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场景式构图在泥塑教学中的应用_雷宏亮.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580145 上传时间:2023-08-01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6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场景式构图在泥塑教学中的应用_雷宏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场景式构图在泥塑教学中的应用_雷宏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场景式构图在泥塑教学中的应用_雷宏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一、泥塑教学概述(一)课程性质本课程的授课对象为美术学专业本科二年级学生,以泥巴为主要材料,通过实践教学,对泥塑空间形态进行实际的分析与探索,使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能够将客观物象进行提取与概括,并有机转化为主观意识形态的泥塑作品。相关教学内容能够让学生对空间与实体进行充分把握,依托泥性的材质特点,从泥性的本质研究出发,根据泥塑三维立体化的可视、可触的实体形态,将固化的平面思维进行多维度转化,并提升对于造型的把控及塑造能力。为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互助意识,我们将学生分成以小组为单位,从而集思广益,使作品的创作立意思路明确。(二)课程现状本课程以实践教学为重点,以泥为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塑为用,

2、让学生感知泥性的魅力;以创为骨,拓展审美视野,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创作能力。目前,学生经常以临摹思维去思考其创作思路,这容易形成近似性,使作品显得颇为呆板。且在制作过程中,偏向于局部的塑造,未能进行宏观把控,使作品在比例、空间、形体、构图等方面出现了一些直观性问题。为丰富学生的创作经验,应从泥性形态的知觉和创作心理出发,熟悉具象观察到抽象表现所流转的创作思维方式。同时,在教学中应全方位构建学生从创作方法、制作步骤、成型技能与装饰手法到综合知识应用和表达的课程体系。以场景式构图作为导入,进而培养学生对于物象解构重组的思辨能力、空间想象力及创意能力。二、场景式构图在泥塑教学中的引导(一)场

3、景式构图的含义自古以来,场景雕塑离不开与“人”的关系,无论是远古时期单纯地对于现实生活场面的模仿,还是中世纪对于英雄事迹或宗教神话的宣扬,都关乎着人们观看世界和理解世界的思维方式,以及怎样构建不同时期的价值结构。1例如我国六朝时期画家谢赫所著的古画品录中所提出的“六法论”之“经营位置”,可理解为画面位移之间,把单体、群体进行梳理与整合。而在我国传统雕塑领域之中,场景雕塑是需要根据作品主题而定的,通过将其进行组合、矩阵、排列等构图方式,营造出具有空间叙事性的艺术语言。在本课程开展之前,学生对于构图的认知还基本停留在平面式的绘画构图之上,对应的是作品内容的二维空间形式表现及结构关系,通过观察能够发

4、现其构图形式的逻辑规律。而从泥塑的构图角度出发,其本身具备一定的立体化空间,在构图区间需要通过多维度的形体层次变化来吸引观者。不同角度会给观者带来一种焕然一新的视觉感知,即叙事性表达及情景化体现。这就要求在整体与局部之间进行类比与组织,其形象与空间之间在运动规律、生长规律上形成丰富的空间变化。(二)观察方式的转换在教学中,笔者以自己的组雕作品盈途为例,场景式构图在泥塑教学中的应用文/雷宏亮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艺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摘要:为顺应高等美术教育的时代发展需要,就泥塑教学而言,便是需要根据学生的学情特点来进行教学任务安排,从而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文章首先从泥塑教学概述的学

5、情与现状来进行分析,进而探讨场景式构图在泥塑教学中的引导作用,论述观察方式与泥性形态的必要性,最后根据教学实践,以叙事性表达及情景化展现来实施场景式构图在泥塑教学中的应用。关键词:高等美术教育;泥塑教学;场景式构图;教学实践工艺美术Oriental Collection2023 年 5 月 总第 164 期133对创作构思到作品实体完善的过程进行讲解,明确雕塑创作每个阶段的过程,熟知其制作规律。首先是草图的绘制,在这里是区别于平面绘画草图的,需要从抽象角度出发去绘制三视图,并逐步将其具象化,从而明确其构图形态特征及比例、空间关系,这一过程是不断完善创作想法的必备阶段。然而,为了在视觉映象中感受

