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面向2035年我国青年科技人才发展机制研究_陈姗姗.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570199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393.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面向2035年我国青年科技人才发展机制研究_陈姗姗.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面向2035年我国青年科技人才发展机制研究_陈姗姗.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面向2035年我国青年科技人才发展机制研究_陈姗姗.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41 卷第 1 期科学管理研究Vol.41No.12023 年 2 月SCIENTIFICMANAGEMENTESEACHFeb.2023文章编号:1004115X(2023)01012910面向 2035 年我国青年科技人才发展机制研究*陈姗姗1,林春培1,张向前2(1.国立华侨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福建 泉州362021;2.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人文学院,上海201418)摘要:科技人才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综合国力提升具有促进作用,而国家的人才发展机制对科技人才成长与发展意义重大。面向 2035 国家发展新形势新环境,基于 PEST 分析框架对我国青年科技人才发展进行SWOT 分析,探

2、求新环境中促使青年科技人才自身能力提高并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机制。研究发现我国青年科技人才发展及人才工作在不同视角下呈现阶段性特点,提出建立对科技人才成长与发展的全程干预机制、完善青年科技人才成长与发展的全面保障机制和实施青年科技人才动静结合的综合评价机制的对策建议,以此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关键词:面向 2035;青年科技人才;发展机制中图分类号:C962文献标识码:ADOI:10.19445/ki.151103/g3.2023.01.017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mechanism of Chinese young scientificand tec

3、hnological talents towards 2035CHEN ShanShan,LIN ChunPei,ZHANG XiangQian(1.Huaqiao University,Fujian Quanzhou 362021,China;2.School of Humanities,Shanghai Institute ofTechnology,Shanghai 201418,China)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s has a promoting effect on social an

4、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country s overall national strength,and the national talent development mechanism is of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s.Facing the new situation and newenvironment of 2035 country development,b

5、ased on the PEST analysis framework,SWOT analysis is carried out on the de-velopment of you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s in China,and the mechanism for promoting the improvement ofyou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sability and maintain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new environme

6、nt is ex-plored.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s you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s and talent work showed*收稿日期:20220501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22SKGCQT03);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澳门基金会学术项目(G01540211210);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软科学研究项目(22692112700);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范课题(FJJKGZ210107)作者简介:陈姗姗(1984),女,福建泉州人,国立华侨

7、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泉州华光职业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字化转型、组织战略与政策分析;林春培(1984),男,福建泉州人,博士,国立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知识与创新管理、科技人才管理;张向前(1976),男,福建仙游人,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组织战略与政策分析研究。staged characteristics under different perspectives,and proposed the establishment of a fullrange intervention mechanismfor the g

8、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s,the improvement of a comprehensive guarantee mech-anism for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you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s,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dynamic inte-gration of you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s The counterm

9、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f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mechanism are provided to suppor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you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s.Key words:For 2035;You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s;Development mechanism1引言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 40 周年大会提出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实施创新驱动发

10、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打造新引擎。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与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形成交汇,科技创新成为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力量,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关注人才发展成为时代必然1。面向 2035 国家发展新形势,中国经济发展与综合实力提升实现新高度,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和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目标而努力,体现出对科技创新的更大需求,对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成为当务之急。“十三五”国家科技人才发展规划 指出,科技人才是具有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具备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从事科学技术创新活动,对科学技术事业及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劳动者,具体包括从事科学研究

11、、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科技创业、科技服务、科技管理、科学普及等科技活动的人员。科技成果高产年龄段为 2545 岁间,充分发挥最佳年龄区科学家的创造力是提高科学发展速度的重要措施2。研究显示,中国工程院院士群体的当选年龄以5170 岁为最多,平均值为 64 岁3,偏高的院士当选年龄和偏高的院士平均年龄不利于国家科技创新与科技进步,这意味着我国科技人才对国家贡献的时长偏短,从侧面反映了我国对青年科技人才的重视不够。这启发我国需从政策层面调整,加大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并促成其发展,以为国家科技创新贡献才智。有学者指出,应在不同年龄段应给予科技人才不同支持,加大对 31 岁左右青年博士科技人才研究工作

