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校资助体系育人功能研究_仝友鹏.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580397 上传时间:2023-08-01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1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资助体系育人功能研究_仝友鹏.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校资助体系育人功能研究_仝友鹏.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校资助体系育人功能研究_仝友鹏.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校观点160就业与保障2023.6高校资助体系育人功能研究文/仝友鹏 丁小青摘要:经过十余年的探索、实践及完善,我国高校已经形成了包括奖学金、助学、贷款、勤工俭学、补贴、免除学杂费等在内的经济困难大学生的资助体系,对经济困难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经济困难大学生资助体系仍存在一些问题。基于此,文章阐述了高校资助体系的育人价值,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根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促进高校资助体系的完善和育人作用的充分发挥。关键词:资助体系;育人价值;人文关怀;资助政策教育机会均等是指所有受教育者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机会1,而能够获得均等的教育机会是公民教

2、育权利平等的具体体现。为实现教育公平,国家正自上而下努力打造高校自足体系。对高等教育机构而言,提供高等教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向大学生输送文化知识、提升科研能力、锻炼社会技能,而且还应帮助其修炼思想品质,实现成长成才。据华中师范大学和国务院扶贫办于 2016 年联合发布的中国精准扶贫发展报告显示,中国高校经济困难大学生(以下简称“贫困大学生”)数量高达 300 万人,约占当年在校大学生总数的1/42。高等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的范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引导下,高等教育引入市场机制改革及扩招已经成为趋势3。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实行收费制度。对贫困大学生而言,他们不仅背负经济困难所带来的生活压力,而且

3、还承受着因入不敷出引发的多重精神压力,使其难以正常完成学业。可以说,贫困大学生往往同时面临着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贫困”,因此贫困大学生的问题不单是从经济层面就能够解决的。寒门学子在高考之前获得的教育资源有限,考入高校本就十分不易,一旦因为经济原因辍学,不管对学生、家庭,还是大学乃至社会而言,都是一大损失,因此“贫困大学生”问题近年来愈发引起高校乃至全社会的关注。2007 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经过十余年的探索、实践及完善,我国高校目前逐步形成了包括奖学金、助学、贷款、勤工俭学、补贴、免除学杂费等在内的“六位一体”的贫困

4、大学生资助体系。高校资助体系不论对经济困难的大学生还是高校而言,都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然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新的社会问题不断涌现,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在实际操作中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因此,本文旨在研究高校资助体系的育人功能,以期为进一步完善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提供有益的参考。一、高校资助体系的育人价值高校资助体系内各要素环环相扣,是贫困大学思想教育中的重要一环。高校借助资助体系实现育人价值,一方面能够通过社会资源更加合理有效地配置,保障贫困大学生平等受教育权;另一方面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社会主义建设输送更多高素质人才。(一)强化贫困大学生进取思想在解决贫困大学生生活难题的同时,要以素质教育

5、理念为基础,强化其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思想。为此,为贫困大学生设立励志奖学金,有利于促进贫困大学生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目前,各高校评定奖学金均采用多维度的综合素质测评体系,除学习成绩外,还将学生干部、社团活动、寝室卫生、学科竞赛获奖等纳入综合素质评分。为了赢得奖学金以减轻家庭的经济压力,贫困大学生不会单单注重自己的学习成绩,也会积极参与各种课外活动。贫困大学生在努力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要主动接触社会,接受社会的洗礼与磨炼。浙江外国语学院的李海波老师在 2011 年对浙江高校的贫困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 64.98%的受访者从事兼职4。贫困大学生通过学校设置的勤工助学岗位,或走出校园,

6、做家教、发传单、做促销等,以赚取生活费。从事兼职既有经济意义,也有“实践育人”的意义。在兼职岗位的社会平台中,他们可以继续汲取养分,补充技能,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在全面发展方面落实自己。(二)促进贫困大学生自尊自信国家资助政策不断完善,支持力度逐年增加,各高校资助体系的结构也得到进一步优化和丰富。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基金项目:江苏海洋大学 2022 年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资助项目“高校资助体系的育人功能研究”(DS202230)。161就业与保障 2023.6的进步让学生的精神需求变得更加强烈、更加丰富。由于资助政策的升级,学生的基本物质需要基本能够获得保证,其结构也应发生相应的改变和丰

