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金项目: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吉林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吉林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学习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项项目();吉林大学 年课程思政“学科育人示范课程”项目();吉林大学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作者简介:张秀娥(),女,吉林大学商学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创业管理;徐芳菲(),女,吉林大学商学与管理学院在读生,研究方向:创业管理。绿色创业教育对大学生绿色创业意愿影响研究张秀娥,徐芳菲(吉林大学 商学与管理学院,吉林 长春 )摘要:低碳化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社会迫切需要更多创业者实施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绿色创业。大学生是绿色创业的生力军,
2、加强大学生绿色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绿色创业意愿意义重大。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了绿色创业教育、情绪智力、创业自我效能感与绿色创业意愿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通过对 份调查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绿色创业教育对绿色创业意愿具有正向影响;情绪智力在绿色创业教育与绿色创业意愿之间具有中介作用;创业自我效能感在绿色创业教育与绿色创业意愿之间具有中介作用;情绪智力、创业自我效能感在绿色创业教育与绿色创业意愿关系间具有链式中介作用。研究丰富了绿色创业理论,有助于引导更多大学生加入绿色创业行列,助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关键词:绿色创业教育;情绪智力;创业自我效能感;绿色创业意愿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
3、,):,:;:;引言碳排放等环境污染问题导致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矛盾激化。年月,我国明确提出 年“碳达峰”与 年“碳中和”的目标。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我国应当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以形成 年月科技创业月刊第 卷第期绿色低碳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因此,推动经济发展与绿色转型的同步进行,迫切需要更多创业者实施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绿色创业。大学生群体具有较高的知识素养、环保意识与创新精神,是创办绿色企业的生力军,探究大学生绿色创业意愿的形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计 划 行 为 理 论(,),意愿受到感知行为控制、行为态度与主观规范个前置变量的影响,
4、绿色创业教育能够通过对绿色创业知识与技能的教授,培养大学生对于绿色创业活动的喜好与兴趣程度,从感知行为控制与行为态度途径提升他们创办绿色企业的意愿。学校对于绿色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置与资源配置属于主观规范的范畴,大学生群体感受到学校对其开展绿色创业的期望,会增强实施这一行动的信念,也就是绿色创业意愿的产生。此外,在对大学生绿色创业意愿的培养中,情绪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情绪智力是指对自己和他人感受的评估与感知,并且利用识别到的情绪信息来指导行为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情绪智力高的个体成功应对环境风险与压力的可能性更高,对于自身开展绿色创业表现出更积极的情绪响应,更倾向于产生创办绿色企业的意愿。被广泛认
