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大学生就业2023年第03期65理科学科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提升理科类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就业,是推动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环节。1教育部数据显示,2022年高校毕业人数首次突破1000万,达到惊人的1076万,加之疫情影响下经济大环境的持续走低,就业难度再次升级。2大学生就业困难主要指供求间的矛盾,“供”是高校毕业生的数量和质量,“求”是社会所能提供的企业和岗位,中间还有一个单位和毕业生相互选择匹配的过程。针对理科类专业学生就业问题,有文章指出基于基础学科的专业特点,理科相关的就业单位和岗位需求量相对偏少,同时理科学生理论学习时间较多,逻辑思维能力较强,大量理科类专业
2、毕业生将考研、考公作为首选就业方式,就业季对校园招聘不积极,导致理科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压力曾大。345这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但从另外一种角度讲,以数学、物理等为代表的基础学科其实是名副其实的万金油专业,万物皆数,大部分行业都是在一定的数理基础上搭建起来的,理论上讲,建立模型求解模型的能力、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应使理科毕业生具有良好的专业技能和广阔的择业面。因此,转变理科学生就业观念,提升自身就业竞争力,对理科类专业毕业生更好地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解决理科类专业学生就业供求间的矛盾,理科类专业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及对策思考以山东科技大学为例盖 康,刘 辉,谢菲菲【摘 要】近年来,随着高校
3、毕业生人数的逐年递增,加之疫情冲击下的经济下滑,大学生就业问题不断引起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在不少省属高校中理科类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尤为突出。本文以山东科技大学为例,通过对理科毕业生开展就业问卷调查,分析毕业生求职择业影响因素,试图从增强就业意识、夯实职业技能、强化学风建设、提升心理素质、家校联动服务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对策和 途径。【关键词】理科类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对策途径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76(2023)03-0065-007基金项目:教育部高校学生司第一期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项目编号:20220102513);青岛统
4、一战线智库2022年度课题:青岛红色文化融入高校统战工作内在机理与有效路径研究(项目编号:QDTZZK2022018)。作者简介:盖康,山东科技大学数学学院团委副主任科员,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刘辉,山东科技大学数学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业指导,大数据技术;:谢菲菲,山东科技大学数学学院学工办主任,团委书记,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DOI:10.20017/ki.1009-0576.2023.03.0082023年第03期中国大学生就业66从“供”的角度看,既要提升学生的技能性与应用性,
5、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实际需求,也要解决学生期望值过高、抗压能力较弱等问题,端正择业观念,提升心理素质。从“求”的角度出发,要千方百计开拓就业市场,更好发挥市场作用促进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一、理科类专业毕业生求职择业问题分析为充分掌握理科类专业毕业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文章对学校数学学院四个理科专业323名毕业生开展匿名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38份,问卷有效率73.7%,调查情况如下。表1 求职择业观念情况问题问卷情况意向的就业单位体制内国有企业合资企业民营企业50.2%34.2%11.5%4.1%期望的就业地区东部沿海地区家庭所在地一线城市基层50.4%38.2%8.4
