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pplication 创新应用216 电子技术 第 52 卷 第 5 期(总第 558 期)2023 年 5 月却没有足够的专业技能与实践技巧,实践经验不足,导致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无法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2)教育内容与产业发展无法同步。高校在政府和各部门的支持下,在智能制造方面为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培养了一大批的人才。特别是在“互联网+”等技术的应用中,高校为传统制造业的进步注入了极大推动力。但是当前我国的产业发展很快,导致学校的培养内容和产业的发展无法同步,这在机电类专业表现得尤其明显。这类专业的培养内容跟不上产业发展的步伐,导致人才培养目标形同虚设,毕业生的能力无法满足现代企业的需求,
2、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就业,还会影响我国相关产业的发展。此外,企业还需要为毕业生进行岗位培训,这大大降低了企业的工作效率和资源利用率。(3)培养目标与学生就业没有很好地结合。智能制造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化发展,这不仅对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提出了新的要求:人才培养方案需要从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但是目前我国各个高校的机电类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仍没有发生改变,仍旧以培养专业0 引言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制造时推动我国经济快速进步的重要因素,其中,智能制造是指将智能技术等与传统制造业相结合,从而推动生产制造智能化,打造具有人机互动功能的智能化制造平台。如果能够将智能制造的理念和方式应
3、用于大学机电类人才培养当中,将很大程度上推动产业和教育的融合,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有能力、有技术、有智慧的机电类人才。1 研究背景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不足。(1)课程规划与培养目标不符合。当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时刻,需要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业转化,这背后不仅需要制造业本身的努力,还需要各个高校优化自身的人才培养方案,为智能制造业储备专业人才。但是当前,我国各高校机电类专业的学生课程规划不够明确,往往以理论教学为重点,将知识限定在既定教材的框架以内,忽略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也忽略了拓展知识的必要性。在这样的培养模式下,学生即便具有足够的专业理论知识,但是作者简介:宋军潮,溧阳市天目湖中等专业
4、学校,讲师;研究方向:机电专业教学。收稿日期:2022-08-17;修回日期:2023-05-12。摘要:阐述机电课程教学中的问题,基于智能制造的机电课程产教融合模式,包括优化教学方案、重建教学体系、注重就业导向、注重实践教学、促进课程之间的融合。关键词:智能制造,机电课程,产教融合,实践教学。中图分类号:G712文章编号:1000-0755(2023)05-0216-02文献引用格式:宋军潮.基于智能制造的机电课程的产教融合模式分析J.电子技术,2023,52(05):216-217.基于智能制造的机电课程的产教融合模式分析宋军潮(溧阳市天目湖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213300)Abstrac
5、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courses,and the integration mode of production and teaching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courses based on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including optimizing the teaching scheme,rebuilding the teaching system,focusing on empl
6、oyment orientation,focusing on practical teaching,and promoting the integration of courses.Index Terms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electromechanical courses,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teaching,practical teaching.Analysis of Production Teaching Integration Mode of Electromechanical Course Based on I
7、ntelligent ManufacturingSONG Junchao(Liyang Tianmu Lake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Jiangsu 213300,China.)Application 创新应用电子技术 第 52 卷 第 5 期(总第 558 期)2023 年 5 月 217型人才为主,忽略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没有紧跟时代的步伐。例如,机电类的学生往往只掌握了工程制图、制造技能、电气技术等专业知识和能力,但是却不具备有关与互联网、工业软件制作等方面的应用技能和理论知识,同时其对生产合作等内容也缺乏足够的了解。2 基于智能制造的机电课程产教融合模
8、式优化培养方案,培养复合型人才。为了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化制造业转型,各个高校需要更新机电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注重培养复合型人才,满足现代企业的需要,为国家和社会储备相应人才。(1)高校应当关注社会和现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并根据有关数据和信息制定合理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一方面,高校可以直接和企业沟通,向人力资源等招聘部门了解各岗位的人才招聘标准,并根据相关标准更新原有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另一方面,高校可以和往届毕业生直接沟通,通过往届毕业生的反馈深刻了解本校培养方案中的优点和不足,并将毕业生的经验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使学生毕业以后能够满足现代企业的需要,提升毕业生的就业市场竞争力1。(
9、2)高校还要注重机电类专业教师队伍的提升。教师应当明确“现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什么样的人才是最受青睐的?”等问题的答案,并根据这些实时调整自己的授课方式,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和更新,防止本专业的人才无法满足企业的需要。教师可以和企业的机电类部门工作者接触,从他们口中获悉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并根据这些重新整合资源,编订教材,并在教材更新完毕后与相关工作者展开密切讨论,以便于更进一步完善教材。(3)为了推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高校应当大范围推广现代学徒制度,利用好特殊性和普遍性的逻辑关系,从小范围试点开始,以学生的个性需求为基础,开展多样化的实训,如果效果优良,就将这种方式普及全校。此外,高校还
10、可以让学生先在学校学习23年,然后和相关企业对接,使学生能够进入企业锻炼,并在锻炼期间配备专业的引导人,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重建教学体系,注重就业导向作用。在重建教学体系的过程中,要着重考虑学生的就业问题。首先,高校要变革教育模式。教师要改变原有的教学理念和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和独立探究的能力。一方面,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有一定难度的作业或实验任务,让学生自主完成;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布置小组作业,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团队精神,此外还可以通过仿真模拟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完成专项任务,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升实践能力和技巧2。教师在规划课程时,也要将其与导向作用结合起来。(1
11、)教师要注重专业课程和实际工作内容的衔接,将实际工作中的难点作为教学内容的重点,将学生所学的每一个知识点和实践技能和未来的就业岗位需求对应起来,并不断更新,使学生能够满足现代企业的需求。(2)教师要将教育内容分层,让学生有梯度、有层次地学习,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区分重点和次重点,还有利于提升学生对知识点的把握程度。(3)教师要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实训过程中,可以布置综合性较强的任务,让学生在不同环节利用不同的知识点和技能。注重实践教学,打造智能实训场地。机电类专业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较高,所以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高校要注重实践教学,打造智能化的实训场地。(1)学校要设立相应的专业群
12、,这是打造智能化实训基地的准备工作。教师可以在特定的专业群内展开专业培训,也可以将临近的专业群融合起来,进行综合化的培训,用这种交叉学习的方式,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2)各高校要打造智能化的实训基地,并根据时代的步伐和相关企业的人才需求不断更新实训基地。此外,还要充分利用人工智能、互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提升实训基地的水平。高校还要打造智能化的车间和流水线,帮助学生掌握智能机床、机器人等的使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3)高校要充分利用校企合作这个机会,在打造实训基地的同时,将企业元素融合进实训当中,从而让学生能够更真实地体会相应的工作环境,加深对相关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印象。此外,高校还可以借此机会
13、打造校企交流平台,搭建师生和企业的沟通平台,引进企业的文化、技术、数据等资源,助力学生的学习。智能制造背景下,专业和专业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学生的综合能力相较于其专业能力而言已然更为重要。在学校内与学生接触最多的是教师,所以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高校要注重强化教师队伍的力量,推动不同专业之间的交叉融合。3 结语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制造业必然需要经历传统到智能化的转型,这就需要高校对其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做出相应调整,注重培养综合型人才,发挥就业导向作用,推动产教融合,搭建智能化实训基地,为制造业转型储备人才。参考文献1 李伟,石伟平.智能制造视域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标准与路径新探J.职业技术教育,2017,38(19):19-23.2 靳孝峰,司国斌.产教融合视阈下机器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河南科技,2019(11):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