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2023年第3期共同富裕视域下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基本形态及路径优化毛春合 宋启东摘要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理应遵循党建核心引领、以人为核心、高质量发展、发展成果共享、人的全面发展的共同富裕理论逻辑,在现有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应对基层党组织核心引领作用有待持续增强、绿色生态产业的规模集聚效应不甚明显、城乡优质资源均衡发展水平较低、乡村振兴的内驱动力不足、城乡融合发展的创新能力不够等现实问题。因此,应当从持续增强基层党组织核心引领能力、有效发挥绿色产业规模集聚效应、积极统筹城乡优质资源均衡配置、创新驱
2、动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多维”增强城乡融合发展的整体效能五维向度,整体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关键词 共同富裕;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中图分类号 F29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8616(2023)03-0084-10一、问题的提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仍不平衡,偏远地区的发展水平较低,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在民族地区面临艰巨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要“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1。随着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何
3、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 基金项目 青海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青海省县域城镇化与城乡基层治理现代化关系及耦合机制研究”(22ZCY046)、青海民族大学研究阐释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专项课题“共同富裕视域下青海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对策研究”(ESDYJ09)作者简介 毛春合,青海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青海西宁,810007);宋启东,青海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青海西宁,810007)。85裕成为当下热议的话题。破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缩小贫富差距,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核心价值在于满足人的发展需求、创新绿色产业发展
4、、实现劳动成果共享,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推进社会全面进步为终极目标2。新型城镇化建设重在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以新发展理念,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乡村振兴提供必要的经济基础”3,实现城乡资源优势互补,以城带乡,以城促乡。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通过提升人力资源匹配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4,“有利于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5。本文基于共同富裕理论的分析框架,以Q省D 县的实践为例,重点对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问题作深入研究。本文首先探讨共同富裕理论逻辑,进一步分析基于共同富裕理论逻辑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总结归纳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基层经验;其次,深刻分析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型城镇化
5、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最后,在实地调研与分析论证的基础上,研究建构出共同富裕理论分析框架下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优化路径。本研究对于丰富共同富裕理论成果,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二、共同富裕视域下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理论分析(一)共同富裕理论逻辑共同富裕需要全体人民通过努力奋斗消除两极分化与绝对贫困,实现普遍富裕基础上的差别富裕,最终实现全民高品质生活。马克思、恩格斯将共同富裕与社会主义最高目标联系起来,深刻分析出“现代的资产阶级私有制是建立在阶级对立上面、建立在一些人对另一些人的剥削上面”6286,强调未来社会是一个“集体的、以共同占有生
6、产资料为基础的联合体”610。马克思指明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以消除阶级对立,“以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为前提”7538,只有实现社会主义国家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才能充分保证社会资源的有效供给,在所有人实现物质上的极大富足后,谋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实现“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8565。共同富裕的核心要义是注重发展成果共享和公平正义的富裕,保障公有制生产资料的有效调配,保障人民获得财富和共同致富的权利,最终实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8436。共同富裕的核心思想主要体现在制度保障、经济基础、主体力量、目标导向及最终目的等方面。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共同富裕的制度基础
7、,只有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才能实现所有人的共同富裕7709。通过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分析,可知共同富裕以社会主义生产力高度发达、物质资料极为丰富为经济基础。共同富裕依托的主体力量是人民群众,以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为目标,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达到精神境界与物质世界的高度统一。(二)基于共同富裕理论逻辑的新型城镇化建设1.党建核心引领: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共同富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与中国特共同富裕视域下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基本形态及路径优化丨毛春合 宋启东2023年第3期(第17卷 总第105期)86色,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
8、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包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党的领导是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前提,没有党的领导,共同富裕就会成为触不可及的乌托邦。持续推进以党建为核心引领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完善制度保障,是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根本要求。2.以人为核心:凝聚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体力量人民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主体力量,是共同富裕的缔造者与享有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以人民需求为根本出发点,强调“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中国的发展成就是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的,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顽强拼搏、接力奋斗创造的”9,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9、,坚定不移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10。推进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充分保障劳动人民主体地位,依托当地群众,服务各族人民群众需求,维护人民群众核心利益,不断凝聚民族共识力量,激发人民群众不懈奋斗的动力和活力,切实提高各族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形成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的良好社会氛围。3.高质量发展:激发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活力与效力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并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全过程,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等协同衔接,全领域、全过程、全方位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质量发展。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高质量发展成为现阶段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
