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三元流力——侨易学视域下的米亚诺的“边界身份”书写_李征.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563683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78.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元流力——侨易学视域下的米亚诺的“边界身份”书写_李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三元流力——侨易学视域下的米亚诺的“边界身份”书写_李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三元流力——侨易学视域下的米亚诺的“边界身份”书写_李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收稿日期:2022 11 08作者简介:李征,女,1978 年生,辽宁沈阳人,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现当代法国文学、法语世界文学。Paul Aron,Denis Saint Gelais et al(dir)Le Dictionnaire du littraireM Paris:Presses universitaires de France,2002,p482 483第三元流力 侨易学视域下的米亚诺的“边界身份”书写李征(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北京100732)摘要:“黑人移民性”作家是一个典型的“侨易共同体”,移民伴随着想象与世界观的改变,使他们

2、摆脱了非洲作家前辈的意识形态限制,卸下了沉重的历史重负,更多地走向自我。本文以莱奥诺拉米亚诺为个案,借助侨易学的独特视角与研究方法,剖析作家如何在文学创作中对其身份进行解构与重组,寻找非洲、欧洲之外的第三维身份空间,同时思考她的移民书写所带来的美学表现上的创新。关键词:莱奥诺拉米亚诺侨易非 欧 边界身份移民文学中图分类号:I106 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 9853(2023)02 066 09引言近年来非裔移民作家频频获得国际文学界颇具声望的文学奖项,尤其在法语世界文学领域,非裔移民作家的作品还在商业上取得了成功,并保持了这种成功,成为法语世界文学中的一支重要力量。这些作家“表现了

3、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所导致的大规模人口迁移。这种文学被移民者所生产,也包括第二代、第三代移民”。非洲法语地区主要包括马格里布地区(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突尼斯)、撒哈拉以南地区(尼日尔、科特迪瓦、喀麦隆、刚果)和印度洋西南部岛屿地区(马达加斯加、毛里求斯、法属留尼旺)。莱奥诺拉米亚诺(Lonora Miano)是非洲法语作家中相当具有代表性的一位。她1973 年出生于喀麦隆城市杜阿拉,在那里度过了她的童年和青春期。米亚诺的原生家庭拥有充足的经济基础和文化资源,父亲是药剂师,母亲是英语教师,她 18 岁左右来到法国,接受高等教育,学习英美文学。米亚诺在 2005 至 2013 年间在法国出版了十多部作

4、品,获得包括费米娜文学奖(系第一位获此殊荣的非洲作家)、墨提斯小说大奖、龚古尔高中生奖、黑非洲文学大奖在内的诸多文学奖顶,她的小说黑夜之内(Intrieur de la nuit,2005)入选喀麦隆中学教材。吉布提(位于非洲)法语作家阿卜杜拉曼瓦贝里(Abdourahman Waberi,1965 )称那些662023 年 6 月第 2 期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Journal of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Jun,2023No 2出生或成长于后殖民时期而没有经历过殖民统治的作家为“后殖民的孩

5、子”,米亚诺也是“后殖民的孩子”,她同科西埃弗伊(Kossi Efoui)、卡利克斯特贝亚拉(Calixthe Beyala)、萨米查克(Sami Tchak)、法图迪奥姆(Fatou Diome)、阿卜杜拉曼瓦贝里、阿兰马班库(Alain Mabanckou)等人一样,属于当下 30 至 40 岁一代的后殖民时期作家。米亚诺的移民书写并不是对移民及其涉及的融入的困难过程的简单表达,而是更多地关注黑人在法国的经历、不同媒体对黑人的表现策略,她的作品在政治、历史与个人命运的交织中,探讨种族问题性。侨易学理论作为一种创新性理论提供了一种非常有益而精微的思维方式。“侨为地理迁移,易为思想变异,侨易学

