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居 舍视角研究1632023年3月(中)苏援建筑起源于我国“一五”期间的“156”项目。新中国成立后,苏联援助我国进行工业建设,这一时期的建筑大多由苏联专家亲自参与设计或从本国带来图纸现场施工建设,包括工业厂房、办公楼、住宅街坊、商业、学校等,其曾是一个时代占据主流的建筑风格。然而,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年代久远的苏援建筑房屋老旧、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越来越明显,居民生活保障与史迹保护问题成为主要矛盾。本文将以洛阳第一拖拉机厂和涧西区2、10、11号街坊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厂区建筑与住宅建筑进行考察研究。旨在对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与更新、洛阳苏援建筑的再利用提供参考。1 历史与现状苏援建筑是中苏文化
2、交流的产物,无论从研究中国工业发展史还是中苏文化交流史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1.1 历史与背景洛阳是历史悠久的古都,也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以发展机械工业为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工业城市。1953年,国家开始实行国民经济发展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一五”),洛阳被列为重点建设城市之一,全国156项重点建设工程有7项安排在洛阳,其间累计固定资产投资49349万元,住宅建设投资5757万元。苏联专家援建了工业厂房及配套住房生活设施,先后有中国第一拖拉机制造厂、洛阳滚珠轴承厂、洛阳热电厂、洛阳矿山机械厂等重点工程,36个配套居住区,教、科、文、卫、体等建筑在洛阳兴建。洛阳苏援建筑产生于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是一
3、代人的记忆依托。1.2 现状洛阳现存的苏援建筑并未形成完善的保护体系,没有被纳入文保单位的建筑被吞噬的速度非常之快,多处区域传统街坊的背后是新型高层住宅,新旧建筑在材料、色彩、尺度上差异大,破坏了城市街道的完整性。洛阳苏援建筑保存现状如表1所示。表1 洛阳苏援建筑保存现状主要类型代表建筑保存现状厂区建筑第一拖拉机厂;轴承厂;矿山机械厂等厂区整体结构较完整,并处于长期运作中住宅建筑1-36 号街坊除 2.10.11 号街坊风貌完整保留,1.13.14.36 号少部分保留,其余均已新建科研高校建筑河南科技大学老校区、洛阳拖拉机研究所、725 研究所、轴承研究所、有色金属设计院等河南科技大学老校区整
4、体风貌保存完整,洛阳拖拉机研究院、725 研究所已新建;轴承研究所、有色金属设计院为原始建筑其他配套建筑1.商业:上海市场、广州市场2.宾馆接待:友谊宾馆、洛阳饭店、洛轴宾馆3.文教卫生类:厂区为单元的技校、幼儿园、医院、体育馆商业街区均已更新换代;宾馆类除洛轴宾馆外均已拆除重建,厂区配套文教卫生建筑以“新旧共存”为特征,均处于正常使用状态2 洛阳苏援建筑特征2.1 彰显时代精神的厂房建筑“一五”时期,洛阳第一拖拉机厂、洛阳轴承厂、洛阳矿山机械厂、洛阳热电厂等作为首批156工程项目兴建,建成至今,厂区结构保留完整,建筑及景观绿化质量较好。2.1.1 厂区平面规划特征在首批兴建项目中,第一期建厂
5、规划基本都由苏联专家参与设计指导,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工业厂区呈带状延原洛潼公路以北、陇海铁路、涧河以南自摘 要本文主要探究洛阳“一五”时期苏援建筑的保存现状、空间形态特征及再利用方向。在搜集归纳相关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调研测绘法、图表分析法对洛阳苏援建筑从空间结构、造型装饰、存在的问题及再利用四个主要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出洛阳苏援建筑的基本特征与再利用建议,希望能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关键词洛阳;苏援建筑;空间形态特征;再利用中图分类号TU984.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900(2023)08-0163-04洛阳“一五”时期苏援建筑考察与再利用初探
