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产后盆底功能重建的临床研究_思美丽.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573736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3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后盆底功能重建的临床研究_思美丽.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产后盆底功能重建的临床研究_思美丽.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产后盆底功能重建的临床研究_思美丽.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荨麻疹的4个学术团队。见表2。表2 中医治疗慢性荨麻疹的重要学术团队核心作者*团队成员H指数#总数/平均值Z指数#/平均值郭静杜艾嫒、周策、钟振东、王栩芮、段渠4 0/6.6 61 1 2 4.0 7/1 8 7.3 5杜艾媛郭静、朱晓燕2 8/1 46 5 9.7/3 2 9.8 5周策张芙蓉、周丽君等1 9/6.3 37 4 4.6 6 2/2 4 8.2 2王栩芮孙戈其、傅文斌等1 9/6.3 37 4 4.6 6 2/2 4 8.2 2 注:*为核心作者候选人和N e t d r a w软件获得团队 求交集获得。#限出现的核心作者候选人。本次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从3 7个核心作者

2、中Z指数大于1 0 0者,共得到慢性荨麻疹中医治疗的4个学术团队,其H指数均大于5,为优秀的研究团队。3 讨 论本文结果发现,共有1 2 7 9位研究者发表中医诊治慢性荨麻疹的文献共计2 0 8 3篇。其中,核心作者候选人共3 7人,占全部研究人员的2.9%;这些核心作者候选人合计发表文献1 4 4篇,占检索到文献总量的6.9%,作为该研究领域的代表。其中,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学术团队具有较强的代表性,通过计量文献计算,学术影响力较高。研究发现,中医药治疗慢性荨麻疹在2 0 0 5年至2 0 2 1年间的高质量的研究团体偏少,虽然有很多新兴研究者,有自己的学术见解,但难以同时满足研究产出和

3、研究质量,致使Z指数和H指数偏低,因此应当继续开展研究,不断积累;再者,部分研究者虽然积极参与研究论文的创作,但缺乏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的论文,因此,创作的积极性有待提高、创作思路应当拓展。该领域的研究相对薄弱也反映出中医药诊治慢性荨麻疹的研究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值得研究者深入挖掘。本研究使用计量文献和网络分析结合的方法,对于中医药诊治慢性荨麻疹的主流学术团队和学术思想进行了梳理,使用发文频次和被引频次作为筛选基础,通过梳理合作者之间的网络脉络,对学术团队的确定和划分提供了较为客观的依据9,据此可进一步梳理慢性荨麻疹诊疗的研究进展、方向和趋势等,推动临床研究和技术应用开展,从而加快对于慢性荨麻疹

4、中医诊治的研究进展。本研究主要使用H指数对学术团队的影响力进行评价,从而筛选重要的核心作者,这对于新兴团队和比较优质的新文献不利,需在以后的研究中进一步创立更为客观公正的指标纳入高质量研究。从同类的研究看来,计量文献研究学术团队主流思想和发展前言的检索的完整程度决定了最终的研究结果准确度1 1,因此有赖于开展进一步的真实调查、访谈,对于学术团队的学术思想进行更为准确的凝练,以助推中医诊治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水平和研究水平。参考文献1 何春燕,吴景东.探究参苓白术散治疗慢性荨麻疹的应用前景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 0 2 0,3 4(3):3.2 张敏,王艳童,肖明明,等.荨麻疹特色疗法临床研究进展

5、J.亚太传统医药,2 0 2 2,1 8(3):6.3 刘喜迎,全天华,于亚华,等.消风散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研究进展J.吉林中医药.4 崔巍,姜立娟,李玉国,等.防风类方辨证治疗荨麻疹经验J.环球中医药,2 0 2 1.5 孙明新,赵鑫,石芳,等.基于玄府理论探析慢性荨麻疹的治疗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 0 2 1,2 7(1 0):4.6 钟文娟.基于普赖斯定律与综合指数法的核心作者测评以 图书馆建设 为例.科技管理研究,2 0 1 2,3 2(2):5 7-6 0.7 丁学东.文献计量学基础.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 9 9 2:2 0 4-2 0 9,2 2 0-2 3 2.8 JEH

