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道光萧条与太平天国时期通货膨胀内在关系研究.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580433 上传时间:2023-08-01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8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光萧条与太平天国时期通货膨胀内在关系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道光萧条与太平天国时期通货膨胀内在关系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道光萧条与太平天国时期通货膨胀内在关系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道光萧条与太平天国时期通货膨胀内在关系研究田牛(河北师范大学中国史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河北石家庄 )摘要:太平天国时期,清政府被迫实行财政赤字货币化政策,引发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通货膨胀。既有研究认为全国性战争是导致通货膨胀主要原因,甚至将清廷发行货币弥补财政亏空作为其腐朽反映。然而,从较长时间段观察以及与川楚白莲教起义时期清政府财政、货币问题对比后发现,太平天国时期通货膨胀具有较深层的历史原因。道光朝以来,因世界性白银减产造成用银国通货紧缩、经济萧条,进而引起财政危机。外患的不期而至进一步引发财政枯竭,在各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咸丰初年清政府已经陷入财政困境。太平天国起义的爆发仅是压断骆驼脊梁的最后

2、一根稻草。关键词:通货膨胀;太平天国;财政危机;道光萧条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明代之后,白银逐渐成为中国货币体系的核心,美洲白银供应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当世界性白银减产时,中国经济难以避免出现萧条。世纪初年,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爆发,引起世界性白银紧缺。受币材来源减少影响,清代经济再次进入不景气时期,史学界谓之道光萧条。在道光萧条作用下,清朝财政进入紧缺时期,国库存银日渐降低,应对突发事件能力有所减弱。不约而至的鸦片战争在军事层面打击清朝之时,将财政赤字进一步扩大,最终造成咸丰初年“国用不足”。伴随太平天国起义爆发,清廷财政短暂支撑之后即告枯竭。清政府在太平天国军

3、事进攻压力下,被迫将财政赤字货币化,诱发近代史上第一次通货膨胀。学界相关问题的既有研究多集中于道光萧条或咸丰朝通货膨胀的孤立讨论,探析时间相近的两个事件内在关联研究相对较少。道光萧条论述多集中于影响程度以及发生原因。李伯重指出道光萧条与气候变化存在内在关联。埃博拉火山爆发造成全球性农业减产,中国亦遭到波及。倪玉平采用关税为标准,指出道光萧条与关税收入的关系存在可疑。太平天国运动时期通货膨胀讨论多集中批判清政府掠夺式货币政策,或指责清廷货币政策对财政依附性恶果。然而,分析两者内在联系论著相对较少。大规模战争对通货膨胀诱发作用相对有限。例如,乾隆末期,川楚白莲教起义造成巨额军费开销,清政府通过财政

4、结余基本满足战争需要,物价基本维持稳定。因此,本文在梳理、总结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发现,道光萧条造成的财政困境引起社会危机、政府社会控制力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持续降低。当全国性战乱爆发后,清廷丧失在传统范围内调节财政危机的能力,被迫采用通货膨胀政策维持政权生存。李伯重:“道光萧条”与“癸未大水”经济衰退、气候剧变及 世纪的危机在松江,社会科学 年第期。倪玉平:清朝嘉道时期的关税收入 以“道光萧条”为中心的考察,学术月刊 年第 期。张国辉:晚清财政与咸丰朝通货膨胀,近代史研究 年第 期。彭泽益:十九世纪后半期的中国财政与经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年版,第 页。一、道光萧条下的短缺财政新航路开辟后,

5、伴随中外贸易扩大,白银逐渐取代宝钞成为主要货币。尽管明朝政府一度限制使用白银,但在经济规律作用下,白银成为宝钞强劲对立物,并最终取而代之。万历年间,张居正采用一条鞭法取代两税法,正式确定白银的官方货币地位。白银作为主要货币,标志着中国货币体系核心币材来源国际化,经济风险系数有所增加。作为贵金属,白银适应货币市场客观需要。然而,中国属非产银国,白银供应基本依靠日本和南美。随着日本幕府封门锁国政策的实行,日本白银流入中国总量有所减少,美洲白银成为币材主要来源地。崇祯年间,美洲白银输华数量减少,对中国经济产生消极作用。货币市场白银紧缺,造成“钞法大坏”。清承明制,清政府基本继承明代货币体系,经济风险