6、王婧雯,范剑才(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作者简介:王婧雯(1995-),女,汉族,河南洛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环境设计方法与理论。居 舍视角研究1642023年3月(中)西向东规划布置。通过实地考察,将厂区平面规划特征总结为以下三点:(1)平面呈矩形,内部道路宽阔平直。厂区内建筑均沿道路两旁布置,道路呈棋盘式布局。(2)平面布局逻辑结构清晰:前半部分为办公区域,后半部分为生产区域。(3)厂内密植行道树,多为矩形景观带;门口设有厂前广场,广场上景观沿中轴线左右对称布置,带有鲜明的古典主义特色;广场中心矗立标志性的造型雕塑,整体规划受苏联的英雄主义影响,彰显着时代精神。2
7、.1.2 办公楼及厂房造型结构特征以洛阳第一拖拉机厂(以下简称拖厂)为例,第一期工程的全部工艺施工设计由苏联哈尔科夫拖拉机厂负责,各车间建筑扩大初步设计和铸钢车间、铸铁车间建筑施工设计由哈尔科夫农业机械设计院负责,厂房建筑设计由中国建筑工程部设计总局工业及城市建筑设计园承担。厂门口中间是二层办公大楼,办公楼外立面朝向广场一侧设有中西结合的外廊柱,廊柱上方有苏联风格的雕刻装饰,柱头造型为雀替和简易榫卯结构(图1)。办公楼两侧为厂区入口,形制与外廊柱一致。入口两侧设有红砖外墙、四坡屋顶办公建筑,建筑门窗及柱础线脚明显。厂前广场沿中轴线对称,结合标志性雕塑与对称式景观布置,体现理性主义,气势宏伟。图
8、1 洛阳第一拖拉机厂门口一期工程的厂房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单层双跨或多跨大型厂房,全部采用钢屋架,预制钢筋混凝土柱、梁、檩条及小型密肋屋面板。近些年企业对部分老旧厂房进行重建,结构部件改用强度高、易安装的型钢材质,但老厂房仍占多数。办公建筑多为三层砖混结构,立面红色清水砖墙砌筑,白色线脚装饰带,采用古典对称构图,正中央有外贴门廊或简易山花列柱,屋顶中央有装饰性塔楼,具有典型“苏式”建筑风格。2.2 充满苏联韵味的围合式住宅建筑依照先宿舍后厂房、先辅助车间及服务性建筑、后主要生产车间的整体计划,规划的生活区建设有大量的苏联式住宅区。借助洛阳悠久的历史积淀,加上隋唐“里坊”的古意,名为“街坊”。“
9、一五”期间,涧西区共建成了36个街坊,共有425幢新楼房,为三到四层砖混建筑。其中最早开建的2号、10号和11号街坊所用的图纸是苏联专家在本国画好后带到国内直接按图施工建设的,因此设计标准较高,为高品质职工生活区。2.2.1 平面规划特征住宅建筑呈周边围合式布置,门洞朝向院内,形成较为封闭的内院空间。街坊平面布局为矩形,建筑沿横竖轴线对称布置,与苏联街区的平面规划基本一致。街坊内设有连廊、小型广场、景观亭等居民休憩空间,周边有学校、菜市场、医院等生活配套设施。街坊平行于工业厂区自西向东依次布置,道路横平竖直,红砖红瓦建造的住宅建筑群成为涧西区一道具有异国特色的风景线(图2)。图2 涧西区住宅区
10、鸟瞰图2.2.2 中西合璧的立面造型特征(1)每幢建筑34层,层高3m 以上,总高在15m 左右。(2)采用“三段式”立面布局,建筑沿中轴线对称。(3)建筑采用红砖外墙,坡面红瓦屋顶,屋顶有苏联式烟囱,部分住宅侧立面有拱圈式窗。(4)屋顶采用中式屋脊,简化檐口等中国传统结构,部分沿街设有阳台,山墙上有几何造型装饰线条,门窗线脚明显。2.2.3 单元化的空间结构特征住宅建筑采用单元式布局,平面呈“一”或“L”型;建筑墙体最厚可达半米,是苏联建筑模式移植的体现;建筑层高较高,顶层有坡屋顶。户型以一梯两户、一梯三户为主,房屋平均面积在75m2左右,每一户有起居室、卧室,每层共用厨房和卫生间。这样的居
11、住模式与当时的建造指标有关,现存的2号、10号、11号街坊在当时属于高品质住宅,一层一户供苏联专家等居住使用,但是在建成后期,房屋需求大,一梯居 舍视角研究1652023年3月(中)一户标准过高,不符合实际需求,因此将一户分给两到三家居住。2.3 简洁而丰富的建筑装饰邹德侬在中国现代建筑史中总结我国“一五”时期属于“民族形式的主观追求期”,他认为“大约在1953年一五计划前后,一些民族形式建筑的设计已经开始,其直接原因是强调学习苏联以及社会主义内容、民族形式口号的引入”。洛阳苏援建筑形式属于外来的民族形式,所以无论是工业建筑还是住宅建筑都有着浓厚的苏联气息,在本土的建设过程中,中国传统装饰、结