12、支持、为其创新研究提供良好保障,降低争取课题、申报奖励、获得安定生活条件等方面压力,保证 3645 岁科技人才工作条件,使其安心于研究工作4。门伟莉等(2013)对自然科学领域 19012011 年诺奖获得者生平等数据分析发现,获奖者获奖年龄、最高学位获得年龄都呈上升趋势,诺奖平均成果年龄在 4447 岁间5。这些研究一致体现出,做出重要成绩与贡献的科技人才,他们的年龄越来越偏向青年,揭示青年的创新思维与创造力对科技人才成就取得最有利,因此,培养青年科技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及至近期,学者们认为,随着人类在自然科学领域知识的不断积累,从事前沿科技问题研究所需的前期学习和训练也需要更长时间。以生

13、物医学领域为例,在全球顶尖研究机构取得博士学位、完成博士后科研训练的高端人才平均年龄在 3540 岁左右,然后才进入长期的知识产出阶段6。由此,选取当前时代发展背景下最有利于科技人才提升及维持发展力的合适年龄,界定我国青年科技人才为 3547 岁间的科技人才,并提出以下研究问题:在国家当前发展阶段,面向 2035,如何建立一套普适于中国青年科技人才发展的机制?何时以及如何通过前期干预,识别潜在科技人才,并使其进一步提升能力?采取何种措施才能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2文献综述1998 年,孙群提出编辑在培养高素质科技人才中的作用7,此后,结合各个具体领域的科技人才研究文献大量涌现。工

14、科、工程方向科技人才的研究占领大片天地,在“工业 4.0”背景下,工程科技人才的培育问题引起了广泛重视8。伴随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各领域人才需求问题突显,尤其是创新驱动下,对科技人才的研究呈现井喷状态,体现出“辐射面大、研究细化、局部聚焦”的特点。从现有文献总体研究成果来看,辐射面大表现为对科技人才的研究涉及不同学科、不同类型、不同领域、不同区域、不同研究视角、人才的不同层次等。其中,工程科技人才9和农业科技人才10研究成为学科典型。针对北美11、亚洲12等区域性科技人才的研究不在少数,对我国地区科技人才的研究13也涉及社会经济各领域科技人才的现状及发展趋势14。而对031科学管理研究第 41

15、卷适应我国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人才在人才开发15、培养16、管理17各环节的研究至今依然不断涌现和更新。同时,学者们的研究视角也不断变换,从高校18、企业19,到国家20层面,呈现出空间视角上的完整性;按照研究主题分析同一类别的文献,研究细化表现为一些研究领域、主题下的研究内容不断精细化,如对促进科技人才发展方面涉及人才培养模式21、评价指标体系22、科技人才合理流动23、人才激励24等;从单篇文献的角度看,部分主题下的单个研究呈现极度聚焦特点,对科技人才发展的研究针对性强,内容单一、研究视角越来越细致。例如,在青年科技人才的研究主题下,专门研究青年科技人才的具体适用领域,例如,工程科技、化学

16、25、医学26等领域,或是专门针对科技人才所在区域的研究27体现的是地区人才特点。参考科技创新位于世界前列的美国、日本、欧盟等国家或共同体的科技人才发展机制可知,青年科技人才发展机制由科技人才开发、培养、管理机制共同构成,推动青年科技人才的自我成长和国家科技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美国 20 多年来致力于STEM 教育改革,构建概念框架整合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关注点从教学内容、对象延伸到教法和技术特色等方面28,例如,通过科学教育课程框架和下一代科学教育标准 为科学教育发展提供方向和理念29,研究型大学跨学科培养科技人才,教育部面向博士生提供重要资助等。日本教育界认为,对学生初中阶段好奇心的培养与本科、研究生阶段全方位的学术研究能力的强化是顶级科学家成长的关键,通过分阶段逐步实施适应创新驱动的人才发展培养、引入、保护机制30,英国通过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人才,尤其对博士的培养投入相当可观。其他一些在某些领域实现创新前沿的国家做法同样是预见了科技人才的创新潜力,提前进行人才资源开发的干预以促进人才成长。由此可见,这些国家的人才发展机制制定时,尤其在科技人才培养的时机上做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