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美国公众对华态度的演变历程、原因以及中国的应对策略_王冰.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570275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2.2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国公众对华态度的演变历程、原因以及中国的应对策略_王冰.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美国公众对华态度的演变历程、原因以及中国的应对策略_王冰.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美国公众对华态度的演变历程、原因以及中国的应对策略_王冰.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决 策 与 信 息(总557期)大国关系是世界格局重组与安全形势演变的最主要因素。中美关系是影响世界格局的最大变量,其发展态势与未来走向深刻影响着国际关系与世界局势的稳定。然而中美关系自2017年特朗普执政后急转直下,陷入空前紧张,贸易摩擦、对高级官员进行相互制裁、香港和台湾问题导致地区局势复杂化,两国之间的摩擦已从贸易领域扩展到科技、金融、安全等多个层面。在此情势下,一系列民调报告显示,美国公众对中国的负面态度在不断升级,美国和全球的新冠疫情更是加剧了这种负面态度。民调机构皮尤研究中心近三年的全球态度项目显示,美国公众对中国的态度每况愈下,据2022年4月发布的最新调查数据,对中国持负面看法

2、的美国公众占比再创新高,达到了惊人的82%,其中40%为极端消极。尽管传统观点认为国际关系和外交事务是政美国公众对华态度的演变历程、原因以及中国的应对策略王冰 刘婷婷(华中科技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摘要 中美关系是影响世界格局的最大变量,其发展态势与未来走向深刻影响着国际关系与世界局势的稳定。中美两国人民的友好情谊是中美关系发展的源头活水和重要基础,而当前美国公众对中国的态度却不甚乐观。自2008年以来,美国公众对华态度经历了曲折变化,中国崛起逐渐成为他们的普遍认知,也使他们的“中国威胁”意识不断增强。这些转变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既有中美关系变动、中国实力发展、美

3、国精英舆论引导等原因的影响,又包括金融危机、新冠疫情等重大突发事件的冲击。基于美国公众对华态度趋于消极的现状,中国应准确定位美国对华态度不同群体,加强公共外交力度,推动政治精英理性对话,尤其是要牢牢把握和平发展这一根本主题,以更为积极自信的姿态与更有效的方式化解美国公众对华认知上的负面情绪和认知偏差。关键词 美国公众;对华态度;中美关系;民意调查;大国外交;涉华舆情中图分类号 D822.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2-8129(2023)05-0044-15收稿日期 2023-01-11作者简介 王冰(1974-),男,陕西长安人,管理学博士,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

4、从事公共价值与社会发展研究;刘婷婷(1996-),女,四川内江人,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总557期)2023(5)决策与信息 Decision&Information442023年第5期治人物和精英的专属领域,普通公众因缺乏理性、认知不全、具有情绪化倾向而被视为“局外人”,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公众并非非理性,也非国际关系的“局外人”,他们对相关问题有自己的思考与判断,其态度和偏好会对国家对外政策走向产生重要影响。在美国的政治体制之下,公众的态度影响民意表达,是对外政策正当性的重要源泉,政治家想要获得政治支持并稳固其地位,就必须及时回应公众关切。所以在当前中美关系复杂紧张的情势

5、下,若要推动双边关系重回正轨,除了深入探究美国上层政治生态的变化外,也需要仔细解析美国普通公众对中国的情感和态度的变化。为此,本文希望通过梳理 20082022 年美国公众对华态度的系统数据,把握其变化情况并考察背后的原因,为我国未来有的放矢地开展相关工作提供有益帮助。一、文献回顾(一)作为美国公众涉华舆情研究数据来源的民意调查民意调查是反映公众舆论倾向的一种重要途径,它通过抽样调查方式探询受访者对某些问题的情感或意见,并据此推测更大范围公众的态度。英国知名外交家、历史学家詹姆斯布赖斯(JamesBryce)在论述美国民主等议题时提出,当参与式民主政治向纵深发展时,将难以对“什么是占优势的意见

