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章 细胞因子,第一页,共四十七页。,第一节 细胞因子概述 一、概念 细胞因子(cytokine,CK)是由细胞(免疫(miny)细胞、非免疫(miny)细胞)合成和分泌、具有生物活性的低分子量蛋白质。,第二页,共四十七页。,二、细胞因子的共同特性 1多数(dush)为低分子量的多肽或糖蛋白(1)分子量:一般为660 ku,小于200个氨基酸残基(2)存在形式:分泌型(3)组成 单 体 大多数,如IL-2、IL-3、IL-5、IFN-二聚体 同二聚体:IFN-、IL-10 异二聚体:IL-12 三聚体 TNF,第三页,共四十七页。,2合成(hchng)和分泌特性(1)多源性;(2)短时自限性
2、分泌;(3)自分泌和旁分泌,第四页,共四十七页。,第五页,共四十七页。,3作用(zuyng)特性(1)高效性 10-12mol/L;(2)主要为自分泌、旁分泌效应;(3)非特异性、多效性及重叠性;(4)拮抗性;(5)细胞因子与激素、神经肽和神经递质共同组成 细胞间信号分子系统。,第六页,共四十七页。,第二节 细胞因子的种类(zhngli)与功能,按功能分为(fn wi)如下六大类,第七页,共四十七页。,一、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s,ILs)能够介导白细胞间及其他细胞间相互作用的 细胞因子。(一)IL-1(又称淋巴细胞刺激因子)1.细胞来源 主要由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产生。2.存在形
3、式 IL-1和IL-1。3.主要生物学功能(1)局部低浓度免疫调节:协同刺激APC和T 细胞的活化,促进(cjn)B细胞增殖和分泌抗体。(2)大量产生内分泌效应:诱导肝脏合成急性期蛋白;引起发热和恶病质。,第八页,共四十七页。,(二)IL-2(又称T细胞生长因子)1.细胞来源(liyun)主要由T细胞产生。2.作用方式 以自分泌和旁分泌方式发挥效应。3.主要生物学功能(1)活化T细胞,促进细胞因子产生;(2)刺激NK细胞增殖,增强NK杀伤活性及产生 细胞因子,诱导LAK细胞产生;(3)促进B细胞增殖和分泌抗体;(4)激活巨噬细胞。,第九页,共四十七页。,(三)IL-4 1.细胞来源 主要由Th
4、2细胞、肥大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产生(chnshng)。2.主要功能(1)促进细胞增殖、分化;(2)诱导IgG1和IgE产生;(3)促进Th0细胞向Th2细胞分化;(4)抑制Th1细胞活化及分泌细胞因子;(5)协同IL-3刺激肥大细胞增殖等。,第十页,共四十七页。,(四)IL-6 1.细胞来源 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Th2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产生。2.主要功能(1)刺激(cj)活化细胞增殖,分泌抗体;(2)刺激细胞增殖及CTL活化;(3)刺激肝细胞合成急性期蛋白,参与炎症反应;(4)促进血细胞发育。,第十一页,共四十七页。,(五)IL-10 1.细胞来源 主要由Th2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产
5、生。2.主要功能(gngnng)(1)抑制前炎症细胞因子产生;(2)抑制MHC-II类分子和B-7分子的表达;(3)抑制T细胞合成IL-2、IFN-等细胞因子;(4)可促进B细胞分化增殖。,第十二页,共四十七页。,(六)IL-12 1.细胞来源 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B细胞产生。2.主要功能(1)激活和增强NK细胞杀伤活性及IFN-产生;(2)促进Th0向Th1细胞分化,分泌IL-2、IFN-;(3)增强CD8+CTL细胞杀伤活性;(4)可协同IL-2诱生LAK细胞;(5)抑制(yzh)Th0细胞向Th2细胞分化和IgE合成。,第十三页,共四十七页。,二、干扰素(interferon,IFN)
6、(一)分型(根据其来源、结构及生物学性质(xngzh)1.I型:IFN-、IFN-(1)细胞来源 IFN-白细胞(主要为单核-吞噬细胞)产生;IFN-成纤维细胞产生(二者结合相同受体);(2)主要诱生剂:病毒,polyI-C(人工合成双股RNA)。2.II型:IFN-(1)主要细胞来源:活化的Th1细胞、CD8+CTL和 NK细胞;(2)主要诱生剂:抗原或有丝分裂原。,第十四页,共四十七页。,(二)主要生物学活性 1.型干扰素(1)抗病毒和抗肿瘤 诱导宿主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干扰病毒复制;增强(zngqing)NK细胞对病毒感染细胞和肿瘤细胞杀伤;促进MHC-类分子表达,增强CTL对病毒感染
