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廊坊市非遗保护传承丰富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实践研究_黄晓东.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579372 上传时间:2023-08-01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5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廊坊市非遗保护传承丰富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实践研究_黄晓东.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廊坊市非遗保护传承丰富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实践研究_黄晓东.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廊坊市非遗保护传承丰富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实践研究_黄晓东.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4大众文艺群文论坛廊坊市依托市域丰富的文化、非遗、旅游等资源,针对不同非遗项目特点和当地民俗特色,加强非遗保护利用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同步推进、融合发展,以非遗传承发展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推动非遗和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融合发展。一、廊坊市非遗保护传承丰富公共文化服务现状1.廊坊市非遗资源概况廊坊市非遗保护工作始于2004年,经过19年不懈努力,全市共挖掘整理非遗项目线索3000余条,通过抢救扶持、保存复原、宣传推广等措施,成功申报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22项、省级115项,国家级项目数量位居河北第二,现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8名,省级代表性传承人58名,命名了七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共

2、377项、六批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共319名。全市现有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1个、国家级民间文化艺术之乡1个、省级民间文化艺术之乡3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1个、省级民族传统节日保护示范基地1个、省级非遗传承示范基地5个。2.非遗资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丰富多样的非遗资源,为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奠定了资源基础1。廊坊市注重将非遗资源应用于公共文化服务,不断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助力乡村振兴、乡村旅游、脱贫致富。2018年以来,结合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后续建设、文旅机构合并、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创新性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文旅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关于推动公

3、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关于河北省传统工艺振兴的实施意见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通过建设市非遗展示馆,研究制定“非遗小镇”建设标准,举办非遗展演、展示、展销、乡村花会、书会、乡村旅游创客大赛等活动,不断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带动了全市乡村文化体验和旅游、体育休闲、都市农业等产业发展,助力了乡村振兴,建立了协同共进的公共文化发展格局。二、廊坊市非遗保护传承丰富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的举措1.摸清底数:因“事”制宜规划融合方向在摸底调研的基础上,加强顶层设计,促进非遗传承保护和公共服务融合发展。2016年,启动廊坊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4、“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聘请专业团队深入实地调研,特别是注重非遗资源的摸底调查,通过广泛调研进一步明确了融合发展的方向,为后续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2019年,开展非遗资源大普查、大调研活动,累计组织专家调研150余人次,形成调研报告近20篇,参与调研项目100余项,为推动非遗传承保护和公共文化建设融合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2022年7月,廊坊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廊坊市文化和旅游“十四五”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全市文化和旅游发展战略方向,加快推动廊坊文化事业繁荣兴盛、文旅高质量融合、文旅产业链不断完善、对外交流高质量发展。2.非遗普及:“七进”战略构建泛在传承体系近年来,廊坊市每年组织开展包括非遗演出团队

5、在内廊坊市非遗保护传承丰富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实践研究黄晓东1 寇 爽2(1.廊坊市图书馆,河北廊坊 065001;2.廊坊卫生职业学院,河北廊坊 065001)摘要:文章调查分析廊坊市非遗保护传承丰富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的实例,从摸清底数、非遗普及、非遗节庆、非遗市集、非遗小镇、非遗工坊、非遗“走出去”、非遗志愿者八方面介绍了廊坊非遗保护传承丰富城乡公共文化服务采取的举措,从加强顶层设计、尊重资源禀赋、“进乡村”与“走出去”并举、充分发挥志愿者队伍指导协调引领作用、构建宣传矩阵等方面总结了廊坊非遗保护传承丰富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的经验,提出非遗保护传承丰富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的策略,以期对其他同类型城

6、市的非遗保护传承提供借鉴。关键词:非遗;非遗保护;非遗传承;公共文化服务中图分类号:G24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828(2023)13-0004-03DOI:10.20112/ki.ISSN1007-5828.2023.13.0025大众文艺群文论坛的基层文艺院团,进农村、进校园、进企业、进机关、进社区、进军营、进网站“七进”活动,把富有鲜活时代气息的非遗创新创作和常演常新的经典非遗资源送到基层百姓身边,以高质量的演出水准赢得广大群众一致好评,不断构建非遗泛在传承体系。3.非遗节庆:百姓“嘉年华”放大品牌效益依托丰富的非遗资源,廊坊市已连续9年举办九届廊坊特色文化博览

