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4月第42卷第2期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Anqi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Apr.2023Vol.42 No.2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 美好生活专题研究论思想政治教育助力实现美好生活的四维意蕴高 媛 媛(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摘要:新时代,中国人民加速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步伐,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助力实现美好生活是时代赋予的重大命题。从现实之维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兼顾当下与未来,开启了“弘扬马克思主义辩证之域”“追求马克思主义幸福之境”“夯实马克思主义实践之基”三种场
2、域;从理论之维来看,“好”的思想政治教育以“现实的人”为基点,既要关注“现实的人”,也要关注“现实的事”;从目标之维来看,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指导人们进行理性的训练与选择,培育出兼具德性、自由、理性的“好人”;从实践之维来看,思想政治教育通过转化思维方式、培养情感、促进交往三种方式帮助人们“成己”与“成物”,从而为实现美好生活提供实践理路。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美好生活;场域中图分类号:D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730(2023)02-0001-06收稿日期:2022-10-07DOI:10.13757/34-1329/c.2023.02.001基金项目: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
3、究重点项目“新时代政治忠诚教育及其实现路径研究”(SK2020A0086)。作者简介:高媛媛,女,安徽庐江人,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法学博士。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新时代,人们加速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美好生活是什么?春秋时期的管仲曾提出“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也就是说只有物质上富足,美好生活才具有实现的可能性。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并没有直接关于“美好生活”的定义,但其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上建构的共产主义社会就是他所设想的美好社会,其中的平等自由
4、、普遍福祉、公平正义和人格尊严就是美好生活核心价值要素。“美好生活是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统一,是基于某种善的价值,通过自由自觉的生活实践实现某种总体上满意的生活秩序或生活状态。”1可以说,每个人对美好生活的感知各异,但根本上来说,它应该是自然正确的生活,是有价值的生活,是能够帮助人们实现更多幸福的生活。美好生活就是我们生活的应然状态,兼具物质富足、精神充盈,是一种“好”的状态。新时代,美好生活不是单指某个个体,而是指一群人的共同价值追求。这个共同体具有胸怀天下的情怀,彼此可以和谐相处,共同构建和谐有序、公平公正的生活世界。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向其成员传播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
5、规范和法律意识等,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社会群体所需要的价值观念或思想政治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2。它作为关怀人精神成长的重要途径,如何助力美好生活的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为美好生活提供了怎样的存在场域;适合美好生活存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应然状态是什么;什么样的人才有能力去追求美好生活;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本身如何去关涉美好生活。基于对以上几个问题的思考,可以从现实、理论、目标、实践四个维度加以审视。一、现实之维:思想政治教育为美好生活开启新的存在场域社会学家布迪厄认为:“一个场域可以定义为在各种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或者一个构型。”3场域是各种社会关系在特定空间中因为相互关联而构成的网络化空
6、间。在新时代这个场域中,由于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使得该场域中各要素的互动关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尤其是目前“各种人民内部矛盾和社会矛盾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很突出、处理起来很棘手的问题,而其中大量问题是由利益问题引发的”4。之所以会出现各种利益之争,主要是人的相关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毕竟人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2期的活动源于人的需要,人的需要推动着人的实践活动逐步深入与发展,人的实践活动就是为了满足自身不断增长的需要。各种需要得到满足则皆大欢喜,不能满足可能会引发各种矛盾,也会直接影响美好生活的实现。从精神层面来看,美好生活本身焕发着智慧、公正、幸福、和谐
7、、自由的光彩,而个体能否体验这些则与自身的思维方式密切相关。如何让思维方式更为客观理性?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开解心智、训练思维、解决困惑、预防矛盾的功效,对于提升美好生活的精神境界具有重要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代场域中助力美好生活的实现,必须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首先,弘扬马克思主义辩证方法。恩格斯在 自然辩证法 的序言中提出,人类只有经历“物种提升”和“社会提升”才能凸显主体地位和价值。在这两种提升中,人类要处理好与自然、他人、社会的关系,而这些关系却经常因为利益问题引发矛盾。思想政治教育有义务教会人们学会用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辩证的眼光去分析问题、
8、解决问题,在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处理好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消弭矛盾冲突,更好地协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矛盾,优化生存环境和人文环境,构建人与自然命运共同体,引导人们不断实现美好生活。其次,追求马克思主义幸福之境。马克思主义认为,幸福是一种和谐统一的状态,包括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以及创造幸福与享受幸福三个层次的统一。美好生活中的人们是积极追求幸福生活的群体,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教会人们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将个人幸福融于集体、民族、人类幸福之中,通过追求去实现幸福,获得幸福后也要享受幸福,传播美好,传递善,最终接近或达到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9、,获得更高层次的幸福感。最后,夯实马克思主义实践之基。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从实践形态来看,马克思认为主要存在三大实践形态,即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科学文化实践。思想政治教育是以改造人的内在精神世界为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它广泛存在于三大实践形态中,并通过影响人的“精神世界”进而改变“物质世界”。“精神世界”与人的认知、思想相对应,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引导政治方向、激发精神动力、塑造健全人格等方式改变人的“精神世界”,培育拥有高度政治自觉性、正确道德观、崇高理想信念的人。在新时代场域中,人们追求的美好生活不仅是一种精神向往,更多地还要依赖于个人
