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6 月第35卷第3期D01I:10.16858/j.issn.1674-0092.2023.03.007安康学院学报Journal of Ankang UniversityJun.2023Vol.35No.3从选本视野论周必大的古文地位邓倩,马茂军(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广东广州51 0 0 0 6)摘要:南宋名臣周必大以政绩名世,却凭文章“起家”,是南宋古文家的重要代表。本文先从收集的由宋至清的2 1 3种散文选本出发,统计得知,有1 3种选本选录了周必大的文章,多为四六体制的应用文。对于周文的入选原因,首先考虑周必大作为馆阁翰苑之臣,所作的应用文丰赡典雅,其在文献学方面的深厚积淀也
2、影响了选家的选择;第二,周文紧随韩欧,主张文道并重,同时上承唐宋八大家重实践求实用的“践履”精神;第三,周必大一生贤直正义,被赐谥号“文忠”,世人悦服。周文的落选,则因为其四六文浮华靡弱,同时在王言规范下,创作稍显性情不足。关键词:古文选本;周必大;古文地位中图分类号:1 2 0 7.6 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6 7 4-0 0 9 2(2 0 2 3)0 3-0 0 38-0 6在中国散文的发展进程中,周必大是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周必大的古文得体、温雅,成就颇高,获得了同代人及后世的赞誉。南宋理学大宗朱熹曾说:“于当世之文独取周益公,于当世之诗独取陆放翁,盖二公诗文气质浑厚故也。”朱
3、熹认为,当世的文章独周必大可取,而诗歌方面则陆游一家独大。方回在瀛奎律髓中也称:“周益公丞相之四六,杨诚斋秘监之诗,俱名天下,而同郡。”2 陆游、杨万里二人同为“中兴四大家”,陆游更是位列其首,此二人在南宋诗坛的地位不可小觑。朱熹、方回将周必大之文与陆游、杨万里之诗并举,足见他们对周必大之文的欣赏。此外,清代诗文集汇编的刘广文集中,同样指出:“南宋如李忠定、周益公、朱文公、杨少监、陆放翁、陈同甫及二叶辈,皆当行作家,皆宜采而录之,始足为古文之全”。王昶写信给刘肇虞,讨论刘肇虞编订的元明八大家古文选一书,认为宋代还可以增加周益公(必大)、朱熹等人的文章。由此三例可见,周必大的古文成就,早已为人所
4、认可。“选本”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重要形式之一,暗含着编者对于文章的批评与阐释,具有重要的文学批评价值。因此,本文将从收集的由宋至清的2 1 3种散文选本出发,考察在这段时期里,周必大古文的地位。笔者查阅了宋辽金元文章选本2 0 种、明代选本117种、清代选本7 6 种,共2 1 3种。经过统计,选辑了周必大文章的选本中,宋辽金元时期有2 种,明代有8种,清代有3种,合计共1 3种。具体情况如表1 所示。由表1 可知:第一,合计查阅的2 1 3种选本中,仅有1 3种选本选编了周必大的文章。这说明,无论是在宋代还是在明清时期,相较其他古文大家,周必大的古文确实是略逊一筹,也较少受到后人的重视。第
5、二,被收编录人选本的周必大文章共51 篇,多为四六文。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奏疏、诏书等公文性质的文章;另一类是序等抒情因素更多的文章。第三,从选录篇目的数量看,周必大公文性质的文章比序等文学类文章更多。第四,在收录的文章中,有几篇为重复出现,分别被不同的选家编人文集中,按照重复出现的次数多少看,依次是谢除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表3次,宋文鉴序2 次,谢除太府少卿表2次,谢吏部侍郎表2 次,降诞皇子贺皇帝表2次,中书舍人谢除翰林学士表2 次,谢除礼部侍郎表2 次。以上是笔者所掌握的2 1 3种选本材料所体现出来的一些信息,时间是无痕的,但是作为文章学载收稿日期:2 0 2 3-0 1-1 3基金项目