7、细胞和肿瘤等靶细胞的杀伤。(2)免疫调节:与型干扰素类似。,第十五页,共四十七页。,2.型干扰素(1)主要起免疫调节作用 活化巨噬细胞;促进APC(s)表达MHC-类分子,提高抗原(kngyun)递呈能力;促进MHC-类分子表达和增强CTL细胞的杀伤活性;增强NK细胞的杀伤活性;促进B细胞分化、增殖;抑制Th2细胞分化及细胞因子合成。(2)抗病毒和抗肿瘤作用(与型干扰素类似)。,第十六页,共四十七页。,干扰素,表1,第十七页,共四十七页。,三、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根据来源和结构不同,可分为TNF-、TNF-(一)TNF-1.组成(z chn)及分子
8、量 同源三聚体,51Ku。2.细胞来源 单核-巨噬细胞(主要);T细胞、NK细胞和肥大细胞。,第十八页,共四十七页。,3.主要功能(1)低浓度-自分泌、旁分泌效应(xioyng)诱导炎症反应 使血管内皮细胞表达ICAM-1,促白细胞聚集于 炎症局部;刺激单核巨噬细胞等合成、分泌细胞因子(如IL-1、IL-6、IL-8、TNF-等),导致炎性细胞浸润和增强吞噬细胞的杀伤功能。促进MHC-I类分子表达,增强CTL对靶细胞(如 病毒感染细胞)的杀伤。杀伤肿瘤细胞 直接杀伤,引起组织出血坏死。,第十九页,共四十七页。,(2)高浓度-内分泌效应 引起发热;协同(xitng)IL-1、IL-6诱导肝细胞合
9、成急性期蛋白;抑制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分裂;引起代谢紊乱,导致恶液质;介导内毒素致感染性休克。,第二十页,共四十七页。,(二)TNF-又称淋巴毒素(lymphotoxin,LT),与TNF-的氨基酸序列有28%同源性,二者结合同一受体。1.细胞(xbo)来源 激活的T细胞(xbo)。2.生物学功能(1)与TNF-相似,在局部发挥效应;(2)与细胞表面LT-形成复合物,发挥作用。,第二十一页,共四十七页。,肿瘤(zhngli)坏死家族细胞因子,表2,第二十二页,共四十七页。,四、集落刺激因子(colony-stimulating factor,CSF)(一)总述 1.概念:选择性地刺激造血干细胞,诱
10、导其发育和分化(fnhu)为某一细胞谱系的细胞因子的统称。2.包括:SCF、Flt3L、GM-CSF、G-CSF、M-CSF、EPO、TPO、IL-7、IL-3(multi-CSF)等。,第二十三页,共四十七页。,(二)分述 1.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又称c-Kit配体)(1)存在形式 跨膜型和分泌型(2)细胞来源 骨髓基质细胞(3)生物学功能 刺激(cj)多能造血干细胞发育;刺激肥大细胞增殖。2.Flt3配体(Flt3 ligand,FL)(1)存在形式 跨膜型、分泌型(2)细胞来源 骨髓基质细胞(3)生物学功能 刺激原始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第二十四页,
11、共四十七页。,3.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cj)因子(GM-CSF)(1)细胞来源 活化的T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等。(2)生物学功能 刺激骨髓各系前体细胞生长和分化;刺激骨髓前体细胞向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分化。4.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1)细胞来源 活化的T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等。(2)生物学功能 刺激粒细胞前体细胞的分化成熟;增强成熟粒细胞的吞噬杀伤功能,延长其存活时间。,第二十五页,共四十七页。,5.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1)细胞来源 单核-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纤维母细胞 内皮细胞、上皮细胞等。(2)生物学功能 刺激单核-
