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风景园林研究Landscape Architecture ResearchGuangdong Landscape Architecture2023年第3期 Vol.45/2143637园冶与作庭记的掇石理水Arrangements of Stone and Water in Yuan Ye and Treatise on Garden Design李子力LI Zi-li园冶1和作庭记2分别是中国和日本最早的造园专著。园冶由计成于明朝末年(1634年)成书,作庭记著于日本平安时代后期(11世纪末至12世纪下半叶)2,相当于宋朝时期,比园冶早约500年。虽然诞生的时间地点相去甚远,但作庭记中屡屡提
2、及的中国文献和唐人、宋人表明,当时的日本造园文化深受汉文化影响。正如童寯先生指出,作庭记蕴含着深刻的中国文化之影响,对于中国园林史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2。因此,两部著作的对比阅读显得十分重要。最早张十庆先生35已从详略篇幅、思想要旨、造园手法等方面对二者作了对比分析,而后王劲韬6、张文娟7、王歆8、何晓静9等学者也先后从手法、意境、掇石理水、禁忌等多角度进行了分析。本文则试图从掇石理水手法切入,进一步比较分析二者造园思想上的区别,从而揭示唐宋至明清时期造园思想的演变。1“庭”与“园”首先,园冶和作庭记的讨论对象不完全相同,前者论“园”,而后者论“庭”。“园”原指别墅游息之所,具有人能在其中栖居游
3、玩的特点。从章节题目即可见,园冶所描述的造园活动并不仅限于园林景观的营造,而是囊括了园居生活的方方面面,周边环境、房屋到细部装修都进行了详细探讨。“园”即为一个完整的园居生活的环境,对于场地、土建、完成面的把控与园林景观同等重要,强调人在其中长期的丰富体验。“庭”则是指房前屋后的院子,不强调人是否在其中,与人处于相对简单的眺望关系。楚辞刘向九叹 思古 中记载:“甘棠枯于丰草兮,藜棘树于中庭。”王逸注:“堂下谓之庭。”10玉篇中记载:“庭,堂阶前也”11。因此相比园冶,作庭记中土建方面内容十分简略,不强调人在其中的活动,而是对造园活动中的掇石理水有更深入详尽的探讨。关于掇石的描述也体现了“庭”“
4、园”之别。计成强调人在山中游的情景体验:“多方景胜,咫尺山林,妙在得乎一人,雅从兼于半土”1。而作庭记对理石的描述极尽其详,似是对于真实景观的描写:“做大海样,应先立石成荒矶之样态。其荒矶者,于岸边置若干嶙峋前突之石,沿离岸方向,连立多石,伸向水面,犹似岸边水际、裸露岩石之延续”2。摘要:园冶和作庭记分别是中国和日本最早的造园专著,尽管成书时代、地区不同,但后者体现的深刻汉文化影响,使二者的对比阅读意义重大。通过文本对比,分析二者内在异同,可得作庭记体现出早期造园活动中不强调人的进入,而强调微缩自然的庭园特点,以理水为目标、掇石为手段的水石并进的造园思想,及在海洋文化影响下形成的海-岛特征;园
5、冶则体现出晚期造园活动中强调人生活其中的园居特点,和山石审美独立完善而水审美退化的地域性造园思想发展。同时,因地制宜的造园理念贯穿了这两部不同背景的造园理论作品,证明场地对东亚造园文化一以贯之的重要性。关键词:园冶;作庭记;掇石;理水;造园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2641(2023)03-0036-05收稿日期:2022-05-14修回日期:2022-08-12Abstract:Yuan Ye and Treatise on Garden Design are the earliest gardening monographs in China and Japa
6、n respectively.Although the times and regions of the books are different,the profound influence of Chinese culture embodied in the latter makes the comparative reading of the two great significance.Through the text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the internal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7、it can be seen that the notes of Treatise on Garden Design reflects the garden characteristics of emphasizing miniature nature instead of human entry in the early gardening activities,the idea of water and stone going together with water management as the goal and stone lifting as the means,and the
8、characteristics of sea and island forme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Japanese marine culture.Yuan Ye reflects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gardening thought in the late gardening activities,which emphas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eoples life,the independence and perfection of mountain and stone aesthetic