6、既是观察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的一种理论,也是研究多文化变迁交流背景下个体、群体、观念、思想变化的一种方法”,即帮助我们“能够在大千世界的变动不居中去把握其大道所在”。本文借助侨易学理论所提供的批评视角与基本方法,探究米亚诺的作品所映照出的归属意愿与社会排斥的现实二元性之间的复杂变化,考察米亚诺作为介入现实场域斗争的“侨易”的知识人,如何从激进的立场中退出来,在二元关系之外发现可以使“边界身份”得以存在与发展的第三维空间。一、作为侨易主体的“黑人移民性”作家20 世纪 90 年代以降,出现了非洲国家向所谓“北方天堂”(欧美国家)的移民潮,面对非洲国家的专制独裁、内战,非洲统一之梦破灭,大批非洲青年

7、基于被迫流放、家庭团聚或事业发展等具体原因走出非洲,向西方国家移民,越来越多的非洲法语作家在巴黎定居下来,在千禧年前后,所谓“黑人移民性”(migritude)在非洲法语文学中逐渐显现。该词来自法语“移民”(migration)一词与“黑人性”(ngritude)一词的组合,最早由 20 世纪法语区作家雅克切夫里(Jacques Chevrier)提出,用来指后独立时代移民到西方国家(主要为法国)开启或继续写作生涯的新一代非洲作家。“黑人移民性”作家同“黑人性”运动作家不同,他们往往在移居西方国家后不再回到他们的祖籍国定居。因而,同“黑人性”作家对非洲国家的社会与政治现实的强烈关注不同,“黑人

8、移民性”作家的文学世界具有浓重的移民色彩。尤其二代移民作为跨国主体,对他们的父辈即一代移民与祖籍国有时保持着一种距离感。如,在萨米查克的小说节日广场(Place des ftes,2001)中,称非洲祖籍国为“他门(指其父辈)在那边的国家”,谈及“我的父亲讲他们那边的方言土语这是他们那里的风俗习惯”,“这只是他们的问题,不是法国的问题”。“黑人移民性”作家力图摆脱前辈作家的意识形态纲领,不带迂回地突破种族身份限制,对集体身份的标准化进行反抗,走向流动的世界。他们不再是非洲的代言人,而更多地面向世76Abdourahman Waberi Les enfants de la postcolonie

9、:esquisse dune nouvelle gnration dcrivains francophones dAfriquenoireJ Notre librairie,1998,n135,p8 15叶隽 构序与取象:侨易学的方法 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21,xiii;叶隽 变创与渐常:侨易学的观念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第 98 页。Adama Coulibaly Littrature migrante subsaharienne:lethnoscopie littraire comme expression de la mobilit descrivains de

10、la migritude J Gographies transnationales du texte africain et cariben,Volume 46(1),hiver 2015,p42“黑人性”运动是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由艾梅塞泽尔(Aim Csaire,1913 2008)、列奥波尔德塞达桑戈尔(Lopold Sdar Senghor,1906 2001,塞内加尔诗人、政治家、文化理论家,早年留学法国,1960 年成为塞内加尔总统,1983 年当选法兰西学院院士)等黑人知识分子在巴黎发起的文化和文学运动,主张团结在黑人身份下,反对法国的殖民主义,声讨白人对于黑人文化的侵略,唤

11、醒非洲殖民地黑人对于黑人文化个性与文化归属的自尊、自信和认同,倡导构建黑人精神联盟,正视黑人传统文化的价值,是“对黑人文化身份特质的最响亮表达”。See Bill Ashcroft,Gareth Griffiths and Helen TiffinsThe Empire Writes Back:Theory and Practice in Post Colonial Literature M London:outledge,2002,p20Sami Tchak Place des ftes M Paris:Gallimard,2001,p 31,43,203界,因为他们面对的是新的现实场域。这

