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论价值共识_毛华兵.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527997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3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价值共识_毛华兵.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论价值共识_毛华兵.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论价值共识_毛华兵.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湖南社会科学/论价值共识 毛华兵 闫聪慧摘 要:价值共识是当今价值多元背景下日益凸显的重大问题 价值共识是具体的、历史的 价值共识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 物质生活条件、共同的物质利益、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活动等构成了价值共识之可能的客观基础 价值共识对一个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只有承认价值共识才能积极借鉴和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使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现时代性与先进性不断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同时只有凝聚价值共识倡导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共同价值才能构筑多元一体的国际环境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关键词:价值共识 核心价值 共同价值 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图分类号

2、: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作者简介:毛华兵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武汉闫聪慧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湖北武汉 价值共识问题已经成为价值多元背景下日益凸显的重大理论课题和实践难题 对于这一问题我们不仅要追问何谓价值共识、价值共识何以可能还要追问价值共识何以必要 也就是说价值共识问题本身蕴含着一种自我澄清同时也需要达成对价值共识问题的共识一、何谓价值共识作为哲学范畴价值是指在实践基础上一定主体与客体之间形成的意义关系表示事物或现象对人的积极作用和肯定意义 如花儿能使人心情愉悦、艺术作品能催人奋进、信念能让人充满希望等这些都是价值关系的具体表现 任何价值或价值关系

3、都是一定历史条件下主客体之间的一种需要和满足需要的关系这种关系是不以主体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关系它涉及的是利益、特别是核心利益关系问题 价值的主体可以是个体也可以是群体 从个体作为价值主体的角度来看每一个体都有自身的价值取向一般而言社会发展水平越高社会交往范围越广生活方式越多样个体主体性越突出个体价值取向也越多元 从群体作为价值主体的角度来看无论群体规模大小在追求群体利益或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中总会遇到一些相同或相似的问题形成一些相同或相似的认识和体验进而升华为群体生存和发展都必然遵循的共同价值规范 从而所谓价值共识狭义的理解即是指不同利益主体在社会交往的过程中通过相互沟通和交流就

4、某种价值问题达成的相网络首发时间:2023-02-15 16:56:39网络首发地址:https:/ 即对于一种事物或现象对人是否有价值以及有何种价值什么事情应该做或不应该做不同的人持有的相同或相似的观点 质言之价值共识就是人们在价值认识上达成的一致性与相近性 价值共识存在多种类型:有少数人的价值共识也有多数人的价值共识 价值共识可以在一个共同体内部存在也可以在不同的共同体之间存在价值共识可以在同一种社会形态里面存在也可以在几种不同的社会形态当中存在(一)价值共识的范围可大可小人作为社会的主体每个人都不是孤立的存在都在群体中生存和发展 在一个社会中存在着不同的阶层或若干个阶级因此每个人都隶属于

5、一定的阶层或阶级 在同一个阶层或阶级中人们的处境相同、利益大体一致比较容易达成一个阶层或一个阶级的价值共识即阶层价值或阶级价值 然而在整个社会中达成价值共识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也就是说虽然任何价值都有可能成为共同价值但在全社会范围内很难形成价值共识一个社会中可以存在着不同的阶层价值或阶级价值但始终有一种占主导地位的价值共识这种价值共识是该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或占统治地位的价值观“在贵族统治时期占统治地位的概念是荣誉、忠诚等等而在资产阶级统治时期占统治地位的概念则是自由、平等等等”比如:中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价值观就是以忠君、孝悌、仁义为主要内容的价值观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占统治地位的价值观就

