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发展2023 年第 3 期(总第 315 期)FORUM ON CONTEMPORARY EDUCATION在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人类逐渐步入信息社会。信息社会的主要特征就是社会的数字化发展,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元宇宙等信息技术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社会面貌与生存方式。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日渐深入、广泛普及与实践应用,使得教育形态从信息化向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趋势日趋明显,对有效缩短反馈时间、提高个性化评价效率、提供多样化学习支持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必将推动一种教育发展的新突变,即教育智能化(Educational Intelligentization)现象1。作为教育系统或教
2、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的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知识创新,也有赖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而实现新的突破与变革。因此,高等教育既要在主动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现实中抓住机遇,又要在应对知识转型、技术升级、素养提高的现实挑战中寻找创新出路。一、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价值功能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就是通过数字化技术的渗透效应助力高等教育全方位、全过程、全领域的*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四五”规划 2022 年度教育学重大招标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话语体系研究”(编号:VAA22001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价值功能、现实风险及优化路径*陈林摘要 人工智能技术赋能高等
3、教育数字化转型,既有助力高等教育场域的数字化全覆盖、联通高等教育主体的数字化共频道、实现高等教育内容的数字化全媒介、提升高等教育效果的数字化整合性等技术红利,也是高等教育有效治理的关键。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隐存算法记录的数据伦理风险、信息茧房的视野狭窄危机、媒介焦虑的广泛传播影响、网络圈群的技术融入困难等问题。为推进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以助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强数字化主体的综合素养,提升多元主体对智能媒介的理性认知;提高智能媒介技术的信息安全保护,防范化解高等教育数字化实践的媒介风险;坚持主流价值观念的数字化引领,充分发挥智能媒介的全域信息传播;完善高等教育数字化实施的体系保障,健全人工智
4、能技术的数字化应用机制;有效规避人工智能技术之于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现实隐忧,全面提升并推动转型的现实效果与广泛普及。关键词 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价值与风险作者简介 陈林,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基本理论(南京210097)1DOI:10.13694/ki.ddjylt.20230522.002资源整合与协同创新,保证高等教育在数字样态与技术逻辑的组织框架下以“技术理性”或“技术精神”为指引,形成一种以“技术价值”理性为引领,高等教育与数字化技术全方位耦合的新生态2。因此,从超越技术范式的基本路径来理解人工智能应用于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引发的数字化变革,不仅有助于
