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区域经济-126-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3 年第 34 卷第 11 期(总第 559 期)湘西州是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理念的首倡地,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坚定践行者。但是由于长久以来的贫困导致湘西州发展滞后,人民生活水平普遍较低。根据湘西州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双评价”成果,湘西州生态资源优势明显,再结合乡村振兴发展需要,探讨生态经济发展新模式,可以有效推动湘西州实现绿色、科学、快速、可持续发展。1 湘西州概况湘西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地处湘、鄂、渝、黔四省市交界处、武陵山区中心腹地,国土面积1.55万km2,耕地19.9万hm2,现辖7县1市,总人口299万人,其中以土家族、苗族为
2、主的少数民族占78%。湘西州乡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传统农业权重大,特色产业比重小,工业、旅游业和其它产业欠发达。作为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理念的首倡地,探讨湘西州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助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 湘西州生态经济现状2.1“双评价”成果中的生态本底湘西州是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以及湖南省扶贫重点区域。在“三调”工作的基础上,利用“双评价”工作成果,梳理得出当前全州生态本底概况如下:湘西州生态资源优势突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显著,生态保护等级为级(极重要/极敏感)区域面积占州域面积的35.07%;水资源充沛,可开发潜力大。湘西州水资源可利用程度普遍良好,
3、其中等级达到较高的规模占全州面积的67.50%;湘西州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状况优良,对社会经济发展、城镇建设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但是生态保护等级较高的区域面积相对较大,存在水土流失、石漠化、生物多样性受损等多种生态风险,生态保护任务艰巨。2.2 生态经济的发展现状湘西州贫困村多分布于水源、公益林、湿地、地质、野生物种等生态资源较为丰富的区域,地区优势资源禀赋尚未充分转化为发展优势,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属于典型的“富饶型贫困”,这种特征在龙山、永顺、泸溪、古丈、花垣等县市表现尤为明显。湘西州生态资源禀赋得天独厚,但优势尚未充分发挥;生态产业发展初见成效,但规模效应尚待提升;特色生态产品种类丰富,
4、但品牌效应亟须拓展;产业发展模式不断创新,但体制机制有待健全。3 探讨湘西州乡村振兴与生态经济发展新模式3.1 总体目标和思路3.1.1 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推进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和人才振兴,推动经济开发与生态保护相协调,实现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双赢”1。3.1.2 基本原则一是坚持科学发展原则。协调国土空间规划视野下湘西州乡村振兴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研究阮小春1,张健2,田万里3,易琬丰4(1.湘西土家族苗族自
5、治州国土资源收购储备中心,湖南吉首416000;2.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动物卫生防疫工作站,湖南吉首416000;3.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湖南吉首416000;4.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土地开发整理中心,湖南吉首416000)摘要为了更好地推动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实现绿色、科学、可持续发展,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以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首倡地湘西州为例,基于国土空间规划“双评价”成果,从湘西州乡村振兴和生态经济发展现状出发,分析研究湘西州乡村振兴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结果表明,湘西州可以依托生态资源优势,通过“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生态补偿+”“生态修复+”乡村振