6、是以自由、平等、博爱为主要内容的价值观 在阶级社会里统治阶级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使其价值观念为社会的全体成员所接受被统治阶级接受统治阶级的价值观进而在全社会形成价值共识这种价值共识发挥着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 反言之如果这种价值共识逐渐崩溃或者被统治阶级不接受统治阶级的价值观那么社会就会处于矛盾激化、动荡不安的状态甚或社会趋向解体或发生变革(二)价值共识的层次可高可低价值的层次与其普遍性成正比与其特殊性成反比越是高层次的价值取向就越是具有普遍性越是低层次的价值取向则越是具有特殊性 当然这里的特殊性与普遍性是辩证统一的 普遍是相对于特殊而言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没有脱离特殊性之外的普遍性但普遍的东西

7、也不同于特殊的东西普遍通常指的是从事物或现象中经过科学抽象、概括和归纳出来的共同点或共同规定 这些共同点或共同规定既不是诉诸费尔巴哈感性直观式抽象的产物也不是诉诸黑格尔纯粹概念运动的思辨式抽象的结果 从这个意义上说最高层次的价值共识具有最大的普遍性理应成为全人类的共同价值 显然共同价值与普世价值是不同的普世价值论者认为存在着脱离特殊性的普遍性、游离于具体之外的抽象因而普世价值由于它的抽象的普世性而成为没有内涵的抽象共相 他们妄图在全世界范围内兜售全世界所有人群都普遍适用的价值观念和价值规范以实现西方资本主义霸权以及对发展中国家进行西化和分化的政治图谋在当今多元价值并存的全球化时代价值共识强调的

8、是世界范围内关于普遍而不是普世价值的一致看法 世界范围内的普遍价值或基本价值关涉诸多主体达成价值共识是非常必要的 人们追求共同的价值目标产生相同或相似的看法在价值观念上达成一致才能形成更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解决共同面对的问题奠定思想理论基础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各国联系和相互依存度空前加深人类前所未有地结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 这需要我们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最广泛地凝聚人类不同文明的价值共识找到世界各国人民普遍认同的价值理念引领人类社会共同发展(三)价值共识是具体历史的任何价值共识都不是抽象的、无条件的、绝对的而是一定社会历史发展

9、阶段的具体共识受到时代条件和历史规律的制约 首先任何脱离历史、超越时代的价值共识是不存在的 正如马克思所言:“人们按照自己的物质生产方式建立相应的社会关系正是这些人又按照自己的社会关系创造了相应的原理、观念和范畴 所以这些观念、范畴哲 学也同它们所表现的关系一样不是永恒的 它们是历史的、暂时的产物”换言之在社会历史领域当中不存在适合于一切时代、超越历史时空、具有“永恒真理”性质或永恒不变性质的价值观念与价值原则同样也没有凌驾于历史和民族差别之上的价值共识 因此抽象的、绝对的普世价值是虚构的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 其次任何价值都不可能具有绝对的普世性我们可以说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却不能说有放之

10、四海而皆准的普世价值 对于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如果我们不把它与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它也会因为丧失具体性而成为抽象真理转化为谬误共同价值不同于普世价值普世价值论者沉醉于人类可以统一于西方普世价值的幻想全世界都应该走西方同样的道路因而普世价值实质上就只能是杜林的“终极真理”或“永恒真理”亦或康德实践理性中的“绝对命令”的老调新弹 在反杜林论中恩格斯批判性地指出:“我们拒绝想把任何道德教条当做永恒的、终极的、从此不变的伦理规律强加给我们的一切无理要求这种要求的借口是道德世界也有凌驾于历史和民族差别之上的不变的原则 相反我们断定一切以往的道德论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也就是说任何价值原

11、则或价值观念都具有社会历史的性质 普世价值论者认为存在着超越一切国家和民族的、一切历史时代或地域空间的、对世界上所有人都普遍适用的价值观念和价值规范 这实质上是一种以普遍主义为核心的主观唯心主义价值观 而共同价值或价值共识则是一定历史条件下人们普遍认可或遵循的价值规范或价值理念 寻求共同价值不失为当今经济全球化时代解决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的主要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应该大力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同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提供正确的价值理念指引价值共识不是一时形成的而是在人们的交往实践中逐步形成起来的 人类的历史就是追求着自己价值目的的人的活动过程 无论具