6、 i r s c h.A n i n d e xt oq u a n t i f ya n i n d i v i d u a ls s c i e n t i f i cO u t-p u t.P r o c e e d i n go f t h eN a t i o n a lA c a d e m yo fS c i e n c e so f t h eU-n i t e dS t a t e so fAm e r i c a,2 0 0 5,1 0 2(4 6):1 6 5 6 9-1 6 5 7 2.9 王处渊,谢雁鸣,王志飞.基于文本挖掘的抑郁症当代中医主要学术思想探析.中国中医基

7、础医学杂志,2 0 1 5,2 1(3):3 2 6-3 2 8.1 0 王崇德.科学论文作者的研究.情报学报,1 9 8 2(2):2 2 0-2 2 4.1 1 贺柳,马晓昌,王志飞.基于文献计量学及社会网络分析的冠心病心绞痛当代中医学术团队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 0 1 7(1 1):5.(收稿日期:2 0 2 3-0 3-0 7)通信作者产后盆底功能重建的临床研究思美丽1 孙小霞1 安凤婷2(1.榆林市第二医院妇科,陕西 榆林7 1 9 0 0 0;2.陕西省咸阳市长武县人民医院妇产科,陕西 咸阳7 1 3 6 0 0)摘 要 目的 研究产后盆底功能重建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8、本院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8 0例,依据盆底功能重建方法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各4 0例。常规组予常规产后盆底功能锻炼,联合组予常规产后盆底功能锻炼+生物反馈+盆底电刺激治疗,统计分析两组盆底肌力、临床疗效、盆底功能、尿失禁程度。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盆底肌力0级、级比例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联合组患者的盆底肌力级、级比例均低于常规组,级、级比例均高于常规组(P0.0 5)。联合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2=5.1 6 5,P0.0 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膀胱颈移动度低于常规组(P0.0 5),持续收缩压、最大收缩压均高于常规组(P0.0 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尿失禁程度不漏尿高于

9、常规组,少量漏尿、中等量漏尿、大量漏尿均低于常规组(P0.0 5)。1.2 方法 常规组予常规产后盆底功能锻炼:指导患者进行盆底肌功能锻炼,3次/d,1 5m i n/次,68周为1个疗程,共锻炼2个疗程。联合组予常规产后盆底功能锻炼+生物反馈+盆底电刺激治疗生物反馈治疗方法:将一次性隔离巾铺在治疗床上,让患者取低半卧位,将阴道电极放置于阴道内,刺激的电流程度由0 mA开始逐渐增加到患者感觉盆底肌出现收缩,但是没有不适感为准,一般在3 06 0mA。依据生物反馈仪反馈的结果,指导患者自主收缩盆底肌的方法、强度。交替进行刺激和反馈,持续1 5m i n,每个疗程1 0次,每周5次,共3个疗程。盆

10、底电刺激治疗方法:患者取平卧位,双腿稍分开,采用神经刺激仪,将中性电极片贴上,用生理盐水浸湿盆底肌肉治疗探头后,以轻柔的动作向阴道放入,保证在阴道口置入2个金属条。将盆底肌肉治疗头、中性电极和设备通道之间的连线准确连接起来,向程序进入后开始治疗,将电刺激强度设定为3 07 0 7H z,循序渐进,从弱到强,以患者耐受为宜。将脉宽、刺激时间、间隔时间分别设定为5 02 2 0s、81 6s、8s,23次/周,2 0m i n/次,1 0次为1个疗程,68周后向第2疗程进入。随访6个月。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盆底肌力5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盆底功能(膀胱颈移动度、持续收缩压、最大收缩压);采用

11、尿失禁评分问卷6评估两组患者尿失禁程度。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 P S S2 0.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行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以P0.0 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盆底肌力0级、级比例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联合组患者的盆底肌力级、级比例均低于常规组,级、级比例均高于常规组(P0.0 5)。见表1。表1 两组盆底肌力比较(x-s),n=4 0项目联合组治疗前治疗后常规组治疗前治疗后0级8(2 0.0 0)0(0)*7(1 7.0 0)0(0)级1 2(3 0.0 0)0(0)*1 3(3 2.5 0)6(1 5.0 0)级1 8(4 5.0 0)6(1 5