6、: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历代古文选本整理及研究”(1 7 ZDA247)作者简介:邓倩,女,广东清远人,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明清选本文献研究;马茂军,男,安徽滁州人,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散文理论研究。38表1选辑周必大文章的选本简表序号朝代新刻诸儒批点1宋辽金元古文集成前集圣宋名贤五百家2宋辽金元播芳大全文粹3明4明5明必读古文正宗6明7明8明9明10明11清辟疆园宋文选12清13清南宋文范七十卷庄仲方注:以上数据,除清代光绪十四年(1 8 8 8)江苏书局所刻的南宋文范七十卷收录的是文集周必大文忠集外,其余均为单独的文章篇目,下文统计只计独
7、立篇目。体的选本却实实在在地记录了历史与文化。选本所呈现的现象值得关注,现象背后的原因更引人深思,一、周必大的被发现周必大虽以政绩名世,但却以文章“起家”,他的被发现,标志着一代文臣的出现。周必大,字子充,一字洪道,自号平园老叟。吉州庐陵人(今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周家村)。南宋政治家、文学家,“庐陵四忠”之一。提及周必大,人们的第一印象可能是他的政治地位。的确,周必大一生治政勤奋、执事有谋,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政治家。北宋末年,出生不久的周书名艺赞3卷文体明辩古文世编十卷正续名世文宗王世贞辑、十六卷钱允治续辑名家表选八卷陈四库存目补编第1 3册古今表略四卷顾梦麟古今四六削李国祥选章四十卷古文分编集评
8、二十二卷三十卷作者王震霆叶菜、魏齐贤邝灏徐师曾潘士达张鼎于光华清顺治十八年(1 6 6 1)顾宸顾氏辟疆园刻本序汉兵木末序,共4篇清光绪十四年(1 8 8 8)周必大文忠集,共1 本江苏书局刻本必大便经历了靖康之难,4岁时,父祖同时死于战乱,13岁时母亲去世。而后,周必大跟随担任地方官的伯父生活。周必大少年时,在母亲的督管下读书极为勤奋,且才华超众,宋史评其“少英特”。绍兴二十年(1 1 50),2 5岁的周必大在庐陵解试合格,次年进士及第,步入仕途,历经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最终位极人臣,成为一代名臣。应注意到,周必大仕宦的显达,除了其位列宰相以外,还体现在馆阁翰苑的职事之中。他撰写制
9、文,主持编刊、校刻文集,尚辞章、校勘之学,是馆阁39版本宋刻本宋刻本明嘉靖十一年(1532)刻本八书堂刊本明万历三十七年贺汤右丞相启,共1 篇(1609)刻本明刻本明万历四十五年宋文鉴序,共1 篇(1617)刻本谢除吏部尚书兼翰林承旨表谢除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表中书舍人谢除翰林学士表谢除太府少卿表谢吏部侍郎表谢除礼部侍郎表生皇孙贺寿皇表降诞皇子贺皇帝表元正慰表冬至慰表(三篇),共1 2 篇降诞皇子贺皇帝表中书舍人除翰林学士谢明天启刻本表谢除太府少卿表谢吏部侍郎表,共4篇谢史相谢史相贺内翰兼吏书贺胡校明万历刻本书贺陈给事通知县交代,共6 篇赐奉国军节度使同知大宗正事士铁上表再辞免加食邑食实封不允仍
10、断来章批答赐威武军节度使主管侍卫马军司公事李显忠辞免加食邑食实封不清乾隆四十年允仍断来章批答赐观文殿大学士左正议大夫知(1 7 7 5)务本堂刻本绍兴军府事蒋莆乞捡会前奏除一宫祠不允诏幸学诏赐草士刘珙允诏赐奉国军节度使殿前都指挥使王友直乞除一宫观遗差不允诏,共6 篇皇朝百族谱序曾氏农器谱序孙尚书鸿庆集选周文篇目及数量续后汉书序跋绍兴封事,共2 篇辞免左丞相进封许国公表辞免左丞相进对许国公表谢宫祠表贺曾总管启贺王提泉启贺监司正启祭东莱先生文高宗皇帝挽词,共8 篇谢除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表谢除礼部侍郎表谢兵部侍郎兼直学士院表代中书舍人谢除翰林学士表,共4篇冬至慰表谢除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表,共2篇宋文
11、鉴序,共1 篇翰苑之学的典型。由此看来,在宋代士大夫政治的特殊背景下,宰相周必大的政治道路实是以文章“起家”的。绍兴二十七年(1 1 57)周必大通过博学宏词科之试,受到当时普安郡王即后来孝宗的称赞,绍兴三十年(1 1 6 0)又通过馆职之试,为高宗所赏。其玉堂杂记序回顾此二事云:必大试馆职时,太上(按:即高宗)称其文,谕宰执陈公康伯、朱公倬云:“他日令掌制。”今上受禅两月,自六察擢左史。初对,玉音(按:即孝宗)云:“向在王邸,见卿词科拟制,雅宜代言。”不旋,遂兼三(按:“正”之讹)字。其后两入翰苑,首位十年,自权直院至学士承旨,皆遍为之,其荷两朝知遇至。周必大经由词科、馆试,见知高宗、孝宗,