12、有共同性的普遍价值或基本价值的形成过程如何漫长、一种理想上的价值共识变为现实如何艰难在每个历史阶段都会形成一些具有时代性的普遍价值或基本价值 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创造价值、进而以价值共识的方式不断传承与创新的历史 无论是物质文明成果还是精神文明成果都凝结着人们的共同智慧 价值共识就是对人们业已创造出来的物质文明成果和精神文明成果的一致肯定和共同认可 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凝聚价值共识为进一步创造新的文明成果或文明新形态汇集力量二、价值共识何以可能以往学界普遍把价值共识当作不证自明的真理鲜有对其存在的可能性进行深刻地反思和分析 回答价值共识何以可能探寻价值共识存在的基础和

13、根据这是研究价值共识的前提性问题也是达成价值共识的内在要求(一)物质生活条件是价值共识可能的物质基础作为人们对社会现象的共同认识价值共识离不开人们生活于其中的物质生活条件 脱离物质生活条件价值共识是不可能达成的 马克思指出“个人所产生的观念或者是关于他们对自然界的关系的观念或者是关于他们之间的关系的观念或者是关于他们自身的状况的观念 显然在这几种情况下这些观念都是他们的现实关系和活动、他们的生产、他们的交往、他们的社会组织和政治组织有意识的表现而不管这种表现是现实的还是虚幻的”“甚至人们头脑中的模糊幻象也是他们的可以通过经验来确认的、与物质前提相联系的物质生活过程的必然升华物”这就是说人们的观

14、念、意识不能离开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而独立存在是对他们生活于其中的物质生活条件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物质生活关系就会相应地产生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正如生活在宗法社会中的人们所推崇的价值观与生活在商品社会中的人们所推崇的价值观是完全不同的 任何社会意识都植根于社会的物质生活关系之中“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换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湖南社会科学 年第 期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价值意识作为社会现象的主观表达归根结底是物质生活条件的反映是人们在一定社会物质生活基础上的需要、利益、愿望的主观表达 尽管人们对价值的理解存在

15、很大的差异但面对相同或相似的物质生活条件人们往往会产生一些相同或相似的价值意识形成一定范围的价值共识 在反杜林论中恩格斯也认为在“共同的历史背景”下不同阶级的人们的道德观念“必然具有许多共同之处”今天面对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和条件人们在不断寻求人类生存发展的共同价值原则 如面对全球性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保护人类共同的生存家园便成为人们的价值共识“维护人权”“保护环境和生态”等就先后被一些国际组织宣布为全球各国和各地区共同遵循的价值原则面对世界范围内的地区冲突、战争频发、动荡不安等问题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便成为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呼声等等 应该说目前我们所面临的全球性治理难题事实上只有站在人类整体的高度

16、才能被正确地把握和解决 构建全人类共同价值体系的呼声渐高这一事实本身就已经表现出追求人类价值共识的重要意义 因此可以说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生活条件产生相同或相似的生活方式同时形成相同的基本需要和共同的基本价值 基于此达成价值共识才成为可能(二)共同的物质利益是价值共识可能的根本前提马克思明确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恩格斯也指出:“每一个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是作为利益表现出来的”这不仅指经济活动而且还包括政治活动和思想活动因为“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由此可见人们所进行的一切社会活动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一切社会关系都根源于人们之间的物质利益 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也不例外没有利益作为纽带价值关系就不会产生 作为人们在价值问题上达成的一致性意见价值共识也是共同利益的产物 没有共同的物质利益就没有价值共识也就难以形成维系社会整体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力量“要使各民族真正团结起来他们就必须有共同的利益”共同的物质利益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是处在同一社会关系中的人们各自利益的相同部分它“不是仅仅作为一种普遍的东西存在于观念之中而首先是作为彼此有了分工的个人之间的相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