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某X”的假性隐指用法_王翊楠.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571793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2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X”的假性隐指用法_王翊楠.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某X”的假性隐指用法_王翊楠.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某X”的假性隐指用法_王翊楠.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某 X”的假性隐指用法1王翊楠 陈 颖摘 要从前“某 X”中“X”位置主要由普通名词或缺省的普通名词充当,“某 X”可以表示隐指或不定指。但近来在社交媒体上出现了一种新的用法,“X”可以由专有名词的一部分来充当。专有名词与普通名词相比,显著度和确定性都更高,与“某 X”最初的功能产生抵牾。这种看似矛盾的组配是一种假性隐指,该用法在人类完形心理的作用下得以运作,满足了人们隐晦表达的需要。假性隐指的“某 X”具有弱化批评,对冲表达风险的作用;同时它也可以作为一种私密戏谑表达,暗示与指称对象的距离;用具有隐指色彩的“某”替换指称对象名称的一部分,又造成了语言指称上的留白,符合接受美学。关键词“某

2、X”假性隐指可及性对冲表达 一、引 言现代汉语学界对于“某”功能的认定,主要集中于隐指和不定指。王力(1954)认为“某”是无定代词,用于隐指表达者觉得没有必要说出的人或物;吕叔湘、江蓝生(1985)直接把“某”命名为“隐名代词”;黄伯荣、廖序东(1997)把“某”归为指示代词,指不确定的人或物,是不定指。现代汉语词典 第 7 版对“某”的解释是,可以指一定的人或事物(知道名称而不说出),可以指不定的人或事物,这两种用法可以分别对应于隐指和不定指。通常情况下,“某 X”中“X”主要由普通名词或缺省的普通名词充当,普通名词具有普遍性和概指性,作为结构中的组成成分对整个结构的语义影响较小,所以,“

3、某 X”的用法很大程度由“某”所决定。由此,“某 X”通常可以有两种解读:第一,用于隐指,如例(1);第二,用于不定指,如例(2)。隐指的指称对象是客观存在的、已知的,但基于一些原因,表达者无法对其进行明确具体的指称;不定指的指称对象对表达者来说是无法确定的、未知的。(1)初春时节,南国某地,第 75 集团军某防空旅与空军某部展开一场陆空对抗联合训练。(中国青年报 2020-03-31)*本文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现代汉语强调标记实证研究”(项目编号 20FYYB04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DOI:10.16134/31-1997/g2.2023.04.01066辞书研究 2023 年

4、第 4 期(2)医生手术过程中需要时不时看点绿色,比起特意找一些绿色的东西放在手术室某处,把“绿色”穿在彼此身上反而更方便。(澎湃新闻 2020-05-18)但近来,在社交媒体上,“某 X”出现了例(3)例(5)这样的用法,在这些用法中,“某 X”表示的都是相对确定甚至显而易见的人或物,与前文提到的隐指和不定指用法的“某 X”不同,“X”位置不再是普通名词,而是缺省的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专有名词相对于普通名词显然具有特指性和凸显性,所以这类“某 X”的不定指性减弱,隐指性被压制,不再是完全的隐指或不定指,而成为一种“假性隐指”。它与隐指的区别主要在于使用者在使用它们时的动机不同:隐指反映的内

5、在动机是表达者不想说出或有意隐瞒表述对象;而假性隐指反映的内在动机则是表达者主观上想要明确指出,并不想隐瞒,但出于委婉表达的目的,不得不对他想表述的对象进行隐指。可见,这种隐指并非出于表达者本意,表达者其实并不愿将表述对象完全隐匿化,因为这种处理就意味着降低自身表达的透明度,因此,表达者为了兼顾自己两方面的表达需求,“X”就会力求选用专有名词中具有较高辨识度的一部分,也就是表达者不愿完全隐匿指称对象而保留的“痕迹”。本文主要对“某 X”假性隐指用法的构成、语境对这种用法的制约、其形成原因和语用功能进行分析。(3)昨天在苏宁实体店买电视比某东便宜多了。(微博 2020-04-25)(4)我的前半

