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章,立克次体病,恙 虫 病,第二节,作者:阮 冰,单位:浙江大学,一、概述,二、病原学,三、流行病学,四、发病机制与病理,五、临床表现,六、实验室及其他检查,七、并发症,八、诊断和鉴别诊断,九、治疗与预后,十、预防,概 述,一,恙虫病(tsutsugamushi disease)又名丛林斑疹伤寒(scrub typhus),是由恙虫病东方体(Orientia tsutsugamushi)引起的一种急性自然疫源型传染病。鼠类是主要的传染源,通过恙螨幼虫叮咬传播给人。临床特征:叮咬部位焦痂或溃疡形成、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周围血液白细胞计数减少等。,概 述,传染病学(第9版),病原
2、学,二,恙虫病东方体感染小鼠腹膜Giemsa染色形态(1000),病原学,恙虫病东方体呈球形或球杆状,大小为(0.30.6)m(0.51.5)m,革兰染色阴性,但以吉姆萨染色显色较好,呈紫蓝色。对各种消毒方法都很敏感。不耐热,加热至56 10min可将其杀灭,能耐寒,-20可存活5周。恙虫病东方体与变形杆菌OXK株有交叉免疫原性。,传染病学(第9版),流行病学,三,传染源 鼠类是主要传染源。传播途径 恙螨是本病的传播媒介,也是恙虫病东方体的原始贮存宿主。人群易感性 人对本病普通易感。流行特征我国南方地区多发生于夏、秋季,见于510月,68月为高峰。北方地区多发生于秋、冬季,以912月多见,10
3、月为流行高峰。,流行病学,传染病学(第9版),发病机制与病理,四,发病机制与病理,传染病学(第9版),发病机制,发病机制与病理,病理基本病理变化:全身小血管炎、血管周围炎及单核吞噬细胞增生。被恙螨叮咬的局部皮肤表现为:充血水肿小丘疹小水疱水疱中央坏死、出血焦痂溃疡。焦痂或溃疡附近的淋巴结显著肿大,并可伴全身淋巴结肿大。肝脾因充血及单核吞噬细胞增生而肿大,可出现局灶性或弥漫性心肌炎、出血性肺炎、间质性肾炎及淋巴细胞性脑膜炎等。,传染病学(第9版),临床表现,五,临床表现,潜伏期:421天,一般为1014天。毒血症状起病急骤,体温迅速上升,12天内达3941,多呈弛张热型,常伴寒战、剧烈头痛、全身
4、酸痛、疲乏、嗜睡、食欲下降、恶心、呕吐等。,传染病学(第9版),恙虫病焦痂(腹股沟处),恙虫病焦痂(腋窝),特征性表现,焦痂及溃疡 可见于70%以上的患者。,传染病学(第9版),恙虫病焦痂(头皮),恙虫病焦痂(痂皮脱落成溃疡),特征性表现,淋巴结肿大焦痂附近的局部淋巴结明显肿大,可移动,常伴疼痛和压痛。不化脓,多见于腹股沟、腋下、耳后等处。消退较慢,在疾病的恢复期仍可扪及。全身表浅淋巴结常轻度肿大。皮疹多见于病程第46天。常为暗红色充血性斑丘疹,少数呈出血性,不痒,直径约25mm,压之不褪色。肝脾大 肝肿大占10%30%,脾肿大占30%50%,质软,表面平滑,可有轻微触痛。,传染病学(第9版)
5、,实验室及其他检查,六,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血象 周围血白细胞减少或正常。血清学检查外裴反应 凝集效价在1160或以上有诊断意义。补体结合试验 阳性率较高,特异性较强。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检测患者血清特异性抗体IgM有早期诊断价值。病原学检查病原体分离。分子生物学检查 PCR检测细胞、血液标本中的恙虫病东方体基因,具有敏感度高、特异性强的特点,对于本病诊断及血清型的鉴定有一定价值。,传染病学(第9版),并发症,七,并发症,中毒性肝炎支气管肺炎心肌炎脑膜脑炎消化道出血急性肾功能衰竭,传染病学(第9版),诊断和鉴别诊断,八,诊断和鉴别诊断,流行病学资料发病前3周内是否到过恙虫病流行区
6、。在流行季节有无户外工作、露天野营或在林地草丛上坐、卧等。临床表现特异性焦痂或溃疡最具临床诊断价值。实验室及其他检查外裴反应凝集效价180有辅助诊断价值。检测患者血清特异性抗体IgM有早期诊断价值。PCR检测细胞、血液标本中的恙虫病东方体DNA对鉴定恙虫病东方体株有意义。,1.诊断,主要与钩端螺旋体病、斑疹伤寒、伤寒相鉴别。其他如流行性感冒、疟疾、败血症、登革热和肾综合征出血热等亦应注意鉴别。,2.鉴别诊断,传染病学(第9版),治疗与预后,九,(一)治 疗,一般治疗病原治疗多西环素有特效,每日0.2g,连服57d。氯霉素有特效,成人剂量每日2g,儿童每日2540mg/kg,分4次口服。四环素有效,但慎用于儿童。孕妇可选用阿奇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诺氟沙星也有一定疗效。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无效。,传染病学(第9版),(二)预 后,绝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应用有效抗生素治疗后病死率为1%5%。,传染病学(第9版),预防,十,预 防,控制传染源灭鼠是主要措施。切断传播途径关键是避免恙螨幼虫叮咬,注意个人防护。不要在草地上坐卧,在野外工作活动时,须扎紧衣袖口和裤脚口,并可涂上防虫剂。消灭恙螨及其孳生地,改善环境卫生。保护易感人群恙虫病疫苗尚处于实验研究阶段。,传染病学(第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