5、定为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的另一变量是创业自我效能感,当大学生对自己能够成功创办绿色企业的信心增强时,绿色创业意愿得到提升。由此可以看出,绿色创业教育、情绪智力、创业自我效能感以及大学生绿色创业意愿之间存在内在联系,但尚未得到系统的梳理与证实。本文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绿色创业教育情绪智力创业自我效能感绿色创业意愿”的研究模型,探索绿色创业教育对大学生绿色创业意愿的影响,以及情绪智力和创业自我效能感在绿色创业教育与绿色创业意愿间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有助于优化绿色创业教育体系,有效激励大学生群体开展绿色创业,进而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环境的协同可持续发展。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绿色创业教育与绿色创业意愿
6、绿色创业教育由“绿色创业”与“创业教育”两个概念整合而成,绿色创业是以绿色创新作为导向的一种过程机制,不再仅仅关注涵盖企业利润等商业责任的经济底线,而是转向同时注重环境底线与社会底线,对企业承担环境保护与社会利益的责任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创业教育与绿色创业理念逐步融合发展而来的概念,狭义的绿色创业教育侧重于通过教授绿色创业知识与技能提升学生创办绿色企业的能力,而广义的绿色创业教育则将关注点转为培养潜在创业者的社会责任与绿色价值观,使其形成系统的绿色创新思维。绿色创业教育能够激发个体产生绿色创业意愿,这一助推作用已得到研究证实。通过对创业所需技能与思想的教授与培养,创业教育能够促进学生对于自身实
7、施创业可行性的感知,显著增强个体的创业意愿。有别于传统的商业教育,绿色创业教育是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创业教育的新发展,注重对于潜在创业者的绿色创业理念与实践取向的培养。研究表明,绿色创业教育可以激励潜在创业者为可持续发展做好准备,具有良好的绿色创业教育水平的个体表现出更高的绿色创业意愿。对于大学生这一群体而言,掌握绿色创业基本知识的大学生更愿意参加绿色创业活动。具体而言,通过接受绿色创业教育,大学生群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吸收绿色创业知识,主观上对于绿色创业的兴趣与积极性得到激发,而这种正向的行为态度正是促进个体绿色创业意愿的重要因素。同时,计划行为理论指出,个体意愿的前置变量之一是主观规范,即外在环
8、境因素施加给个体的影响,在创业领域反映了个体所感知到的是否开始创业的环境压力与期望。一方面,绿色创业教育起到进一步激发大学生绿色创业意识建构的作用,鼓励潜在创业者更好地应对未来绿色创业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另一方面,当学校重视绿色创业课程的开展,大学生群体能够感受到学校对其开展创业的较高期望,进而对于自身能够实施创业活动的信心与信念增强 ,最终实现绿色创业意愿的提升。基于此,提出假设:绿色创业教育对大学生绿色创业意愿具有正向影响。绿色创业教育、情绪智力与绿色创业意愿绿色创业作为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创业活动,不仅要求创业者掌握一定的创业知识与技能等智力因素,更需要情绪、个人与社会的紧密联系与作用,即
9、情绪智力。认为情绪智力在社会智力的范畴之内,将其界定为审视自己和他人感受与情绪的能力,以及利用识别到的情绪信息来指导个体思想与行为的能力。也有研究认为,高情绪智力的个体能够在自我与他人情绪的识别与管理方面做得更好,并且能够运用情绪来激发自身的能力。这表明,情绪智力不是仅仅反应单一能力或特征,而是不同情感能力的复合体,包括感知、理解与利用情绪等。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对情绪智力与社会智力进行了区分,提出情绪智力是一系列能力的总和,涵盖社会知识、情感等能够影响所处环境的因素,直接决定着个体在工作中能否取得成功。世纪末情绪智力研究得到我国学者的重视,研究多将情绪智力描述为与情绪相关的心理智力,或者能够
10、影响个体成功应对环境需求与压力能力的一种技能。随着创业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情绪智力在创业中的重要作用逐渐得到广泛关注。作为伴随个体的成长而发展起来的能力,情绪智力能够通过适当的手段干预得到提升。卢家楣等 在研究中指出,大学生群体科技创业月刊 年月第 卷第期 ,已逐渐与家庭环境脱离而更频繁地与学校环境交互,因此学校的教育环境在影响大学生情绪智力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通过为学生讲授包括创业政策、创业风险等创业知识,创业教育能够增强大学生群体对于创业活动中会面临的压力、困难甚至创业失败的认知,使其在对自身与他人情绪调控与情绪感知的能力上获得显著提升。接受过创业教育的大学生群体在情绪感知、自我情绪调控等
