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大众文艺三峡民间故事是三峡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口头文学类型,蕴含着丰富的三峡区域文化。因此,深入研究三峡民间故事的审美特征及其传承路径,对于探索地域特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一、三峡民间故事审美特征三峡地区位于中国西南与中东部的交汇区域,特殊的地理位置,孕育了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三峡民间故事是区域特色文化之一,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民间习俗、社会历史、价值观念,是三峡地域文化的活化石。(一)浓郁的地域性色彩三峡民间故事深植于三峡这片文化热土之中,以三峡地区特有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中的人、事、物作为线索展开叙事活动,晕染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彰显出浓郁的地域性色彩
2、。1.三峡自然风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三峡地区多奇石险峰、飞瀑流泉、滩沱溶洞等自然风貌,论其雄伟、壮丽是其他地方难以比拟的,这构成了三峡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这种独特的自然环境风貌又成为三峡民间故事展开的文化生境和叙事背景,例如三峡民间故事中出现了数量众多的关于地名的传说,像神女峰仙桃峰错开峡黄牛岩蛤蟆泉迎客泉等,以民间故事的形象表现三峡地区独特的自然风貌。这些三峡区域特色的故事传说,是三峡民间故事独特的审美资源,也是了解三峡区域先民们的自然观和审美观的重要民间口传史料,例如三峡民间流传的神女峰故事,充满着神话想象,以充满想象性方式解释今天的“三峡”的起源,以及“巫山神女”的善良和对人间生活
3、的热爱。类似的三峡民间故事还有黄牛岩蛤蟆泉等,同样表达了三峡民间古朴纯粹的自然观和审美风尚,对于全面深入理解中国传统审美精神具有启示意义。诚如梁漱溟先生指出的中西文化的分水岭为宗教问题,西方以绝对人格神的宗教为本位,中国则以人间化了宗法伦理为本位1。从三峡自然风貌为题材的民间故事也可以佐证梁漱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论断,我们的神仙谱系充满着人间气息,并且表现出留念现世生活的意识。2.三峡人文风情。三峡区域特殊的地理位置,不仅孕育了旖旎岿巍的自然风貌,同时三峡水土又滋养了三峡人,诞生了众多闻名遐迩的历史名人,流传下来数量颇丰的历史文化遗迹,形成了风味独特的民间民俗,这些共同形成了三峡地区独特的人文风
4、情。以三峡人文风情为题材的民间故事更是丰富多彩,例如照面井屈原庙楠木井昭君台刘备屯兵天子城等,蕴含着丰厚的三峡地区人文风情,也是深入了解三峡传统习俗与审美意识的重要口传文献依据。三峡地区的人民为表达对历史名人的思念之情与敬仰之意,将他们的事迹与三峡自然景物、历史遗迹相融合,创作出许多史有其人,查无其事的历史名人传说故事。这些带有口耳相传特性的三峡风情民间故事,在三峡地区几乎十里八乡的百姓都能说出故事梗概,三峡不同区域的同一口传故事又有所差异,体现出民间口传文学在传播上的灵活性和丰富性。论三峡民间故事审美特征及其绘本传承*赵以保 王静怡(三峡大学艺术学院,湖北宜昌 443002)摘要:三峡民间故
5、事是三峡人民在漫长的岁月中创造出来的口头文学类型,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意象性和扬善性等审美特征。随着社会发展变迁,三峡民间故事的存续面临危机,其中蕴含的丰富地域文化和审美价值,也因此隐而不彰。探索以儿童绘本的形式,生动、直观地弘扬三峡民间故事和传承其审美价值,一方面有利于地域特色民间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丰富儿童绘本的内容与美学品格。关键词:三峡民间故事;审美特征;绘本传承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828(2023)04-0016-03*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三峡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开放基金项目“三峡区域民间祭