6、”“谁代表公众舆论”作出判断,即获悉真正的民意面临诸多现实困难。乔治盖洛普(GeorgeGallup)是美国数学家、现代民意调查的开拓者之一,其创立的民意测验不但依循了布赖斯以谈话方式了解公众意见的设想,更凭借详密严谨的抽样技巧使持续性和全国性民意调查成为现实。盖洛普对民意调查的兴趣始于 20 世纪 20 年代,在1933年着手进行尝试性民意测验,并于 1935年正式创建美国民意测验所,到 20 世纪 30 年代后期,美国民意测验所已深入人心。伴随民意得到重视以及民调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将民调结果作为实施统治和制定政策的重要参考依据。中国的崛起与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目光,美国的各种专业民

7、调机构,如皮尤研究中心(PewResearch Center)、盖洛普(Gallup)、芝加哥全球事务委员会(Chicago Council on Global Affairs)等,几乎每年都围绕对中美关系有较大影响的议题在民间积极展开抽样调查,了解美国公众的态度。相对而言,国内的民调机构起步晚、发展缓,目前仍未有一家机构成长为世界一流、权威性较高的民调机构,而美国的民调机构已有着成熟完善的组织架构与运作模式,能够为中美舆情相关研究提供强大支撑,因而学界在研究美国公众对华态度方面也更为依赖美国民调机构提供的数据。其中,成立于 2004年的皮尤研究中心是美国著名的无倾向性独立民调机构,在中美舆情

8、方面,皮尤研究中心的数据相对丰富且权威,一直是学者们开展相关研究时最常用的来源之一。就美国公众对华态度而言,皮尤研究中心拥有2005年至2022年的系统数据,这是本文选择该机构数据的主要原因。(二)美国公众对华态度的主要内容研究就美国公众对中国的看法与态度分析,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内容,一是美国公众对中国的整体印象,二是美国公众对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议题领域的评价,三是美国公众对中美双边关系的认知与态度倾向等。哈德罗伊萨克(Harold R.Isaacs)认为美国人对中国的态度经历了崇敬时期(18世纪)、蔑视时期(1840-1905年)、仁慈时期(1905-1937年)、钦佩时期(

9、1937-1944 年)、幻灭时期(1944-1949 年)和敌视时期(1949-1958 年)六个不同阶段1 13-20。史蒂文莫舍尔(Steven W.Mosher)在伊萨克的基础上,将 1949年以来美国人对华态度的变化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敌对时期(1949-1972 年)、二次崇 沃尔特李普曼(Walter Lippmann)的“局内人”理论认为,“局内人”可以凭借与政府的联系获得更多信息,而作为“局外人”的公众往往只能被动接受政治精英的观点与领导,是非常容易被操控的群体。王 冰 等:美国公众对华态度的演变历程、原因以及中国的应对策略45决 策 与 信 息(总557期)敬期(1972-

10、1977 年)、二次幻灭期(1977-1980 年)和二次仁慈期(1980-1989年),这四个时期基本上与中美外交关系发展的各个阶段相一致2 15-33,126。随着大量民意调查的展开,美国人对中国的态度有了更为直观的呈现。盖洛普 1979-2022 年的调查数据显示,美国公众仅在 1979 年 1 月中美建交与1989年美国总统布什访华这两个时刻对中国展现出高好感度,此后对中国的印象急转直下,长期处于消极状态,2018年后显著恶化(见图1)。在考察美国公众对中国某些具体领域的看法时,中国崛起尤其是经济崛起的话题备受关注,曹永荣和刘康利用“美国公众对华态度”调查数据,发现超过一半的美国受访者

11、认同“中国经济具有国际竞争力”3 116-123。张明新和游雯借助在美国实施的全国性问卷调查数据,评估发现美国公众普遍了解和认可“中国崛起”这一事实4 85-94。最后一方面包括了美国公众对中美敌友关系、中国是否对美国构成威胁的判断等。肖明等研究发现,美国公众大多认为中美之间是伙伴的关系,这对美国来说是好事,但中国与日俱增的国际影响力于美国而言是坏事,中国的军事力量将对美国安全构成威胁5 33-38。王缉思梳理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和美国民调机构Prime Group有关中美两国公众如何看待对方的民意调查报告后指出,只有 15%的美国公众对中美关系现状给出正面评价6 10-19。(三)美国公众

