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动农民增收的实现机制研究_杨雨晴.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570164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4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动农民增收的实现机制研究_杨雨晴.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动农民增收的实现机制研究_杨雨晴.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动农民增收的实现机制研究_杨雨晴.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35 卷 第2期2023年 4 月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Liupanshui Normal UniversityVol.35 No.2Apr.2023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动农民增收的实现机制研究杨雨晴,陈灿煌(湖南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南 岳阳 414006)摘要:为探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动农民增收的实现机制,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动农民增收的内在逻辑出发,以供求关系论、要素禀赋论和行为激励论等理论模型为基础探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动增收的理论逻辑,并在破解增收短板这一语境下分析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动增收的现实逻辑;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带动农民增收的逻辑认识

2、为基础,提出未来仍需政府部门、社会企业和农村组织协同合作、深入贯彻落实的六项路径建议;未来当立足于新时期农业农村的新特点,在该领域开展更深入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关键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民增收;内在逻辑;实现机制中图分类号:F321.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5X(2023)02-0012-08DOI:10.16595/j.1671-055X.2023.02.002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1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 明确提出,要运用农业农村资源和现代经营方式增加农民收入,后续编制的 “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

3、强调,未来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目标任务是保证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同样地,2021年正式实施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 强调未来要建立健全农民收入稳定增长机制,鼓励支持农民拓宽增收渠道,促进农民增加收入。长期来看,如何提高农民收入是当前乃至未来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以往的农产品供给简单、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落后一直是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因素2,由于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农业供给结构存在的问题对农民增收还有一定影响,致使农民收入增长放缓,城乡之间的收入绝对差距仍十分明显3。以上农业生产的不利形势、农业发展的现实矛盾催生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新政策。回顾历史,可以发现,“深入推进农业供给

4、侧结构性改革”一直是历年来“中央一号文件”所强调的重点内容。2015年12月,围绕着农业农村发展长期面临的农民增收受阻和供给结构问题,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随后,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标志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成为国家重要发展举措;2017年 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 的出台,则是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实施和实践内容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要求,此后相关表述便一直在历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至2022年,距离2015年中央会议首次提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有七年,农民的收入、农产品

5、的质量和供需匹配等众多方面已取得明显提升,但并不意味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完成,这仅仅代表着农业改革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完成了其部分使命。十九大之后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战略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使得其内涵逐渐丰富起来,实现形式也在不断拓展。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概念和目的来看,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农业领域供给侧改革和结构性改革的有机结合4,是农业供给领域的全方位变革,其目的在于缓解农业发展的矛盾、收稿日期:2022-10-25基金项目: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构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研究”(18YBA199)。作者简介:杨雨

6、晴,女,主要从事农村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陈灿煌,男,教授,主要从事农村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杨雨晴 陈灿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动农民增收的实现机制研究-12杨雨晴 陈灿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动农民增收的实现机制研究解决农业发展的遗留问题。农民增收无疑是农业改革的关键落脚点和检验器,那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否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是什么,又是通过何种路径发挥增收效果?已有文献在分析农民增收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促进农民增收的具体路径5,6,7,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与农民增收两者间的逻辑关系尚不明朗。并且,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战略的提

7、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的内涵逐渐丰富,其带动农民增收的路径也有了一些创新。本文拟在新变化的基础上,讨论现阶段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农民增收的逻辑关系,以期对未来改革实践有所助益。1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农民增收的内在逻辑农民增收是推进“三农”工作和实现共同富裕的核心目标和根本任务,更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成效的关键度量标准。实现共同富裕离不开农民的共同富裕,而现有的城乡收入差距的绝对数值仍然不低,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7 412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8 931元,两者之间的绝对差距十分明显,因此,如何提高农民收入是全面共同富裕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8、,也是现实意义上农民本身最为关注的议题。那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农民增收的逻辑关系是怎样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何以促进农民增收?本文拟就上述问题从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两个角度进行探讨。1.1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动农民增收的理论逻辑要回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动农民增收的逻辑关系是什么”这一问题,首先需要简要梳理一下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相关理论研究。供给改革的理论逻辑可以追溯至西方经济学的“供求理论”,鉴于中国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西方供给理论有出入,不能完全用后者来解释中国的变革,必然要建立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解释体系。经过一系列纠错和不断尝试,将“结构”引进现代经济学理论框架的新结构

9、经济学得到了普遍关注,其主要观点是产业结构因要素禀赋相异而不同,将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结合起来共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至此,学术界开始将要素禀赋和供求理论结合起来,研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相关问题8。此外,从激励视角入手研究农民增收实现及贫困行为产生的根源8,无论是对于作为政策提供方的政府还是直接影响方的农民而言都很有意义。总而言之,要回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何作用于农民增收这一问题,就必须要深入到供求理论、新结构经济学和激励理论的逻辑框架中去。1.1.1供求关系论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实现农民增收的供求理论逻辑,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产品供需适配是重点,制度技术是助推器”。具体而言,随着消费