6、%3.0%求职中最主要的考虑因素薪酬福利工作地域发展机会专业对口35.6%31.8%21.1%11.5%资料来源:本研究整理(一)求稳求安逸的就业思想严重近两年,疫情影响下的经济市场也对大学生就业择业观念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理科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更偏向于“稳定”的体制内,出于风险回避心理和从众心理,加之基础学科的学习特点,理科生越来越扎堆报考公务员、事业编等,表现出了严重的“求稳定”心态,这不仅会加剧体制内岗位竞争的白热化和从众化,还会对低年级学生择业观的形成产生消极影响,导致低年级学生跟风考公考编不参加校园招聘,进一步增加理科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同时,尽管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相对差距在持续缩小,
7、“青睐沿海城市”的择业现象依然突出,毕业生仍然更倾向于薪资待遇更高、就业机会更多、发展空间更大,但相对竞争也更加激烈的沿海地区就业。薪资待遇和工作地点相比较于专业对口和发展机会,仍是毕业生就业选择的首要考虑因素。表2 职业规划情况问题问卷情况了解和学习就业知识的阶段大一大二大三大四7.3%14.3%37.3%41.1%职业生涯规划情况认真规划较好规划粗略规划没有规划21.5%29.7%36.6%12.2%主动关注学校就业信息情况非常关注经常关注较少关注很少关注23.6%39.7%28.1%8.6%资料来源:本研究整理(二)缺乏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前置的生涯规划对帮助大学生充分认识自我、发展自我,
8、进一步增强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调查发现,在低年级就开始了解和学习就业知识的理科学生只有约21%,超40%的学生进入大四阶段才开始了解和学习就业知识,当前,有就业意向的学生群体中大部分也同时参加考研,面对考研的严峻形势和前期不充分的就业准备,这类学生很难平衡参加校园招聘会的时间和精力,就业知识与技能的匮乏也导致毕业生普遍缺乏“就业力”。同时,近半数理科生在低年级阶段没有认真开展生涯规划,不能对自身的优势劣势、兴趣爱好及个人能力等方面有客观明确的认识和定位,在考研失利后才考虑就业为时已晚,加之理科专业对口岗位相较于工科专业本就少,而部分学生在求职过程很少主动关注学校推送的就业信息,导致错过最佳
9、求职 时期。中国大学生就业2023年第03期67表3 求职过程问题分析问题问卷情况求职过程存在的主要困难个人能力不足求职方法欠缺就业信息不足缺乏社会关系34.3%32.2%23.4%10.1%认为就业难的主要原因竞争太激烈自身素质不够高个人目标较高父母期望较高37.3%34.7%18.6%9.4%毕业后还未落实工作单位的心理很焦虑比较焦虑无压力无所谓16.3%56.7%24.1%2.9%资料来源:本研究整理(三)缺乏自信心的求职心态自信乐观的求职心态是毕业生弥补自身不足、实现高质量就业的重要砝码。调查发现,34%以上的理科生认为难就业或求职中的主要困难是个人能力不足、自身素质不够高造成的,校招
10、是大学生就职面试的主要途径,相比社招,“门槛”低和成本少都是应届生的就业优势。就业不自信的原因,一方面来源于竞争力不足,如缺少专业技能、工作经验等硬实力,也缺乏团队合作、交流沟通等软实力。另一方面是抗压承挫能力较弱,遇到求职挫折或面试拒绝时,妄自菲薄,一蹶不振,缺少自信乐观的求职心态和越挫越勇的挑战精神,特别是面对大型单位招聘时,不敢主动投递简历参与面试,使应聘陷入不战自败的困境。更有甚者因缺乏自信,在收到企业录用offer后主动放弃,种种现象表明不自信的心理是导致理科学生择业失败的重要因素。(四)教师发挥就业帮扶作用不明显问卷中,学生认为在求职过程中提供最大帮助的是父母或亲人,辅导员及班主任
11、等发挥作用不明显,而大部分学生面试技巧的学习途径主要是网络自学,其次是就业讲座和身边同学,最后是老师。同时,当学生在校期间遇到就业困惑的时候,第一想到的不是请教就业指导部门或老师,而是与同学讨论或通过网络查询。通过分析不难看出,辅导员及班主任等作为在校期间与学生接触最多的群体,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或就业指导较少,可能仅仅是到了大四就业节点,才开始给学生传达就业信息、灌输就业思维,而在低年级阶段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和纪律等,从而导致学生没有形成根深蒂固的就业咨询习惯,加之高年级学生心智已经相对成熟,对老师依赖性较弱,所以更多地会选择通过自己的途径解决遇到的就业困惑。表5 家庭对毕业生就业影响情
