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节骨折(gzh)概论,福建中医学院骨伤系洪振强,第一页,共六十九页。,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遭到破坏者,称为骨折。中医伤科在骨折治疗上具有独特(dt)的优点:体现在复位、固定、练功活动和药物治疗四个方面。,第二页,共六十九页。,第三页,共六十九页。,第四页,共六十九页。,第五页,共六十九页。,第六页,共六十九页。,第七页,共六十九页。,第八页,共六十九页。,第九页,共六十九页。,第十页,共六十九页。,第十一页,共六十九页。,第十二页,共六十九页。,第十三页,共六十九页。,外因(wiyn),直接暴力:这类骨折多为横断骨折或粉碎性骨折,骨折处软组织损伤较严重。间接暴力:包括传达暴力、扭转暴力等。多
2、在骨质较弱处造成斜形骨折或螺旋形骨折,骨折处软组织损伤较轻。筋肉牵拉:如跌倒时股四头肌剧烈收缩可导致髌骨(bng)骨折。疲劳骨折:多发生于长途跋涉后或行军途中,以第二、三跖骨及腓骨干下1/3疲劳骨折多见。这种骨折多无移位,但愈合缓慢。,第十四页,共六十九页。,内因(niyn),年龄和健康状况;骨的解剖位置和结构状况(zhungkung);骨骼病变。,第十五页,共六十九页。,骨折(gzh)移位,骨折移位的程度和方向,一方面与暴力大小、作用方向及搬运情况等外在因素有关,另一方面与肢体远端的重量、肌肉附着点及其收缩牵拉(qin l)力等内在因素有关。,第十六页,共六十九页。,成角移位:以角顶方向称为
3、向前、向后、向内或向外成角。侧方移位:四肢按骨折(gzh)远段、脊柱按上段的移位方向称为向前、向后、向内或向外侧方移位。缩短移位:骨折段互相重叠或嵌插,骨的长度因而缩短。分离移位:两骨折端互相分离,骨的长度增加。旋转移位:骨折段围绕骨的纵轴而旋转。,第十七页,共六十九页。,第十八页,共六十九页。,分类(fn li),对骨折进行分类,是决定治疗方法(fngf)、掌握其发展变化规律的重要环节。分类的方法(fngf)很多,主要的分类方法(fngf)有:,第十九页,共六十九页。,根据骨折(gzh)处是否与外界相通分为,闭合骨折:骨折断端不与外界相通者;开放(kifng)骨折:有皮肤或粘膜破裂,骨折处与
4、外界相通者。,第二十页,共六十九页。,根据骨折损伤(snshng)程度分为,单纯(dnchn)骨折;复杂骨折:并发神经、重要血管、肌腱或脏器损伤;不完全骨折:骨小梁连续性仅部分中断。完全骨折:骨小梁连续性全部中断。,第二十一页,共六十九页。,根据骨折线形态(xngti)分为,横断骨折;斜形骨折;螺旋骨折;粉碎骨折:包括(boku)“T”形和“Y”型骨折;青枝骨折;嵌插骨折;裂缝骨折;骨骺分离;压缩性骨折。,第二十二页,共六十九页。,第二十三页,共六十九页。,根据(gnj)骨折整复后稳定程度分为,稳定骨折:如裂缝骨折、青枝骨折、嵌插骨折、横形骨折等。不稳定骨折:复位后易再移位(y wi),如斜形
5、骨折、螺旋形骨折、粉碎骨折等。,第二十四页,共六十九页。,根据(gnj)骨折后就诊时间分为,新鲜骨折:伤后23周以内(y ni)就诊者。陈旧骨折:伤后23周以后就诊者。,第二十五页,共六十九页。,根据受伤(shu shng)前骨质是否正常分为,外伤(wishng)骨折:骨折前骨质结构正常,纯属外力作用而产生。病理骨折:骨质已有病变(如骨髓炎、骨结核、骨肿瘤等),经轻微外力作用而产生。,第二十六页,共六十九页。,诊查要点(yodin),通过询问受伤经过,详细体格检查,辅以X线摄片,综合分析(fnx),即可正确诊断。,第二十七页,共六十九页。,一般(ybn)情况,疼痛;肿胀(zhngzhng);活
6、动功能障碍。,第二十八页,共六十九页。,骨折(gzh)特征,畸形;骨擦音(cyn);异常活动,又称假关节活动。,第二十九页,共六十九页。,畸形、骨擦音和异常活动(hu dng)是骨折的特征,只要有一种出现,即可在临床上初步诊断为骨折。,第三十页,共六十九页。,X线检查(jinch),无移位(y wi)的腕舟状骨、股骨颈骨折早期和肋软骨骨折,X线片不容易发现。当X线片与临床诊断有矛盾,尤其是临床上有肯定体征,而X线片显示阴性时,必须以临床为主。,第三十一页,共六十九页。,骨折(gzh)并发症,外伤性休克;感染;内脏损伤;重要血管损伤:如肱骨髁上骨折伤及肱动、静脉(jngmi),股骨髁上骨折伤及腘