6、到第三维度,我们必须把自己想象为在改变着自己的视点,想象为只不过在接收一连串多少呈剖面轮廓的物体不连贯变动的视面。2由于前期的部分构思不够完善,导致作品出现缺形、缺体的情况,因而要求学生在泥塑制作之前要尝试多角度的草图绘制,从而打开学生的立体思维。在学生草图完成之后,笔者通过示范教学,从内部支撑结构出发,塑造它的基本面,确立其在场景构图中的位置,并对基本形与附属形在形体空间中进行区分与对比。在基本形没有明确的情况下,需以宏观视角的整体进行观察与分析。(三)泥性形态的认知泥性的特点是指塑造时在泥塑表层所留下的痕迹的明显特征,可在形态的纵向与横向变化中,产生渐变、错落、挤压等,形成细致与粗糙、有规

7、律及无规律的对比变化,对泥塑造型起到表现性的作用,其灵性、精魂随艺术家的指头塑痕而深蕴于泥土、折射于作品之中。3在场景式泥塑制作过程当中,对其不同物象形态所对应的肌理、质感需要进行一定的塑造,学生需要对泥性的塑造表现进行多方面的尝试及实验。笔者在教学观察时,发现少数学生在泥塑创作方面相对被动,导致作品形态缺少灵性的表现。为此,笔者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的感知印象,从生活中接触自然物象时提炼出的相应记忆,以泥性的艺术转化方式表现出来。由于泥料在外部受力的情况下会产生形状的体变,待其静止不变后,便是泥料自身的可塑性特点。在创作方法上,具有较强的可探索图1 学生作品铁马踏清风性空间与潜力。为让学生充分了解

8、泥性,通过教学互动,让学生更多地使用泥塑工具,用眼、手、脑去感受泥塑的可环视特点,从而熟悉泥性的表现方式。三、场景式构图在泥塑教学中的实践笔者将“创意泥塑的设计制作”作为课程的结课作业,是根据场景式构图的实体与空间表现语言,通过课程的学习与实践,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转换,了解创意泥塑制作中的场景表现,并进行有机的调整与完善。掌握场景式构图的结构关系、团块关系、穿插及坐落关系,并了解泥性造型表现相关的塑造规律。在场景雕塑的整体中,如何安排好作品中人与人、人与物以及物与物的主次关系,突出重点、层次分明是非常重要的。4而创意题材是十分广泛的,在表现相应物象时,不在于大小,重要的是能够将场景式构图中的叙

9、事性表达及情景化体现的氛围感呈现在作品中,才能发挥作品的价值所在。(一)叙事性表达文本可在图像区间中获取相关场景的元素,对于人物情节中的外貌、体态、场景等的叙述,塑造其特定的形象特征。泥塑作品本身的叙事表达,通过在视觉符号元素上与观者的感官之间实现互动。首先它作为“物”的存在,通过自身的材料属性扮演着一个主体叙事者的角色,让泥土自己“言说”和“呈现”,创作者可以利用泥土本身的语态表达内心情感。5得以叙事性表达,是依赖于作品的形式表现,在结构方面与观者的感知形成效应。而场景化的泥塑作品,其构图的体量在整体框架上的布置及空间位移上的设置,可表现为视错觉,即幻觉的产生。同时,叙事性无论在任何艺术门类

10、中,其叙述方式皆可应用场景式的表现手法,来阐释其叙事性的表达,即从文字到图像再到三维实体化的空间流转,形成动静结合的感知方式,并传达出相应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需要学生根据自身对于相关文化及事物的理解所形成的感受来明确泥塑作品的创作动机,进而表达个人思想。通过作品表达所需,对人物、动物、植物等形态所形成的表情、肢体、运动规律等方面进行提取。依托作品选题,为表现其叙事性特点,需要对文化载体具有一定的思考及实践分析,通过泥塑工具、手工指纹所留下的肌理痕迹,力求强化场景叙事性的表现特征。与此同时,在构图表现中,注重视觉中心点的空间表现,使作品形式与其思想达到呼应与统一。为使学生更好地去阐述自己作

11、品的叙事性表达,制作时在可视范围内进行有机调整,有机地在表现形式和创作内容上进行一些取舍化处理,达到画面节奏均衡稳健又不失其运动规律,从而形成一定的气势。同时,要注重整体构图所传达出的框架感,能够使观者在观察时进入思考,并拉近作品本身与观者之间的距离。工艺美术Oriental Collection134美进行有机结合,不断丰富自身的创作经验,为将来的发展提供更多的选择。参考文献:1 李占洋.场景雕塑 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1 8.2 德 希尔德布兰德著,潘耀昌译.造型艺术中的形式问题 M.北京:商务印书馆,2 0 1 9.3 吴为山.泥土的母性 张锠泥塑艺术 J .中国拍卖,2