6、生 简直太好看了,那才叫戏骨,实在是比当红的某颖某幂某嫣演得好太多太多了。(微博 2017-07-13)(5)那边一直很乱,2011 年那会儿,我印象比较深的就是某莞砍腿党事件。(微博 2020-04-28)二、“某 X”的假性隐指用法的构成假性隐指的“某 X”是由常项“某”与变项“X”构成的,当“某 X”用于假性隐指不同的人或事物时,“X”会有不同的选择,但是表达者使用假性隐指的动机决定了“X”会选择所指事物名称中具有较高辨识度的一部分。(一)“某 X”指代人名人名可以分为姓和名两个部分,姓是相对封闭的类,具有很高的复现性,而名则更具有开放性,所以名字部分相较于姓氏部分的辨识度更高,区别性也

7、更强。因此,当“某 X”用于人名的假性隐指时,“X”位置优先配置名。名有单音节和双音节,“X”也可以是单音节或双音节,如例(6)、例(7)、例(8)。如若双音节名是叠字形式,“X”可以选取一个音节,也可以保留叠字,如例(7)、例(8)的“某冰”和“某冰冰”结合上下文就可知指代的都是演员范冰冰。常规用法的“某 X”在指代人时,“X”位置通常填入职业、性别等可以描述人的相关特征的词语。例如,“某医生”“某男子”,但常规用法的“某 X”却无法指代具体的人名,它大多出现在新闻报道中,主要功能为保护当事人隐私。(6)突然发现,我对某凡的大碗宽面转粉了,还挺好听的。(微博 2020-06-30)(7)发现

8、自从某冰销声匿迹后,娱乐圈的审美都正常了,终于不再是清一色的锥子脸、刻薄嘴了。(百度贴吧 2020-06-26)“某 X”的假性隐指用法67(8)郭晶晶已经退役多年,虽然没有某冰冰、某薇名气大,但每一次出场都令人刮目相看。(微博 2020-04-25)(二)“某 X”指代地名当“某 X”用于假性隐指地名时,“X”位置会尽量配置地名中较为独特的部分,因为中国的地名有部分音节重合的现象,所以表达者会努力选取易被准确识别的部分,这样,表达者的所指才会更高效地在受话者的认知中被激活。如例(5),称东莞为“某莞”,是因为在地名这个子集内,“莞”相对于“东”更加独特,重复率更低,受话者得以在头脑中将“莞”

9、迅速完形,从而激活“东莞”这个地名。再如例(9)、例(10),称天津为“某津”,是因为“津”与“天”相比更加显著,称合肥为“某肥”也是如此。常规用法的“某 X”可以用于指代地点,包括大地点和小地点,但却无法指代具体的地名,例如“某新一线城市”“某奶茶店”等,它的功能主要是在保护隐私的基础上交代事件发生的地点。(9)今天终于知道为什么我的广州小伙伴叫某津大农村了。(微博 2019-07-09)(10)上海的排水系统是真的牛,某肥真要好好学学。(微博 2020-07-06)(三)“某 X”指代品牌名称“某 X”还可以用于假性隐指品牌名称,比如,最常见的就是用于某个应用或网站名称的假性隐指。有的网络

10、平台由于和其他平台存在竞争关系,所以会以竞争对手的名称作为一个屏蔽关键词。当表达者在某一平台发言时提到其他应用平台,就会采用“某 X”这样的指称方式来避免自己的整个发言内容被屏蔽掉,后来这种指称格式逐渐泛化,成为一种潮流,除了可以避免被屏蔽、表达批评外,表达者也可以就此对一些网站的屏蔽行为进行“反讽”。即便是两个应用平台间并不构成竞争关系或是某个网站并没有屏蔽竞争对手的习惯,网友们也已经习惯于在一个应用平台发言时,将所提到的其他应用平台称为“某 X”。如例(11)、例(12),网友在百度贴吧中称“拼多多”为“某多多”,称“抖音”为“某音”,称移动、电信、联通为“某移”“某信”“某通”。常规用法

11、的“某 X”无法指代具体的品牌名称,当它用于指代品牌时,会称“某品牌”或“某知名品牌”等,用于显示该品牌的某一特征。(11)我太讨厌某多多砍刀凑百元功能了!(微博 2020-07-03)(12)有一说一,我特别讨厌某音入魔的女孩子,你刷刷某音,拍拍视频拉倒了,非得中“某音毒”干啥。(百度贴吧 2020-06-09)(13)当挖机师傅挖断几根电线后,“某移”“某信”“某通”三大运营商没想到会以这样的形式见面(微信公众号)现代汉语中,人名和事物的名称大部分都是双音节和三音节的,在人们的认知中,二者具有同构性和同质性。比如,购物平台“拼多多”有时还会被称为“拼某多”,我们可以将其看作是一种增加凸显度

