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模因论视阈下蒙古族史诗《江格尔》的英译.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581316 上传时间:2023-08-01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971.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因论视阈下蒙古族史诗《江格尔》的英译.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模因论视阈下蒙古族史诗《江格尔》的英译.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模因论视阈下蒙古族史诗《江格尔》的英译.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收稿日期:基金项目:第十批“中国外语教育”基金项目()。作者简介:王普聪(),男,内蒙古巴彦淖尔人,中级翻译,翻译硕士,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模因论视阈下蒙古族史诗 江格尔 的英译王普聪于天娇(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北京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教育学院,北京 )摘要:为了更好地对外传播中国少数民族典籍,丰富蒙古族史诗 江格尔 英译研究,采取模因论相关理论对 江格尔 英译开展研究。在概述模因论、江格尔 内容的基础上,梳理了 江格尔 英译本和英译研究的现状,对 江格尔 英译的模因复制 个过程进行了调查,进而对 江格尔 的文化模因英译策略进行了研究。在传递蒙古族异质文化模因时,应采取异化

2、为主的翻译策略,灵活运用异化和归化 种翻译方法。关键词:模因论;文化模因;江格尔;英译策略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引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文化通过翻译走向世界。中华典籍英译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典籍英译地位空前提高,队伍日益壮大,成果逐年增多 。在我国五千多年的灿烂文化中,少数民族文化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少数民族典籍是对外文化传播的重要译介对象。蒙古族英雄史诗 江格尔 与藏族的 格萨尔、柯尔克孜族的 玛纳斯 被学术界并称为中国“三大英雄史诗”。然而,与 格萨尔 玛纳斯 英译研究相比,目前关于 江格尔 英译研第 卷第 期 年 月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究

3、数量少,时间短,影响小。模因是文化传播单位或文化复制因子,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翻译则是模因跨文化传播的生存载体。鉴于此,本文从模因论出发,以蒙古族史诗 江格尔 英译作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模因复制过程在 江格尔 英译中的应用,同时探讨、总结传递 江格尔 源语文化模因的英译策略。模因论简述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试图从历时和共时的视角对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以及文化具有传承性这种本质特征的进化规律进行诠释 。年,牛津大学理查德道德金()教授在其 自私的基因()一书中最早提出模因()的概念,并把模因解释为

4、文化传播单位或文化复制因子 。任何一个信息,只要它能通过“模仿”而被复制,就可以称为模因 。模仿是模因的核心,模因往往被描述为“病毒”,它可以感染其他人的大脑或者传染到其他人的大脑中,而一个人一旦被这种“病毒”所感染,它们就会寄生在他的头脑中,在往后的岁月里,这个人又会将这种“病毒”传播给其他人或者他的下一代 。语言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和模因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并不断丰富,就是因为历代使用者不断模仿、复制与创新。如果语言不再为人使用和模仿,那么它必然走向消亡 。可以说,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模因。模因要通过语言进行跨文化传播,翻译责无旁贷。翻译是模因跨文化疆域进行传播的生存载体

5、,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交际活动。最早把模因论引入翻译理论研究的是切斯特曼()和威密尔()。切斯特曼详细讨论了翻译模因库中的 种超级模因():源语 目的语模因、对等模因、不可译模因、意译 直译模因、写作即翻译模因 。翻译研究是模因论的一个分支,翻译模因论指出,在翻译模因库中存在大量的翻译模因。一方面,每一种模因对以前的模因进行复制和继承;而另一方面它也会在复制和传播过程中产生一定的变异,在变异中求得发展 。江格尔 英译研究 江格尔 基本概况 江格尔 经过一代代蒙古族人民(包括江格尔奇,即演唱江格尔的民间艺人)传承至今,是蒙古族民间文学的重要成就,在蒙古族文学史、中国各民族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占有

6、重要地位。这部活态史诗产生于 世纪至 世纪上半叶的我国新疆卫拉特地区,后辗转流传于今俄罗斯卡尔梅克共和国和蒙古国西部等地。整部史诗由六七十部以上的独立诗篇组成,全诗长达十万多行,描述了在宝木巴地区以江格尔汗为首的十二名雄狮大将和六千名勇士,为保卫家乡和人民,同形形色色的掠夺者和奴役者进行英勇顽强的斗争并取得胜利的故事,深刻地反映了蒙古族人民的历史、现实生活、思想愿望和崇高理想 。江格尔 英译本在 江格尔 翻译史上,曾有零散的章节被译成英文,但一直没有一定规模的英译本问世 。目前,江格尔 共有 个英译本。年 月,由贾木查主编的 江格尔 英译本问世,填补了国内和国际 江格尔 英译的空白,为 江格尔

