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 年第 5 期解放战争时期北平学生的反“甄审”斗争揭祎琳(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海淀100872)摘要: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青年学生在国民党统治区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学生运动,对于争取市民支持、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反对国民党当局统治起到了重要作用,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在北平,广大青年学生不畏国民党当局的枪炮和恐吓,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积极投身时代浪潮。反“甄审”斗争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北平学生反对国民党当局的先声,为此后的一系列斗争积累了宝贵经验。关键词:青年运动;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第二条战线中图分类号:G270.7文献标识
2、码:A文章编号:1004-2733(2023)05-0034-05解放战争时期,是国共两党力量对比发生重要变化、事关中国将往何处去的重要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了激烈斗争,从军事上消灭了国民党的大部分主力部队。与军事上的势如破竹相呼应,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身处国统区复杂环境中的广大青年学生,以无限的爱国热情和斗争精神,投身于反抗国民党的专制独裁统治的斗争之中,在广大市民中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理念、方针与政策。以北平为例,在持续数年之久的北平学生运动中,反“甄审”斗争乃是“共产党领导北平学生反对国民党政府歧视北平学生、争取民主斗争的第一个回合”1,展现
3、了中国共产党领导青年运动的政治智慧,增强了中国共产党在青年中的影响力,锻造了一批走在时代前列的青年干部,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一、“甄审”的出台沦陷时期的北平,一些学生坚守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立场,在困难的环境中拒当亡国奴,通过各种方式反对日伪统治,例如积极散发抗日传单,搜集敌伪情报传递给解放区,拒唱 大东亚共荣之歌 等日伪歌曲,在日本人经营的电影院投放炸弹等等。许多爱国人士冒着生命危险积极开展各种抗日教育活动,例如一些教师在讲授日伪教科书时,采用正话反说等方式反对日伪奴化教育,进而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意图;辅仁大学的陈垣校长更是身体力行,拒绝日
4、伪的高薪伪职,坚持“行政独立”“学术自由”“不悬伪旗”三大原则,使辅仁大学成为华北沦陷区的“抗日大本营”。抗日战争胜利后,北平学生欢欣鼓舞,满心以为各项桎梏就此解除,没想到迎来的是一顶“伪”的帽子。1945 年 9 月,国民党当局召开“全国教育善后复员会议”,决议“甄审”收复区全部敌伪专科以上学校和私立专科以上学校的教职员,“不承认收复区学生的学籍”,并且公布了“收复区学校学生甄审办法”,其中规定“收复区敌伪专科以上学校毕业生,须经登记甄审合格后,始得予以分发、采用”。2甄审的手续繁琐,耗时甚多,学生需要填写登记表,还应有两位荐任官员作保。登记甄审及格者,还得接受史料研究342023 年第 5
5、 期“甄审会”进行一段时间的“补习”。“甄审”规定出台之初,国民党当局采取强硬态度。1945 年 11 月,时任国民党教育部部长的朱家骅来到北平,在太和殿广场集会上对全市大中学校讲话时态度桀骜,称:“青年往往不知足,有了这样,又要那样,我已讲过,你们并没有什么损失,而在你们自己好好用功”,“希望诸位不必仅斤斤计较自己的得失”。他还恐吓挑拨学生们,称“后方青年,对于前方青年的看法不同,他们以为你们在这里没有受到痛苦”,告诫学生“在三民主义之下努力”,“与后方青年打成一片”。3甄审科目最初规定为“国文、英文、三民主义”,由于阻力较大,1946 年 2 月公布的“甄审修正办法”调整为:国文、英文可以