12、巨噬细胞增殖分化;延长单核-巨噬细胞存活时间,增强其功能。6.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1)细胞来源 肾小管周围间质细胞。(2)生物学功能 促骨髓(su)红细胞前体分化为成熟红细胞。7.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1)细胞来源 平滑肌细胞及内皮细胞。(2)生物学功能 刺激骨髓巨核细胞分化成熟为血小板。,第二十六页,共四十七页。,集落刺激(cj)因子,表3,第二十七页,共四十七页。,第二十八页,共四十七页。,细胞因子在B细胞的生长与分化(fnhu)中的功能,第二十九页,共四十七页。,第三十页,共四十七页。,五、趋化因子(chemokines)
13、(一)概念 吸引白细胞向一定方向移行,也可刺激白 细胞活化的小分子蛋白。(二)按照半胱氨酸残基排列基序不同分亚族:1.CXC亚族(亚族)氨基端的两个半胱氨酸被 其它任一氨基酸分开。(1)白细胞介素-(IL-8)-为代表 细胞来源 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巨核细胞。主要功能 中性(zhngxng)粒细胞的趋化,介导炎症反应。,第三十一页,共四十七页。,第三十二页,共四十七页。,2.CC亚族(亚族)-氨基端的两个半胱氨酸相邻 以MCP-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为代表(1)细胞来源 活化(huhu)的T细胞。(2)主要功能 趋化并活化单个核细胞(单核细胞 和T细胞)。3.C亚族
14、(亚族)-氨基端只含有一个半胱氨酸。(1)成员 lymphotactin-和lymphotactin-。(2)主要功能 趋化淋巴细胞。4.CX3C亚族(亚族)-两个半胱氨酸被三个氨基 酸隔开。(1)成员 Fractalkine。(2)主要功能 趋化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第三十三页,共四十七页。,六、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GF)(一)包括(boku)1.TGF-(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转化生长因子-);2.EGF(epithelial growth factor,表皮生长因子);3.FGF(fibroblast growth factor,成纤维
15、细胞生长因子);4.NGF(nerve growth factor,神经生长因子);5.PDGF(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6.VEGF(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等。,第三十四页,共四十七页。,(二)TGF-(TGF-1、TGF-2和TGF-3)1.细胞来源 T、B细胞、巨噬细胞及肿瘤细胞等。2.生物学功能(免疫抑制调节剂)(1)抑制T细胞增殖和细胞因子产生;(2)抑制B细胞增殖和T细胞依赖性多克隆抗体的产生;(3)抑制NK细胞活化和IL-2的LAK细胞诱导(
16、yudo)作用;(4)抑制M活化和前炎性细胞因子产生;(5)抑制多种细胞增殖(如内皮细胞、上皮细胞和平滑 肌细胞),但促成纤维细胞增殖,加速伤口愈合;(6)某些肿瘤细胞分泌TGF-,可逃避免疫应答。,第三十五页,共四十七页。,第三十六页,共四十七页。,第三节 细胞因子受体家族及信号传导(chundo)机制,膜外区(wi q)(细胞因子结合区)跨膜区(富含疏水性氨基酸区)胞质区(信号转导区),细胞因子受体(跨膜糖蛋白),第三十七页,共四十七页。,(一)细胞因子受体家族 根据膜外区结构特征分五类 1.免疫球蛋白超家族(1)结构特点 膜外区具有免疫球蛋白样功能区。(2)成员(chngyun)包括 IL-1、IL-6、M-CSF、SCF的受体。,第三十八页,共四十七页。,2.型细胞因子受体家族(造血因子受体家族)(1)结构特点 膜外区近氨基端有二个不连续保守半 胱氨酸残基(C),其羧基端存在Trp色-Ser丝-X-Trp-Ser(WSXWS,X代表(dibio)任一氨基酸)残基序列。(2)成员包括 IL-2、IL-3、IL-4、IL-5、IL-6、IL-7、IL-9、IL-11、IL-13、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