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儒将”萧华对青年工作的历史贡献_叶政.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571798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7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儒将”萧华对青年工作的历史贡献_叶政.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儒将”萧华对青年工作的历史贡献_叶政.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儒将”萧华对青年工作的历史贡献_叶政.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 年第 5 期萧华是新中国成立后最年轻的上将,是我军杰出的领导人和青年工作领袖。12 岁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3 岁担任江西兴国少共青年团县委书记,14 岁调入中国工农红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央红军首任青年部部长,17 岁出任“少共国际师”政委,抗战时期被称为“娃娃司令”。被誉为“儒将”的萧华在长期领导军队政治工作中,为我军的青年工作及共青团工作作出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百年华诞和纪念“少共国际师”成立 90 周年之际,总结萧华领导青年工作的实践历程和理论探索等历史贡献,为新时代的青年工作进一步提供理论指引和方法论参考。一、萧华领导青年工作的实践历程萧华很早就

2、展现出青年工作的领导才能,并成长为我军优秀的青年工作领袖。他的实践探索历经四个阶段:一是少年阶段领导兴国少共县委;二是苏区时期成长为红军青年工作领导;三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从山东转战东北乃至全国;四是建国后继续领导总政治部工作。(一)少年萧华领导兴国少共县委少年萧华在大革命时期加入兴国本地的学联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赣南青年干社1,从事宣传、联络等革命工作。在中学时期,面对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危险,萧华毅然加入共青团,并被编入党支部参加组织生活,同时开展共青团及青年工作。1928 年 12 月,兴国县在党的领导下爆发农民暴动,12 岁的萧华就是革命队伍的得力助手和积极参与者。2因为在革命中表

3、现突出,1929 年兴国县组建少共团县委时,萧华当选少共县委的组织委员,并在 12 月成为兴国少共县委书记。至 1930 年春,萧华领导着团组织从十几人发展到一千多人。因为工作出色,不到入党年龄的萧华,也被光荣地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在此期间,毛泽东在兴国起草 兴国土地法,并亲自主持土地革命干部训练班。14 岁的萧华作为青年团的干部也参加了训练班,并由毛泽东亲自调入红军。(二)苏区时期担任首任青年部部长1930 年 6 月,红军总前委任命萧华为一军团红四军军委青年委员,在罗荣桓的直接领导下工作。萧华利用繁忙的行军作战间歇,跑遍基层连队,快速建立起红四军少共组织。1932 年春在江西瑞金召开中央苏

4、区共青团首“儒将”萧华对青年工作的历史贡献叶政张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合肥230026)摘要:“儒将”萧华曾任红军总政治部首任青年部部长,在革命时期不断探索青年工作理论,是我军青年工作的开拓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萧华系统总结了青年工作原则,包括坚持党的领导和理想信念的根本,抓住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立足工作和青年实际,采取文体结合、专群并进的工作方法。关键词:萧华;青年工作;共青团中图分类号:D23;D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733(2023)05-0045-08史料研究452023 年第 5 期届代表会议。随后,红军各级青年工作部门相继建立,军建青年部,师有青年

5、科,团设青年干事,连队配青年委员。萧华根据团代会确定的青年团工作任务,总结集体经验,创造性地提出了“青年冲锋季”竞赛活动的建议,并经总政治部采纳后推广到全军。活动内容“四不五要三努力”由萧华根据 苏武牧羊 的曲调改编传唱,内容通俗易懂。三个多月的“青年冲锋季”活动是我军首次大规模开展的青年竞赛活动3,有效地巩固部队战斗力和提高红军的军政素质,以卓著的成绩在中国青年运动史上留下灿烂的一笔。41932 年秋,萧华到瑞金参加中央苏区共青团代表大会,被总政委周恩来和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等任命为红军总政治部首任青年部部长。1933年 9 月 3 日(第 19 个国际青年节),17 岁的萧华成为“少共国际师

6、”政委,也是红军历史上最年轻的师政委。5近一万名红色青少年组成的“少共国际师”在宁都正式誓师成立后,在师长陈光和萧华等领导下立即投入第五次反“围剿”战斗,快速形成战斗力。“少共国际师”的革命事迹展现了将“最后一滴血为着新中国”(少共国际师歌)的强大青年力量,萧华盛赞其为“中国青年值得引为骄傲的灿烂花朵”。6时任红军总政治部主任的王稼祥对萧华的青年工作极为信任,一次莫文骅汇报工作时,发现王稼祥挥舞毛笔不停地在纸上写萧华的名字7,可见对其工作的器重。萧华领导的青年组织,的确成为党的有力助手;他所开创的青年工作,确实已成为红军政治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三)抗日战争时期培养知识青年萧华在长征途中,曾

