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马克思主义劳动概念研究_刘方涛.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540800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4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劳动概念研究_刘方涛.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马克思主义劳动概念研究_刘方涛.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马克思主义劳动概念研究_刘方涛.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年第04期(2023年04月)No.04 20238人类社会在科技的带动下正呈现着飞速发展之势,尤其是在信息化和工业化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智能化更是让当前人类社会的物质和精神文化水平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却慢慢地忘记了一些基础性概念和要素的重要性,如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劳动。科技的发展带动了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大幅提高,使得原本的大规模密集型劳动已然成为历史,而在智能化的带动下,原本需要人类所付出的大量智力劳动也开始渐渐地离去。在这样的背景下,部分学者开始对马克思主义劳动概念提出了质疑,至少是对于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体系的核心地位提出了质疑。从表象上来

2、看,这部分学者的质疑存在着一定的合理性,因为就人类发展的趋势而言,劳动也许真的会在不久后不再成为人类的必要性活动。笔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劳动概念起始于劳动,却绝不仅仅局限于劳动,其更是对于人的存在的本质的揭示,是人实现自我发展并最终实现自由解放的根本方式,其意义远不止于物质创作和精神文明书写这么简单1。从现实的角度而言,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社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受多元文化中消极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劳动者将劳动归结为一种“谋生的手段”,这种曲解劳动概念的思想极大地误解了马克思主义劳动概念的真实含义,也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广大民众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一、劳动的内涵劳动是一种将人与动物

3、区分开来的,以否定自然界为主要方式的对象性活动。在劳动之中,人是具备着意识的,人的所有劳动行为都是出自于主观意愿而并非本能。劳动的对象是自然界,人通过劳动来改造自然界,因此,人与自然世界界在劳动过程中呈现出否定性的关系。劳动使得人与自然世界产生联系,获得其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物质基础。马克思认为,劳动并不是一个单向的过程,其是对象化的,人不仅通过劳动而从自然界获得了生活资料,同时,也改造了自然、影响了自然。自然界构成了人在劳动过程中的对象,否则人便无法感知和确定事物的走向,也可以说,如果没有对象的存在,那么劳动的过程也将不具备任何意义。但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的对象化劳动却并不是自由的,甚至

4、绝大多数时间内,人的对象化劳动成果都是不完整的,因为私有制的存在,使得人对于其劳动结果的占有并非全部意义上的,而这种不完整性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的劳动积极性和自由性。劳动除了标志了人与动物的区分之外,还构成了人存在的本质属性,人通过劳动的对象性感受自身的存在,同时享受对象化自然世界过程中所形成的劳动结果。相较于动物而言,劳动并不是本能的,因为劳动除了让人类满足了生存所需要资料之外,还有发展的资料,甚至也包括精神生活所需要的资料。不仅如此,劳动还具备历史性,人的所有劳动行为都不仅仅是眼下的,更是属于未来的,是人类生产力发展的一块又一块基石。劳动构成了人的存在,因为劳动人类才可以称之为人类,其不

5、仅提供着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源泉,也时刻限制和调整着人类社会的结构。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的最终形态是共产主义社会,而共产主义社会的标志既不是发达的物质基础,也不是生产资料的共有,而是人的自由劳动,唯有自由劳动人类才可以实现全面发展,才可以实现自由解放。劳动决定了人的社会性存在,唯有劳动,人才能证明自己可以作为一个社会的人而存在,才能不断地实现自我的发展,实现自身存在的意义与价值。二、劳动的特征1.以自然为范畴和对象人类的劳动范畴自人类诞生的那一刻开始便固定为了客观自然界,直到科技水平已然十分发达的今天,人类的劳动依旧以客观的自然界为范畴。虽然相较于生产力较为低下收稿日期:2023-02-13基

6、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专项课题“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与价值研究”(2021JDKT087)作者简介:刘方涛(1969),男,江苏连云港人,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oi:10.3969/j.issn.1674-9499.2023.04.003黑河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IHE UNIVERSITY马克思主义劳动概念研究刘方涛(苏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苏州 215021)摘 要:马克思主义劳动概念是整个马克思哲学思想体系的核心,由于劳动概念的提出、阐明,使得马克思哲学体系正式完成了对于德国古典哲学的超越,实现对意识内在性的深入性揭示。马克思主义劳动概念的内