7、 在英语世界的推广做出贡献,带来新的活力。该译本以贾木查主编的 史诗 江格尔 校勘新译 为蓝本,考虑相对严谨,从原文本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出发,保证了 江格尔 英译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其他 个英译本分别是 年五洲传播出版社出版、何德修编撰的小说体 江格尔 蒙(胡都木蒙文)、汉、英对照本以及 年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吴松林主编的韵文体 中华民族文库蒙古族系列 江格尔(上下册)英汉对照本。本文英译研究基于贾木查主编的 江格尔 英译本。江格尔 英译研究 江格尔 最初产生于我国新疆,但“江格尔学”国内研究起步较晚,直到 世纪 年代才开始。至于 江格尔 的英译研究,年新疆大学单雪梅教授发表了 史诗 江格尔 在

8、英语世界的推介与英译本特色 一文,才拉开了 江格尔 英译研究的序幕。笔者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和万方数据(),以“江格尔 翻译或英译”为主要限定词在全库进行搜索后,共找到 篇文献,其中硕士学位论文篇,期刊文章篇(具体成果见表)。过去十年,国内关于 江格尔 的英译研究状况虽实现了零的突破,较之前有所好转,但研究成果数量仍然很少,值得学界关注,为本文研究留下了巨大空间。第 期王普聪,等:模因论视阈下蒙古族史诗 江格尔 的英译表 史诗 江格尔 国内英译研究成果一览表序号作者文献来源题目发表年份单雪梅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史诗 江格尔 在英语世界的推介与英译本特色 年张媛民族翻译 江格尔 翻

9、译研究综述 年方永霞天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文化翻译视角下蒙古族口传史诗 江格尔 英译研究 年包建华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功能对等理论下 江格尔 中文化意象的翻译方法研究 年冯海霞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丝绸之路文化背景下蒙古族史诗 江格尔 的对外传播 年刘雪婷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蒙古族史诗 江格尔 英译本比较研究 年 模因论视阈下的 江格尔 英译策略研究从产生之初,江格尔 经历了从口头传播到蒙古语书面记录再到汉译的转换过程,每一次都是源语模因的复制和传播过程。江格尔 英译是跨语言、跨文化的模因复制活动。弗朗西斯海利根()讨论了模因成功复制的 个阶段,分别为同化()、记忆()、表达()和

10、传播()。翻译过程同样要经历这 个阶段。原作是一个模因复合体(),负载着作者的思想、意图、文化背景和文本信息。首先,译者理解源语信息,成为解码者、被感染者、模因的宿主(),完成同化、记忆过程;其次,译者在大脑中搜索目的语的语言表达方式和目的语读者认知环境中的最近关联,用目的语对源语模因进行编码(即表达)和传播(如书本、相册或声音等);最后,目的语读者对译文进行解码(同化)、记忆,理解源语文本的信息,得到与源语读者相似的感受,成为跨越了语言、文化和社会的新模因复合体的新宿主 。实际上,译者从源语文本到目的语文本的翻译过程,也是一种模因“传播”过程 。江格尔 英译过程,就是将 江格尔 这一模因复合

11、体的各类模因传递给英语世界,为英语世界的读者理解和接受,使模因得以成功复制,从而传播蒙古族文化。【例 】在那黄金时代的初期,诸多佛门弟子传教世纪,一代圣主江格尔汗,降生在宝木巴圣地 。,源语模因“黄金时代”,在蒙古语意为“宝贝时代”。传说释迦牟尼的三千弟子将佛教传播到各地,从而出现“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景象,常被蒙古人称为“宝贝时代”。在译文中,译者以直译 脚注的方式,将其译为“:,”。这一模因复制是成功的。东西方读者的文化背景差异,使译者在复制源语模因时增加脚注来解释这一模因,这样的翻译方法也让“黄金时代”这一东方特色模因适应了西方文化环境,最后被国外读者所流传,并获得生存空间。不同民族在