7、动、静脉(jngmi),胫骨上段骨折伤及胫前或胫后动、静脉(jngmi)。,第三十二页,共六十九页。,缺血性肌挛缩;脊髓(j su)损伤;周围神经损伤;脂肪栓塞;坠积性肺炎;褥疮;尿路感染及结石;,第三十三页,共六十九页。,第三十四页,共六十九页。,第三十五页,共六十九页。,第三十六页,共六十九页。,第三十七页,共六十九页。,第三十八页,共六十九页。,损伤性骨化(骨化性肌炎):关节内或关节附近骨折、脱位后,因损伤严重或处理不当等原因,致使血肿扩散或局部反复出血,渗入(shnr)被破坏的肌纤维之间,血肿机化后,通过附近骨膜化骨的诱导,逐渐变为软骨,然后钙化、骨化。在X线片上可见到骨化阴影。临床上
8、以肘关节损伤容易并发,常严重影响关节功能。,第三十九页,共六十九页。,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内骨折整复不良,以致关节面不平整(pngzhng)或关节面压力状况改变,引起关节软骨面损伤,形成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僵硬;缺血性骨坏死;迟发性崎形:少年儿童骨骺损伤,将影响该骨关节生长发育,日后逐渐出现肢体畸形。,第四十页,共六十九页。,骨折愈合(yh)过程,骨折愈合的过程就是“瘀去、新生(xnshng)、骨合”的过程。整个过程是持续和渐进的,一般可分为血肿机化期、原始骨痂形成期和骨痂改造塑形期。,第四十一页,共六十九页。,第四十二页,共六十九页。,第四十三页,共六十九页。,第四十四页,共六十九页。,血肿(x
9、uzhng)机化期,骨折断端因血循环中断,发生数毫米长的坏死。血肿逐渐机化肉芽组织纤维结缔组织,使骨折断端初步连接起来,即纤维连接,在骨折后23周内完成。骨折端附近骨外膜的成骨细胞在伤后不久即活跃增生,1周后即形成与骨干平行的骨样组织,骨内膜亦发生同样(tngyng)改变,只是稍晚些。,第四十五页,共六十九页。,这一时期若发现有骨折对线、对位(du wi)不良,尚可再次手法整复、调整外固定或牵引方向加以矫正。,第四十六页,共六十九页。,原始(yunsh)骨痂形成期,膜内化(ni hu)骨:骨内膜和骨外膜的成骨细胞增生,在骨折端内、外形成的骨组织逐渐骨化,形成新骨,称为膜内化(ni hu)骨。随
10、着新骨不断增多,紧贴骨皮质内、外面逐渐向骨折端生长,彼此会合形成梭形,称为内骨痂和外骨痂。软骨内化骨:骨折断端及髓腔内的纤维组织逐渐转化为软骨组织,并随软骨细胞的增生、钙化而骨化,称为软骨内化骨,在骨折处形成环状骨痂和髓腔内骨痂。,第四十七页,共六十九页。,这些原始骨痂不断钙化而加强,经48周后,骨折可达临床愈合。X线片上可见骨折处四周有梭形骨痂阴影,但骨折线仍隐约可见。若发现骨折复位不良,手法整复相当困难,调整外固定亦难以(nny)改善骨折位置。,第四十八页,共六十九页。,骨痂改造(gizo)塑形期,骨折部位形成骨性连接,这一过程一般需812周。随着肢体活动和负重,应力(yngl)轴线上的骨
11、痂不断得到加强,应力(yngl)轴线外的骨痂逐渐被清除。,第四十九页,共六十九页。,骨折(gzh)临床愈合标准,局部无压痛,无纵向叩击痛;局部无异常活动;X线照片显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功能测定:在解除外固定情况下,上肢能平举1kg 达1分钟,下肢能连续徒手步行3分钟,并不少于30步。连续观察2周骨折处不变形,则观察的第一天即为临床愈合(yh)日期。,第五十页,共六十九页。,骨折(gzh)骨性愈合标准,具备临床愈合标准的条件(tiojin);X线照片显示骨小梁通过骨折线。,第五十一页,共六十九页。,影响骨折愈合的全身(qun shn)因素,年龄(ninlng);健康状况。,第五
12、十二页,共六十九页。,影响(yngxing)骨折愈合的局部因素,断面的接触:断面接触大愈合易,断面接触小愈合难,故整复后对位(du wi)良好者愈合快。断端血供:小腿下1/3骨折、股骨颈骨折、腕舟骨骨折后,由于血供差,愈合迟缓。,第五十三页,共六十九页。,第五十四页,共六十九页。,损伤(snshng)的程度:有大块骨缺损、断端形成巨大血肿以及骨膜损伤(snshng)严重的骨折,愈合较困难。感染的影响;固定和运动:固定太过对愈合不利。,第五十五页,共六十九页。,骨折(gzh)的治疗,贯彻固定与活动统一(动静结合)、骨与软组织并重(筋骨并重)、局部与整体兼顾(内外兼治)、医疗措施与患者的主观能动性