6、免试,但“三民主义”不及格者不得升级或任用。具体而言,要求“应将国父遗教(包括三民主义、建国方略、建国大纲)及主席所著 中国之命运 研读完竣,并在书册内加以标点,批读后心得再另作报告一份”4。国民党当局的意图昭然若揭,通过牢牢把握住对教育的领导权,对学生加以思想奴役和精神控制,培养为其所用的学生精英。二、反“甄审”的主要举措“甄审”所涉范围甚广,“仅北平市就有大学生四万,中学生六万,小学生数十万以上,精神上饥饿远过于物质上”。5因而相关规章一出,社会舆论沸腾,师生群体当中更是反对声音一浪高于一浪,国民政府在民众当中的公信力明显下降。在反“甄审”的过程中,学生群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举措。第一,
7、公开发声,以报刊为载体表达对于“甄审”的不满。1945 年 11 月,有一篇题为 我们的呼声 的文章以北京大学全体学生的名义,在报纸上登载。文中阐述了学生们过去在日伪统治下的殷殷爱国之心,称:“我们在敌寇铁蹄的蹂躏下苦熬了八年,一方面盼着祖国迅速光复,切望着从敌人的枪刺下解放出来;一方面加紧学习各种课程如文、理、法、医、工、农各专门学识以备祖国光复建国之用。”文章还委婉地批评国民党政府“甄审”的做法,表达了自己的诉求,“现在贤明的政府当局对于我们在沦陷区大学读书的青年似乎没有周全设想”,“我们只希望甄审能比较合理化,我们希望政府能确实地认识我们读书的环境,而使全国青年受到公平的待遇”6。从这篇
8、文章可知,国民党的“甄审”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此前身处沦陷区的艰难处境。由于经济困难和交通不便等情况,许多学生只能在沦陷区求学,但他们大部分并没有被日伪奴化,而是通过不断学习充实自己,以迎接抗战胜利的到来。学生希望通过阐述自己的客观处境,得到国民党政府在教育政策方面的公正对待。第二,加强团结,以罢课和游行示威等实际行动拒绝“甄审”。“甄审”激起了收复区众多师生的反对。在南京,当局动用宪兵押送学生考试,被迫到场的学生不写一字,用实际行动表示拒绝。在上海,数千学生举行大游行要求复课,高呼“学生无伪,学籍无伪”。青岛学生积极争取市民同情和支持,却惨遭国民党当局的枪炮,文德女中教员费莜芝竟被开枪打死。
9、青岛一万余位师生群情激昂,举行大规模示威游行活动。在北平,为了表达对国民党当局“甄审”的不满,许多学校纷纷开展罢课或请愿等活动。北京大学文、理、法、农、工、医六个学院召开学生大会或学生代表大会,组织罢课抗议活动。师范大学也通过召开会议酝酿请愿等活动。为了汇聚力量和扩大影响,1945 年 10 月上旬,北大师大校友联合会成立大会在师大召开,会员达 2500余人。这是第一次以反“甄审”为目的举办的跨院校大会,旨在动员北大和师大的师生校友积极展开斗争,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除了召开会议,发放传单和张贴标语也是学生群体开展反“甄审”斗争的重要方式。为了实现对思想活跃的学生群体的管控,国民党当局出动不少便
10、衣警探,对学生反“甄审”活动进行密切监控。在 1945 年 12 月 3 日的一份题为 北平市史料研究352023 年第 5 期警察局呈报学生反甄审活动 的档案资料中,便有这样的记载:“案据本局内三分局及内六分局先后呈报,以据报黄城根三十九号北大学院学生于十一月十八日召开小组会议,由东北旅平同学会总务部召集”,“又便衣探警于该学院检拾失学的青年们到解放区来与告青年书传单,暨抄录沙滩北大学生反对甄审标语”。71946年 2 月,为镇压北京大学反“甄审”斗争,国民党特务逮捕了六位学生代表。学生们对此予以强烈抗议,展开营救,最终六人得以释放。第三,善于斗争,反对国民党当局的独裁专制。“甄审”出台之初
11、,国民党当局对于广大师生的反对声浪置若罔闻,学生的合理诉求得不到满足,因而逐渐从反对“甄审”的具体规章条例转向了反对国民党当局的统治。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青年力量,北平地下党组织以学生反“甄审”为契机,加强对学生群体的思想影响和组织领导。一大批北平学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提升了自己的思想觉悟,不但与国民党分子斗智斗勇,同时注重加强宣传争取民众支持。为了分化瓦解学生群体中的进步力量,许多亲国民党的三民主义青年团分子提出了许多口号,主张听命于国民党政府安排,例如“不要与政府作对”“政府是不合理的,反对有什么用?”“政府有机关枪,我们反对政府是徒然吃亏”等等。对此,许多学生发挥斗争精神,据理力争,批