12、 0 1 8(Z 1):1 1 7-1 1 9+1 1 4-1 1 6.4 孟福伟.叙事雕塑之我见 从我的场景雕塑创作体会谈起 D .中央美术学院,2 0 1 3.5 罗小平,汪阳坤,周子正.雕塑泥片塑造艺术无形之形 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 0 2 2.6 霍波洋.双重基础抽象造型基础 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 0 0 7.7 吕品昌.质变的泥性关于中央美院雕塑系陶瓷研究班的教学 和 创 作 J .雕 塑,2 0 0 1(0 3):4 0-4 1.作者简介:雷宏亮(1 9 9 2),男,湖北武汉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当代雕塑。图2 学生作品源例如学生作品 铁马踏清风(图1

13、)以叙事性作为创作表达,将马作为主体,代表着强健不息、志行千里的精神。作品中的马作昂首嘶鸣、提膝踏前的姿态,脚踏一对向上翱翔的飞燕,寓意一往无前的气势和蓬勃的生命力,体现了自由与开放的精神,并传达出人民生活伴随着骏马迎来天翻地覆的变化之意。以祥云纹样造型作为场景环绕的搭配,则烘托出华夏民族的主体精神及文化风采。(二)情景化体现学生需要以提炼的方式去进行思考,首先是对于泥塑单体或主体的塑造,这是必然;其次是对于整体空间氛围的营造,即情景化的体现。而目前在时代的审美发展过程中,雕塑的形体并非单一化地呈现。形体中的“圆”,使形体饱满并具有重量感,但在这种“圆”中也需要“结实”的感觉,这种结实是靠“圆

14、”中有规律形体表现所产生的光线变化来实现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方中有圆,圆中有方”。6笔者要求学生对于不同物象所形成的虚实、明暗、高低点、进深位移等元素的光影与形体之间要有所分析。情景化的场景雕塑所具备的识别性较高的构图特点与当代审美意识结合,作为一种文化载体的呈现,它能更加多维地去接触观者的真实情感。且作为主体与附属体之间的权衡运用,能够具备主次分明、富有空间节奏的群化性表现。为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充分了解场景构图化的特点,可在不同场域、不同文化空间中,分析其形象支点、构图方式与周围环境所形成的视觉化符号语言及象征性特点。为避免造成审美混淆,要明确在形象方面,依托泥性,做到相对通俗易懂的表现

15、方式,强调作品中对比关系的问题、多角度的空间思考。同时,在展示场景式构图的泥塑作品中,需要注重情景化的空间表达与体现。情景化的呈现需要对物象、场景、空间之间进行创作立意的表达,一个多元丰富的审美维度能够凸显其情感与景象的视觉特点。且情景化体现,最为直接的是向观者传达出整体构图中的物象与空间之间所形成的关系。这就要求学生对于泥塑本身,不仅仅是要追求主体化的象征意义,还要与周围环境、空间有所呼应,在观察的角度区间给观者留下整体化的审美体验,并包含多种物象所构筑成的情景印象,可延伸作品的可观区间,并拓展观者的观察方式,将整体布局中的高低错落、节奏起伏变化视为空间作品的组织部分。例如学生作品源(图 2

16、)以情景化的创作体现,其整体内容以三角形为场景构图,象征着世外桃源恬静美好、悠然自得的情景氛围。在视觉中心处,结合形体空间的方圆变化,将人物作为视觉中心,在表情塑造上传达出乐观豁达、安心恬荡、与世无争的和谐之态。作品下方的船夫与动物在左右及前后位移的空间表现上,使画面构图颇为稳健,同时其作为点缀的自然物象,在作品中有着疏密的布置及设计,使作品形成了富有情景化的意境体现。四、结语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如何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是需要广大同仁共同思考的关键问题。高等美术教育应与时代发展相结合,这对泥塑教学中如何引导场景式构图的表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结合场景构图的泥塑作品,可促进作品的叙事性表达与情景式的体现,赋予泥塑作品别样的生命力。正是这种人文情怀,让泥料浸透情感、让黏土浸透思想。7还应当“笔墨跟随时代”,将传统文化元素与时代审工艺美术Oriental Collection2023 年 5 月 总第 164 期13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