7、涵、特征及要素三个层面揭示了人的劳动属性与自然属性的关系进一步研究这一属性,对于当代我国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劳动概念;内涵;特征;要素;当代价值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499(2023)04-0008-032023年第04期(2023年04月)No.04 20239哲学法学研究的时代而言,如今我们人类的劳动多数已为智力劳动,其劳动结果为精神劳动成果。但人具备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人的存在要以自然界存在为基本前提,也就意味着人类不论具备了何种先进的文明,其归根结底都要先活着,然后才能生活。当今人类之所以越来越认为其劳动已经不具备自然性,是因

8、为人类在科学技术的支持下实现了更加复杂和精细的社会分工,一部分人脱离了物质生产而专门从事精神生产。然而不论如何,人类至今仍以地球这一客观自然界为生存空间,其劳动也自然要以客观自然界为限定范畴。通过劳动,人从自然界中获得生活资料,现存于人类社会的所有物质劳动成果都是人通过劳动过程,将自然界中的物质进行结果转化,是融合了自然和人两种因素的意识性产物。即便是精神劳动成果,其从本质上而言也是人类对于客观自然界的认知结果,如美术、摄像等艺术劳动成果多以客观自然界为描绘对象,即便是以人类及人类情感为对象的影视、文学等精神劳动成果,也因为人同样也是客观自然界的一部分而没有脱离客观自然的范畴2。2.以意识为主

9、导劳动区别于实践,其相别之处在于劳动是基于意识而发生的,目的性和意识性是劳动的本质,而实践则包括了人类基于本能而发生的部分,关于这一点,马克思曾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有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中详细地分析了劳动与人的生成关系,认为劳动是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是区别于动物的无意识的,基于本能的生命活动。关于这一点马克思也曾经做过这样一个比喻,蜜蜂的建造行为令人类汗颜,但这种动物的建造行为是无意识的,是基于本能的,而人类的建造行为虽然较比于蜜蜂而言显得不够灵活和高明,但人类的建造行为是有意识的,是在建造之前便已然在脑海之中形成了建造结果的想象并将其形成了可以用以指导建造活动的图纸或模型。这对于动物而言

10、,是完全不具备的,虽然人类的建造行为与蜜蜂的建蜂巢行为本质无二3。3.具备历史性劳动作为一项人类有意识的活动,不仅通过将客观自然界不断对象化而满足人类存在的需求,同时,也以自由程度和先进程度标志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从劳动活动本身而言,劳动发展的过程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劳动从最初完全以满足人类生存需求为目的逐渐演变成了兼具以满足人类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为目的,这期间的漫长岁月中,人类的劳动在意识的支配之下渐渐变得越来越轻松,所消耗的时间及规模也在逐渐减少。由于劳动具备意识性,因此,人在劳动过程中也必然会对劳动本身产生思考,进而形成了生产力的提高,而生产力的提高必然带动生产关系的转变,而生产关系的

11、转变从本质上而言就是社会形态和结构的转变。可以说,劳动的发展就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条清晰的脉络,沿着这条脉络,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也将会被逐一探寻出来。在原始社会,人类生产力极为低下,劳动以满足最基本的物质生活需求为目的,此时的劳动是极为受限的,虽然这一时期生产资料是公有的,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但由于生存挑战是巨大的,生存环境是艰苦的,所以,人的劳动并不自由,而且人的劳动也是极为艰辛和危险的。进入到奴隶社会以后,由于生产力的提高而使得开始出现剥削制度,部分劳动者开始因为占据生产资料而与劳动开始分离。在这一时期由于生产力依旧处于十分低下的水平,因此,绝大多数的劳动者的劳动依旧是不自由且艰辛和危险的。