10、的实践活动,这种实践活动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浸染和熏陶下实现的。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既能让人们在复杂的物质世界中把握好人生的方向,也能帮人们辨识社会发展方向,更能为人们追求美好生活提供思想引领。二、理论之维:思想政治教育助力实现美好生活的应然样态如果说思想政治教育为实现美好生活提供了辩证的思维、实现幸福的可能以及实践的基础,那么在此场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在助力实现美好生活时应然样态是什么,也就是说什么才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针对现实中的突出问题,是对现实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的批判与反思。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由其所处的历史条件和时代任务决定的,而历史条件和时代任务必然要反映到
11、思想政治教育在特定时代的主要矛盾上。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是集中在新时代民族复兴任务与实现这个任务的个体实际思想政治品格素养之间的差距,主要表现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矛盾。具体来说:一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教育者用稳定、固化的知识传递特定的价值理念,而受教育者具有思想多变、价值观多元化的倾向;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社会化教育,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而受教育者却渴望保留个性,实现自身独特价值等;二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矛盾。思想政治教育往往采取灌输式的单向传播,较少采用体验式、互动式的双向交流;理论中的精神超越引导与实际生活中物质诉求之间的冲突,如何让受教育者真正
12、内化那些“超越”式理由并恰当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仍然是思想政治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矛盾的存在也会对人们感受或追求美好生活产生影响。那么“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是什么样的呢?“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是“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5。“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从“现实的人”出发,关注人的心灵变化并及时育化,探索人的内心世界和本质要求,帮助人们摆脱以依赖物为基础的独立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体表现为:一 2第42卷总第233期是思想政治教育要关注“现实的人”。从“现实的人”出发,也就是要关注人的现实生活状况,从人的需要出发,观照与理解人性,表现为尊重人
13、的尊严,维护人的利益,实现人的发展。这种关怀既与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相契合,也是让人复归人本身,体现合规律性、合法性、合目的性的理性诉求。美好生活实际上就是让人民更热爱生活,有着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舒适的居住条件,等等。只有物质生活丰富了,人们才有可能去提升精神境界。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应以现实生活为起点,以生活元素的复杂性、人性特质的多样性等客观事实为观察点,从教育对象的角度去思考他们存在的问题和思想的发展,选择和采用他们易于接受的方式去说服。注重情感的融通性,促进由“共情”走向“共识”。在美好生活的追求过程中,相较于厚实的物质
14、生活基础,人与人之间的心灵契合以及个体对这个世界的清晰认知,是个体拥有高尚精神生活的重要保证,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人际互动、情感交流功能的现实表达。二是思想政治教育要关注“现实的事”。在追求美好生活中,“现实的事”是指与人民实现美好生活息息相关的事。这些事有的表现为正面热点问题,得到弘扬;有的则显现为负面问题,引发舆论。这些事以人为承担者,关涉人自身的存在。思想政治教育关注“现实的事”说到底还是关注“人”在“事”中的思想,让人们知晓在面对各种“事”时应该要有正确的价值取向,进而产生正确的行为,以便更好地办“事”。聚焦当下,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要重点关注教育的“公平正义”与人的“全面发展”这两方面
15、的“人”和“事”。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关注的是人的思想发展以及培养出来的人能否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从宏观上来看,思想政治教育的关注点要从“有没有”过渡到“好不好”,重点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城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和办学条件不均等之间的矛盾,尤其是教育资源的共享和教师队伍的优化问题。另外,欠发达地区人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仍然需要大幅度提升,特别是对于一些受教育程度较低、生活困难的群体,思想政治教育要勇担“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时代重任,尽可能拓宽思想教育的途径,提高个体思想道德水平。从微观上来看,思想政治教育要改变传统粗放型的发展模式,解决内部系统运行的不平衡不充分。要紧
16、扣教学这个“主渠道”,同时还要有效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微循环”,如师生谈心谈话,校园文化,社团活动等,激发学生成长的内在动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则是马克思主义终极价值取向。在马克思看来,人的全面发展是一种理想状态,是在占有了人的本质的前提下作为一个完整的人与社会生产要素产生互动,并让自己的个性、能力和知识得以发挥,自然素质、社会素质和精神素质得以提高,政治权利、经济权利和其他社会权利得以体现。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维护、传递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重要途径,应以“人是类存在物”为基点,解决好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尤其要关注人的合理的、本质的需要,帮助人们尽可能地突破现有的社会关系,建立人与人之间新的思想联结,从而让人们获得新的发展空间。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还要关注人的个性发展。关于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共产党宣言 作了深刻的揭示,其指出,共产主义社会“将是一个以各个人自由发展为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联合体”。思想政治教育应尊重个体的差异性、特殊性,既能引领个体主流思想的发展,也能给予个体一定的空间让其自由表现和发挥,确保人的才能得到充分展现。事实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