10、代化强国的首要任务。要将高质量发展贯穿于新型城镇化建设当中,立足自身特色优势,发展绿色生态产业,数字技术赋能、创新驱动发展,整体推进城镇化发展进程,始终把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4.发展成果共享:夯实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共同富裕中的“共同”强调的是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本质特征。共同富裕不是牺牲效率的平均主义,而是分阶段、分层次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前提是“做大蛋糕”,然后再“分好蛋糕”。共享发展不是平均主义,而是建立在社会公平正义、共建共治共享的基础上,建设越多,贡献越大。中国式现代化是
11、共建共享发展成果的现代化,需要人民群众共同勤勉致富、创新致富路子,先富带后富,重点鼓励辛勤劳动、合法经营、敢于创业的致富带头人。循序渐进、因地制宜探索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扎实推动民族地区共同富裕,坚持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发展新格局,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实现发展成果各民族共享,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5.人的全面发展: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并强调需要“不断厚植现代化的87物质基础,不断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1。新型城
12、镇化建设是以满足人民需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建设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紧紧依靠人民、牢牢植根人民,不断造福人民,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最终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其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新型城镇化建设是为了促进和实现人的现代化,服务好、解决好人民关切的问题是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关键。新型城镇化实际建设进程中,基于人的全面发展需求,在工农互促、城乡资源优势互补中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共进,促进全体人民共享劳动发展成果。三、共同富裕视域下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基本形态以D县为例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结合民族地区特色和优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高质量发展为导
13、向的策略,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稳步提升,积累了一定的成功经验。本研究以Q 省D 县为例,归纳总结了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有效做法和经验,得出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基本形态(见图1)。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基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原则,当地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内核”作用,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优势,增强基层党组织核心引领能力;始终奉行人民至上价值理念,深度推进文旅融合,增强基础设施建设能力,提升实际服务效能。民族地区结合自身发展优势,创新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原则,推动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转型升级,将民族团结进步贯穿于城镇化建设的各项事业,
14、形成富有成效的“民族团结进步+”融合发展模式,统筹城乡整体发展进程,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成效较为显著。D 县距离市区53公里,县内聚居着汉族、回族、土族、藏族、蒙古族等26个民族,民族文化多元,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图 1 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基本形态共同富裕视域下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基本形态及路径优化丨毛春合 宋启东立足省域发展优化城镇空间布局融入都市圈建设发展高原特色产业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打造特色小镇创新举措稳步提升就业质量高度重视医疗服务体系建设认真办好教育民生大事2023年第3期(第17卷 总第105期)88(一)党建核心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内核”作用党建核心引领
15、是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发展成果共享的根本保障。受地理因素与地区民族文化传统的影响,相较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和中部地区,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城乡发展差距较大,虽然已实现全面脱贫,但是基层治理薄弱,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存在,返贫倾向可能性大。为破解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后续乏力、现代化基础薄弱等严峻问题,D县重视发挥党建核心引领作用,重党建、抓党建、建党建,加强与省内高校、企业等单位的联系与合作,积极选派各行各业民族优秀干部驻扎农村,建立健全责任与考评制度,着力提升乡村党员队伍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凝聚各方合力,提高多元协同联
16、动治理能力,将城镇化建设落到实处。新型城镇化建设实际进程中,D 县立足于构建绿色发展新格局,坚定不移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推进,创新城镇管理方式,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推进城市与乡村全面发展。(二)奉行人民至上:确保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核心价值以人民为中心是全方位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核心要素与基本原则。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是经济发展最基本的支撑,也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D 县坚持就业优先,持续创新就业举措,扎实推进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紧抓产业发展促就业关键点。通过发展产业、省外劳务协作输出、帮扶车间(工坊)吸纳、公益性岗位安置等方式不断拓宽就业渠道,稳步提升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就业质量,增强增收致富能力。D 县始终将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高度重视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城乡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开通“救急难”绿色通道,解决居民就医遇到的实际困难,压实责任,保障低保、特困等群体在医疗等方面的基本待遇,对独居老人、儿童、重病重残人员等困难对象及时进行救助帮扶。D 县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落实立德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