6、祀画整理与研究”(SXKF202205)的阶段性成果。文艺评论17大众文艺(二)鲜明的意象性特征三峡民间口传故事,带有鲜明的“虚实相生”的意象性特征。民间口传故事在口耳相传过程中,艺术的想象性和故事梗概的相对稳定性,相辅相成。民间故事作为观念形态的口传艺术,它是客观现实生活的反映,这是毋庸置疑的,但这种反映往往采取了奇特、幻想的形式,诚如朱志荣指出的:“在意象中,不仅包含着客观的自然物态,而且包含着主观的人格和人文价值,它们在审美的思维方式中是相通的。”2三峡民间故事带有既有长期流传的故事底本依据,又有大量的口耳相传的加工想象,表现出“虚实相生”“主客融合”的“意象”性特征。三峡人民将现实生活
7、的物象和事迹通过艺术想象加入了口传故事中,创造出了人、神、鬼、怪相互交织、沟通的超现实的故事情境。例如,在面对神秘莫测的大自然,三峡先民难以采用理性的科学逻辑去推理自然事物存在的原因,浪漫主义式的艺术幻想成了寻找“答案”的有效方式。在三峡民间故事中,巫山神女峰是天上神女瑶姬的化身(神女峰);仙桃峰是由孙悟空不小心掉落的仙桃变化而来(仙桃峰);昭君故里的珙桐花是由昭君的信鸽变化而来(鸽子花)等故事,带有典型的“虚实相生”的意象性特征。这些三峡民间口传故事将自然事物赋予浪漫主义式的想象,从而使三峡民间故事具有文学性魅力。三峡区域作为楚文化的重要源头,深赋浪漫想象的传统。在进行故事创作的过程中,三峡
8、人民通过增加非现实的想象色彩以达到故事情节的曲折与丰富,从侧面烘托出故事主角不畏艰险的意志、顽强的决心和高洁的品格。如楠木井讲述的是昭君为乡亲能用上干净的泉水,赶走黄龙,并用楠木宝树将青龙镇于井内的故事;昭君渡讲述的是昭君为了乡民渡江的安全,运用琵琶和竹叶将妖蟒制服的故事。正是三峡区域丰厚的自然历史文化资源以及三峡人民浪漫想象的加工能力,成就了三峡民间故事的美学品格与艺术魅力。(三)质朴的尚美扬善价值取向三峡民间故事的创作是情感表达的需要,传达了三峡人民对于事物的看法以及价值观念,鲜明的情感背后蕴藏着三峡人民质朴的尚美扬善伦理意识。比如,在人与自然这一亘古不变的母体上,三峡民间故事反映宣扬的是
9、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自然观,如在滴翠峡故事中,打柴的年老夫妇时常告诫他们的孩子“护峡”,“林间一棵树成才要花上十年或百年的时间,但是砍一棵树却仅仅只需一会儿工夫,若砍树不加以节制,那么美丽的峡林将会变成光秃秃的石头山,上山打柴只砍些枯枝无名灌木就行,要爱护山上的一花一草,一鸟一兽”。3质朴的语句反映着三峡人民鲜明的自然观,顺应自然规律寻求发展才是真正的可持续的发展之路,这样的观念至今仍然实用。三峡人民在漫长的社会生活和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关于政治观、道德观、爱情观等价值观念在三峡民间故事中也有所体现。例如楚王井写的是屈原看见楚王井周边的百姓生活艰难,便吩咐在饮酒作乐的州官帮助百姓打四口井,以帮助百
10、姓过上康乐生活,楚王井故事通过对忠贞爱民的屈原极尽赞美,表达出三峡人民对爱国亲民的崇尚;灵芝峰故事讲述的是为了救治被疫病感染的母亲,她的九个儿子在神女的指引下,千辛万苦采到了灵芝,救了母亲以及正被瘟疫所困的乡亲。灵芝峰故事表现出三峡人民上慈下孝、乐于助人的道德品质,在故事的最后,九龙变成了九条蛟龙,守护神女赐给穷人们的灵芝。三峡民间故事类似主题举不胜举,体现出三峡人民崇尚美好、惩恶扬善的道德观,这些价值观念至今都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对新时代的社会风尚建设仍具有借鉴价值。本文之所以不厌其烦地阐发三峡民间故事的审美价值,旨在引起人们对其蕴含的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的重要,以及积极探索对其有效传承的路径。
11、二、三峡民间故事儿童绘本设计可行性随着社会发展变迁,三峡民间口传故事存续面临危机,根据笔者深入三峡区域调研发现,部分村民或因外出务工,或因他乡求学,人口迁移现象频繁。这些以口耳相传的方式传承的三峡民间故事,因人口流动而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境;另外,在快节奏的当下时代,抖音短视频等不断占去人们的娱乐休闲时间,而民间口传故事显得格外边缘化。在这一背景下,本文思考如何将三峡民间故事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三峡民间故事在新时代得以传承与弘扬。研究发现,以儿童绘本的形式可以有效促进三峡民间故事的创造性传承,也可以丰富提升中国儿童绘本的内容素材与美学品格。因为绘本是一种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的书籍形式,通
