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题论坛:山西抗战史研究 2022 年第 6 期37Development and Tendency of the Associations of Villages in Shanxi Province in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抗战时期山西联庄会的发展态势 及其命运走向*于飞摘要:联庄会是清末华北地区兴起的民间自卫组织,当时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冀鲁豫各省,而同属华北且与冀豫两省关系密切的山西却并不常见。总体来看,虽然受到晚清地方叛乱和抗战爆发的影响,但是山西的联庄会在此二时段均少有出现。抗战时期山西联庄会“寥若晨星
2、”的原因,不仅是受晚清以来华北动乱的影响,更是与山西特殊的地理形势和环境、阎锡山的政治统治和抗战爆发后阎共双方领导的政治动员有莫大的关系。通过分析山西联庄会的历史态势与形成原因,抗战时期山西独特的抗日局势得以浮现。关键词:联庄会自然环境基层控制阎共抗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图分类号:K265E29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883-(2022)06-0037-11联庄会是清末华北地区兴起的民间自卫武装组织,当时主要分布于河南、山东、河北等平原地区。华北平原地区的联庄会不仅分布广泛,其规模亦随着社会环境的逐渐恶劣而愈发膨胀,抗战时期更是出现了超县域级别的联庄会。但联庄会在山西仅有少许分
3、布,总体上呈现出“寥若晨星”的局面。联庄会是一种临时性的武装自卫组织,多兴起于社会大规模动荡之际。抗战全面爆发后,日军对华北的军事入侵直接影响了该地区的社会稳定,导致联庄会大规模地复苏。抗战初期冀鲁豫三省的联庄会是华北社会环境恶劣的表现,也是政府权力失序和统治力动摇的体现。随着中共进入华北平原并逐步开展根据地建设,联庄会在这一过程中为中共所消化,并成为中共早期武装来源的重要部分。而在山西,基于历史问题和政治形势等因素,抗战初期联庄会呈现出势微的态势。从时间上看,山西联庄会组织的历史渊源不逊于平原各省。目前学界关于抗战时期联庄会的研究多集中于河北省,且多聚焦于冀中地区,并未涉及山西的联庄会。历史
4、研究不能仅仅着眼于宏大现象的存在及其原因,对于式微的现象和为什么“不存在”的问题亦要关注。因此,本文不仅浮于对晚清以来山西联庄会发展态势的叙述,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季节性的组织来反映晚清以来至抗战爆发后山西社会历史变迁的独特面相,最终落脚到抗战爆发后山西特殊的抗战形势。一、“寥若晨星”:从华北区域看清末以来山西联庄会的发展态势自晚清联庄会出现以来,华北各省的联庄会发展呈现出不同的态势和路径。纵观整个华北区域,联*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抗战专项工程“山西抗日战争文献资料搜集整理与研究”项目(19KZD002)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于飞,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抗战史。如张
5、洪祥、王璇:略论抗战初期冀中区的联庄会和会门武装,南开学报1993 年第 2 期;韩宋在夏:三四十年代华北农村传统武装组织的演变,历史教学1999 年第 8 期;郑立柱:抗战初期中国共产党对冀中联庄会工作述论,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 年第 1 期;张同乐:1940 年代初期河北省沦陷区联庄会研究,安徽史学2014 年第 6 期;郑立柱:华北抗日根据地社会问题及其治理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年。主题论坛:山西抗战史研究2022 年第 6 期38庄会主要分布于平原地区,山地地区相对较少。从时间来看,晚清咸同之际与抗战初期是山西历史上联庄会出现相对较多的两个主要时段。联庄会为非常设之