9、s and the degradation of water aesthetics.Meanwhile,the concept of gardening adapting to site conditions runs through these two theoretical works of gardening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s,proving the consistent importance of site to East Asian gardening culture.Key words:Yuan Ye;Treatise on Garden Des
10、ign;Stone arrangement;Water arrangement;Garden design 讨论对象的区别体现了二者园林观念的区别:园冶认为园林应是有人在其中的“园”,作庭记则认为园林是作为微缩自然的“庭”。苏州艺圃浴鸥小园与京都大仙院方丈东北庭(1450年始建)的并置就体现出这种区别。浴鸥小园中石桥平整宽阔,游径曲折丰富,强调园林的游赏特征12(图1);大仙院庭院景观中自然形态的窄小石桥的作用不是使人通过,而是隐喻水的存在,可见其更强调作为模型而被眺望观赏的特征13(图2)。再进一步推断,“庭”“园”之别有可能是唐宋园林与明清园林的区别:中国唐宋园林原本只是供人观看的描摹自然
11、景观的微缩模型,而由于人们总有想要住进这样美妙的模型中的渴望,经过500多年的发展,园林从“庭”变成了“园”,从模型变成了供人栖居游赏的场所。2 掇石异同长物志有云:“石令人古,水令人远,园林水石,最不可无”14。不论是明代中国的“园”,或是所处时代对应宋代的日本的“庭”,园林中最重要的元素都是水和石。因此,掇石理水部分内容无疑是对比阅读时分析的重点。掇山、掇石、立石,均为对石头的把控造景之意。掇石是造园家在造园过程中的主要操作,无论是在陆地上堆山造景,或是在水中作岛屿驳岸,均为对石块的操作15。“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16,“无”即空间,空间无定形,而器皿有形,空间形随之限定而成。同
12、理,石是水的容器,水形即由石形生成。园冶和作庭记均强调用石的丰富性,这种丰富性体现在石景的样式类型上。园冶指出,造山应以多样的山形来营造丰富的体验“岩、峦、洞、穴之莫穷,涧、壑、坡、矶之俨是”1,然后依山在园林中所处位置和形状,总结出园山、厅山、楼山等共17种堆山理石的类型及其详细方法。作庭记同样总结出了多种立石样式,包括大海样、大河样、山河样、沼池样、苇手样等,而且石之各种样式“依池形地状,一庭之上,往往多样并用”2。虽然二者均追求石景的丰富性,但其掇石的理念却不相同。计成在“掇山”“选石”2篇中集中探讨了掇石的相关问题,虽然篇幅不大,却较全面地覆盖了掇山选石的方法、思路及类型梳理,体现了一
13、种完整、自洽、独立的理石艺术。在中国传统园林中,理石艺术的独立特征有许多体现,例如在环秀山庄中,高耸的山石几乎脱离水面而成为自洽的体系(图3)。反观作庭记,虽然大部分篇幅都在讨论立石之法,却总是以理水为目的,而没有独立的理石审美。以开篇“立石要旨”为例,虽然是以石为题,却没有出现单独论理石的表达,而只有“掘池立石”“池中筑岛”“池石与岛石”“穿池筑岛”“岸石”等与水景共生的石景。银阁寺庭院(1482年始建)中的置石就体现了与水景共生的关系(图4)。而即使是“于无池无水处立石”,也仍然“号曰枯山水”2,水的意象仍然存在。又如,在“立石诸样”篇中,虽论立石样式,但类型却称为大海洋、大河样、山河样、
14、池沼样DOI:10.12233/j.gdyl.2023.03.007图1 艺圃浴鸥小园 图2 大仙院方丈东北庭图3 环秀山庄风景园林研究Landscape Architecture ResearchGuangdong Landscape Architecture2023年第3期 Vol.45/2143637园冶与作庭记的掇石理水Arrangements of Stone and Water in Yuan Ye and Treatise on Garden Design李子力LI Zi-li园冶1和作庭记2分别是中国和日本最早的造园专著。园冶由计成于明朝末年(1634年)成书,作庭记著于日本平
15、安时代后期(11世纪末至12世纪下半叶)2,相当于宋朝时期,比园冶早约500年。虽然诞生的时间地点相去甚远,但作庭记中屡屡提及的中国文献和唐人、宋人表明,当时的日本造园文化深受汉文化影响。正如童寯先生指出,作庭记蕴含着深刻的中国文化之影响,对于中国园林史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2。因此,两部著作的对比阅读显得十分重要。最早张十庆先生35已从详略篇幅、思想要旨、造园手法等方面对二者作了对比分析,而后王劲韬6、张文娟7、王歆8、何晓静9等学者也先后从手法、意境、掇石理水、禁忌等多角度进行了分析。本文则试图从掇石理水手法切入,进一步比较分析二者造园思想上的区别,从而揭示唐宋至明清时期造园思想的演变。1“庭
16、”与“园”首先,园冶和作庭记的讨论对象不完全相同,前者论“园”,而后者论“庭”。“园”原指别墅游息之所,具有人能在其中栖居游玩的特点。从章节题目即可见,园冶所描述的造园活动并不仅限于园林景观的营造,而是囊括了园居生活的方方面面,周边环境、房屋到细部装修都进行了详细探讨。“园”即为一个完整的园居生活的环境,对于场地、土建、完成面的把控与园林景观同等重要,强调人在其中长期的丰富体验。“庭”则是指房前屋后的院子,不强调人是否在其中,与人处于相对简单的眺望关系。楚辞刘向九叹 思古 中记载:“甘棠枯于丰草兮,藜棘树于中庭。”王逸注:“堂下谓之庭。”10玉篇中记载:“庭,堂阶前也”11。因此相比园冶,作庭记中土建方面内容十分简略,不强调人在其中的活动,而是对造园活动中的掇石理水有更深入详尽的探讨。关于掇石的描述也体现了“庭”“园”之别。计成强调人在山中游的情景体验:“多方景胜,咫尺山林,妙在得乎一人,雅从兼于半土”1。而作庭记对理石的描述极尽其详,似是对于真实景观的描写:“做大海样,应先立石成荒矶之样态。其荒矶者,于岸边置若干嶙峋前突之石,沿离岸方向,连立多石,伸向水面,犹似岸边水际、裸露岩石之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