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DOI:10.13766/j.bhsk.10082204.2021.015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专题主持人语: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需要不断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原著及其蕴含的基本原理的理解。本专题刊发的四篇文章,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相关经典文本出发,分别围绕列宁的反贫困理论、马克思的生命观、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恩格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系统化阐释等展开了较为具体的探讨,有助于进一步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不断提高分析解决当代中国实际问题的理论思维水平和思维能力。赵义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列宁对马克思反贫困理论的发展及其当代启示王彦龙,李玉敏(东北师范大
2、学马克思主义学部,吉林长春130024)摘要:作为布尔什维克党的领袖,列宁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反贫困理论的基础上,对贫困落后的苏维埃俄国进行了认清基本国情、提高工人地位以及发展社会生产力三个方面的实践活动,从而使新生的无产阶级政权得以巩固。结合中国共产党取得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将列宁的反贫困理论与实践经验运用到消除贫困工作中,揭示出坚持党的领导是消除贫困的内在要求,通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根本途径可以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在区分和解决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的关键问题上,不仅可以彻底消除贫困,而且还可以促进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关键词:列宁;反贫困理论;消除贫困;党的领导;生产力;绝对贫困;相对贫困中图
3、分类号:A8;B1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2204(2023)03003408LeninsDevelopmentofMarxsAnti-povertyTheoryandItsContemporaryEnlightenmentWANGYanlong,LIYumin(FacultyofMarxism,NortheastNormalUniversity,ChangchunJilin130024,China)Abstract:AstheleaderofBolshevikParty,Lenin,onthebasisofcontinuinganddevelopingMarxsanti-pover
4、tytheory,carriedoutpracticalactivitiesinthreeaspects,namely,recognizingthebasicnationalconditions,improvingthestatusofworkersanddevelopingtheproductiveforcesintheimpoverishedandbackwardSovietRussia,thusconsolidatingthenewproletarianregime.BasedonthefinalvictoryoftheCommunistPartyofChinainpovertyerad
5、ication,andtheapplicationofLeninsanti-povertytheoryandpracticalexperiencetopovertyeradication,thepaperrevealsthatupholdingthePartysleadershipistheintrinsicrequirementsofpovertyeradication.Releasinganddevelopingtheproductiveforcesisthefundamentalwayofpovertyeradication,whichcannarrowthegapbetweenurba
6、nandruralareas,anddistinguishingandsolvingthekeyproblemsofextremepovertyandrelativepovertycannotonlyeliminatepovertycompletely,butalsopromotethecommonprosperityforallthepeople.Keywords:Lenin;anti-povertytheory;povertyeradication;Partysleadership;productivity;extremepoverty;relativepoverty收稿日期:202105
7、06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6BDJ011)作者简介:王彦龙(1985),男,吉林集安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近现代政党建设.第36卷第3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36No.32023年5月JournalofBeijingUniversityofAeronauticsandAstronautics(SocialSciencesEdition)May2023“消除贫困,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是各国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基本权利。”1作为布尔什维克党的领袖,列宁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反贫困理论的基础上,对苏维埃俄国的贫困落后情况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丰富的实践探索,从
8、而使新生的无产阶级政权得以巩固,保证了苏维埃俄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研究列宁的反贫困理论,对中国共产党消除贫困,构建持续减贫长效机制和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列宁对马克思反贫困理论的继承与发展19 世纪末,马克思和恩格斯相继离世,以伯恩施坦为代表的修正主义流派以时代变化为由,对马克思反贫困理论进行修正、批评,甚至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观点。对此,列宁在坚持马克思反贫困理论的基本观点的基础上,深刻揭露和批判了伯恩施坦及其在俄国的追随者掀起的反马克思主义思潮,进而在人类反贫困的历史进程中,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的反贫困理论。(一)列宁继承无产阶级贫困的本质是社会贫困的观点,提
