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某院 T2DM 患者降糖药物使用调查及与血糖控制的关系分析张爱君,李纪岩(通信作者)天津市华兴医院(天津 300270)摘要目的:分析某院 2 型糖尿病(T2DM)患者降糖药物使用情况及与血糖控制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 2019 年 1月2022 年 6 月期间收治的 835 例 T2DM 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 T2DM 患者降糖药物使用情况,比较不同降糖用药方案患者的临床指标 病程、身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PG)、餐后 2h 血糖(P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比较不同联合治疗方案患者的临床指标(病程、BMI、FPG、PPG、HbA1c)。结果:835 例
2、 T2DM 患者所使用的降糖药物包含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口服降糖药包含双胍类、磺脲类、格列奈类、糖苷酶抑制剂,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为双胍类 5844%(488/835)。835 例 T2DM 患者中,口服药物组患者 4862%(406/835),胰岛素注射组患者 2072%(173/835),胰岛素联合口服药物组患者 3066%(256/835);三组患者 BMI、PPG 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胰岛素注射组、胰岛素联合口服药物组病程、FPG、HbA1c 水平显著高于口服药物组患者(P005),胰岛素注射组、胰岛素联合口服药物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835 例 T2DM 患者中,单
3、药治疗组 4419%(369/835),二联治疗组 3341%(279/835),三联及以上治疗组 2240%(187/835);三组患者病程、PPG、HbA1c 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三联及以上治疗组患者 BMI、FPG 水平显著高于单药治疗组(P005),二联治疗组 BMI、FPG 水平与三联及以上治疗组比较、与单药治疗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我院治疗 T2DM 患者优先选择双胍类口服药物,当病程较长、口服药物控制血糖水平效果不理想时选择胰岛素治疗,当患者BMI 过大、血糖控制效果不理想时,选择多药联合治疗。关键词:2 型糖尿病;降糖药物;血糖控制;空腹血糖;糖化血
4、红蛋白中图分类号:5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882(2023)0363803DOI:1014035/jcnkihljyy202303045糖尿病为遗传、环境、饮食等多方面因素作用引发的人体胰岛素缺乏或相对不足引发蛋白质、糖类、脂肪等代谢紊乱综合征,糖尿病患者中大部分为 2 型糖尿病(T2DM),为胰岛素相对不足引发的糖尿病,且发病率为全球范围内增长速度较快的疾病之一12。临床治疗 T2DM 患者需在严格控制饮食、监测血糖的基础上及时使用适当药物治疗,临床首选二甲双胍作为治疗药物,对于胰岛 细胞功能较差的,则需选择使用外源性胰岛素注射治疗,为规范临床 T2DM 治疗,制定了 T2
5、DM 防治指南,但由于临床药物选择需综合考虑 T2DM 患者血糖水平、胰岛 细胞功能、肝肾功能、心血管功能等多方面情况,导致规范化治疗方案难以完全覆盖所有患者的个体情况,目前完全按照糖尿病规范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的患者较少,因此需分析临床 T2DM 患者实际用药情况与其血糖控制的关系34。本次研究分析我院 835 例 T2DM 患者降糖药物使用情况及与血糖控制的关系,为合理治疗T2DM 患者提供数据参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内文见下页)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效果观察J 当代医学,2019,25(10):3032 4张燕松,王金丽,李伟鼻内窥镜手术联合鼻用及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嗜酸性粒细胞型鼻息肉临床探
6、讨J北方药学,2022,19(2):3638 5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鼻科组,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鼻科学组中国慢性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9,54(2):81100 6李朝清,叶青局部糖皮质激素联合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治疗安全性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22,51(8):899902 7张霞功能性鼻内镜手术联合糖皮质激素鼻腔冲洗对慢性鼻窦炎患者鼻黏膜纤毛功能及鼻腔微生态的影响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22,29(9):602603 8王雅堂,杨见明,许海艳鼻内镜手术联合糖皮质激素浸润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远期疗效及鼻功能
7、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20,30(10):8791 9惠明朗,邱海涛,麦颖达鼻内镜术联合糖皮质激素局部浸润对 EOS 增多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效果J 黑龙江医药,2021,34(5):11101112 10林接法鼻内镜手术联合局部糖皮质激素治疗慢性鼻窦炎的效果研究 J中外医疗,2019,38(17):1013收稿日期:20230313836黑龙江医药Heilongjiang Medicine Journal Vol36 No3 2023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 2019 年 1 月2022 年 6 月期间收治的 835 例T2DM 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纳入标准:均确
8、诊为 T2DM5;年龄18 岁;使用药物治疗且当前治疗方案持续实施 3 个月以上;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存在急性并发症;新诊断 T2DM,T2DM 病程6 个月;1 型糖尿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合并严重心血管疾病;合并其他原发性代谢功能异常疾病;合并继发性高血压。835 例患者中性别(男/女):422/413 例;年龄平均(4976581)岁。12方法收集 835 例 T2DM 患者的降糖药物使用情况及血糖控制情况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 T2DM 患者药物使用情况,将其分为口服药物组,胰岛素注射组,胰岛素联合口服药物组;根据 T2DM 患者治疗方案情况,将其
