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者:徐克、邵海波,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十二章,介入放射学总论,重点难点,介入放射学的概念、分类和基本技术,各种介入放射技术的临床应用,介入放射技术的应用指征及与其它治疗方法的比较,医学影像学(第8版),概念: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onal radiology)是在DSA、超声、CT及MRI等影像设备引导下,利用经皮穿刺或体表自然孔道的路径,引入导管、导丝、球囊导管、支架、引流管等相关介入器材对疾病进行微创诊断和治疗的新兴学科。分类:介入放射学按其目的可分为介入诊断学和介入治疗学,按其临床引入途径和应用范围可分为血管介入技术及非血管介入技术。血管介入技术主要包括:血管
2、造影术;血管成形术;血管内支架置入术;血管栓塞及封堵术;药物灌注术等。非血管介入技术主要包括:经皮穿刺引流术;非血管管腔内支架置入术;经皮消融术;经皮椎体成形术;经皮穿刺活检术等。,第一节 血管介入技术,第二节 非血管介入技术,血管介入技术,第一节,血管介入技术是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导引下,利用相应介入器材经血管途径进行诊断与治疗的操作技术。它是以Seldinger技术及同轴导管技术为基础发展而来的。,医学影像学(第8版),Seldinger技术:a.穿刺针穿透血管前后壁;b.退出针芯;c.缓慢后退针鞘,直至有血液喷出;d.送入导丝;e.退出穿刺针鞘,将导丝前端留在血管内;f.沿导丝送入扩张器和导
3、管鞘;g.退出扩张器及导丝,导管鞘头端留置于血管内,医学影像学(第8版),一、血管介入技术的基本器材、材料与药品,医学影像学(第8版),(一)穿刺针穿刺针(access needle)是所有血管介入操作的基本器材。设计种类多种多样,但共同点是均呈中空管状结构以适合导丝通过。(二)导管鞘在手术时间较长或较复杂的介入手术中,通过经皮插入的导管鞘(catheter sheath)进行各种操作,可以防止导管、导丝、球囊导管、支架输送系统等引起穿刺路径的血管及局部组织损伤。,医学影像学(第8版),(三)导管和导丝导管和导丝(catheter and wire)是血管介入操作中必备的器材。常规导管最初设计
4、用于诊断性血管造影,目前常用于介入手术中输送栓塞剂或治疗性药物,同时也可作为外套管用于插入同轴微导管和导丝。根据各部位血管分支解剖形态以及不同用途,选用不同内外径尺寸、长度、尖端形态以及带侧孔的导管是成功实行超选择插管和进行介入诊疗的首要条件。导丝是行导管选性插管的重要辅助器材,根据目的不同,导丝的直径、软硬度、长度和尖端形态也各不相同。,不同形状的导管,导丝,导丝头端,医学影像学(第8版),(四)球囊扩张导管球囊扩张导管(balloon catheter)是一种头端带有可膨胀球囊的软性导管,主要用于扩张治疗狭窄的血管。在不膨胀的情况下,球囊导管进入靶病变部位,然后通过留在体外的导管端注入一定
5、剂量的对比剂,逐渐充盈球囊,对靶病变进行扩张治疗,治疗成功后再抽出对比剂使球囊回缩,以便撤出球囊导管到体外。这种球囊扩张导管外径小,穿刺部位的并发症少,可根据血管病变形态与程度选择不同尺寸的球囊,并可根据靶病变的硬度调整球囊扩张压力。,球囊导管,球囊导管扩张动脉的影像,医学影像学(第8版),(五)血管内支架及覆膜血管内支架所谓血管内支架(endovascular stent)是指应用医用不锈钢或各种合金材料制做的呈管状形态的网格结构,主要用于治疗狭窄性血管或非血管官腔狭窄病变的介入治疗器材。通常是在病变血管或非血管管腔经球囊导管扩张成形的基础上置入内支架,以达到支撑狭窄闭塞段官腔、减少官腔弹性
