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DOI:10.13766/j.bhsk.10082204.2023.0306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推进的价值维度张正清,孙华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083)摘要:坚持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推进,需要探索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学界目前侧重将教育、科技、人才三者之中的一个作为逻辑基础或中介,缺乏对三者之间内在关系的阐释。从价值维度切入,可以建立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发现在一体推进中存在价值规范错位、伦理角色混乱、价值敏感性降低的价值一致性问题。形成统一价值立场、达成共识性价值导向、应用科技伦理治理政策工具,有助于解决价值一致性问题,也有助于提供教育发展、科技
2、创新、人才培养一体推进中的价值融合路径,还有助于探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价值导向。关键词: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科技强国;科技伦理教育;科技伦理治理中图分类号:D61;G32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2204(2023)03002008ValueDimensionofPromotingtheIntegrationoftheDevelopmentofEducation,Sci-techInnovation,andPersonnelTrainingZHANGZhengqing,SUNHuafeng(SchoolofMarxism,BeihangUniversity,
3、Beijing100083,China)Abstract:Insistingonpromotingtheintegrationofthedevelopmentofeducation,sci-technologyinnovation,andpersonneltrainingrequiresexploringtheintrinsicrelationshipamongthethree.Butpreviousstudiestakeoneofthemasthelogicalfoundationorintermediary,lackingtheinterpretationoftheintrinsicrel
4、ationshipamongthem.Startingfromthevaluedimension,wecanestablishtheintrinsicrelationshipamongthethree,anddiscovertheproblemsofvalueconsistency,suchasmisalignmentofvaluenorms,confusionofethicalroles,andreductionofvaluesensitivity.Formingaunifiedvaluestance,reachingaconsensusvalueorientation,andapplyin
5、gpolicyinstrumentsforethicalgovernanceofscienceandtechnologycansolvetheproblemsofvalueconsistency,provideavalueintegrationpathinpromotingtheintegrationofthedevelopmentofeducation,sci-technologyinnovation,andpersonneltraining,andhelpexplorethevalueorientationforimplementingthestrategyofinvigoratingCh
6、inathroughscienceandeducationanddevelopingastrongworkforceforthemodernizationdrive.Keywords:invigoratingChinathroughscienceandeducation;buildingaqualityworkforce;buildingChinasstrengthinscienceandtechnology;ethicseducationofscienceandtechnology;ethicalgovernanceofscienceandtechnology收稿日期:20230301基金项
7、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0CZX01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学改革项目(JGYB2228002)作者简介:张正清(1989),男,河北辛集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论、科技伦理治理.第36卷第3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36No.32023年5月JournalofBeijingUniversityofAeronauticsandAstronautics(SocialSciencesEdition)May2023一、教育、科技、人才内在关系的价值维度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我们要坚持教育
8、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133。这让教育、科技、人才成了当下亟须进行整合性研究的重要命题。目前,学界对于教育、科技、人才三者之间的联系有较多论述,但是对于三者之间逻辑关系的判断则较少。关于三者之间逻辑关系的判断,又有三种不同的观点:一是教育是出发点与目标。高校是教育、科技、人才的结合点,是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的重要阵地2,在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发挥着生力军作用3。教育、科技、人才三者之间的逻辑体现出了教育内外部的关系规律,人才来源于教育又支撑教育,而科技与教育二者之间是协同联动关系4。二是人才被认为处于核心地位。人是从教育转化到科技的纽带,也是利用教育、科技推动社会发
