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大众文艺非遗研究一、纳底拉花工艺的概况纳底拉花工艺,是一种以手工千层底布鞋为载体、以手工捻制麻线为材料的刺绣工艺,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北方地区,以山西晋南地区为主。“纳底拉花”是当地民间百姓对该工艺的一种俗称,其学名为“麻线纳绣”,本文将该工艺统一称为“纳底拉花”。纳底拉花是国家级非遗“千层底布鞋制作技艺”在晋南地区本土衍化的重要代表,由早期的平针纳底布鞋工艺演化而来,其主要针法有:麻线纳底单盘绣(当地称“铁绳奎”)、麻线纳底双盘绣、麻线纳底打籽绣、麻线纳底平针绣等。纳底拉花在针法上与丝线绣的针法有相似之处,但在美学风格上却与丝线绣工艺大相径庭,因刺绣材料为较粗的麻线,其载体又为鞋底,纳底花纹简
2、单质朴、符号性强,带有浓厚的黄土高原的民间美学特征。图1 笔者在山西晋南地区进行的纳底拉花工艺实拍追溯纳底拉花工艺的历史,就要从纳底布鞋的历史开始追溯。中国最早的纳底布鞋出现于周代,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这一历史考证是从山西省侯马市出土的西周武士跪像所穿的带有纳底痕迹的布鞋而得出的,这尊跪像的鞋底上刻有明显且规则的纳底线纹。同时,春秋战国时期铁针开始出现,铁针的出现与纳底鞋的产生时间刚好吻合。此后,纳底鞋的史迹被不断发掘。陕西秦墓出土的兵马俑中,弓步手所穿着的方头方口履统一以纳底工艺制成。广西出土的西汉铜质跪像,其鞋底也可见纳底线纹1。二、纳底拉花工艺的现状与困境1.产能低、成本高、手艺人
3、“老龄化”纳底拉花工艺所用材料必须使用手工捻制的麻线,原材料成本高,刺绣的过程比普通纳底更为复杂,麻线粗、针眼细、拉花针法变化丰富,需要靠有经验的手艺人用双手的力度和经验去控制,才能纳制出密度均匀,花型漂亮的纳底拉花图案。但因收入低、制作难度大等原因,当地的年轻人大多选择外出打工而放弃学习这门手艺,能够熟练掌握该工艺的手艺人越来越少,手艺人年龄越来越趋于老龄化,这项珍贵的手工技艺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困境。2.款式陈旧、缺少设计、脱离现代人的生活方式 目前市面上的纳底拉花产品多以手工布鞋的形态呈现,款式陈旧单一,与城市人的生活方式和穿搭风格脱节,缺少专业设计的介入,因此“老”布鞋逐渐脱离了现代城市消
4、费人群,尤其是年轻人的市场,市场需求逐年萎缩。晋粤协同下的纳底拉花非遗手工艺的传承与创新研究*陈 婧 索笑雯(广州城市职业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广东广州 510405)*基金项目:广东省普通高校青年创新人才类项目“晋粤联动下纳底拉花非遗手工艺的传承与创新”(编号:2021WQNCX201);广东省2021年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等教育专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非遗”活态传承与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协同创新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21GXJK700)。摘要:纳底拉花工艺饱含着浓厚的工艺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民间美学价值,是北方地区非常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传统手工艺,该工艺值得被保护和传承。在科技快
5、速发展的今天,如何保留和传承这些与时代“脱节”的民间传统手工艺,是时代交给我们的课题。广东省各高校、企业的设计、运营人才众多,产品创新设计能力和新媒体传播能力始终保持全国领先水平,商业活跃度很高。广东省是对外贸易的窗口,也是中国本土文化向世界输出、将传统文化进行商业转化的重要窗口。因此,笔者认为可以利用中国南北地域文化优势互补、技术互补、人员互补,通过晋粤协同创新,跨地域助力中国手工艺传承与创新,推动中国日渐式微的传统手工艺,探讨传统手工艺、非遗传承新模式。关键词:纳底拉花;非遗手工艺;晋粤协同;传承与创新中图分类号:G122;TS9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828(2023