7、任红一军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和二师政委。1935 年少共国际召开第六届代表大会,萧华被选为共产主义青年国际第六届执行委员。抗日战争时期,萧华曾任第一一五师政治部主任,兼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等职位。为了加强青年工作,罗荣桓和萧华领导的一一五师政治部于 1940 年 7 月 1 日成立了青年群众性组织“朱德青年队”(萧华在苏区红军时期也建立过)。军队中青年组织逐步健全,连和排设青年队和分队,连队党支部中设青年委员兼青年队长,负责协助政治教育、开展文化娱乐等工作8。罗荣桓在参军前是武昌中山大学的大学生,而萧华也具有知识分子干部的特质。在两位领导下,一一五师尊重和爱护青年知识分子,提出工农出身的干部向知识

8、分子干部学习,实现“工农干部知识化,知识分子工农化”。9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向一一五师输送过多批学员,其中很多知识分子干部都得到重用。在正确的知识分子政策的吸引下,一一五师聚集大批知识青年,仅政治部就有几十名高中生和大学生。比如为了加强对敌工作,萧华特意将八路军总部宣传部的黄远调任敌工部副部长。黄远毕业于复旦大学,精通英文和日文,他的到任迅速加强了针对敌伪军的工作。10黄远在纪念萧华的文章中也感激他能如此信任一名大学生出身的干部。11在山东根据地的整风期间,萧华顶住压力,实事求是地认为当时山东地区绝大部分干部和知识分子都是忠诚可靠的。他认真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信任和爱护这些知识分子,保护他们不受

9、政治打击。12李毅回忆,萧华领导的山东军区政治部已然成为锻炼培养青年知识分子的革命学校13,先后培养出著名剧作家白刃、大众日报社长陈沂、新华社华东野战军前线分社社长康矛召等。(四)新中国成立后恢复青年部新中国成立后,萧华担任首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后任总政治部主任)、总干部部部长等职,在罗荣桓元帅的领导下主持政治部工作。他在健全总政治部部门设置时,恢复青年部,增设文化部。14萧华系统地总结了在新的建设时期军队政治工作理论,包括青年工作的原则和方法,并重视针对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发挥军队文艺体育活动的特殊作用。1949 年 7 月,国际青联在匈牙利的布达佩斯

10、召开第二届世界青年联欢节。萧华作为团长,率中国青年代表团参加,并被选为第二届世界民主史料研究462023 年第 5 期青年联盟理事。在这次青年节上,萧华向来自 70多个国家的千名青年代表介绍了中国从“五四”以来的革命历史,以及中国青年运动的历史和方向,向全世界展现即将诞生的新中国的新青年的新气象。代表团在会后访问了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等多个国家。这是在新中国即将成立之际,新政府派出的第一个外交性质的友好使团。15二、萧华青年工作思想的理论贡献作为我军极具才华的政治工作领导者,萧华结合不同阶段的任务对青年工作思想和理论进行论述。依据理论发展的成熟度,可以分为建国前战争年代的初步探索和建国后和平

11、年代的系统总结两个阶段。(一)1949 年前青年工作思想的初步探索少共苏区中央局的机关刊物 青年实话 曾刊登多篇萧华撰写的通讯和理论文章16,记录了他的早期青年工作思想。抗日战争至解放战争时期,萧华继续根据斗争需要对青年工作思想不断探索和调整。第一,政治上重视青年工作,强调党的领导。领导红军青年工作期间,萧华经常引用博古的话“青年工作做得好,政治工作也就做得好”。针对少数领导不愿意做青年工作,要求取消支部中的青年干事,或者把青年工作摆在其他工作之后等,萧华坚决反对“取消主义”的存在。17他认为青年群众是苏维埃运动中不可分离的力量,加强青年工作是巩固和提高红军战斗力的一个重要条件。18但萧华同时