12、驳了这些谬误。为了争取社会民众支持,学生们注重斗争策略。师范大学便将反“甄审”与反“劫收”、要求配给粮食等民众诉求相结合,不但揭露了国民党的腐败和丑恶嘴脸,而且加强了学生和民众之间的联系。在一则情报中,国民党当局认为,三民主义青年团在青年中进行工作时,“动辄以势力及威吓服人,致使学生时起反感,收效极微”,中国共产党积极争取广大青年学生,“奸伪及民主同盟则针对学生隐痛,以谦虚、和蔼、忍苦、耐劳态度,在学生群内争取领导地位,收效颇大”。国民党当局对此加以反思,认为“若一味高压”,忽略学生隐痛,可能使其“流入歧途”,乃是“国家之不幸”。8从国民党当局对工作成效的消极评价中,不难推想出当时学生反“甄审
13、”活动的声势浩大。由此可知,不少学生对国民党处理问题时简单粗暴的举措倍感失望,增强了对于中国共产党政治理念的认可程度。人心向背,也是中国共产党取得解放战争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以反“甄审”为代表的国统区内的一系列学生爱国民主运动,有力地支援了人民解放军的军事作战。三、反“甄审”斗争取得胜利的原因“甄审”和反“甄审”的冲突与对立,助推了学生群体对于国民政府的失望情绪,燃起了青年一代对于民主、平等的深切盼望,有利于身处国民党统治区的青年学生看清国民政府的丑恶嘴脸,以反对一党专制独裁的“甄审”为契机,投入到轰轰烈烈的民主运动之中。尽管随着局势发展,国民党当局对反对浪潮深感忧虑,放松了实际当中对于“甄审
14、”的推进,“甄审”流于形式,但人心之失已成为大势所趋。具体而言,在当时复杂的时代背景中,反“甄审”斗争能够取得胜利有以下三个原因。第一,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青年,对学生运动进行有力领导。中国共产党对于青年学生的力量非常重视,看到了这一群体对于民族进步、国家富强的重要推动作用。例如,周恩来曾在延安青年纪念“一二 九”运动十周年大会上发言,激励广大青年继承并发扬五四运动、“一二 九”运动的光荣传统,努力完成之前未完成的任务。郭沫若则指出,中国现代历史中,每逢“时局的大转变,每每以学生运动开其端”。1937 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北平沦陷。根据中共中央和北方局的指示,北平地下党组织开始了长期的秘密工作,坚
15、决执行“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十六字正确方针,通过多头单线联系,建立秘密交通线,发展培训党员,转变工作方法等方史料研究362023 年第 5 期式,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成功经验,在艰难的斗争环境中取得显著成绩。1945 年 10 月,中共北平市委建立学生工作委员会,针对国民党当局公布的“甄审”办法,召开会议,认真分析相关情况,研究认为国民党政府进行“甄审”,是为了转移视线,让沦陷区的人民和学生充当国民党当局抗战不力、丢失国土的替罪羊。为了领导学生反“甄审”运动,学生工作委员会专门成立了反“甄审”党团,对各院校的地下党组织进行了工作安排,积极团结并组织领导广大青年学生进行斗争
16、,揭露国民党当局的反动行径。与此同时,解放区的党组织也抓住时机,向北平的青年学生发出了信号。由于国民党当局戕害学生,使青年们面临失学的窘境,许多进步学生对解放区的教育心生向往。解放区学校联合会向青年们发出了“失学的青年们到解放区来吧!”的号召,呼吁青年同胞们“不要悲观、不要徘徊,现在解放区的大学、中学都向你们寄与无限同情,欢迎你们来这里读书”。9在中国共产党的有力领导下,发端于北平的反“甄审”斗争,很快就传播到天津、南京、青岛等城市,参加的青年学生有十万余人。中国共产党在学生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强。以上海为例,“上海学生系统的党员人数从抗战胜利时的七百多人,增加到 1946 年 6 月下旬的近两千人”。10第二,青年学生团结互助,进行持续抗争面对手持枪炮的国民党当局,在北平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学生们开始有意识地团结、联合起来,进而更好地实现反“甄审”的各项诉求。例如 1945 年 11 月初,北平学生致信全国沦陷区学生,表示:“不闻此八年来升官发财之汉奸走狗、奸商、酷吏,若何定以惩治诫饬,独于此身无左右社会之大权,心如青白纯良之赤子,横肆苛刻甄审之办法,我辈青年,其所感精神之痛苦,理智之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