6、组织。每遇地方不靖,独力难持时,村庄才会依靠“团结”的力量来对抗各种外来因素的侵害。因此,联庄会的出现一定程度上预示着社会环境的恶化。(一)晚清至抗战全面爆发前清咸同年间,太平军北伐和捻军席卷华北平原各省,威胁直逼京师。咸丰三年(1853),面对江南叛乱,文宗未雨绸缪,下令“各直省仿照嘉靖年间坚壁清野之法,办理团练”。随后,河南基于事态蔓延逐步兴办团练。在这其中,由民众自发组织而起的联庄会成为国家平叛与地方反叛活动中的重要角色,但部分联庄会不仅未能契合清政府实行地方自卫的预想,甚至一度“火上浇油”,加剧了国家与叛乱群体的矛盾冲突。晚清的兴办团练大潮,山西亦参与其中。咸丰三年五月二十七日,清政府
7、谕令山西巡抚“体察情形,各饬所属劝谕绅民,认真团练”,是为晚清山西团练武装的制度化起源。山西相对远离太平军和捻军的活动中心,处于起义影响的边缘地带。因此,上述两股势力并未对山西社会造成严重的破坏。“在这种情况下,山西承办的团练并不普遍。”山西兴办团练的势潮要晚于河南等省,“不仅时间较晚,而且时办时停,形势紧张时,就积极提倡、催办;形势缓和时,即予裁撤”。团练承办较多的区域,“主要是靠近河南、陕西的晋南、晋东南和晋中的一些州县”,“北部各州县办团练的为数甚少”。如河南一般,山西团练的试办中亦有联庄会的身影。同治元年(1862),西捻军自陕西逼近山西,清政府督促山西办理团练。晋省内亦有地方人士呼吁
8、倡办。寿阳县志载,该年有人以“寿阳地处卫途,兵差络绎,恐有逃兵滋扰,强盗窃发”为由具禀行保甲团练事,主张各村联合,“请令各村团长于编联本村之后更与邻近诸村互相约定,一村有警,或放炮,或鸣钟,数村实时赴救。如有约而不赴者,或私相议罚,或公禀究治,此即所谓连庄会也”。虽未见联庄会的确切案例,但联庄这一原则应为乡村团练所接受。叛乱事毕,联庄会随着团练的陆续解散而瓦解。清末时期山西也出现过联庄会。临晋县志 载,光绪三十一年(1905)时有哥老会匪“费蛋娃之乱”,扰乱民众。为了应对此事,知县赖庆荣“改里为团,仿直省联庄之法,村自为守计,全境分设十六团,团各有长,分辖各村,藉收指臂之效”。由此来看,山西联
9、庄组织的出现受到了直隶以及周边省份的影响。此外,新绛县亦曾办过联庄会,“系连结数村合力防匪。遇有警时,凡有契约之村,俱招集壮丁执械往捕”。受八国联军侵华影响,毗连河北的大同灵丘县,“逃兵集县境为患”。对此,举人杜上化联络 53 个村庄,创办联庄会,“南到大地,北到银厂,东到糟伯,西到川岭”,以上寨为中心,分 5 个分团,同匪兵搏战,最终“匪溃败,再不敢入境”。山西境内平阳府西一带,“有武生联合乡村七十座”,成立联庄会,并欲联合河南义和拳民对抗八国联军及汉奸。民元以后,联庄会在山西销声匿迹。晚清山西联庄会的浮现如蜻蜓点水,昙花一现。(二)抗日战争时期抗战全面爆发后,华北平原尤其是以河北冀中为主,
10、出现了大量的联庄组织。冀中平原出现了多种杂色武装,大体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国民党军人组建的抗日武装,有万余人;第二类是土匪武装,有 6000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咸丰同治两朝上谕档第 3 册,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年,第 108 页。清实录文宗实录卷 95,咸丰三年五月癸丑。山西省史志研究院编:山西通志卷 36“军事志”,北京:中华书局,1997 年,第 470 页。寿阳县志卷 11艺文上,台北:成文出版社,1976 年,第 839、840 页。临晋县志卷 1区村考,台北:成文出版社,1976 年,第 34 页。新绛县志卷 3兵防略,台北:成文出版社,1976 年,第 288 页
11、。杜上化事略,山西文史资料编辑部编:山西文史资料全编第 55 辑,1998 年,第 719 页。纪联庄会之关系,载清议报1901 年第 87 期。抗战时期山西联庄会的发展态势及其命运走向2022 年第 6 期39余人;第三类是地主豪绅以“保境安民”名义组建的“联庄会”“民团”“自卫团”等,有 2 3 万人;第四类是会门武装大刀会、红枪会等,约万人左右。可见抗战爆发后冀中平原的混乱局面,但其中关于联庄会数量的估计仍有很大程度的保守。1938 年春中共方面统计的冀中联庄会人数达 9.5 万余人。侵华日军的铁蹄踏到山西,这是近代以来山西首次遭到大规模、长时间的武装侵入。这不同于晚清太平军在河南、山东