9、展的主体5。三是循环递进的辩证关系。教育促进人才培养,人才促进科技创新,科技再聚集人才,形成高水平教育资源,三者之间是相互转化的递进关系6。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可以培养高素质人才,高素质人才与高水平科技又有利于提升教育质量7。以上三类观点对于把握教育、科技、人才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但却没有更多关注教育、科技、人才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然而,国家已连续三年分别发布了关于教育、科技、人才领域评价改革的指导意见与方案,将价值维度作为评价的核心指标。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出:“坚持立德树人,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
10、正确发展方向。”8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的指导意见指出:“全面准确评价科技成果的科学、技术、经济、社会、文化价值。文化价值重点评价在倡导科学家精神、营造创新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影响和贡献。”9关于开展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的工作方案指出:“坚持德才兼备,把品德作为科技人才评价的首要内容,在加强对科技人才科学精神、学术道德等评价的基础上,按照承担国家重大攻关任务的人才评价以及基础研究类、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类、社会公益研究类的人才评价,从构建符合科研活动特点的评价指标、创新评价方式、完善用人单位内部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试点任务,推动人才评价体系更加完善,形成可操作可复制可
11、推广的有效做法。”10综上可知,评价改革的核心是价值导向问题,因此,发掘教育、科技、人才工作中具有一致性的价值维度,打通教育、科技、人才三者之间的评价指标,形成一体化的评价体系与价值导向,有利于深入领会、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133重要论述的精神。二、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价值一致性问题教育、科技、人才是三个不同的场域,教育中突出价值引导,科技中重视伦理实践,人才中强调德才兼备。只有在教育评价、科技成果评价、人才评价中树立具有内在一致性的价值导向,教育、科技、人才工作才能形成一个整体。目前,在这三个场域中存在着价值导向不一致的问题,具体表现为科
12、技伦理、行业规范、职业导向在教育、科技、人才中的价值标准不一致,最终导致这三个场域中的评价体系无法贯通。(一)场域转化导致的价值规范差异行业新人与成熟从业者在伦理失范上的频率和严重性的差异较大11,甚至在寻找工作的阶段就已经表现出对行业中一般性行为规范的不适应12。具体来说,场域转化带来的价值导向不一致的问题主要基于如下两个原因:首先,教育与监督的差异。教育场域是规范的知识教育,而科技场域是规范的行为监督,二者之间的差异让学习规范和自我规范行为的方式发生了场域转化。在校学习期间,专业规范是以知识学习的方式被学生所接受的,受教育者可以理解、掌握规范的含义,但是却较少学习和实践规范或失范的行为本身
13、,对其后果更是缺乏直观的理解。而开始从业之后,除了涉及安全与利益的规范培训外,针对专业行为的教学环节不再出现,新晋从业者需要在专业实践中自我学习规范并承担失范行为的后果13。在未系统习得行业规范时,以教育场域中的规范知识来指导自身的专业实践,就容易在行业监督下出现第36卷第3期张正清等: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推进的价值维度 21 伦理偏差。其次,学习规范与从业规范的差异。学生除了针对学生的行为规范外,较少受到行业规范的约束14。特别是一些特殊的行业领域,教学实验室中因为研究导向,行为规范偏向开放共享知识;而在企业实验室中,商业利益和保密规范要求严格15,导致场域转化规范错位现象的出现
14、。学生行为规范的执行严格程度也会让教育中的行为规范偏向价值观念的澄清,而不是如从业规范那样强调行为影响程度精确对应行为的伦理后果。对于工程、医学类的实践,伦理规范与相关法规在行业中的统一性,也让对行业法规接触较少的学生容易产生价值上的偏差。(二)身份变化导致的伦理角色混乱在教育、科技、人才建设中,不只存在受教育者和从业者两种角色。角色身份也是在不断地变化中:由教育者变为受教育者、由青年科研工作者变为科研部门领导者、由从业者变为决策者等,身份都产生了变化。对于不同的身份,社会对其道德期望是不同的,如果不能适应社会道德期望,沿用、混用不同的价值规范,就易造成伦理角色混乱。学界一直在寻找让科技领域的
15、受教育者、从业者加入更多社会伦理讨论和承担更多伦理责任的途径16。首先,社会化程度认知差异导致伦理责任分配不明。在教育领域,目前存在窄化社会责任甚至去社会责任的倾向。一些理工类专业的学生认为,他们只需对科学知识负责,而科学知识在社会中的应用成果与其无关17。声称对科学知识负责,主要出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科技教育让学生形成了研究是科学第一事业的看法,不论未来是否从事科研工作,科研的社会化程度低以及局限在科学界内部的印象都没有消除,因此,存在只向科学共同体负责而不向科学共同体外部社会成员负责的伦理惯性;二是今天的科技事业是广泛协作的社会事业,科技教育并没有让学生很好地掌握从事大科学研究的协作与沟
16、通的知识和能力,因此,学生倾向把自己限制在减少伦理责任的理论舒适区,鲜有意愿加入让科学知识走向社会应用的各环节。正是基于上述两个原因,那些由受教育者角色转化为从业者角色的科技人才无法认清,甚至排斥自己本应承担的伦理责任。其次,科研机构的科层制与扁平化叠加导致伦理责任定位不明。科技研发和教育机构的伦理领导与监督机制一直是学界的难点,特别是从学术组织、领导者的角度来看,虽然科研体制使用了与社会其他建制无异的科层制,但是由于学术机构的特殊性,科研人员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在科研实践中会结成特异化协作的小团体,从而产生平行于科层制的扁平化运行方式,导致伦理冲突更为严重18。单单就知识生产来说,科研人员在服从组织领导、参与机构统一安排的科研事务外,多有独立的学术行为,在培育共同体新成员和自我科研推进方面,较少受到来自学术组织者、领导者的限制,甚至目前的管理制度也更倾向让科研人员独立或非组织性地承担这方面的责任。这样又进一步加剧了叠加在每个科研人员身上的伦理冲突。当处于组织中的成员个人承担过多的伦理责任,如科研诚信、导学关系等时,科研组织往往会因为责任下移而失去伦理领导的权力,同时也意味着一般科研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