6、)13-0001-03DOI:10.20112/ki.ISSN1007-5828.2023.13.0012大众文艺3.缺少专业的运营与推广纳底拉花工艺所在地地处黄土高原、太行山脉,这里地形复杂、交通相对闭塞,而该工艺的生产制作基本都在山村,村中的手艺人大多年事已高,缺少新媒体运营推广的知识和技能,而过去传统的销售模式已经不适应当下市场的变化,传统工艺无法走出大山,“外面的世界”鲜为人知,这也是纳底拉花工艺走向没落的重要原因。三、晋粤协同下纳底拉花的传承与创新的基本思路纳底拉花工艺饱含着浓厚的工艺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民间美学价值,是北方地区非常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传统手工艺,该工艺值得被保护
7、和传承。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保留和传承这些与时代“脱节”的民间传统手工艺,是时代交给我们的课题。纳底拉花工艺所在地因地形复杂、交通相对不便,反而完好地保存了丰厚的原始艺术和民间手工艺。与此同时,广东省各高校、企业的设计、运营人才众多,产品创新设计能力和新媒体传播能力始终保持全国领先水平,商业活跃度很高。广东省是对外贸易的窗口,也是中国本土文化向世界输出、将传统文化进行商业转化的重要窗口。因此,笔者认为可以利用中国南北地域文化优势互补、技术互补、人员互补,通过晋粤协同创新,跨地域助力中国手工艺传承与创新,推动中国日渐式微的传统手工艺,探讨传统手工艺、非遗传承新模式。1.传播方式的创新“老”
8、手艺需要“破圈”,自己造血走出“深巷”大山里的手艺无人知晓、传播方式受限,这也是众多乡村非遗手工艺所遇到的共同问题。利用广东的高校资源、创新创业团队为纳底拉花工艺建立专业的新媒体运营推广团队。笔者所在的高校成立了“EWORKER”“艺拍即合”等创新创业团队,可实践多项非遗项目的新媒体推广运营服务2。首先是进行新媒体生态布局:设立纳底拉花非遗工艺传承人账号(官方微信视频号、官方微博号、官方小红书账号、抖音账号等),以及进行达人联动;其次进行内容编辑和传播,例如场景化故事视频、事件话题营销、视觉呈现等。最终达到互动成交:通过场景直播、内容达人合作、微信社群营销、小程序商城、抖音拍卖等行为进行手艺人
9、产品的价值转化。同时孵化纳底拉花非遗文创品牌,对非遗文创品牌进行全案策划和主视觉设计,用品牌化的方式在国内以及国际舞台进行传播与推广。设立纳底拉花非遗文创品牌,立足广东、辐射全球,建立线上商城、打通自媒体商业生态圈,利用视频号营销、微信社区、直播平台等进行新媒体推广传播。借助Facebook、Instagram、Tiktok、YouTube等互联网平台进行全球推广,将中国本土非遗手工艺推向世界舞台。2.外观的创新做年轻人爱穿的“老”布鞋纳底拉花布鞋产品因款式陈旧、臃肿不跟脚等原因在当下的时代“失宠”。外观设计方面,需要通过广东专业的设计人才进行产品的款式、面料、色彩搭配等设计创新,根据现代城市
10、生活服装搭配进行重新设计。鞋型设计方面,需要与广东先进鞋楦制造工厂合作,结合人体工程学和现代化的制鞋设备,进行鞋楦升级。同时可以开发“微高跟”“微运动”“微防水”“新国潮”系列等,设计出年轻人爱穿、舒适又时尚的鞋子。3.结构的创新大胆解构,为纳底拉花释放生命的光彩纳底拉花工艺原本是依存在布鞋外底上的工艺,北方地区干旱少雨,纯布底的鞋子尚可以适应北方地区的环境,而在冬天踏雪时,也可以看到鞋底美丽的拉花纹样。但是在多雨的南方地区,传统的纳底拉花布鞋则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在雨季,纯布底的拉花布鞋并不实用,美丽的拉花图案在外底被踩踏也成了一种浪费。因此笔者认为,可以将纳底拉花从外底中解构和释放出来
11、,其一,可以进行“外底内用”的设计,将粗麻线改为细麻线,将外底拉花转为内底拉花。麻纤维本身有吸湿排汗的功能,还被称为“天然的空调”,足底通过麻纤维的接触,可以调节足底体温,尤其在灼热的夏季,光脚穿着更为清凉舒适,而凸起的纳底拉花又有足底按摩的功效。其二,可单独使用,作为纳底拉花鞋垫的应用,或者作为一种单独的装饰品,应用在包袋、服配、首饰、挂饰等产品形态,让纳底拉花不再是踩在脚底看不见的工艺,而是可以摸得着、看得见、更贴近人们生活和视野的传统手工艺。此外,布鞋的消费人群是有限的,而解构之后的纳底拉花衍生产品,将会更加大众化、普及化,也更有助于该工艺的传播3。4.技艺的创新与广东非遗项目的跨界融合
12、可以尝试将纳底拉花工艺与广东多项非遗手工艺进行跨界融合创新实验,南北非遗的碰撞可以带来新颖的工艺效果和视觉感受。例如用纳底拉花结合广东的香云纱制作技艺、或广绣制作技艺、广东蓝染工艺、岭南石湾陶塑技艺等多种非遗手工艺进行结合,将不同材质、工艺进行创新产品的设计实验,是当下市场比较少见的跨工艺创新产品。四、晋粤协同下纳底拉花传承创新的实现路径结合上述纳底拉花传承与创新的基本思路,笔者总结出以下实现路径:第一步:对纳底拉花工艺开展详细的田野调查,搜集一手考察资料,为项目之后的开展奠定扎实基础。第二步:拍摄纳底拉花工艺纪录片,对近十种纳绣针法进行分编翔实记录;建立纳底拉花工艺视频共享平台,让全球更多的