13、密切配合(医患合作)的治疗原则,辩证地处理好骨折治疗中的复位、固定、练功(lin gng)活动、内外用药的关系。,第五十六页,共六十九页。,复位(f wi),复位是将移位的骨折段恢复正常或近乎正常的解剖关系,重建骨骼的支架作用。在全身情况允许下,复位越早越好。复位的方法有两类,即闭合复位和切开复位。闭合复位又可分为手法(shuf)复位和持续牵引。持续牵引既有复位作用,又有固定作用。,第五十七页,共六十九页。,复位(f wi)标准,解剖复位:骨折移位完全纠正,恢复了骨的正常解剖关系,对位(指两骨折端的接触面)和对线(指两骨折段在纵轴上的关系)完全良好,称为解剖复位。所有骨折都应争取(zhngq)
14、达到解剖复位。,第五十八页,共六十九页。,功能复位:骨折某种移位未完全纠正,但骨折在此位置愈合(yh)后,对肢体功能无明显妨碍,称为功能复位。对不能达到解剖复位者,应力争达到功能复位。,第五十九页,共六十九页。,功能复位(f wi)标准:对线:旋转移位须完全矫正。成角移位视具体情况而定,但成人不宜超过10,儿童不宜超过15。另一方面,部位不同,要求也不同,肱骨干骨折一定程度成角对功能影响不大,而前臂双骨折若有成角畸形将影响前臂旋转功能。对位:长骨干骨折,至少达1/3以上,干骺端骨折至少达3/4左右。长度: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下肢骨折缩短 2cm 以内,若无骨骺损伤,可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自行矫正,
15、成人则要求缩短移位不超过 lcm。,第六十页,共六十九页。,复位注意事项:复位时,先将患肢所有关节放在肌肉松弛的位置;骨折(gzh)复位必须掌握“以子求母”,即以远端对近端的复位原则;常用复位手法有:拔伸、旋转、屈伸、提按、端挤、摇摆、触碰、分骨、折顶、回旋等。,第六十一页,共六十九页。,固定(gdng),已复位的骨折必须持续地固定在良好的位置上,防止再移位,直至骨折愈合。目前,常用的固定方法分为外固定和内固定两大类。外固定有夹板(jibn)、石膏绷带、持续牵引和外固定支架等;内固定如钢板、螺丝钉、髓内钉、钢丝、克氏针及哈氏棒等。,第六十二页,共六十九页。,练功(lin gng),可防止肌肉萎
16、缩、骨质疏松、关节(gunji)僵硬以及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练功要循序渐进,逐步加大活动量,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第六十三页,共六十九页。,骨折早期(伤后12周内):患肢肌肉作舒缩活动,骨折部上、下关节不活动或仅轻微活动。骨折中期(两周以后):逐步活动骨折部上、下关节。骨折后期(骨折已临床愈合(yh)):加强伤肢各关节的活动,上肢着重于各种动作的练习,下肢着重于行走负重训练。,第六十四页,共六十九页。,外用药,初期: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中期(zhngq):接骨续筋;后期:舒筋活络。,第六十五页,共六十九页。,内服药,初期: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中期:接骨续筋;后期:壮筋骨(jng)、养气血、补肝肾。,第六十六页,共六十九页。,骨折崎形愈合、迟缓(chhun)愈合、不愈合的处理原则,骨折畸形愈合(yh):骨折发生重叠、旋转、成角而愈合(yh),称骨折畸形愈合(yh)。骨折迟缓愈合:骨折愈合速度缓慢,超出该类骨折正常临床愈合时间,X线片显示骨折端的骨痂少,骨折线不消失。骨折不愈合:骨折愈合时间再三延长后,仍未愈合,X线片显示骨折断端互相分离,骨痂稀少,称骨折不愈合。,第六十七页,共六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