6、兴 4 类共 10 种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实现绿色、科学、可持续发展,有效助推乡村振兴。关键词 湘西州;国土空间规划;乡村振兴;生态经济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收稿日期 2023-02-01 作者简介 阮小春(1990),女,湖南邵阳人,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土地资源管理。区域经济-127-好乡村振兴与生态保护的关系,统筹推进科学绿色发展。二是坚持全面振兴原则。统筹谋划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2。三是坚持多方参与原则。政府发挥引导作用,广泛动员各方力量,拓宽社会力量渠道,形成助推乡村振兴合力。四是坚持精准施策原则。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
7、向,加强与脱贫政策衔接,确保发展生态经济助推乡村振兴工作取得实效。五是坚持持续推进原则。要不断巩固和扩大脱贫攻坚成果,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切实巩固提升脱贫质量。3.1.3 发展目标一是产业兴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州经济实力、文化软实力大幅跃升,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二是生态宜居: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3。三是乡风文明:主动摒弃陈规陋习,正确处理富脑袋与富口袋的关系,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四是治理有效:良好的乡村秩序和社会氛围是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生态宜居和生活富裕的基础和前提
8、。五是生活富裕:生活富裕既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与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密切相关。3.1.4 发展路线发展目标的实现需要分阶部署,从设施完善、制度配套、产业发展、生态保护、乡村治理的每个方面稳健推进。实现整体脱贫目标之后,防止返贫成为接下来的重要挑战,要集中资金、项目、制度和政策举措,巩固提升脱贫成果 4。3.2“生态旅游+”乡村振兴模式生态旅游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不仅表现出农村人口参与面广、见效快的优势,效果稳定性也较强。立足湘西州丰富的自然文化资源,本研究构建三种“生态旅游+”模式,为推动区域乡村振兴提供可推广的高效路径。3.2.1“文化旅游+乡村振兴”模式该模式适用于文化资源丰
9、富的地区,比如凤凰县麻冲乡、吉信镇、山江镇、禾库镇、腊尔山镇,泸溪县洗溪镇、潭溪镇、浦市镇,古丈县默戎镇,永顺县塔卧镇、灵溪镇、芙蓉镇,龙山县里耶镇、茨岩塘镇、洗车河镇、苗儿滩镇、靛房镇,保靖县吕洞山镇、迁陵镇,花垣县龙潭镇、边城镇等,这些地区文化特色鲜明,可充分发挥优势,通过发展文化旅游实现乡村振兴。3.2.2“地质公园+乡村振兴”模式该模式适用于地质遗迹资源丰富,且地质公园有一定发展规模的地区,如矮寨镇、禾库镇、双龙镇、吕洞山镇、水田河镇、葫芦镇、阳朝乡、断龙山镇、红石林镇、芙蓉镇、洛塔乡、桂塘镇等,这些地区地质景观独特,地质旅游发展良好,可充分发挥地质资源优势,探索乡村振兴路径。3.2.
10、3“乡村旅游+乡村振兴”模式该模式适用于农业发展良好,文化、自然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如永顺县万坪镇、青坪镇、小溪镇、灵溪镇,龙山县桂塘镇、洗车河镇,古丈县默戎镇,凤凰县山江镇、麻冲乡,泸溪县浦市镇、武溪镇,花垣县花垣镇、双龙镇,保靖县迁陵镇等,这些地区地方特色、乡村特色浓厚,适宜开发乡村景、兴办乡村乐、包装乡村礼、展示乡村艺、举办乡村节、推出乡村味、推广乡村旅、提升乡村品、富裕乡村人。3.3“生态农业+”乡村振兴模式农业是广大农村地区的支柱产业,也是惠及农民最直接的民生产业。做好农业工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培育农业特色产业,是农村地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途径,是增加农户收入的一项根本性举