12、过图文相结合的方式来讲述故事,表达出一定的主题思想。绘本阅读对于开发儿童的语言能力,培养想象力、观察力和思维能力等都具有独特价值,正是因为儿童绘本这种多元智能的教育功能,不断受到广大家长的喜爱和支持,并被公认为最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通过调查发现,目前鲜有关于三峡民间故事的绘本,仅有的相关题材也还是20世纪80、90年代出版的三峡民间故事连环画,1985年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三峡民间故事(12册),讲述了巫山神女灯影峡珍珠潭等故事。关于神女峰的故事连环画也有多个版本,1982年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精卫与瑶姬,采用白描连环画的形式将精卫填海的故事,通过人为加工与瑶姬帮助大禹治水的故事联系起
13、来,传达精卫锲而不舍的精神以及瑶姬造福人类的意志。这些连环画大多采用了白描或者水墨着色等画法,以一种较高的艺术表现力展示了三峡民间故事的魅力,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人们了解三峡的民间文化和人文风情。这些优秀的实践成果对于现今的儿童绘本的创作与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因此,中国民间故事类型多样,数量众多,可为原创绘本提供丰富的创作资源4,作为中国民间故事的分支,三峡民间故事具有短小的故事篇幅、简单鲜明的人物形象、文艺评论18大众文艺贴近生活化的叙事语言、生动曲折的情节设计、深刻的价值导向等特征,可以为绘本的设计提供丰富的创作源泉;同时绘本形式又能将三峡民间故事带入大众的视野中,为传播三峡民间
14、文化、促进文化多样性发展增添新的有效路径。三、三峡民间故事神女峰的传说儿童绘本创作实践三峡民间传说故事中的巫山神女是有着多层次象征意味的人物形象,一方面该形象是三峡地区巫风炽盛下母神崇拜的产物;另一方面又代表着敢于打破礼教束缚勇敢追求爱情的女性形象,同时也是帮助三峡人民获得美好生活的英雄形象。在三峡先民口头相传的故事中,巫山神女熠熠着人性的光辉,三峡先民将人性的闪光点都赋予了巫山神女这一形象。神女峰的传说中人物形象突出、具有幻想色彩的故事情节、正确的价值导向等特征与儿童绘本的脚本有着很高的契合性。(一)文字剧本创作和内容寓意绘本神女峰的传说的文字剧本是以田海燕收集编写的神女峰为基础,在尊重故事
15、原型和故事的精神的基础上,根据绘本目标群体(5-9岁儿童)的认知特点、故事情节连贯性和趣味性和表达思想情感的需要,对原有故事情节进行删减和加工。故事主要保留了神女瑶姬斩杀12条孽龙,帮助大禹开峡,送给大禹黄绫宝卷,给三峡百姓种植芝草以及为三峡船只指引航向等故事情节,通过这些情节来表现主人公聪明、善良、勇敢等性格特征,以及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这样的故事绘本内容中的正确价值导向,可以帮助儿童树立高尚的道德观和价值判断。(二)绘本图画整体版式设计绘本的版式设计,是以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作为蓝本,以故事发展的时间顺序作为线索来安排画面,整个故事内容被拆分成多个画面,如电影中的“分镜头”一样,最
16、后在辅助文字、页面信息等内容,以达到画面的最优呈现效果。绘本整体装帧上采用A4横开本的形式,并且根据故事情节增加一些延展页来表现一些较大的场面,增加镜头的冲击效果,如图1,用延展页来表现瑶姬看见12条蛟龙在人间兴风作浪的场景,既能显示出12条蛟龙给人间带去的苦难,又能表现心善的瑶姬与蛟龙之间不可调节的矛盾冲突。按照故事情节,将整个故事分为16个画面,同时,根据画面内容,合理安排文字位置。(如图2)图1 绘本内页 图2 绘本神女峰的故事的版式设计(三)绘本图画内容设计绘本中的角色是画面中的关键要素。神女峰的传说绘本中的主人公是瑶姬,关于瑶姬的形象设计上,借鉴了敦煌壁画的飞天图上的人物形象,衣帛轻巧、飘带随风而动,显得更加飘逸灵动,极具装饰性趣味。其他形象上也注意人物特征和人物形象的区分,如大禹采用了一直沿用至今的形象,即头戴斗笠,手拿一柄“叉子”,且蓄有长胡须的中年男子形象;在代表三峡百姓的女性人物设定上,采用了三峡土家族独特的服饰特征,头戴青布沙,身穿无领绲边右衽开襟衣,胸前因害怕弄脏衣物而围有“妈裙”,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在整体绘本色彩的选择上,采用具有中国传统的色彩搭配。结语三峡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