6、并未因政权改变而减小。恰如学界所言“国内货币供给量受制于国际市场货币金属价格的变化,无疑是经济持续增长的一大隐患”。世纪初,拿破仑战争爆发,西班牙受战争冲击被迫放松对殖民地控制,间接导致拉美独立战争,形成白银生产转折点。此后,拉丁美洲白银产量锐减,直至 世纪 年代才有所恢复。美洲白银产量短期内骤减引发全球性经济萧条,宗主国相对集中的欧洲首先产生反应。世界工业强国英国 年爆发全国性经济危机,揭开资本主义经济衰退帷幕。以 年为基期,英国物价在 世纪末开始上涨,年物价指数达到 的顶峰。南美独立战争爆发后英国物价开始下降,年物价指数降至 ,降幅超过 。以从中国主要进口商品之一茶叶为例。年,英国茶价约为

7、每镑 先令 便士先令 便士。年降为 先令 便士先令 便士。虽然鸦片战争后,茶叶出口有所扩大,构成茶价下跌原因之一,但经济不景气同样是重要因素。英国经济衰退必然引发政府对白银的渴望。当产量恒定之时,向外国掠取白银成为唯一手段,逆差较大的中国成为首要猎取目标。产地距离中国较近,单位价值偏高的鸦片作为替代白银的理想选择。当白银减产袭来之时,鸦片逐渐取代白银变成主要输华物品。年鸦片输华量超过 箱。在鸦片贸易作用下,中国白银开始外流,进一步加剧国内白银紧张。在国内存量、外来供应减少情况下,中国经济面临新的挑战。国际经济形势恶化之时,传统王朝晚期弊端进一步彰显。长期以来生产力的停滞和农业开荒潜力下降引起政

8、府、社会恐慌。在“生之者寡,食之者众,势必益形拮据”的情况下,“世纪一开始就是暗淡无光的,孕育和积累于上一世纪的种种社会矛盾演化为人口、财政、武备、吏治的种种难题”。川楚白莲教起义烽火熄灭虽然短时期内缓和了货币危机等社会性问题,但过量的财政支出将清政府最后的元气消耗殆尽。经济潜力缩小、生产力停滞下的人地矛盾与经济下行形成互动,冲击着清王朝的基础。生产力的缓慢发展和农业主体地位客观要求生产资料与人口相适应,即人口需要相对应的土地维持生存和再生产。政府在既有经济基础之上通过农业税方式实现财政均衡。当人少地旷之时,经济增长潜力得到持续发挥,形成经济繁荣和社会安定的盛世。人口持续增加超过土地承载力后造

9、成流民等社会问题,以及民众纳税能力下降,引起社会隐患的积累。从清前期到近代早期,尽管耕地面积持续增加,但增速始终落后于人口增长。当工业革命号角吹响之时,古老的中国和暮气日深的清王朝丧失自我革新的机遇,农业为主的经济体系试图通过最后的活力完善之时,却只能将更大的隐患拖安徽史学 年第 期刘巍、郝雁:一种有害的货币供给机制:不可控外生性 对近代中国 年的研究,江苏社会科学 年第 期。刘逖:前近代中国总量经济研究():兼论安格斯麦迪森对明清 的估算,上海人民出版社 年版,第 页。林满红:中国的白银外流与世界金银减产 ,中国海洋发展史论文集 第 辑,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 年版,第 ,

10、、页。赵尔巽等:清史稿,中华书局 年版,第 页。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年版,第 页。延,最终引起全面危机。随着世界性白银减产、鸦片输入,中国经济整体形势恶化。鸦片泛滥、白银外流、贸易逆差、银钱比价失调、农作物产量降低、物价下降成为困扰清政府重大难题。在各种因素因缘巧合作用下,世纪初中国白银价格持续走高,币制问题发生根本性变化,由传统的银贱钱贵转为银贵钱贱。嘉庆时期,川楚白莲教起义造成户部库存白银大量进入市场,暂时将银钱比价限制在官价以内。然而,强心剂的作用是暂时的,随着时间推移银价再次上扬。年,银钱比价超过官价达到 文,年为 文,鸦片战争前夕突破 文,年内涨幅超

11、过 。银价快速提高对社会、经济产生消极影响。清政府宣称银钱并重,实际执行重银轻钱政策。民间交易多使用制钱,交税时按照市价外加火耗等附加税兑换白银缴纳政府。这种税制客观要求银价在政府规定价格左右保持稳定,当银价快速提高时,居民纳税能力进一步降低,最终威胁国家财政。年,据给事中孙兰枝估计,年中江浙两省因银价上涨,制钱为标准的田赋负担增加 万余串,农民已是以“一年四月之粮,完一年之赋”。江西全省每千枚制钱仅可换“纹银六钱八九分至七钱不等”,“小民交纳赋税多系以钱易银投柜。按现在钱价计需制钱一千四百余文其中亏折亦甚,不无苦累”。年,直隶宁津县大柳镇“统泰生记”商店因银价提升,商人实际负担增加 以上。清