9、分为单药治疗组,二联治疗组,三联及以上治疗组。13检测指标(1)身体质量指数(BMI)6=体重/身高2。(2)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 2h 血糖(P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14观察指标分析 T2DM 患者降糖药物使用情况,比较不同降糖用药方案患者的临床指标(病程、BMI、FPG、PPG、HbA1c),比较不同联合治疗方案的临床指标(病程、BMI、FPG、PPG、HbA1c)。15统计学方法采用 SPSS210 分析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x2检验,计量资料以 x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多组间比较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
10、,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T2DM 患者降糖药物使用情况835 例 T2DM 患者所使用的降糖药物包含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口服降糖药包含双胍类、磺脲类、格列奈类、糖苷酶抑制剂,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为双胍类 5844%(488/835),见表 1。表 1T2DM 患者降糖药物使用情况(例,%)降糖药物种类用药人数单药双胍类98(1174)磺脲类17(204)格列奈类25(299)糖苷酶抑制剂56(671)胰岛素173(2072)二联糖苷酶抑制剂+双胍类95(1138)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58(695)续表 1降糖药物种类用药人数双胍类+磺脲类23(275)双胍类+胰岛素76(9
11、10)糖苷酶抑制剂+格列奈类18(216)双胍类+格列奈类9(107)三联及以上双胍类+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71(850)双胍类+糖苷酶抑制剂+磺脲类65(778)双胍类+糖苷酶抑制剂+格列奈类+胰岛素51(611)合计83522不同降糖用药方案患者的临床指标比较835 例 T2DM 患者中,口服药物组患者 4862%(406/835),胰岛素注射组患者 2072%(173/835),胰岛素联合口服药物组患者 3066%(256/835);三组患者 BMI、PPG 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胰岛素注射组、胰岛素联合口服药物组病程、FPG、HbA1c 显著高于口服药物组患者(P005),胰
12、岛素注射组、胰岛素联合口服药物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 2。表 2不同降糖用药方案患者的临床指标比较(xs)组别病程(年)BMI(kg/m2)FPG(mmol/L)PPG(mmol/L)HbA1c(%)口服药物组(n=406)65211324260818112151329253825150胰岛素注射组(n=173)997109a24220851051249a1366271974173a胰岛素联合口服药物组(n=256)984112a24350881022236a1340262949165aF948394144499558123274842P00010237000102920001注:
13、与口服药物组比较,aP00523不同联合治疗方案的临床指标比较表 3不同联合治疗方案的临床指标比较(xs)组别病程(年)BMI(kg/m2)FPG(mmol/L)PPG(mmol/L)HbA1c(%)单药治疗组(n=369)81911124220819052491324265889169二联治疗组(n=279)83611524280829292551355269901172三联及以上治疗组(n=187)8211122439084b961267b1349266893170F19742667302812130398P01400070004902980672注:与单药治疗组比较,bP005936黑龙
14、江医药Heilongjiang Medicine Journal Vol36 No3 2023通过表 3 可以看出,835 例 T2DM 患者中,单药治疗组4419%(369/835),二联治疗组 3341%(279/835),三联及以上治疗组 2240%(187/835);三组患者病程、PPG、HbA1c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三联及以上治疗组患者BMI、FPG 水平显著高于单药治疗组(P005),二联治疗组BMI、FPG 水平与三联及以上治疗组比较、与单药治疗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3讨论T2DM 为代谢异常疾病,药物治疗是临床治疗 T2DM 最重要部分,虽然制定了 T2D
15、M 治疗规范,但由于临床治疗时存在个体差异等因素,导致难以完全按照治疗规范进行,因此需分析临床治疗 T2DM 患者降糖药物使用情况以及对应血糖控制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数据参考7。临床药物治疗 T2DM 患者根据其病情情况以及身体情况,使用口服药物、胰岛素进行治疗8。本次研究结果中,835 例 T2DM 患者所使用的降糖药物包含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口服降糖药包含双胍类、磺脲类、格列奈类、糖苷酶抑制剂,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为双胍类 5844%(488/835)。835 例 T2DM 患者中,口服药物组患者 4862%(406/835),胰岛素注射组患者 2072%(173/835),胰岛素联合口服药
16、物组患者 3066%(256/835);三组患者 BMI、PPG 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胰岛素注射组、胰岛素联合口服药物组病程、FPG、HbA1c 显著高于口服药物组患者,胰岛素注射组、胰岛素联合口服药物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提示临床治疗 T2DM 患者优先选择双胍类口服药物治疗,当病程过长、口服药物降糖效果不理想时,会启动外源性胰岛素注射治疗。原因在于T2DM 为进展性疾病,胰岛 细胞功能会随着病程发展而逐渐降低,因此导致口服降糖药物控制血糖效果逐渐下降,当病程延长至一定程度,口服降糖药物控制血糖效果已无法满足患者需求,且患者 FPG 水平升高,说明胰岛 细胞功能较差,胰岛素分泌不足,此时需启动外源性胰岛素注射,补充T2DM 患者体内胰岛素911。但当 T2DM 患者病情发展至胰岛 细胞功能较差时,并发症发生风险增高,因此有研究认为,为保护胰岛 细胞、延长胰岛 细胞功能作用时间,临床需在结合患者病情、条件等基础上,尽早使用胰岛素注射治疗,降低胰岛 细胞功能下降引发的慢性并发症发生风险12。T2DM 患者身体情况不同,药物联合治疗方案选择不同。本次研究结果中,835 例 T2DM 患者中,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