12、等以南省份引发的动乱。抗日战争爆发后,与以往联庄会只出现于晋南、晋东南等地区的情况不同,靠近平津并成为日军入侵山西的起始区域的晋北地区亦出现了联庄会。卢沟桥事变之后,山西河津县的严慎修从上海回到家乡,组织抗日武装。严慎修同梁漱溟、晏阳初等“乡建派”代表人物一同推行过“乡村自治建设运动”,因此对“乡建派”中以联庄会为组织的乡村保卫体制设想有一定接触和认识。基于时局与自身经验,他“将西庙埝八村四社的赛会官款全部买了枪械,组织保卫联队,各村均制定专人负责,分别在本村成立自卫队”,开展抗日斗争。晋北地区也因日军侵华引发的社会动乱而组织有联庄会。抗战甫一爆发,应县受战争波及,散兵游勇、地痞流氓趁机作乱。
13、应县南河种镇西崔庄的赵彻趁机纠合百人进行抢劫,对此,县周边“有许多村庄便组织乡丁购置机械实行武装自卫”,其中罗庄的袁悦、杨顺等人购买武器,并与上寨的贾秘、董高品等秘密约定,成立联庄会相互照应,以对抗赵彻匪帮。次年又同乔日成的联庄相联合,进一步扩大联庄对抗土匪的实力。抗战中后期,沁水地区受日伪的影响也成立了联庄组织。1942 年,沁水冯村伪村长李夺元依靠日军宣抚班为后盾建立冯村民团,“强令张村、冯村、芦坡各个村庄,凡 18 岁以上,40 岁以下的男性公民,全部入团”,足有千余人。团员分骨干队和普通队,骨干队有武器。团部设在冯村三官堂,团下设大队、中队、分队。除训练外,民团每天结队到张村南岭、西乡
14、东文兴、西文兴、谭河一带进行活动。以上是笔者目前所见的历史上山西联庄组织仅有的几个案例。虽然近代史料浩如烟海,难以穷尽,但总体而言,无论是着眼于晚清以来的较长时段还是聚焦于抗战时期,山西联庄会的数量、规模与活动程度皆远逊于华北平原的省份。究其原因,尚需进行多方面考量。二、自然环境与社会民风:影响山西联庄的隐性因素法国年鉴学派第二代代表人物费尔南布罗代尔提出的“三时段理论”成为目前学界分析历史发展过程的常用套路,也代表了学界对其理论的认可。该理论最突出的特点是对地理环境演变之于人类社会的影响这一“长时段”的观察。“时间”是“长时段”理论的基本内容之一,任何历史事物的发展都有着潜在而漫长的演化过程
15、。此外,生态环境作为历史发生的土壤亦不可忽视。裴宜理在研究中国的地方叛乱时基于生态史视角指出,自然环境是淮北形成高风险经济系统的重要因素,并为土匪和红枪会的兴起提供了条件。“长时段理论”和生态史的研究角度为分析山西为何没能出现联庄会的隐性因素提供了方法论和视角上的借鉴。联庄会的兴起与演化受当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恶化的综合影响。同理,联庄会的兵微将寡亦受当地环境的潜在影响。历史上,山西为何没能出现大规模的联庄组织?从潜在长远的因素来看,可从自然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史料丛书审编委员会编: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第3册,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91年,第21页。参见张洪祥、王璇:略论抗战初期冀中区的联
16、庄会和会门武装,南开学报1993 年第 2 期。此表根据中央档案馆藏 1939 年冀中区发展概况整理而来,“但并不完全准确,因为当时安新、安平、蠡县、深县、深泽、肃宁等县也都有联庄会组织,没有统计在内”。严慎修(18781945),字敬斋,山西河津县里望乡上井村人(今属万荣县)。清末曾由山西大学西学专斋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后回山西发展,深得阎锡山赏识。1931 年曾与梁漱溟、晏阳初等人一同推行过“乡村建设运动”。山西省万荣县志编纂委员会编:万荣县志卷 36人物,北京:海潮出版社,1995 年,第 799 页。罗庄成立联庄与保甲队始末,应县政协文史资料研究会编印:应县文史资料第 8 辑,1995 年,第 60、61 页。冯村“民团”被歼记,沁水县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印:沁水文史资料第 1 辑,1991 年,第 111 页。美裴宜理:华北的叛乱者与革命者(18451945),池子华、刘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年,第 24、25 页。主题论坛:山西抗战史研究2022 年第 6 期40环境和社会民风两个方面分析。(一)自然环境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对联庄会的规模、分布有着重要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