7、富,让资助大学生能够更加自尊自信,充分享受和谐校园,并在今后更好地融入社会。(三)提升贫困大学生的精神追求人的需求是人的思想形成、变化和发展的依据。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基本的生理要素的满足是人最底层的物质需求。在高校资助工作中,资助工作者不仅要了解贫困大学生的基本需求,而且要了解其思想特点,把握时机,做好思想引导工作。在满足贫困大学生底层需求的同时,高校资助工作者更应带领其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给学生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激发学生潜心学习、努力成才的斗志是国家资助政策的意蕴所在。二、高校资助体系存在的问题(一)国家政策只作宏观指导从入学阶段开辟的“绿色通道”和助学贷款,到国家、高校各层级及社会人士

8、资助的奖学金,目前国家、社会、高校各方面都在竭尽所能帮扶经济上有困难的大学生。然而,我国不同地区的状况存在天壤之别,而高校的生源又来自全国各地。就目前的发展情况而言,中央提出的政策只能从统揽全局的角度提供宏观指导,否则就会降低国家政策在不同地区的适用性。这就需要各高校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国家宏观政策要求做进一步的细化。(二)贫困大学生材料真伪难以认定针对如何鉴别贫困大学生并确定补贴发放的金额,高校主要根据当事人提供的生源地民政部门开具的证明文书及自己描述的家庭收入状况。然而,当前我国尚未建立起统一的诚信体系,部分大学生诚信意识不足且心存贪念,在申报过程中弄虚作假,出具的“贫困证明”并不能真实反

9、映其家庭的真实经济状况。而工作人员前往实地核实又不具有足够的可行性。此外,也有部分贫困生由于羞涩和害怕被嘲笑的心理,即使知晓自身符合条件,也不愿意主动申报,享受应有的政策补贴。这些因素从根源上大大增加了高校资助工作者对贫困大学生身份的认定难度。(三)贫困大学生心理情况特殊在大学这样一个充分彰显大学生个性、展现青年人风采的开放自由环境中,贫困生由于成长条件不及经济状况一般或富裕家庭的大学生,往往不能客观、准确地作出自我评价。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贫困大学生以往的生活条件十分有限,造成其知识面窄、信息量少,导致他们基础薄弱。加之高标准的学业追求让他们的精神更紧张,对学习成绩的提升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10、还有一部分贫困大学生自尊心较强,介意自己的贫穷被同学、老师嘲笑。另外,他们可能以他人之长比己之短,在比较后又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形成了严重的自卑心理,严重者可能发展成心理问题。中国精准扶贫发展报告的数据表明,贫困程度对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影响较大,并随着贫困程度加重而加重,主要表现在躯体化症状、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症状、恐怖和精神病性症状这6个方面,其中以人际关系敏感受到的影响最显著。此外,还有一部分贫困大学生认为出于帮扶目的给予他们的各项补助是理所应得的,甚至逐渐对这样的福利产生依赖思想。如果申请失败,就认为是不够公平,甚至对教师或学校产生不满。再加上原生家庭所给予的物质条件不够丰富

11、,也有可能导致贫困大学生对人生、社会的理解产生偏差。他们不但不为从国家资助政策获得利益而心存感激,反而将家庭的贫困归结为制度不健全、社会不公平,而不是从根源上思考如何去摆脱贫困,甚至还因此产生了仇权、仇富的社会敌对心理,又或者走向“金钱至上”的另一个极端。这非常不利于贫困大学生从根源上解决自己的贫困问题,也容易让他们误入歧途。三、高校资助体系的优化路径(一)高校层面中央颁布的贫困大学生资助政策是高校构建资助体系的宏观方向指导。各地各高校需在中央政策精神的指导下,再构建与本校相适应的资助政策,同时需切实将解决贫困大学生实际问题和解决贫困大学生的学习问题、思想问题相结合,实现贫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12、1.细化政策指导,完善资助体系国家的补贴政策不断更新迭代。从本校的实际情况着手,以学生为本,各高校应与时俱进,加强学习,并深入理解国家高校学生资助政策,不断完善以国家助学贷款为核心要素的多元化的育人助学机制。注重将资助体系引入资助工作者的工作考评机制,以有效调动资助体系工作者执行政策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高校应注意在国家、社会、学校、贫困大学生群体之间建立利益均衡的体系,以确保资助工作的整体水平和效益达到预期目标。2.加强动态管理,确保资助体系落到实处由于中央政策主要是宏观层面的统筹设计,难以做到细节上的面面俱到,各高校在开展帮困助学工作的过程中要实行动态管理,进行动态跟进,保证资助体系真正

