位正在发生颠覆性的变化。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 E 斯蒂格利茨曾指出,以美国模式为唯一“理性”构架模板的全球化格局正在面临挑战:“某一天

16、(也许很快)我们也将看到按当前这样模式管理的全球化既不能提升全球效率也不能促进平等;更为重要的是,它使我们的民主制度陷入危险境地。另一种世界是可能的,还有其他对我们经济和民主都能进行更好的管理全球化的方式,并且它们不会造成不受约束的全球化。”3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 希勒所说,“虽然美国人口只占世界人口的5%,但在很多美国人的眼里,美国就是世界。”4长期以“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的独强独尊心态想象经济全球化的安全格局。美国的强大,甚至可以忽视其他国家在经济全球化格局中的主权。但世界并不再如美国所愿,更多的国家主权可以挑战美国的“警察”强权。曾任美国商务部长的经济学家罗伯特 夏皮罗说:“全球化蕴藏着巨大的力量,但是在世界各国,其发展进程绝不是整齐划一的,哪个地方能够有力把握这个进程,哪个地方的发展进步就会卓尔不群。当前,市场已经或者接近全球化,但是,世界仍然围绕主权国家运行,各国政府拥有设立市场条款的权力,不管是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都要受其影响。”5146特别是如斯蒂格利茨所预言的,在经济全球化的新时代,中国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格局变革的关键性角色之一。罗伯特 夏皮罗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