12、廷铸币以银为标准,银价上扬造成铸钱成本陡增。地方政府为减少亏空进一步减少铸造制钱,客观加剧经济萧条。年,各省督抚鉴于银价昂贵,“成本过重,奏准停铸”。为维持货币供应,户部要求各省“永远开铸,不致旋停旋铸”。福建等省指出“近年银价愈贵,若照部议开炉鼓铸,比道光四年亏折更多”,如根据中央要求每年亏损达 万串,超过财政承受能力。银价快速上涨的 年,全国多数省存在数量不等的欠税,极端者已达数百万两。户部统计显示,“安徽、山东各四百余万,江宁、江苏各二百余万,福建、直隶、广东、浙江、江西、甘肃、河南、陕西、湖南、湖北各积欠百余万、数十万、数万不等”。未能按章交付解款多达 省。历来富庶的江苏、浙江同样未能

13、及时征足税额,说明民众承担税负能力发生较大程度下降。年,江苏巡抚陶澍发现因银价骤涨,民众售米所得制钱换取的单位白银持续下降,已经呈现“多寡悬殊,情形拮据”的危机局面。在群众收入减少的前提下,地方官吏“催征更难”。银价增长已经“不单民商俱病,实有关碍国计”。更为严重的是,银价变化已诱发社会危机。湖南铸钱主要供应地方军队军饷。因 文制钱购买力仅相当于 钱白银,部分官兵“不愿多搭”制钱。巡抚嵩孚迫于形势,被迫将次年军饷中铜钱比重降为 以安军心。相对贫穷的陕西则“公私俱困”,部分民众被迫以妇女叉(钗)环缴纳赋税,财政已处于“以有定之帑金,供无穷之耗费”的危险处境。清朝陷入“艰窘之状,各省大略相同民生日

14、困,国用现在经费支绌已极”的交困之中。道光初年,户部银库存银由嘉庆二十五年()万两降至道光六年()万两,国家道光萧条与太平天国时期通货膨胀内在关系研究彭凯翔:清代以来的粮价:历史学的解释与再解释,上海人民出版社 年版,第 页。孙兰枝:江浙两省钱贱银昂商民交困宜清积弊(道光十二年闰九月十一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参事室金融史料组编:中国近代货币史资料 第 辑上册,中华书局 年版,第 页。席裕福、沈师徐辑:皇朝政典类纂钱币卷,(台湾)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 年影印本,第 页。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版,第 页。刘鸿翱:奏请缓办闽省宝福局鼓铸制钱事,道光二十三年六月二

15、十七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宫中档(以下简称“宫中档”),档案号:。杨端六编著:清代货币金融史稿,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年版,第 页。陶澍:奏为宝苏局洋铜不敷请筹款发典生息采买铜斤抵补事,道光八年四月初八日,宫中档,档案号:。嵩孚:奏报局铸钱文缺额请减搭兵饷并加买滇铜缘由事,道光四年九月十四日,宫中档,档案号:。王庆云:奏为银少价昂请以黄金红铜辅银三金并用事,咸丰四年八月二十七日,宫中档,档案号:。财政出现“费用不赀而逋赋日增月积,仓库所储,亦渐耗矣”的严峻局面。值得注意的是,此阶段清王朝内部大规模战事较少,而库存银数迅速下降,客观证明经济萧条和民众纳税能力的降低。龚自珍将社会形势形容为“富户

16、变贫户,贫户变饿者,四民之首,奔走下贱,各省大局岌岌乎不可以支月日”。冯尔康则将当时社会问题归结为:贫困者众多,民变频生、民间秘密宗教活动绵延不断、民间秘密结社盛行。继康熙萧条之后,道光年间中国经济再次进入不景气时期。与康熙年间不同,此次萧条发生于近代史的大门即将打开之时,具有较深的国际背景,传统的应对方式将难以发挥以往作用。同时,清王朝已从巅峰时期跌落下来,自身应对危局能力有所降低,在危机即将到来之际清政府执政能力面临巨大挑战。二、王朝周期律与鸦片战争共同作用下的财政亏空近代前夜的中国,技术对经济、社会结构,以至于国运具有较大影响。长期精耕细作和缺乏技术进步的小农经济在支撑康乾盛世之时,埋下嘉道中衰的隐患。在小农经济潜力耗尽、传统币制弊端在外力作用显现的历史背景下,经济萧条不可避免,最终导致国家平息内患与抵御外侵水平下降。从小农经济角度解释清朝兴衰具有一定可行性。康乾之时人口偏少、人均土地面积较大。乾隆时期开边为国家提供了更多的耕地资源。伴随开荒与屯田,人口逐渐增加,经济在恢复性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繁荣,形成康乾盛世。但与传统盛世衰退不同,康乾盛世生产力发展较慢,未能进入工业化,造成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