11、措。基于湘西突出的生态农业发展优势,本研究构建3种“生态农业+”模式,以期为农村地区农业振兴提供可借鉴和推广的经验。3.3.1“生态农业+龙头企业”模式该模式适用于农业发展适宜性评价高、有龙头企业助力的地区,如龙山县洗洛镇、茅坪乡、大安乡,永顺县,花垣县边城镇,保靖县吕洞山镇、葫芦镇、清水坪镇、迁陵镇、阳朝乡,凤凰县千工坪镇,泸溪县浦市镇、兴隆场镇,古丈县坪坝镇、红石林镇等地,这些地区农业发展环境好、适宜性强,并且有龙头企业对口助力,可充分发挥平台优势,通过发展现代化农业实现乡村振兴。3.3.2“生态农业+合作社”模式该模式适用于农业发展适宜性评价高,发展有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地区,如凤凰县山江镇
12、、吉信镇、麻冲乡,泸溪县浦市镇、兴隆场镇、潭溪镇、洗溪镇、武溪镇、小章乡,永顺县润雅乡、万坪镇、泽家镇、对山乡、朗溪乡、小溪镇、灵溪镇、砂坝镇、青坪镇、永茂镇、盐井乡、芙蓉镇,龙山县靛房镇、红岩溪镇、里耶镇、茅坪乡、苗儿滩镇、内溪乡、水田坝镇、咱果乡、召市镇、农车镇,古丈县古阳镇、默戎镇、红石林镇、岩头寨镇、高峰镇、段龙山镇,保靖县迁陵镇、毛沟镇、复兴镇,花垣县花垣镇、民乐镇、双龙镇等地区,农业发展适宜性评价好,且已发展有农业专业合作社,可尝试以合作社为依托,经营规模农业,带动农户增收致富。3.3.3“生态农业+科研院所”模式该模式适用于农业发展适宜性评价指数较高且有科研院所对口帮扶的地区,湘
13、西州凤凰县禾库镇、腊尔山镇、千工坪镇、两林乡、麻冲乡,龙山县红岩溪镇、苗儿滩镇、水田坝镇,保靖县葫芦镇、普戎镇、迁陵阮小春,等:国土空间规划视野下湘西州乡村振兴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研究区域经济-128-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3 年第 34 卷第 11 期(总第 559 期)镇,泸溪县洗溪镇、小章乡,永顺县石堤镇、永茂镇,古丈县红石林镇,花垣县长乐乡等地区农业发展适宜性强,且有科研院所对口帮扶,可充分发挥优势,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5。3.4“生态补偿+”乡村振兴模式生态补偿本身是环境治理的政策手段,也可产生减贫的政策效应。生态补偿对为保护生态资源做出贡献的农户进行补偿,为生态功能区农户增收提供重要的物
14、质支撑,是区域之间协调发展的重要工具,但仅仅依靠生态补偿是远远不够的,还需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在此背景下,本研究提出两种“生态补偿+”模式,在乡村振兴中建设“美丽湘西”。3.4.1“林业生态补偿+乡村振兴”模式该模式适用于林业生态补偿项目区,湘西州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建设区和深度贫困地区的交叉地带,具备实施林业生态补偿助力乡村振兴的天然优势,保靖县普戎镇,花垣县长乐乡,古丈县断龙山镇、岩头寨镇,泸溪县小章乡、浦市镇、武溪镇,凤凰县禾库镇、吉信镇、两林乡、麻冲乡、千工坪镇、吉信镇,永顺县对山乡、万民乡、灵溪镇、永茂镇、芙蓉镇、盐井乡、小溪镇、泽家镇,龙山县召市镇、靛房镇、桂塘镇、红岩溪镇、苗儿滩镇
15、、水田坝镇、内溪乡、农车镇等地区已发展有林业生态补偿,适宜开展林业生态补偿,推进乡村振兴进程。3.4.2“碳汇交易+乡村振兴”模式该模式适用于林业发展条件良好、有碳汇政策支持的地区,湘西州龙山县林业资源丰富,是湖南省林业碳汇试点工程建设单位,适宜开展林业碳汇交易,推进乡村振兴进程。3.5“生态修复+”乡村振兴模式生态修复依据地区气候与地理条件开展生态治理,同时改变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行为,发展有利于生态修复的绿色产业,使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行为既可以提高收入、改善生活,又有利于生态振兴。基于此,本研究构建两种“生态修复+”模式,希望对湘西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3.5.1“矿区修复
16、+乡村振兴”模式该模式适用于资源过度开发、生态环境恶劣的矿区及周边影响区域,凤凰县两林乡,古丈县默戎镇、武溪镇、浦市镇、红石林镇,龙山县茅坪乡、里耶镇、洗洛镇、红岩溪镇,花垣县民乐镇、花垣镇、龙潭镇、边城镇,永顺县青坪镇、永茂镇、泽家镇、对山乡、灵溪镇,保靖县普戎镇、葫芦镇、迁陵镇、水田河镇、碗米坡镇、清水坪镇等地由于矿区开发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可在实行生态修复的同时,发展绿色产业,实现“绿富同兴”。3.5.2“水土保持+乡村振兴”模式该模式适用于存在石漠化、水土流失问题的地区,湘西州泸溪县兴隆场镇、小章乡、武溪镇、白羊溪乡、浦市镇,凤凰县吉信镇、腊尔山镇、千工坪镇、麻冲乡、山江镇、禾库镇、两林乡,花垣县民乐镇、边城镇、双龙镇、花垣镇、龙潭镇,古丈县坪坝镇、断龙山镇、岩头寨镇,永顺县泽家镇、青坪镇、朗溪乡、润雅乡、砂坝镇、灵溪镇、两岔乡、毛坝乡、万民乡、对山乡,龙山县洛塔乡、桂塘镇、大安乡、农车镇、茨岩塘镇、洗车河镇、红岩溪镇、洗洛镇、召市镇、水田坝镇、里耶镇,保靖县毛沟镇、普戎镇、吕洞山镇、迁陵镇等地区生态敏感,存在一定程度石漠化、水土流失问题,可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在综合治理工程建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