12、也反对团内个别的“先锋主义”倾向,在工作上表现与政治机关无关的偏离。他多次强调党对团的工作的领导与帮助,是青年工作成功的条件。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个抗日根据地成立多个抗日爱国青年组织。萧华鼓励诸如“青抗先”等群众组织利用青年的特性,发挥抗日先锋作用。但他也反对过分强调组织独立、特殊化倾向,最终要服从抗日根据地的共产党一元化领导要求。19到解放战争时期,萧华在 人民解放军中的青年工作 中盛赞青年战士英勇地站在人民解放战争的最前线,创造了无数不怕困难和不怕牺牲的模范。所以他认为青年团是活跃部队的重要力量,是克服部队中某些工作弱点与各种建设工作的突击力量。其中,先进的青年工农和知识分

13、子构成人民解放军的力量源泉。但他也辩证地认为军队作为高度集中的战斗组织,保证党对青年工作的正确领导是决定性因素,总之要把青年工作在军队政治工作中放到适当位置。20第二,从组织建设方面探索变革青年组织形式。在苏区时期,除了依靠共青团,萧华还推动建立团员为骨干的青年工作队、“朱德青年队”等,曾在连队以下基层设立列宁小组。为了拓展组织,总政青年部指导开展红军青年与地方青年建立联系的活动,各部队都积极主动地同所到的地区的青年建立联系,互相学习,团结互助。21为了发动与组织地方青年群众,有计划的、有步骤的按照当地实际情形进行,包括宣传鼓动、散发谷物、提出斗争纲领等。在宣传动员后,加紧对青年群众的教育训练

14、,比如创办列宁青年训练班等,同时转交附近地方的党团组织去领导。到了抗日战争时期,为了适应统一战线需要,在连队支部中取消了青年小组,成立更加广泛的青年群众教育性组织,除了完成军队军事和政治任务外,也保持与地方青年团体建立联系的传统。22到解放战争时期,萧华继续推动军队中的团组织联系地方青年工作,争取与团结城市和乡村中的广大青年,形成青年民主统一战线。23第三,开展针对青年的特殊教育。萧华认为针对青年的教育目标要以共产主义和反帝等为主,教育的内容上要抓住青年战士的日常生活和实际生活。红军队伍中青年占大多数,相对思想淳朴,政治热情高,愿意接受新鲜事物,向往革命。从这个特点出发,萧华通过宣讲革命形势,

15、宣传革命必胜信念,帮助战士认清革命方向。针对当时红军的青年战士文化水平较低的现象,全军还在总政治部的领导下开展识字运动和学文化活动,青年部要求连队要一边学政治一边史料研究472023 年第 5 期学文化。连队缺乏文化教员,就结合实际,由连队的文书来充当教员。同时请文化较高的领导来教普通教员,边教边学地坚持文化学习。由于苏区被国民党经济封锁,缺乏纸和笔,毛泽东就倡议“手指头当笔,地皮就是纸”24,最后处处是教室。此外,红军连队经常举行演讲会,帮助战士们增加知识,锻炼才干,而且也活跃了战斗生活,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正是从实际需求出发,实事求是,针对青年的教育活动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中依然开展得红红火火

16、。第四,探索青年工作特殊方式,特别重视文体活动的作用。在具体的青年工作方式上,萧华结合青年的热情和上进心,采取比赛奖励等方式,开展突击运动,发挥模范的作用。他对青年工作的具体方法进行细致分类,在 1933 年的 行军时青年化的工作方式 一文中总结了平时行军和战时行军的不同工作方法,突出战时行军时更注重鼓舞士气、提高战斗力的目标。25此外,萧华非常擅长利用文艺工作方法,组织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包括唱山歌和小调、说笑话讲故事、召开娱乐晚会等。但他也反对很狭隘地把唱歌、讲笑话等同青年化。据刘志坚回忆,萧华长期重视青年工作中的文艺体育工作。26萧华领导的文体活动首先需要围绕着军队的战斗力开展,并富有教育意义。当时参加“少共国际师”的年轻战士年龄很小,就要面对恶劣的战争环境和艰苦的部队生活条件,不仅缺粮少衣,甚至由于敌人封锁都吃不到盐。针对很多战士情绪上的波动,萧华就组织从井冈山来的同志,利用各种休息时间组织故事会,讲述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开创根据地的故事,诸如“朱总司令的扁担”“毛委员的斗笠”等故事在红军中广泛传播,极大地鼓舞了青年战士的士气。27文艺活动不仅能加强政治宣传,也能活跃紧张的战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