13、惠及家庭确实有困难的学生。各院系要建立贫困生动态登记档案,记录贫困大学生在学校生活、学习、思想、工作等方面的情况,并随着贫困大学生活动内容和范围的变化,对贫困大学生的贫困档案进行更新和补充,准确判断贫困大学生的困难程度,保证资助政策关怀的是确实经济有困难的大学生。这样也可避免将各项补助措施过度集中于个别学生的身上,造成资源的过度集中,使每一位困难学生都有机会享受到国家的助学高校观点162就业与保障2023.6政策,最大限度地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真正体现资助工作的公正性。(二)高校资助工作者层面贫困大学生的经济困难只是造成其困难的原因之一,贫困大学生的问题更多的是一个多角度的综合性问题。因此,帮

14、扶贫困大学生的高校资助工作是一项综合性、服务性工程,资助工作者不能在观念上将其简单化为解决经济问题,而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突显人文关怀,注重奖惩分明人文关怀是一切教育形式成功的前提。资助工作的核心就是对贫困大学生进行人文关怀,鼓励他们追求积极的人生意义。所以,资助工作者应在工作中体现服务效应,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立足于解决贫困大学生的实际问题,同时考虑如何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贫困大学生经济问题的根源和成长经历可能对其价值观念产生极大的影响。高校资助工作者要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资助服务,就要从学生的角度思考个性化的问题解决路径,尽可能解决贫困大学生的问题,提升他们对高校资助工作的满意度。考虑到

15、贫困大学生固有的心理认知,帮困助学工作特别要注意保护学生的隐私,在工作中只能了解或公布政策要求公开的内容,对法律规定属于隐私的信息,要保密或部分隐藏,如以“*”替代或打上马赛克,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同时,为解决贫困大学生中普遍存在对金钱的理解问题,已不适宜继续使用过去空洞说教的方式,应从已经毕业的校友中,筛选出一些在逆境中成才的先进典型。用身边人的真实感人事迹,为贫困大学生树立学习的楷模、追赶的榜样。这样可以帮助贫困大学生在精神上脱离贫困,将“贫穷”从精神负担转变为奋发进取的源泉,努力成为社会有用之才。让惠民政策普惠贫困大学生,体现的是党和国家及社会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大学生在充分享受资助政

16、策所带来的益处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党和国家、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对他们也有积极的意义,并进一步领悟到其今后也能通过自己在大学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为自己和家庭创造经济价值,从而纠正其对金钱的认知偏差。当然,资助工作者不能一味地落实政策制度对奖励的规定,提高大学生对资助工作的满意度。而是要引入惩戒措施,让资助体系更公平、更好地发挥育人作用。对不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的个别贫困大学生,辅导员应第一时间进行引导、教育、批评,必要时扣发其部分助学金,督促其悬崖勒马。若屡教不改、情节严重,甚至可以免除其受资助资格5,并进行公示,以对其他贫困大学生做出警戒。2.树立学习信心,实现学有所成针对学习成绩欠佳的贫困大学生,高校资助工作者可在物质资助的基础上,指导贫困大学生发现不足产生的原因,找到与其学习基础相匹配的学习方法。同时,也可从在校贫困大学生中筛选出品学兼优的人物案例,鼓励学习困难的贫困大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从而提高考试成绩。高校资助工作者充分利用校园内的学习资源和人文氛围,帮助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学有所成,为毕业后走向社会工作岗位打好知识和技能的基础,并回馈社会。3.加强信念教育,鼓励自立自强在当今“消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