7、会。2018年以来,先后承办了河北省民俗文化节、京津冀非遗精品联展、通武廊非遗精品联展、京津冀京东大鼓书会、京津冀中幡交流大赛、京津冀飞叉交流展演大会、廊坊市非遗购物节、河北省非遗购物节、2021“一带一路”长城国际民间文化艺术节“百年百艺”国际民间文化艺术展等展览展演展销活动,平均吸引观众达5万人次以上、线下成交额在300万元以上,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4.非遗市集:展示推广平台促进文化消费为进一步促进城市夜经济发展,提升非遗项目传承活力,举办了2020廊坊“非遗购物节”暨“幸福廊坊”文化艺术展演活动,组织非遗项目进行线上线下集中销售,2021年春节期间,举办“非遗年货消费季”,2

8、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承办了河北省“非遗购物节”,2023年春节期间承办“文化进万家非遗过大年”河北省“百年百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系列活动,促进了文化消费,推动了非遗相关企业复苏回暖。5.非遗小镇:连点成片建设促进特色发展突出廊坊建设“京津冀文化体验名城”主题,注重与旅游休闲、体育健身、观光农业等紧密结合,研究制定“非遗小镇”建设标准,加强基础设施规划建设,高标准建设了安次区“第什里风筝小镇”、广阳区“南汉宫廷忆述小镇”、固安县“屈家营古乐小镇”、霸州市“胜芳民俗小镇”、永清县“别古庄核雕小镇”“燕南春酒文化小镇”、香河县“杨家将文化小镇”、大厂县“祁各庄景泰蓝小镇”、文安县“苏

9、桥飞叉小镇”、大城县“南赵扶红木文化小镇”等文化特色鲜明、功能集成完善、示范效应明显的“非遗小镇”。6.非遗工坊:活化利用助力村民增收致富2020年以来,全市共命名非遗工作坊32个,累计组织非遗技艺培训共583次,培训学员14323人次,为乡村农民群众提供就业岗位约1100个,人均年收入超4万元。比如,大城县依托葫芦烙画、绾结葫芦制作技艺、勒扎葫芦制作技艺等非遗项目,把发展工艺葫芦种植作为农民致富的突破口,该县工艺葫芦种植面积达到1000余亩,非遗产品种类达到30多种,年销售额达到2000多万元,形成了以九间房村为中心,辐射周边十余个村的葫芦种植加工产业集群。同时,积极谋划乡村文旅产业发展路径

10、,规划用三到五年时间,建设完成集葫芦种植观光、文旅研发、交易交流为一体的葫芦小镇。7.非遗“走出去”:讲中国故事促民心相通一是组织廊坊非遗出国参展,相继组织100件非遗精品赴匈牙利,参加文旅部“一带一路”文化贸易与投资重点项目“东方亮”中国艺术汇首站主题展览、“第24届米兰国际手工艺博览会”中国展区、“物以载道”中国科威特非遗数字展,集中展示廊坊非遗的独特魅力,展现了廊坊对外文化交流的丰硕成果,同时用民间艺术的方式促进民心相通,在海外引起广泛赞誉。二是外籍非遗保护研修班学员参观廊坊非遗展。2019年6月20日、8月1日,来自“非洲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培训班”和“拉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

11、游融合发展研修班”的15名、50多名外籍学员,在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参观廊坊非遗美学展,景泰蓝、风筝、柳编、雕漆传承人为学员们现场展示并进行体验。三是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办廊坊非遗精品展及春节主题旅游精品推介活动。2019年12月19日,廊坊市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办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廊坊区域全球招商发布会,期间配套举办非遗展,集中展示秸秆扎刻、景泰蓝、花丝镶嵌等9个项目的15件精美作品,向国内外宾朋宣传推介廊坊优秀传统文化。8.非遗志愿者:传承活化“播火人”2009年,由廊坊市非遗保护机构工作人员、非遗传承人、非遗企业负责人、媒体记者等牵头成立了廊坊非遗志愿者团队,共同投身非遗的项目调查、