11、维度上显著高于未接受过创业教育的大学生,即创业教育对于培养大学生群体的情绪智力具有助推作用。由此可以推断,绿色创业教育能够起到提升大学生情绪智力的积极作用。情绪智力理论表明,情绪智力的多个维度对行为意向产生显著影响,高情绪智力的潜在创业者对于创业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压力等困难会表现出更积极面对的主观态度,从而更有可能出现创业想法的萌芽,产生创业意愿。从社会关系视角来看,个体的情绪智力更高意味着能更好地理解与管理情绪,与他人的接触中有效利用情绪信息,帮助自身与他人解决问题或开展工作的意识更强烈,从而产生更多的创业想法,具有更强的创业意愿。因此,当潜在大学生创业者接受绿色创业教育,了解识别与利用情绪
12、信息以形成合作、获 取 绿 色 创 业 资 源 的 必 要 方 式 时,能 够 对 于“如何有效处理绿色创业过程中的情绪问题”的认知更加清晰,即有助于情绪智力的提升,而高情绪智力的个体更倾向于在创业机会识别、资源获取与风险承担的过程中保持正向信念,对自身开展绿色创业的主观态度更加积极,进而激发绿色创业意愿的产生。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假设:情绪智力在绿色创业教育与大学生绿色创业意愿之间具有中介作用。绿色创业教育、创业自我效能感与绿色创业意愿自我效能感于 年被首次提出并界定为个体对于利用自身技能完成某项工作的自信程度,由于不同领域对于个体能力的需求具有差异性,在不同的活动任务中,个体的自我效能感也有
13、所不同。一个人在某领域的自我效能感越强,代表他越会努力从事与挑战这个领域的工作,因此自我效能感必须与特定的任务领域相联系。创业自我效能感是自我效能感被引入创业这一领域后产生的新概念,被定义为个体对于自己能够成功完成创业任务、扮演创业者角色的信念强度。创业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在判断与评估自身创业能力的基础上形成的,作为不断发展的个人特质,能够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进行培养。绿色创业教育致力于为大学生群体介绍绿色创业知识、展示绿色创业成功案例,而大学生通过学习与观察这些成功创业者的能力、人格特征以及获得的成就水平,会产生当自己处于类似情境中也能收获同样成就的认知,也就是通过替代性经验的产生,增强了自身的创
14、业自我效能感。除此以外,大学生参与绿色创业教育课程中的创业实践活动时,能够在模拟真实创业的过程中积累相关经验,其中成功的亲身经验能够促进创业自我效能感的提高。在接受绿色创业教育后,大学生潜在创业者会更相信自己具备开展绿色创业活动的能力,而这种对于创业的自信程度提升过程,就是创业自我效能感增加的体现。因此,绿色创业教育正向影响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理论强调,在某领域具有高自我效能感的个体对于该方面任务与工作的心态更加积极主动。在绿色创业领域中,潜在创业者对自身的能力评估影响着绿色创业意愿,因为人们更倾向于在自己能够做好的工作上付出努力,也就是喜欢从事自我效能感较高的工作。与一般的创业活
15、动比较,绿色创业在绿色技术的投资和创新方面面临着更大的挑战,而创业自我效能感并不代表个体面对这些挑战的真实能力水平,而是体现为其对于自身实现创业成功的信心程度的大小。因此,当潜在创业者对自己的绿色创业能力具有足够的信心,即具有较高的创业自我效能感时,他们更有可能具有较高的绿色创业意向。同样地,大学生群体在绿色创业领域的自我效能感越高,表明他们越相信自己有能力适应创业者这一角色,在开展绿色创业活动的积极性上越高,促进绿色创业意愿的形成。综上所述,大学生群体通过接受绿色创业教育,在对绿色创业所需技能产生认知的同时,对于自己能够胜任绿色创业者角色的信心增强,即创业自我效能感提升,而自身创办绿色企业信
16、念更强的大学生更倾向于产生开展绿色创业这一心理活动,进而促进绿色创业意愿的提升。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假设:创业自我效能感在绿色创业教育与大学生绿色创业意愿之间起中介作用。链式中介作用自我效能感理论指出,情绪反应是形成自我效能感的途径之一,个体在面临某项任务时的心理反应会导致对完成这项任务的信念变化,比如,平静的情绪能够使人镇定自信,反之,焦虑的情绪会让人陷入自我怀疑。研究表明,情绪能够显著影响潜在创业者的认知与行为。情绪智力作为反映情绪的重要指标,一方面,它代表个体识别、评估与利用自身及他人情绪信息的能力,高情绪智力的个体能更好地在创业进程中调节与控制情绪,对于可能出现的风险保持积极的应对心态,从而维持正向积极的创业态度,实现创业自我效能感提升。另一方面,潜在创业者的情绪智力能够抑制其对于创业中的压力困难等的厌恶程度,进而在创业决策制定与问题解决方面的信心增强,正向影响创业自我效能感。因此,得出结论:情绪智力对创业自我效能感具有积极影响。根据前文的理论分析,绿色创业教育通过向大学生群体传递绿色创业知识与技能,提升其对于创办绿张秀娥,徐芳菲绿色创业教育对大学生绿色创业意愿影响研究科技创业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