10、需求日新月异,消费者对农产品的品质升级提出了新要求,这是理论逻辑的起点;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共同驱动是理论逻辑的中介;而调整产业结构、要素投入结构等,满足日趋复杂化和品质化的社会需求,是理论逻辑的终点。特别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是农业发展的两大决定因素。实际上,生产要素、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三者共同作用于农业生产-供给系统,为实现农民增收提供长效增长动力机制。此外,随着近年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在乡村振兴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农业供给呈现如下新特点:农业产业绿色化、农业生产数字化、农业服务组织化等。未来仍将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基础,通过不断健全社会性服务、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引入

11、数字技术服务平台,统筹建设智慧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不断满足消费者品质提升、质量保障的要求,为实现农民增收打下坚实基础。1.1.2要素禀赋论要素禀赋理论指出,生产要素和基础设施的数量和质量(禀赋结构)是经济体发展的基础,经-13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济发展的具体表现是人均收入水平持续增加9。土地、劳动力、资本和技术四者共同构成了影响农民收入的生产要素结构,且一直是制约收入增长的关键因素10。党中央推行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单指农业结构调整优化,结构性问题只是表征10,虽是如此,但农业结构的改革仍是基础性工作,必然要以生产要素为触角,对农业供给结构进行深入研究,实现要素结构的优

12、化重组,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而提高农民收入11。就此而言,这似乎是一个农业结构调整的直线式发展过程,但在转型期中国农业社会的实践中,呈现出来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却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演化过程。实际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多重因素的结合体12,其本质是实现要素结构的优化组合和经营体制机制的创新,是结构调整、制度就位、技术配套三者的统一体。并且,以供给侧为突破口,以政府运作与市场运转为主要手段,从机制、制度和技术三方面共同着手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13。1.1.3行为激励论管理学中的激励理论可以为理解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动农民增收这一事实提供一个强有力的切入点。激励的本质在于调动

13、人的积极性以激发个体产生特定的行为,而能否调动农民积极性的关键条件是预期收入的高低,因此如何提高收入一直是农民自身以及国家农业政策最为关切的问题。而提高农民收入并非易事,其面临着积极因素、消极因素的双重影响。作为内容型激励理论的一种,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又称“激励保健理论”)将为解决上述问题予以指导,其着重研究引发动机的诱因,旨在找到调动个体积极性的关键因素,包括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两部分。其中,激励因素是指令人满意且具有驱动力的因素,保健因素是指令人不满意并使人丧失斗志的因素14。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带动农民增收这一语境中,一般意义上的激励因素包括政策的宣传与扶持、各项资金的配套和当事

14、人的增收需要15,而保健因素指的是制约农民增收的因素,包括群体行为的影响、自身增收的倦怠,以及技术和人才的缺位,而只有在激励作用大于抑制作用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才有望带动农民增收。一般看来,大部分农民风险承受能力弱、创业意愿低,或者虽有创业尝试但苦于无技术支撑和人才支持而趋向失败,进而没能实现增加收入的愿望。而人总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受到他人行为的影响,他人的失败经历会打击到后来者的尝试动机,致使人们陷入了无论做什么都不太可能成功、增加收入更是遥遥无期的两难困境,故而,虽有增收意愿,但无增收能力。因此,如何提高农民群体的能力才是关键性问题。而从整体上提高农民能力的关键之处在于拥有主导性的领导型人

15、才,因为领导型人才可以实现以一带百,进而带动整体农民,其中,创业人员是领导型人才的核心力量。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支持力度加强,各项资金支持得以匹配、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趋于完善,鼓励和引导各类群体“在乡”创业成为现实。无论是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创业还是城市人才“下乡”创业都将在一定程度上从整体上提高农村地区人力资本水平,带动能力欠缺的农民增收致富。实质上,创业人员以其习得的技能和积攒的人脉为基础,经仔细研究当地资源的分布特征和比较优势后,积极参与当地产业建设,发展特色产业或者与大型企业合作,将大幅带动当地农民收入增加16。1.2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动农民增收的现实逻辑从现实视角来看,农民

16、增收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终目标。那么探究改革带动农民增收的现实逻辑时,要回答的首要问题就是现实中存在着哪些阻碍增收的因素和短板。综合已有文献,现有条件下农民增收面临的短板涉及诸多维度,详细分来主要包括制度环境不完善、生产经营方式落后、农民科技素养不高、新型组织发展困难、技术服务缺失和资金供给不到位等六方面。具体而言,其一,农业制度环境不完善和农业生产效率低。实质上,农业结构性问题的出现,是由于-14杨雨晴 陈灿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动农民增收的实现机制研究农业制度变迁滞后,制度设计有悖于新形势下需要的农业结构调整12。其二,传统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狭窄的盈利空间,降低了农户的种植热情,技术的缺失和生产的低效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不高,都制约着农民增收。其三,农民接受和熟悉新技术的知识有限,实践相对较复杂的技术设备的意愿不强,综合服务能力欠缺,未来农产品科学管理实现仍需较长时间;同时,无法甚至无意跟随需求侧变化,调整农产品种植结构,使得农产品的需求侧与供给侧“信息不对称”,最终使其增收遭到冲击。其四,新型产业组织发展困难,产业组织结构演进缺乏内生动力,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下降。此外,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