12、资料收集、抢救保护、社会宣传等志愿服务工作。通过多年努力,非遗志愿者人数由刚开始的5人发展到现在的500多人,每年举办活动150多场次,参与3000多人次,赢得了社会广泛关注和高度赞誉。三、廊坊市非遗保护传承丰富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的经验1.加强顶层设计,健全保障体系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和非遗保护传承水平,廊坊市先后出台了廊坊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十三五”发展规划廊坊市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规划和文件,发布了廊坊市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性目录,在加强公共文化与非遗设施建设和管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传统工艺振兴、乡村文化振兴等多个方面,为公共文化服

13、务体系创新发展和非遗传承弘扬提供了政策支撑和制度保障。2.尊重资源禀赋,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根据各地非遗资源,创新探索“非遗保护传承+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实现非遗保护传承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与体育休闲健身相结合、与文化产业发展相结合、与乡村旅游发展相结合、与文化精准扶贫相结合、与打造文艺精品相结合、与学校教育活动相结合,探索出了一条“乡村、体育、产业、旅游、扶贫、艺术、教育”七位一体的差异化特色化非遗保护传承创新之路。3.“进乡村”与“走出去”并举在积极做好非遗“进乡村”等工作的同时,不断加大非遗“走出去”步伐。一是组织非遗展览展演“走出去”。2018年以来,先后组织廊坊非遗项目参加中国非遗博

14、览会、成都国际非遗节、“长城脚下话非遗”等国家、6大众文艺省级重点展览展演活动。二是组织非遗体验“走出去”。2021年春节至元宵节期间,受疫情影响,大部分农民工选择了驻地过年,为了给留廊就地过年的外地人营造喜庆祥和的新春氛围,组织开展了15场以“留廊过大年非遗有好礼”为主题的公益非遗系列体验课。三是组织非遗企业参加文化产业展览。廊坊市政府每年设立专项资金,先后组织非遗相关企业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等重点文化产业展会,累计达到40多次,推介廊坊市大城红木家具、大厂景泰蓝、永清核雕等特色非遗产品。2018年以来,廊坊市非遗参展企业累计实现现场销售和订单销售共计5000余万元

15、,远销墨西哥、尼泊尔、韩国、俄罗斯等国家和浙江、广东、江苏等省份,廊坊参展非遗产品及企业共获得国家级以上奖项147个。4.充分发挥志愿者队伍指导协调引领作用廊坊非遗志愿服务团队,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强烈的奉献精神,积极投身非遗项目调查、抢救保护、宣传推广、扶贫助残及助力乡村振兴等志愿服务工作,促进了廊坊非遗的活态传承,取得了“一个志愿者团队激活一座城的非遗资源”的显著成效。5.构建宣传矩阵,扩大社会影响加大在国内知名媒体的宣传力度,如2019年人民日报海外版第7版刊发了“中国礼物”亮相米兰,介绍廊坊市参加第24届米兰国际手工艺博览会,成为博览会的一大亮点。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组织30

16、个非遗项目参加百度直播活动,点击量达82万人次;组织霸州市胜芳镇4位传承人参加央视直播节目端午看你的,向全国观众和网友展示胜芳独特的端午习俗,吸引了65.2万网友在线观看。2021年,配合央视三农群英会摄制组完成对粮食画、面塑传承人拍摄任务,专题片稻谷画师塑造彩色人生在央视播放。同时,通过创建“廊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网”、注册“文旅廊坊”“非遗廊坊”“守艺廊坊”微信公众号、抖音号等形式,定期向社会推送有关项目、传承人介绍及活动项目,助力非遗传承人借助移动互联网宣传推广传统文化,目前已更新2200余条内容,关注人数达到40多万人,观看达几千万人次。四、非遗保护传承丰富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策略1.提高对非遗丰富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视程度政府部门可以在资金支持、人才队伍建设上向非遗保护传承倾斜。通过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建立合理的人才队伍来推动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真正推动非遗保护传承融入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22.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提升公众满意度民众对非遗的认知度、认同感以及参与意识不强,从内容上是由于部分非遗项目不同程度地存在传承活动内容陈旧、脱离现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