12、进入到封建社会之后,生产资料变为了土地,私有制依然存在,较比奴隶社会时期,劳动者开始拥有了生产资料,却因为剥削制度的存在,使劳动者只能拥有很少的生产资料,在这一时期劳动者依旧是不自由的,只不过其劳动的危险程度有所降低,依旧是艰辛的。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工业化的实现,劳动者的劳动艰苦程度大幅度降低,但劳动者依旧是不自由的,因为私有制度和剥削制度依然存在,劳动者的大多数劳动成果并不为其所占有。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人类再次回到了生产资料公有的阶段,劳动者逐步实现劳动的自由,且由于资本主义社会所积累下来的生产力发展结果,使得这一时期劳动者的劳动艰苦程度进一步降低。当人类进入到共产主义社会以后,由于社会物

13、质基础的高度发达,人类将最终实现劳动的自由,人也将实现全面发展4。三、劳动概念的当代价值1.重塑劳动至上理念劳动构成了人的存在,是人存在的本质属性之一。通过劳动,人不仅获得了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生活资料,同时,也证明着自己的存在。当代对于马克思劳动概念的狭隘理解从本质上而言是在否定人的存在全面意义,也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人的自我发展的可能。而从价值的角度而言,过度曲解劳动概念,必然会造成一个社会价值创造能力的降低,使得人的主观能动性降低,进而造成社会创造力的降低。关于劳动与价值的关系,马克思曾在多部著作中多次肯定劳动等同于价值,人类社会所有具备价值的物品皆由劳动创造。如果一个民族或社会抛弃了劳动,

14、或者将劳动的至上地位予以忽略,那么这个民族或社会在不久之后便会面临枯竭的窘境。作为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的人,对于劳动的尊重是其获得良好的自我发展、实现自我价值的基本前提之一,任何抛弃了劳动的人都将成为人类历史发展的对立面,最终将被历史所抛弃5。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一些劳动者受曲解劳动概念的思想影响,出现了消极应对劳动的价值理念,出现了“劳动仅为谋生”的思想。这一思想固然有其合理性,因为劳动从本质上而言就是在创造人类生存所需要的物质基础,但这只是劳动的一部分,作为发展的人,劳动更在于创造出人的自我发展的先决条件,同时,不断通过劳动来挖掘自身发展的可能性

15、,为人实现更大的自我价值和完成更有价值的劳动奠定基础。2.坚定共产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劳动概念明确了劳动的历史性,也向人们揭示了劳动对于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意义。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一再强调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强调虽然在强大的生产力的作用下资本主义制度让整个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变得越发坚实,但这并不意味着劳动者的被剥削地位已然消失,恰恰相反,劳动者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其劳动依旧是不自由的,其劳动的结果依旧是被把控着社会生产资料的资产阶级所大量占有。马克思认为,唯有坚定共产主义信2023年第04期(2023年04月)No.04 202310哲学法学研究仰,劳动者的被剥削地位才能真正消失,劳动者才能

16、真正意义上地全部占有自己的劳动成果,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自我的全面发展。更为关键的是,马克思始终将劳动这一概念视为其哲学思想体系的核心,即便是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类实现的也是劳动的自由,而非绝对意义上的自由,人可以通过自由的劳动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我价值,获得最具个性化的自我全面发展。在当前我国经济转型和社会升级阶段,非常有必要通过劳动概念的重新剖解来让整个社会坚定共产主义的信仰,不要被眼前物质基础越发坚实的资产主义制度所迷惑,进而丧失了奋斗的动力。3.坚定劳动者的主体地位劳动是人存在的本质属性之一,自然也是人类社会存在的本质属性之一,人类社会存在的意义之一就在于更好地组织人类的劳动,保证人类发展方向的正确性。既然如此,劳动者就应当是社会的主体、社会的核心、社会的根本。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者的劳动力是商品,甚至某种意义上劳动者也是商品,因为在资本崇拜的观念下,劳动者是要屈从于资本的。但在公有制制度下,原本被私人占有的生产资料实现了所有劳动者共有,那么劳动者的商品属性则完全消失,劳动力的从属地位也随之完全消失,这样劳动者的主体性就完全得到了释放6。当前,处于社会升级和经济转型时期的我国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