12、些作家“追求艺术的普遍性,这种艺术不再只讲述非洲,而是讲述世界。他们的作品使用第一人称书写,反映了新的斗争”。同时,“黑人移民性”作家也更多地走向自我,他们对话语、美学与认识论进行更新,涉及多向度的迁移与变化。在侨易学中,“物质位移与精神质变联合在一起,才可以被称为严格的侨易现象。具体言之:在质性文化差结构的不同地域(或文明、单元等)之间发生的物质位移,有一定的时间量和其他侨易量作为精神质变的基础条件,并且最后完成了侨易主体本身的精神质变的现象,我们称之为侨易现象”。“黑人移民性”作家作为“侨易共同体”的侨入、侨出场域条件清晰,侨易效应显著。作为这一侨易共同体的代表的米亚诺聚焦居住在法国的非洲

13、后裔的经历,她所书写的人物大部分都是生活在巴黎的非洲移民。移民文学通常涉及三种经验:祖籍国经验、流动的经验与接收国经验。米亚诺的人物的祖籍国经验建立在他们或真实或想象的历史记忆(创伤、痛苦、荣耀与骄傲)的基础上。如,米亚诺的小说宛如隐没的星辰(Tels des astres teints)中的女主人公阿曼德拉,出生于法属圭亚那,对于她来说,作为“世界之母、原初之地”的非洲代表“原始国家的梦想”,她崇拜非洲,并将它偶像化,强烈感受到自己与非洲大陆之间的原始联系。这种崇拜通过一种神话诗学表现出来,它既是对自我的传奇叙述,也是不以现实为基础的精神建构:“她一闭上眼睛,同样的画面就回来了 红土地、神圣

14、的森林、红色的火焰、古老的王国、至高无上的太阳,令人无法忘记,独一无二她的想象力在很久以前就塑造了它们,那时她还是个孩子,她的母亲给她讲了起源的故事”。“红色”、“火红”、“棕色”这些强烈的色彩构成了这片被神圣化的土地的轮廓,所谈及的记忆更多地反映了人物的情感认知。与阿曼德拉相似,该小说中的人物施雷普内尔由于儿时在非洲长大,所以在移民到法国后仍然深深眷恋他的祖国。这些人物虽然在“北方”安顿下来,却仍然有流浪、无根之感,没有家的感觉,找不到避难所。这种情感在米亚诺的文本中显而易见,连她的小说标题都反映了这种忧郁 “这些悲伤的灵魂”(Cesmes chagrines)、“我们叛逆的灵魂”(Fabr

15、ique de nosmes insurges)、“宛如隐没的星辰”(Tels des astres teints)、“致艾丽斯的蓝调”(Blues pour Elise)等,人物的漂泊“犹如灵魂在寻找意义,寻找无法发现的真理”。在米亚诺的虚构世界中,她的人物产生在两个时代(殖民时代和后殖民时代)之间的边界上、两个大洲(非洲和欧洲)之间的边界上,他们对世界的认知介于他们的祖籍国的神话、这个神话的幻灭及西方的神话之间。二、法兰西共和主义价值观与共同体主义博弈下的“交感”在米亚诺的短篇小说 我们叛逆的灵魂 中,男主人公的人物身份被锁定在一个圈子里,无法通向充分成长与身份缓和的逃生之路,他“被划归边

16、缘”,发现喀麦隆“不是天堂”,法国也对他充满敌意,压抑他的人性。他难以实现家人对他寄予的希望,这令他交到羞愧。这些非裔移民的目标是在北方扎根,却感到“他们周围没有任何东西可以证明他们的存在是正当的,也86Tirthankar Chanda Les combats dune nouvelle gnration dcrivains Tant que lAfrique crira,lAfrique vivraJ LeMonde diplomatique,dcembre 2004,p 30 31叶隽 变创与渐常:侨易学的观念 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第 90 页。Lonora Miano Tels des astres teintsM Paris:Plon,2008,p83,76Thierry Ozwald La nouvelle M Paris:Hachette Suprieur,1996,p 86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使他们各自的事业真正合法化。他们的个人意识不断地被挫败,无力抓住他们来北方冒险的意义”。因而,这种流浪状态使得思考自身作为北方黑人的身份成为他们的当务之急,“黑人世界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