12、.0 0)*2 0(5 0.0 0)1 2(3 0.0 0)级2(5.0 0)1 4(3 5.0 0)0(0)1 4(3 5.0 0)级0(0)1 6(4 0.0 0)*0(0)7(2 3.3 3)级0(0)4(1 0.0 0)*0(0)1(2.5 0)注:治疗后,组间比较*P0.0 5。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联合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 5.0 0%(显效1 8例、有效2 0例、无效2例)高于常规组7 7.5 0%(显效1 3例、有效1 8例、无效9例)(2=5.1 6 5,P0.0 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膀胱颈移动度低于常规组(P0.0 5),持续收缩压、最大收缩压均高于常规组(P0.0

13、 5)。见表2。表2 两组患者盆底功能比较(x-s),n=4 0项目联合组治疗前治疗后常规组治疗前治疗后膀胱颈移动度/(m m)3 4.1 8 6.8 2 2 6.3 7 3.8 5*3 3.6 5 5.1 6 2 9.1 5 4.2 0持续收缩压/(V)2 4.5 0 4.2 4 3 2.9 5 5.1 8*2 4.4 0 4.4 1 3 0.1 3 5.3 5最大收缩压/(V)3 6.1 2 6.4 7 4 4.9 3 5.9 7*3 6.2 6 4.4 4 4 0.0 0 4.2 2 注:治疗后,组间比较*P0.0 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尿失禁程度不漏尿高于常规组,少量漏尿、中等量漏

14、尿、大量漏尿均低于常规组(P0.0 5)。见表3。表3 两组患者尿失禁程度比较(x-s),n=4 0项目联合组治疗前治疗后常规组治疗前治疗后不漏尿0(0)2 0(5 0.0 0)*0(0)1 0(2 5.0 0)少量漏尿2 5(6 2.5 0)1 4(3 5.0 0)*2 2(5 5.0 0)1 8(4 5.0 0)中等量漏尿1 0(2 5.0 0)4(1 0.0 0)*1 1(2 7.5 0)7(1 7.5 0)大量漏尿5(1 2.5 0)2(5.0 0)*7(1 7.5 0)5(1 2.5 0)注:治疗后,组间比较*P0.0 5。3 讨 论有研究表明7,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治疗中,生

15、物反馈+盆底肌电刺激治疗是最佳方法,在手术前后辅助治疗及轻中度尿失禁治疗中适用。本文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盆底肌力0级、级比例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联合组患者的盆底肌力级、级比例均低于常规组,级、级比例均高于常规组(P0.0 5)。联合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2=5.1 6 5,P0.0 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尿失禁程度不漏尿高于常规组,少量漏尿、中等量漏尿、大量漏尿均低于常规组(P0.0 5),和上述研究结果一致。409G u i z h o uM e d i c a l J o u r n a l,2 0 2 3,V o l.4 7,N o.6有研究表明8,盆底肌训练+生物反馈

16、+盆底肌电刺激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改善盆底肌持续收缩1 m i n的盆底肌平均肌电压及盆底肌最大肌电压。本文结果显示,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膀胱颈移动度低于常规组(P0.0 5),持续收缩压、最大收缩压均高于常规组(P0.0 5),和上述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原因,生物反馈法能够使患者对准确的盆底功能锻炼方法进行熟练掌握;盆底肌电刺激治疗在阴道中放置电极,被动收缩盆底肌肉9。二者结合能够在极大程度上将尿道括约肌的收缩能力、盆底肌力增强,进而恢复膀胱颈移动度,从而将膀胱压力抵抗能力增强1 0。综上,常规产后盆底功能锻炼+生物反馈+盆底电刺激下产后盆底功能重建的临床效果好,值得推广。参考文献1 刘丽杰,张帆.益气补肾强底汤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产后盆底 功 能 障 碍7 0例 J.中 国 中 医 药 科 技,2 0 2 1,2 8(2):3 2 8-3 3 0.2 黄丽玫,周玮,谭文雁.AM 1 0 0 0 B生物反馈神经功能重建系统应用于产妇盆底功能恢复的效果J.全科护理,2 0 2 0,1 8(1 4):1 7 2 9-1 7 3 2.3 杨艺娜.产后早期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对产妇盆底功能康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