12、以后长期出人馆阁翰苑,承担制告之任,受到极大的器重与宠遇。四库馆臣评价云:“必大以文章受知孝宗,其制命温雅,文体昌博,为南渡后台阁之冠。考据亦极精审,然负一代重名。”5周必大从政四十五年,以宰相之尊主盟文坛,其在文学史上的影响力百世不磨。二、周文入选的原因立足于选本视野去看待与评价周文的前提是明确古今散文观的区别。古之散文,大体上是杂文学的概念,包括散体文、辞赋与文等,它与政教关系密切,文学性没有今之散文要求的那样突出。今之散文更多的是指讲个性、讲情感的西方“essay”的概念。如果单纯地以今之散文的标准去衡量古之散文,“兼具文学因素和非文学因素的我国古代散文,却无法与之直接对话”6 的情况就
13、会出现,也就造成了评价的困难。因此,考察周文人选的原因,除了关注其作品本身具有的突出文学成就外,更应该从传统政教观和杂文学观出发考察。(一)词臣之冠周必大周必大一生笔耕甚勤,留下了多种著作。宋史本传说:“著书八十一种,有平园集二百卷。”1 1 9 2 在周必大的众多文章中,玉堂类稿为其内制词臣时所作,这一时期的文章多为应用文,内容涉及王言、制诰、诏令、表、篓等多种体式。表1 中13种选本有9 种收录了周必大的古文。在这9 种选本中,选录的周必大应用文与其所有文章之和的比例为:新刻诸儒批点古文集成前集0.5,圣宋名贤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0.7 5,艺赞3卷1,文体明辩1,古文世编1,名家表选八卷1
14、,古今表略四卷1,古今四六削选章四十卷1,古文分编集评二十二卷1。可见,制诰、表等应用体式是周40必大成就最高也是最受认可的一类。可以说,从选本视野看,古文家周必大的被发现,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其可圈可点的应用文。首先,作为馆阁翰苑之臣,周必大在写作时十分注重用事的精当以及语言的典婉。比如在淳熙二年(1 1 7 5)写作的乞改正宣谕圣语误字 8 中,周必大指出当时孝宗颁发的一则宣谕里有两处典故的误用,希望孝宗改正误用。又洪迈容斋随笔曾记载自己在淳熙十三年(1 1 8 6)撰写一则诏书时出现的失误,为周必大指出。周必大文章的语言也很得体,体现出典雅的语言风貌,注意使用经史语人文,且运用经史语时注意对
15、偶的精切。其次,从风格看,周必大的文章写得丰赡而不散漫、庄重而不拘谨。周必大对于“气”是非常看重的。皇朝文鉴序有言:“臣闻文之盛衰主乎气,辞之工拙存乎理。”这里的“气”即指文气,文气是作家内在气质的外在表现。在中国文学史上,最早关注“气”的是孟子,他曾说过“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曹丕提出“文以气为主”,“文气”说由此形成。唐代韩愈主张“气盛言宜”说,实则是对“文气”说的继承与发展。周必大认为文学修养的高低决定了作品的好坏,他的文气观念与韩愈相近,认为学者应学习孔孟之道,使自己已的道德完善,在个人修养方面培养浩然之气,继而发为文章,自然气盛言宜,成功的作品也就出现了。周必大的文章虽丰赡浩然,但始终
16、有孔孟之道作为中心支撑而不至于散漫。此外,周必大虽出身词科,却非常反对浮华艳丽的辞文。他在葛敏修圣功文集后序中提道:“盖遣词近古,绝非碌碌之士,而纤浮艳者,违道之文也。欧阳文忠公知嘉佑贡举,所放进士,二三十年间多为名卿才大夫,用此以取之与!”0 在这里,周必大明确表示了自己对于“纤蔷浮艳”之文的反对态度,认为其是“违道之文”,只有“遣词近古”才能“合道”,并举欧阳修贡举纳贤的例子进行说明。因此,周必大的文章大多兼具实用性和文学性,如入选次数最高的谢除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表一文,在优美的散结合的行文中,流露的是对君主的感激之情,文章典雅纤徐,情真意切又不失规矩,拳拳之心溢于言表。此外,周必大文献功底厚,文章学理积淀足,深受选家喜爱。馆阁之臣要整理文献,相与讨论校订旧籍、编修新书的问题。周必大一生便为朝廷编刊、校刻了皇朝文鉴及文苑英华两部文集,可谓功绩颇丰。而周必大在校勘时实事求是,强调多问阙疑,不随意下结论,体现了其学理深厚、严谨于事的校勘学态度。彭叔夏辩证自序云:“叔夏尝闻太师益公先生直言日:校书之法,实事求正,多问阙疑。”作为南宋著名学者,彭叔夏著有文苑英华辩证十卷,在著书过程中,彭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