6、回缩及再塑形、保持管腔血流通畅的目的。根据输送方式及扩张方式不同还可分为自膨式支架(self-expandable stent)和球囊扩张式支架(balloon-expandable stent)。覆膜血管内支架(endovascular stent graft)主要起到封堵血管破口或隔绝动脉瘤腔的作用。,自膨式支架,球囊扩张式支架,腹膜血管支架,医学影像学(第8版),(六)下腔静脉滤器下腔静脉滤器(inferior vena cava filter)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引发的肺栓塞。临床上较常用的滤器有多种类型,大体上可分为永久型滤器和可回收滤器。其中,可回收滤器能于基础疾病及血栓脱落风
7、险解除后,应用特殊介入器材取出体外。,滤器植入和工作视频,郁金香滤器,Trapease滤器,下腔静脉滤器植入示意图,医学影像学(第8版),(七)栓塞剂及封堵器材栓塞剂及封堵器材(embolization materials and devices)的作用主要是对某些心血管的正常管腔或异常通道进行机械性堵塞。栓塞剂及封堵器材根据作用时间分为生物可降解栓塞剂(如明胶海绵、自体凝血块等)和永久性栓塞剂;根据其性状和形态分为液体栓塞剂(如无水乙醇、碘化油等)、颗粒栓塞剂(如栓塞微球等)和机械栓塞材料(如金属弹簧圈和血管封堵装置等等。目前应用于临床的栓塞剂的种类繁多,其选择和使用取决于靶器官的性质、疾病
8、的进展、血管的管径以及治疗的目的等。,明胶海绵颗粒,碘化油,弹簧圈,栓塞动脉瘤用的铂金弹簧圈,医学影像学(第8版),二、血管介入基本技术,医学影像学(第8版),(一)经皮血管造影术经皮血管造影(percutaneous angiography)是所有血管介入技术的基本步骤,除对血管病变进行诊断性造影外,还可根据造影结果制订下一步介入治疗方案。常用的血管入路包括动脉入路和静脉入路:动脉入路包括股动脉入路、肱动脉入路和桡动脉入路;静脉入路包括股静脉入路和颈静脉入路。另有部分介入治疗需经皮经肝穿刺门静脉进行。,介入治疗场景图,脑血管造影DSA动态,医学影像学(第8版),(二)经皮血管成型术目前经皮血
9、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已广泛用于全身各部位的动脉或静脉系统狭窄/闭塞性疾病的介入治疗。基本原理是通过球囊扩张,使血管管腔狭窄消失,以达到血管扩张成形的目的。,医学影像学(第8版),(三)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术(percutaneous endovascular stent implantation)主要用于PTA术后血管夹层及血管弹力回缩或直接用于狭窄闭塞程度较重的血管病变,是对PTA治疗的重要补充,可提高血管介入治疗术后的中远期通畅率。,医学影像学(第8版),(四)经导管血管栓塞及封堵术 经导管血管栓塞
10、及封堵术(transcatheter vascular embolization and closure)是将人工栓塞材料或装置经导管注入或放置到靶动脉内,使之发生闭塞,中断血供或封堵血管瘘口,以达到控制出血、减少血供或治疗肿瘤性病变的目的。1.止血 姑息性或治疗性控制体内多种原因引起的出血。,肾脏外伤性出血的栓塞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栓塞治疗,医学影像学(第8版),2.血管疾病的治疗 包括各部位的血管畸形的封堵和动脉瘤的栓塞。,肺动静脉畸形的封堵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栓塞治疗,医学影像学(第8版),3.肿瘤的治疗 包括手术前辅助性栓塞如鼻咽血管纤维瘤、姑息性栓塞治疗如无法切除的肝癌、相对根治性
11、栓塞治疗如肝血管瘤等。对鼻咽纤维血管瘤的栓塞可明显较少术中出血量不可切除的肝癌经肝动脉注射化疗栓塞剂可控制肿瘤生长,延长生存期,医学影像学(第8版),4.器官灭活 包括治疗脾功能亢进等。肝硬变病人常伴门脉高压和脾功能亢进,经脾动脉栓塞治疗可显著减小脾脏体积,改善脾功能亢进所致的白细胞、血小板减少,肝硬变所致脾大、脾功能亢进的栓塞治疗。治疗后脾脏体积明显减小,脾功能亢进得到改善,医学影像学(第8版),(五)经导管动脉药物灌注术经导管动脉灌注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infusion,TAI)是将导管选择性插入靶血管内,经导管注入血管活性药物或化疗药物以达到局部治疗的目的。