12、对华态度的影响因素研究影响美国公众对华态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学者们对此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讨。现有研究通常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展开,宏观层面主要考察国际环境变化下美国对华战略调整、中美关系变动等对公众对华态度的影响;中观层面主要讨论的是中国实力发展和美国国内因素的影响;微观层面则是公众个人因素的影响,如价值观、认知水平等。美国政界和社会长期存在的地缘战略思维是美国对华战略调整的关键动因之一,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动以及中国综合实力、国际影响力的提升,美国对中国的战略定位也随之改变,中美关系呈现不同的发展态势。美国公众往往从国家利益关系出发理性考量中美关系,对中美之间敌友关系的判断结果会左右其对华

13、态度。譬如,1949 年新中国成立后的 20余年间,美国对中国实行“遏制”战略,中美之间没有任何官方接触,两国关系具有很强的对抗性,大部分美国公众把隔海相望的中国视为美国的敌人;20世纪70年代初尼克松正式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美国对中国采取(图1)19792022年美国公众对中国的正面评价和负面评价资料来源:盖洛普官网https:/ 80-91,中国实力变化本身就会给国际社会带来深刻影响。美国公众对中国 的 态 度 也 受 其 对 中 国 综 合 实 力 认 知 的 左右8 132-137,特别是在感受到中美相对实力发生显著变化的情况下。而大部分美国公众在国际关系和外交事务领域知之甚

14、少,相关信息获取主要来自政治精英以及新闻媒体。精英政客在借助新闻媒体向公众传递对外政治主张与见解时,通常以本国国家安全和政治利益至上为根本原则。而另一种精英舆论是指大学、智库和研究机构里精英们的主流看法,他们的观点会对美国决策者和公众产生深刻影响(见图 2)。大众媒体在美国公众了解外国信息过程中亦发挥了突出作用,有关研究发现,美国媒体对一个国家的宣传报道越多,公众就越倾向于认为该国对美国非常重要;负面报道越多,公众对该国的态度也越消极9 364-377。美国公众的社会经济地位、认知水平、价值观等因素也会影响他们对中国的认知与态度。本杰明福特汉姆(Benjamin O.Fordham)和凯蒂娅克

15、莱因伯格(Katja B.Kleinberg)研究发现,社会经济地位越低的美国人对中国越不友好10。皮尤研究中心 2021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受教育程度越高的美国人,对中国评价更为客观、正面,更倾向于与中国保持友好接触;反之,则越有可能把中国定位为敌人且倾向于遏制。公众对各种外部信息(图2)美国公众对华态度的影响路径(图3)20082022年美国受访者对华态度变化趋势图数据来源:皮尤研究中心全球态度项目王 冰 等:美国公众对华态度的演变历程、原因以及中国的应对策略47决 策 与 信 息(总557期)的解读和判断,还深受既有观念、价值观、信仰等意识形态因素影响,尤其价值观作为一种普遍而持久的标

16、准,长期影响着公众的政治意见。在美国文化中,自由、民主等价值观表现得尤为突出,当美国的一些政客精英以“人权”“民主”“自由”为幌子攻击中国时,便极易煽动起美国公众的仇华情绪。总体而言,现阶段有关美国公众对华态度变化的研究成果仍旧不足,缺乏对态度演变过程及其原因的系统性分析。虽然也有一些关于美国对华舆情、美国公众对中国崛起认知的研究成果,但大都形成时间较早,难以反映近几年中美关系剧烈变动背景下美国公众对华态度的突出变化。同时,美国公众对华态度变化背后原因复杂交织,不同历史时期所呈现出的特点不尽相同,有必要将各种因素进行整合和对比分析,以更准确地把握美国公众对华态度转变规律。鉴于此,本文拟借助美国皮尤研究中心数据及相关资料,从整体印象、具体议题领域评价、双边问题倾向三个方面刻画最近 15年美国公众对华态度的变化,并尝试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剖析背后的原因。二、美国公众对华态度的演变历程皮尤研究中心的全球态度项目自2005年开始持续追踪美国公众对中国的态度,为了保证一些具体问题数据的连续性,本文主要选择了 2008-2022年间 15次春季调查数据,部分年份未展开春季调查,则以夏季调查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