12、的假性隐指,这种形式的假性隐指与新闻报道或一些文件中三音节人名的隐指“姓+某+名”具有相同的框架。我们从中能够看出人们往往会自动在人名与事物名称之间进行一个类比推理,把事物名称的后部分识解为事物的“名”。因此,假性隐指的“某 X”在指代事物名称时,就如同它指代人名时,也是由整个名称的后半部分来充当“X”的。68辞书研究 2023 年第 4 期通过对检索到的语料进行观察,我们发现常规用法的“某 X”使用范围更广一些,只要说话人想要对指称的事物进行隐指,都可以在前面添加一个“某”,但它的使用范围虽然广,却无法进行更具体的指称,且通常情况下它也只用于一些新闻事件报道等严谨且正式的书面语中。而假性隐指

13、的“某 X”则不然,它主要用于指称人名、地名或者品牌名称,使用范围相对有限,但它的指称明示度也相对更高。常规用法的“某 X”几乎不承载表达者的任何主观情感,只是在陈述事实的同时保护当事人的隐私。除此之外,值得一提的是假性隐指的“某 X”要求指称对象必须是一个专有名词,因为此类名词的可及性都比较高,即便有时这种可及性仅存在于一定的范围内。这样,受话人在接收到“某 X”时才能凭借人类固有的完形心理来进行认知加工,识解表达者的真正所指,对此我们将在后文详细说明。三、语境对“某 X”的制约(一)语境增加“某 X”的可及性Grice(1975)提出了交谈的“合作原则”,包括“量的准则”“质的准则”“关联

14、准则”“方式准则”。在这里,“量的准则”可以包含两个方面,沈家煊(2004)将其概括为“足量准则”和“不过量准则”。作为一种指称,假性隐指的“某 X”用具有隐指功能的“某”替换了指称对象名称的一部分,虽然“X”常常由指称对象名称中凸显度较高的一部分充当,但由于“某”所携带的信息量几乎为零,所以这种操作本质上违反了“足量准则”。表达者受交际目的的制约对表述对象提供的信息量不足,受话者自身也可能会存在一定的认知盲区,这样可能会令双方产生交际误差,这就要求表达者要尽力通过提高表达语境的可及性来增加“某 X”的可及性,利用语境的完形作用来补充传达足够的信息量。Ariel(1990)曾指出,指称实体相对

15、受话者越可及,指称词语的编码信息就越少。如例(8),“某薇”假性隐指的是普通的人名,但是我们却能准确识别到表达者的所指,他指的是演员“赵薇”。这是由于指称对象是众多人熟知的演员,她的名字对公众来说是易激活的可知信息,对受话者来说可及性很高,采用“某 X”作为指称,虽损失一定的明晰度,但语境会给予补充。语境可以增加假性隐指的“某 X”的可及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人类固有的范畴表征的认知机制。范畴是由具有共同特征的概念构成的集合。“范畴化”可以看作是一种“思维惯性”,人类会习惯性地把具有相似特征的事物划归到同一个认知域,方便记忆与提取。心理语言学的范畴表征理论也认为,某种概念在人们头脑中的呈现方式是基

16、于范畴的,不同语义范畴的事物是分开存储的。如上文的例(9),受话者在识别“某津”这个名称时,由于参照体“广州”的存在,激活了城市名称的范畴,所以他们会在城市名称范畴内进行检索和筛选,而不会在人名范畴内进行搜索,从而高效地将“某津”完形为“天津”。再如上文例(3)中表达者提到了“某东”,若除去语境的限定,仅从表达者与受话者双方的知识背景来看,它可以是地名、人名、也可以是其他事物的名称,但是一旦有了语境的介入,如在例(3)的语境中显示出了表达者存在买家电的行为,同时句中也存“某 X”的假性隐指用法69在一个重要的参照体“苏宁实体店”,它激活了购物平台名称的范畴,因此受话者能够将“某东”完形为购物平台“京东”,而并非地名或人名。再如例(8)利用“某冰冰”来反衬优质运动员郭晶晶,因而“郭晶晶”作为一个参照体能够反向激活听话人头脑中公众人物“某冰冰”这一范畴,在这个范畴中最显著的两个元素是范冰冰和李冰冰,在“某冰冰”这个范畴内,范冰冰由于税务欺诈问题曾引发了极大的争议,她具有-优质 的典型特征,而李冰冰却没有,所以当人们看到“某冰冰”时,就会通过范畴中的典型成员来理解整个范畴。除此之外,例(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