12、经导管血管活性药物灌注术主要用于血管收缩以控制组织器官的弥漫性动脉性出血。经导管化疗药物灌注术可使肿瘤局部化疗药物浓度增高,而将外周血药物浓度降低,提高局部疗效,减少化疗药物的全身性毒副作用。也可用于能选择性插管的乏血供实体肿瘤的局部化疗。,肺癌的化疗灌注治疗,治疗后肿瘤体积明显减小,医学影像学(第8版),(六)经导管溶栓术经导管溶栓术(transcatheter directed thrombolysis)是指经导管向靶血管的血栓性病变局部灌注溶血栓药物,使血栓局部溶栓药物浓度增高,外周血浆药物浓度降低,从而提高疗效,减小全身副作用。适用于动脉内急性血栓形成,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肺栓塞等
13、的微创治疗。,溶栓导管,髂静脉导管溶栓术(箭头示血栓充盈缺损),非血管介入技术,第二节,医学影像学(第8版),一、非血管介入基本器材、材料,医学影像学(第8版),(一)穿刺针非血管介入治疗所应用的穿刺针与血管介入治疗有所不同,一般穿刺的目的是为实施进一步治疗而建立通路,如行引流管或支架的置入及骨水泥的注入等。与血管介入治疗用的穿刺针相比,其较一般的血管穿刺针长,针芯和外套管均为金属制成,便于穿刺较深位置的器官及骨组织。,胆道穿刺套装,骨穿刺针,医学影像学(第8版),(二)引流管引流管主要用于某些非血管管腔阻塞后淤积体液的引出,如胆管、输尿管梗阻等,或病理性腔隙如脓肿、囊肿的引流治疗。引流管头端
14、有多个侧孔,弯曲成环形,可由尾端尼龙线收紧,起到固定作用。因治疗目的不同,可分为外引流管、内引流管及内涵管等。,医学影像学(第8版),(三)球囊导管球囊导管用于扩张治疗非血管性空腔器官如消化道、泌尿道的狭窄。其应用的基本原理同于血管狭窄的球囊扩张治疗。,医学影像学(第8版),(四)支架目前非血管介入治疗中使用的内支架多为自膨式金属支架,其特点为具有良好柔顺性、超弹性、耐磨、耐腐蚀等特点,利于推送到位。常见的支架置入部位包括胆道、食管、胃肠道、气管与支气管、输尿管等。非血管管腔内支架根据置入部位与作用不同,具有不同的设计与构型。如食管覆膜支架,其上端为膨大的裸支架部分,具有易于固定的作用,可防止
15、因食道蠕动造成的支架移位,置放于贲门部位的支架还具有防反流装置;又如气管与支气管支架呈分叉形,用于治疗气管分叉周围的狭窄或阻塞性病变。,食道覆膜支架,分叉型气管支架,医学影像学(第8版),(五)肿瘤消融设备肿瘤消融设备一般由消融针、能量发生器等器件构成。根据肿瘤消融的种类不同,其设备和原理也有所不同。常用的肿瘤消融设备包括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微波消融(microwave ablation,MWA)冷冻消融(cryoablation)以及不可逆电穿孔(irreversible electroporation,IRE)或纳米刀。,肿瘤射频消融治疗模式
16、图,医学影像学(第8版),(六)活检针目前常用的活检针可分为细胞抽吸针、组织切割针和环钻针:细胞抽吸针为金属细针,尾端接注射器,负压状态下在组织中抽插,以获得组织碎屑和细胞团进行细胞病理学检查;组织切割针是目前最常用的活检针,其针尖部设计成槽状,外部有锋利的金属外套管,由针尾部的弹簧激发,利用切割力将局部组织切取至针槽中;环钻针又称骨活检针,用于骨组织活检,是用锋利的环钻配以针芯,用针芯尖端刺透骨皮质后,再用针柄施以反复旋转并产生向前推进的外力,利用环钻不断切割松质骨,将骨组织填塞到针道内取出。,组织切割活检示意图,组织活检针实物图,医学影像学(第8版),二、非血管介入基本技术,医学影像学(第8版),(一)经皮穿刺引流术经皮穿刺引流术是常用的非血管操作技术,是通过经皮操作在阻塞扩张的生理性管道或病理性腔隙中置入引流管,进行引流治疗的技术手段。主要包括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c drainage,PTCD),经皮脓肿或囊肿引流术,经皮造瘘术等。,医学影像学(第8版),1.PTCD PTCD是在经皮经肝穿刺胆管造影的基础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