12、构的渗入又给这一建筑形式带来了新的特征,传统元素与苏联风格的融合,成就了具有时代特征和民族特征的洛阳苏援建筑。如洛阳第一拖拉机厂门口的外廊柱,正上方的雕刻造型由麦穗、齿轮、五角星等苏联风格装饰元素组合而成,柱头部分效仿中国传统构造中的雀替,雀替上由卷草纹组成精美的浮雕,是第一拖拉机厂的标志性构筑物之一。住宅建筑如10号街坊,建筑屋顶有檐角、山墙有悬鱼、檐枋部分用回形纹和卷草纹装饰,体现传统建筑元素的运用;而屋顶上的烟囱、沿街立面的小型阳台、拱形门窗、明显的线脚装饰又带有浓郁的苏联特色。3 洛阳苏援建筑再利用探索3.1 价值评价查阅国内外工业遗产价值评价的相关理论,结合洛阳苏援建筑的特征,以下从
13、历史文化价值、经济价值、艺术价值进行价值评价。3.1.1 历史文化价值“一五”期间,洛阳工业厂区的建成使用一定程度上改变国家机械业发展不平衡的格局,改变中原地区落后的面貌,奠定洛阳工业基地的基础,推动洛阳地区发展与城市化步伐。这里凝聚着老一辈工人阶级的精神和记忆,凝聚着一代人团结、积极的生活记忆,对后代具有重要的教育和精神传承的意义。3.1.2 经济价值特定的历史文化也会带来一定的经济与商业价值,如拖拉机厂以工业遗产为主题的“东方红工业游”、旧厂房升级改造 SoReal 5G+XR 电竞乐园;铜加工厂将旧厂房改造为文化创意产业园等。将新的技术运用在老的工业区,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带动洛阳涧西区的
14、经济发展。3.1.3 艺术价值建筑均采用古典对称的苏联式构图形式,装饰上既有苏联式的图案又融入中国传统元素:办公建筑有核心塔楼、雕塑、廊柱,厂房建筑采用大跨度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理性的技术之美。住宅代表了前苏联居住区的规划布局特点,是居住区形式在中国“街坊”这一历史演变环节的真实遗迹,房屋在屋脊、挑檐、门罩等处具有中苏传统的装饰元素,红砖红瓦大屋顶,代表了“折衷主义”的建筑美学。3.2 再利用建议(1)保留标志性构筑物,新增工业遗产公园(厂区):由于现存工业厂区已不像建设初期处于城市边缘,现处于城市之中。可将空置的厂房车间进行功能置换,保留具有工业特色的结构部件,对空间重新赋予使用价值,进行活
15、态保留;并通过保留原有工业构筑物如烟囱、铁轨等作为景观节点,加入厂区发展历程等科普性知识,打造特色工业遗产公园,成为周边居民休闲娱乐、了解工业历史的场所。(2)增加工业遗产旅游线路宣传,适当增加商业机会:洛阳苏援建筑群已在2013年被列为近现代重要史迹,但工厂运作和居住现状不适合大力发展商业,但是可以作为洛阳的另一条旅游宣传线,适当增加商业机会和人流量,带动涧西区的经济发展。(3)适当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园,提升洛阳文化产业发展:随着生产车间的使用,会出现一批无法满足生产需要的空间,对这些空间进行选址、建筑条件、历史价值等方面考察,选择出合适的场地进行文创产业园建设。这样既能最大程度保护苏援建筑风
16、貌的完整性,又能提升洛阳文化经济的发展。4 结语洛阳苏援建筑是中外建筑形式、民族文化碰撞的产物;它不仅是工业遗产,更是城市遗产;这里承载着一段工业奋斗发展史、一段社会居民文化史,承载着一代厂区子弟的珍贵记忆。对洛阳苏援建筑进行整体保护和适当的再利用,是对城市历史的尊重,是对工业遗产的补充、更是对城市未来发展的要求。注释:全国156项重点建设工程:苏联援建的156个项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五计划(1953年-1957年)期间苏联对新中国工业领域的156个援助项目。这一系列的项目曾帮助了中国的工业经济(下转第172页)居 舍视角研究1722023年3月(中)形式存在,但是这种形式缺乏遮风挡雨设施,人们出行受到天气作用影响明显。因此需要创造多层次的公共空间,加强建筑物与建筑物之间的连接,减少天气等外在因素对城市综合体人流的影响;主要可以分为几种形式:(1)下沉广场:即为一个围合式的城市敞开空间,能够引导人流朝着地下空间流动,城市公共交通可以在此设立临时停靠点,同时私家车可以在此临时上下客,下沉广场可以连通地下商场和地面商场,而且可以解决地下空间的采光和通风问题。(2)屋顶花园;屋顶花园可以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