13、人可以通过视频的方式了解该工艺的制作完整过程。第三步:在广东高校进行学术推广,通过展览、讲座等形式,让非遗走进校园,让学生了解、喜爱非遗,为非遗的传承培养新生力量、储备和挖掘相关创新人才。招募创新创业团队,为纳底拉花招募专业的运营推广人才。第四步:组建广东设计团队+山西手艺人产品研发小组,利用广东资源优势进行产品创新研发和生产制作。第五步:打造非遗文创品牌,运用现代商业模式和新媒体工具进行非遗推广传播。第六步:完成第五步之后,该项目基本可以实现自己造血运转,该项目模式可复制到更多非遗项目中。(见图2)非遗研究3大众文艺图2五、纳底拉花非遗手工艺传承的重要意义1.国家号令振兴传统工艺 习近平总书
14、记在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振兴既是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要求中五项标准之一,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内在强大力量。乡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柢,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根本依,树立乡土文化自信是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必要前提。纳底拉花工艺是众多中国乡村非遗手工艺的一支,保护和传承乡村非遗手工艺,就是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文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2017年共同印发了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计划提出:“传统工艺是具有历史传承和民族或地域特色、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主要使用手工劳动的制作工艺及相关产品,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
15、要组成部分4。尊重优秀传统文化、坚守工匠精神、激发创造活力、促进就业增收、坚持绿色发展的原则,学习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培育中国工匠和知名品牌。”打造像纳底拉花工艺一样的中国本土非遗文创品牌,就是用设计激活中国青年设计师的创造力,用创新激活传统老工艺,让逐渐淡出人们视野的“老”工艺重新走进人们的视野,走向国际化舞台。2.手工制品的实用价值和商业价值纳底拉花工艺本身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纳底拉花布鞋有着工业化鞋类产品无法媲美的优点,例如无法用机器完成的手工麻线纳绣的足底按摩功能,天然材料的舒适、透气、养脚功能,麻纤维的调节人体体温功能等,在目前人们越来越追求养生的时代,有着非常大市场潜力。而在中国,
16、有不计其数像纳底拉花工艺一样,鲜为人知、快要退出历史舞台的乡村非遗手工艺,他们本身的实用价值和商业价值依然尚存、是很多工业化制品无法代替的。3.解决农村闲散劳动人口收入问题城乡两元化导致城市与乡村发展失衡,大量的农村闲散劳动人口因增收模式过于单一而导致人力资源的浪费,越来越多的乡村需要多元和可持续的增收方式激活乡村闲散劳动力。在中国几乎每个乡村都有一定数量的农村闲散劳动力,他们大多没有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以农村留守的妇女和老人为主。例如山西省高平市陈区镇1个自然村的人口为500人,其中可发动的闲散人员为30-50人。陈区镇一个镇的闲散人员500-700人。高平市有农村人口24万人,农村闲散人员1万人左右5。手工艺制品的完成,不需要外出打工,农民利用农闲时间在家就可以完成,纳底拉花项目作为用手工艺激活农村社区生产力的一个先行案例,这一模式实践成功后,可以复制到中国更多的农村社区中,解决更多农村闲散劳动人口的多元化收入问题。4.南北地域优势互补、探索非遗传承新模式中国的山西省,地处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太行山域,这里因地形复杂、交通相对不便,反而完好地保存了丰厚的原始艺术和古代民间艺术的文化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