9、出社会主义制度下依然存在“人民大众的贫穷化”的问题在马克思看来,无产阶级贫困的现象是“最彰明较著、最触目惊心、最令人激愤的形式”2259。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92 年德文第 2 版)序言中指出,无产阶级贫困“在失业时期那里充满了无穷的贫困、绝望和饥饿,在有工作做的时候又到处是肉体和精神的堕落”2375。在资本主义劳动过程中,无产阶级在经济、能力、健康、福利、精神状态等方面皆处于贫困的状态,而“贫困从现代劳动本身的本质中产生出来”2124,也就是说,资本和财产与无产阶级相异化是造成无产阶级贫困的重要原因。因为“异化劳动把自主活动、自由活动贬低为手段,也就把人的类生活变成维持人的肉体生存
10、的手段”2163。换言之,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无产阶级要么出卖自身的劳动力,要么被无情取代或沦为产业后备军,否则他们将无法生存甚至失去生存的资格。因此,马克思指出,无产阶级“一切形式的奴役即社会贫困、精神沉沦、政治依附的基础”3。由此可见,社会贫困是整个无产阶级贫困问题的指导思想,也是马克思反贫困理论的内在核心。列宁不仅肯定了马克思关于社会贫困是无产阶级贫困本质的基础的观点,同时通过研究证实了苏维埃俄国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依然存在着“人民大众的贫穷化”的问题。十月革命爆发后,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但是,原有的历史问题以及十月革命导致的革命形势使苏维埃俄国在经济、
11、文化等方面依然处于落后的局面,列宁承认,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俄国是“经济上最落后的国家”4644,并指出,“贫苦农民由于生产资料短缺,绝对需要找寻别人的生产资料来使用自己的劳动,就是说,必须把自己出卖”5,正是由于贫苦农民在市场上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使得资本主义发展和市场扩大,导致“工人的贫困和受压迫的程度更加迅速地增加从而使工人处于任人宰割的境地”669,这种“活生生的有机过程”直接导致“人民大众的贫困化”。显然,“人民大众的贫困化”不仅仅是物质方面的贫困,更多的是社会性的贫困。在经济方面,相较于整个社会的平均水平,劳动群众和工人所获得的工资低于劳动价值,也与整个社会的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在
12、社会总收入中,资产阶级所占份额的增长速度远远快于劳动群众所占份额的增长速度,而“工人工资的增加还是比劳动力必要费用的增加慢得多”777。在政治方面,经济贫困的劳动群众在政治权利的享有和行使方面依然处于贫困状态,这是一种与整个社会政治文明发展水平相比处于低水平的“贫困”,如果没有消灭土地私有制和资本的统治,“在广大劳动者一贫如洗而一小撮富人过着寄生生活的社会中,不可能有实际的和真正的自由”8169。在社会文化方面,“贫困驱使成千上万的人走上流氓无赖、卖身投靠、尔虞我诈、丧失人格的道路。在这种社会中,必然使劳动者养成这样一种心理:为了逃避剥削,就是欺骗也行;为了躲避和摆脱令人厌恶的工作,就是少干一
13、分钟也行;为了不挨饿,为了使自己和亲人吃饱肚子,就是不择手段,不惜任何代价,哪怕捞到一块面包也行”958。所以,与整个社会的平均文明程度相比,广大劳动群众的文化水平和道德境界不仅没有提高,反而在不断“贫困”10。列宁对“人民大众的贫困化”的理解证明了与马克思关于社会贫困是无产阶级贫困的本质的一致性。因此,摆在列宁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解决苏维埃俄国的贫困落后问题,努力发展经济,以第36卷第3期王彦龙等:列宁对马克思反贫困理论的发展及其当代启示 35 保证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二)列宁继承无产阶级贫困的形式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观点,提出无产阶级“绝对贫困化”和“相对贫困化”的概念在1844 年
14、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无产阶级贫困形式主要分为“绝对的贫困”和“相对的贫困”2125。随后的 1847 年,马克思在雇佣劳动与资本中,又通过绝对和相对两种含义阐述了工人阶级的贫困在不断增长。马克思并没有在他的著作中阐述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的概念,而是通过对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的分析论述,描述出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所遭受的贫困现状。马克思指出:“工人的绝对贫穷的必然性,这种贫穷无非是说,工人的劳动能力是他唯一能出售的商品。”1145当工人把自身的劳动能力作为商品出售时,工人也就“被剥夺了劳动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劳动能力”1144,成为“绝对贫穷本身”。马克思在工资、价格和利润中
15、指出:“虽然工人生活的绝对水平依然照旧,但他的相对工资以及他的相对社会地位,也就是与资本家相比较的地位,却会下降。”1267这种差距悬殊的状况就是无产阶级的相对贫困。可以看出,无产阶级的贫困一开始就是注定的,既有劳动能力被资本家占有的绝对贫困,又有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相对贫困。列宁在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阐述的基础上,明确了“绝对贫困化”和“相对贫困化”的概念。1912 年,列宁在资本主义社会的贫困化一文中,针对俄国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和社会主义民主党中的机会主义者关于无产者和有产者之间的差距在缩小以及无产阶级“贫困化的理论”错误观点进行了驳斥,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财富以难以置信的
16、速度增长着,与此同时工人群众却日益贫困化。”777“一方面,工人的贫困化是绝对的”777,即工人工资的增加与同一时期生活费用等必要费用的增加相比要慢得多,导致工人的物质生活水平在这一时期反而出现绝对的下降,结果“他们确实愈来愈穷,不得不生活得更坏,吃得更差,更吃不饱,更多的人栖身在地窖里和阁楼上”777-78。另一方面,“工人的相对贫困化,即他们在社会收入中所得份额的减少更为明显。工人在财富迅速增长的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比重愈来愈小,因为百万富翁的财富增加得愈来愈快了”778。因而,“引起工人阶级状况的相对恶化,而且有时是绝对恶化”13。通过列宁对工人的“绝对贫困化”和“相对贫困化”的阐述,可以看出,资本和财富进一步向资产阶级倾斜,而无产阶级贫困的状况也没有得到改变,两大阶级之间的贫富差距仍在不断加大。(三)列宁继承消除无产阶级贫困的具体路径是发展生产力的观点,提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通过“提高社会生产力”的途径来解决和消除无产阶级贫困的主张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资产阶级就是利用比封建社会发达的社会生产力掌握社会的巨大财富,使劳动成果的分配完全由资本主导和控制,导致无产阶级遭受贫困的折磨。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