5、我们把握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新方向与新图景,而且有利于促进人工智能之于高等教育的全面深入与发展。(一)助力高等教育场域的数字化全覆盖人工智能技术凭借自身的技术逻辑、计算规则和生成优势,有利于通过信息收集、数字分析、技术建模等一系列的算法分析和符号替代,继而形成高等教育课程教学、组织管理、战略规划的清晰图景和决策信息。以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为依托的载体成为高等教育发展变革的新动力和生长点,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普及和全面应用,逐渐覆盖并包括了高等教育教学、评价、管理与服务的各类场域。1.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高等院校课堂教学、在线教育与社会生活等场域的全面延伸与连接。信息化、大数据、互联网
6、等人工智能技术建构了高等教育的数字化场域,将大学校园的教室小课堂、在线教学的网络大课堂以及社会生活场景时时连接、处处联通。这种技术塑造的数字化虚拟场域,实现了教室、老师、学生、宿舍及书房的稳定连接,无论老师和学生相隔多远,师生都可以自由选择通过语音通话、视频、慕课平台,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等多样化的形式和途径进行知识交流、思维启发与日常互动。德国的面向数字型知识社会的教育行动3、俄罗斯的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4、荷兰的数字素养教育5等,都提倡通过全民性的数字化教育和全面性的数字化实践,提高整个国家的数字化教育水平和能力。这不仅丰富了高等教育发展的模式、形态与途径,而且优化了高等教育教学育人、科学
7、研究与知识创新的混合式结构。2.人工智能技术的全面应用,实现了高等教育现实空间与虚拟时空的高效连接。互联网、信息符号、算法术等人工智能基础技术的虚拟性,增加并拓展了知识传播、信息推送、符号表达的无限边界和覆盖场域,实现了现实空间与虚拟场景的连接可能6。人工智能技术的各种设备、工具和载体,使得教学活动相比传统课程教学的面对面知识讲授与思维启发更加丰富,例如通过在线网络和数据平台共同钻研各地风俗习惯、异乡人情乃至文化生活等。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等人工智能开发的高等教育数字化平台,例如腾讯会议、雨课堂、钉钉等,丰富了高等教育的数字化形态与模式,增加了人们高等教育数字化消费的选择权和自由权。MOOC
8、(大型开放式网络课堂)、翻转课堂、大数据评价等教学方式方法,丰富了知识传播、记录和创新的技术支撑,拓宽了立德、启智、育美的空间范围。(二)联通高等教育主体的数字化共享频道在信息技术条件下,网络、技术和算法的红利就是可以超越实体边界的物理区域限制,从而将更大范围内的利益主体、相关者联系起来,以便于促进知识的生产与创新。人工智能推进高等教育场域数字化全覆盖的同时,也实现了高等教育多元主体的数字化共享频道,切实降低了高等教育的准入门槛并保障了机会公平的实现7。1.人工智能技术拓展了多元主体参与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形式、规模与途径。借助信息化的大数据技术手段,学校、院系和导师可以及时掌握校内大学生
9、的培养情况数据,从而构建相应的统计预测模型,有助于学校及时督导重点院系、导师开展预警与帮扶。例如,构建博士生个人的电子化学业档案,长期追踪并记录博士生培养过程各环节的考核轨迹与成果评价,有利于强化学校、院系和导师对博士生的管理培养8。另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全面普及和推广应用,无论是校内师生或工作人员,还是社会行业、企业部门、家庭机构或组织个人,都可以通过数字设备加入课堂教学讨论,也可以通过数字窗口参与技术创新,不仅切实融入了大学“象牙塔”文化知识创新与科学技术研究的内部,而且真正实现了高等教育数字2化的全面性与全民化。这无疑使得社会各主体广泛参与高等教育数字化建设成为可能,其相关学习资源、时
10、空场域和虚拟技术的全面融合,联通了高等教育多元主体的全员共享频道。2.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使用推动了多元主体参与数字化大学治理的现实可能。手机、电脑、平板等使用简单、传播高效、覆盖面广,使得各机构、各部门、各单位主体都可以通过发表评论、点赞转发、资源捐赠等方式参与高等教育治理,包括大学教材的编写评审、培养方案的设计制订、课堂教学的效果评价、校园氛围的文化建设等。一方面,师生通过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并通过互联网平台和数字化系统进行问题反馈,及时有效地参与内部治理。社会部门、企业单位和各级政府也可以通过微博、知乎、豆瓣、哔哩哔哩等了解各大学内部的教学、科研与组织管理服务,并利用
11、意见评价、流量热点、网络舆情乃至向政府部门投诉等途径实现外部监督。另一方面,互联网、云平台、自媒体等人工智能技术也拓展了高等教育的数字化虚拟阵地。越来越多的高校、部门、单位及师生个人在各技术平台注册并运营公众号或上传相关视频,不仅可以通过信息传播提升其社会知名度与亲和力,还可以将这一虚拟平台变成高等教育生活场域的“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甚至“第 N 课堂”,增加了高等教育活动的普遍性与普及化。(三)实现高等教育内容的数字化全媒介人工智能技术综合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平台、区块链等媒介技术,丰富并拓展了高等教育内容的数字化形式与媒介性效果,通过虚拟现实、沉浸技术、数据平台等营造拟真情境,推进了高