12、况问题问卷情况影响择业的人群父母亲人朋友老师恋人58.1%18.3%7.4%16.2%家庭对个人择业的影响非常大大一般较小30.3%24.9%26.1%18.7%父母对自己不就业的态度支持考公或考研“二战”比较着急无所谓54.2%34.5%11.3%坚持“二战”或考编的主要原因父母支持个人意愿受同学影响受老师影响47.2%34.7%15.5%2.6%资料来源:本研究整理(五)家庭因素影响大学生职业选择问卷中可以发现,无论是毕业生的择业、考公还是考研“二战”,父母的影响占比都非常高。家庭因素对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影响,不仅是体现在表4 求职途径情况问题问卷情况求职过程中提供最大帮助的群体父母或亲人辅
13、导员及班主任朋友自己39.3%25.9%22.1%12.7%在校期间获取面试技巧的途径就业讲座老师同学网络自学23.3%17.1%18.3%41.3%就业困惑时的解决途径同学讨论网络咨询父母请教老师36.4%33.7%11.5%18.4%资料来源:本研究整理2023年第03期中国大学生就业68明面的建议,更多地是父母常年营造的家庭环境对孩子职业思维的塑造,如部分学生长期接触父母所在行业职业信息和相关思考,会潜移默化地对职业选择有一定偏向。同时,在全球疫情大背景下,很多父母的就业观念也趋向职业的稳定化和体面化,认为体制内才是铁饭碗金饭碗,认为考上研究生才是进入相关行业的通行证和敲门砖,加之当前社
14、会生活水平逐步提升,许多父母不在意毕业生是否及时进入社会实现经济独立,父母肯定的态度及经济的支持导致不少考研失利的毕业生选择“二战”或盲目考公,错过最佳求职时期。二、提升理科类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建议和思考(一)前置生涯规划,增强就业意识浓厚的就业氛围是引导激励大学生培养专业和实践能力,提升就业竞争力的内在动力,就业指导既要帮助学生提升求职技能,更要树立学生职业思维,就业工作不能流于形式,更不能临时抱佛脚,就业指导应像思政教育一样是潜移默化的长期影响,需要营造“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支持就业工作的良好氛围。61.加强校院宏观引领,营造浓厚就业氛围一是宏观层面,学校学院要完善体制,落实就业“一把
15、手”工程,在师生层面营造重视就业、鼓励就业的浓厚氛围,加强校企合作,搭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就业实习基地,为低年级学生提供实习锻炼平台,建立行业招聘单位与学院各年级辅导员服务交流群,为非毕业班辅导员提前了解行业发展提供条件,同时也为学生就业、实习提供精准内推机会;二要健全就业活动机制,完善目标考核任务,制定每学年针对不同学院、不同年级的就业活动方案,如通过选聘校园就业大使、举办求职大赛等形式强化高年级学生就业意识、提升求职技能,通过开展生涯体验周、开展职业生涯测评等形式激发低年级学生生涯规划意识;三要重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建设,完善授课内容,创新授课方式,增强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和连续性。2.发挥师
16、生育人实效,言传身教润物无声一要充分发挥教师育人主渠道作用。任课教师作为课堂教学主导者,既要承担教学工作,也要发挥育人功能,将就业观教育有机地融入知识传授过程中,通过开展课前“思政微课堂”等活动,利用课前碎片化时间强化学生专业认同和就业思维,分析不同专业就业形势,增强学生就业危机意识。辅导员、班主任等作为日常与学生交流最多的群体,更要有就业前置的意识,注重全过程就业指导,通过新生入学教育等关键节点,系好就业路上的第一粒扣子,在日常主题班会、谈心谈话过程中,也要善于梳理分析考研、考公形势及就业方向等,给学生以科学指导;二要发挥学生组织的就业促进作用。大部分低年级学生参与校园活动的积极性较高,要充分抓好学生会及学生社团开展就业指导活动,如简历制作大赛、情景模拟面试、招聘信息搜集活动等,增强低年级学生的就业意识和职业能力。(二)夯实职业技能,做好指导服务大学生就业指导主要包含就业政策解读、职业选择指导、就业心理疏导及求职技能提升等,在新媒体时代和后疫情时期,高校毕业生面临就业竞争更加激烈、求职面试方式多样化等问题,就业形势复杂严峻,“慢就业”现象突出,传统模式下的就业指导已不能适应新时期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