12、等教育内容的数字化、全息式、仿真性呈现9。这使得所有想要接受高等教育的主体可以足不出户而借助网络、技术和信息媒介等享受公平且有质量的数字化教育。1.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高等教育内容的媒介化情境呈现。通过 AR(增强现实)、VR(扩展现实)、XR(虚拟现实)、脑机接口、穿戴设备等,可以虚拟环境,实现内容呈现的仿真性与情境化,增加高等教育数字化内容的新鲜感与吸引力。最经典的莫过于虚拟实验室、仿真课堂、智慧教室等,通过对相应理工农医林等教学内容或实验形式需要的专业化情境再造与虚拟实验室提供,保证各种情况下师生都能够在虚拟空间进行专业化内容的解惑、创新性思维的启发与细致性问题的解构,从而使学生获得身心具
13、象化实践的现实体验与情感触动。这种身临其境、虚拟现实、仿真平台的高等教育媒介体验,能够更加鲜活、生动、立体地呈现数字化效果,使得以往储存在书本、电脑或图书馆的文化知识真正“活起来”“动起来”。同时,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的高等教育数字化虚拟场域,能够增加学生在虚拟环境中的情绪感受,丰盈并充实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认同,增加对教育教学内容与文化知识感知的体悟,真正实现教学内容入脑入心。2.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高等教育内容的个性化、差异化供给。新一代的智能媒介技术推进并实现了高等教育内容的数字化、视听化、图像化、情景化,将教育内容以文字、图形、视频、动画、表情包、滚动词、直播课、录播课等形式呈现,学习不再仅
14、限于教材课本、文字知识、书桌讲台,虚拟化的时空联结、仿真性的情境互动、体验性的师生交往,使得教育形式更加生动有趣且灵活多样,切实推动了课堂从单一传授向个性化、多元化、灵活性方向拓展,满足了不同需要、思想差异和能力水平有别学生的“因材施教”与“差异化”供给,尤其是对听障、视障、肢体障碍等有特殊需要学生的多样化供给与个性化满足。另外,在线课堂、直播录课、数字平台、智慧教室等智能媒介,使教育内容通过感知、试听、体悟等多感官方式吸收转化,丰富了师生的情感体验、感官共情与自我共鸣,增强了高等教育数字化内容的虚拟感染力与仿真学习力。(四)提升高等教育效果的数字化整合性在认知主义原则的指导下,高等教育的数字
15、化转型的技术信息相关优势,能够帮助不同类型的师生进行教学内容、活动与结构的统一性编码,3从而将具体的知识内容内化为长期的自我记忆,并通过技术帮助个体实现系统化知识体系的构建与联通。人工智能技术的集成式优点,不仅有利于强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知识创新等不同功能的优化整合,而且有利于提升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等单一功能的整体性效果,也有助于提升高等教育传统媒介、技术媒介、智能媒介的创新融合。1.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式、集成性、媒介化优势实现了高等教育职能的数字化整合。高等教育的本质并不在于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不同职能的简单相加或互相叠合,而在于了解并遵循潘懋元先生
16、主张的教育基本规律(内部规律与外部规律)后进行不同功能之间的优化整合与组织协调,尽最大可能发挥高等教育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追求卓越真理”的理想追求10。而数字化媒介平台、集成数据、网络云端的技术工具与手段,集教师备课、专家指导、教学示范、师生互动、主动学习、结果评价、评估反馈、精准画像等多元化功能为一体,不仅有利于提高高等教育多样化教学、主动性学习、个性化体验的教育效果,而且提高了高等教育数字化内容的资源利用效率,切实体现了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与高质量发展的育人作用。2.人工智能技术的拓展性、延伸性与虚拟性等技术优势实现了传统手段与现代媒介的深度融合,有利于加深并强化高等教育职能的整体性与统合性。传统化的教学方式与智能化媒介技术之于现代化的高等教育发展变革而言,并不是相互制约或互相取代的关系,而是相互融合、互相帮助、取长补短的关系,没有主次与强弱之分,只有适用与类型之别11。一方面,传统化的教育教学方式,搭乘并融入了智能媒介技术的平台,通过数字化形式、大数据画像、云端网络等方式,丰富并提高了课堂教授、面对面互动、个性化辅导的教学效率和价值,推进了其与传统化教学形式的融合。另一方面,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