12、文化、语言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源语模因在传播之后可能出现不被新宿主接受或因模因变异而无法得到传播的现象,这就是文化翻译中的异化和归化现象。江格尔 是一个模因复合体,蕴含着许多蒙古族文化模因。江格尔 英译的目的是为了让译文读者了解源语文化模因,复制和传播源语文化模因,尽量体现源语的“异质模因”。【例 】他叫来一个牧马老人,那人有十九个孩子,家口兴旺。他用烈酒把老人灌醉,将一条哈达向老人献上 。,源语模因“哈达”,是蒙古族、藏族人民作为礼仪用的丝织品,是社交活动中的必备品,用来表达敬意和祝福。译文中,译者没有直接将其译为汉语拼音“”,而是采取音译,保留了“哈达”的蒙古语发音“”,并添加脚注说明“:

13、北 京 工 业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第 卷 (,)”。这样的译文,一方面通过模仿,保留了蒙古语的发音和拼写方式,使译文读者了解蒙古语有别于汉语拼音的书写形式,从而更多地了解蒙古族文化;另一方面,通过脚注,帮助译文读者了解蒙古族的语音特点,有助于蒙古族文化模因的生存与传播。这样的例子在译文中还有很多,对于 江格尔中的人名和地名等文化模因,译者也采取了同样的方法。比如,“四岁的夏拉蟒古斯”(),“蟒古斯”在蒙古语意为“”。译者保留了蒙古语发音“”,并加以脚注说明“,”。同时,像江格尔()、红格尔()、宝木巴()等都保留了蒙古语的发音。模因的本性是在传播中如同基因一样,尽可能完全地复制自己

14、。这意味着译者在翻译中既要传达原文的思想内容,也要尽可能再现原文风格、文化等信息。这就涉及文化翻译的归化和异化问题。归化以目的语为归宿,努力使译文具有“透明、流畅的风格”,最大程度淡化原文的陌生感,而异化以源语为归宿,一定程度上保留原文的异质性,故意打破目标语的常规。【例 】他首先来到口外北京,从十万马匹中仔细寻觅,但合意者没有一匹,随后来到口内北京,从七万马匹中认真搜寻 。,上文中的“口外北京”和“口内北京”个文化模因是蒙古族特有的地名意象模因,如果不懂蒙古族文化,就很难理解这 个模因。实际上,在蒙古族历史上,“口外北京”和“口内北京”分别指“金朝首都”和“元朝首都”。因此,译者采取异化的翻

15、译策略并附以脚注,将其译为“:()”“:()”。通过异化的翻译策略,最大程度保留了源语文化模因,提高了模因的保真性和长久性。【例 】于是大力士蒙根希克希尔格吹响了大号,聚集了大万户,吹响了小号,召集了小万户 。,“万户”这 一 源 语 文 化 模 因 被 译 者 归 化 为“”,加以脚注“:,”。但是,笔者通过查阅资料发现,“万户”实则是元朝镇戍制度“万户府”的首领,是军事统帅。元灭南宋后,在前南宋地区推行镇戍制度,各地所设镇戍军,多以万户府为单位。实际上,如果联系上下文,也可以推测出万户在这里是指军事将领,意为大力士蒙根希克希尔格吹响号角,号召各大军事将领,准备作战,而并非译者翻译的贵族()

16、。因此,笔者采取异化策略,将其修改为“”,然后附以脚注“:,”。孙致礼 指出,世纪的中国文学翻译,将进一步趋向异化译法,核心就是尽量传译原文的“异质因素”,传达原作的异域文化特色、异域语言形式以及作者的异常写作手法。这一观点也适用于少数民族典籍作品的外译。译者在传播 江格尔 源语文化模因时,大多采用了异化的翻译策略,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文的异质性。对原作中大量存在的蒙古族计量单位,译者也是通过异化的方法将其进行传播,如“霎时跑出二十贝热之外”译为“,:()”,保留了“贝热”模因在英语中的原汁原味。但是,异化的使用也要有一定的限度,一旦译作中的异质模因超越译文读者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模因往往无法得到复制,模因传播也将终止。在此条件下,译者需要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对源语文化的异质模因进行调整和改造,使其更易于被接受。第 期王普聪,等:模因论视阈下蒙古族史诗 江格尔 的英译【例 】过了不过一个来月,乌仁玛梦见了黄斑蛇。一闻到肉的气味,忍不住就想呕吐 。,(),在蒙古族文化中,“黄斑蛇”是怀孕的象征。而英语中的“”通常与邪恶有关,指阴险狡诈的人或事物,与蒙古族文化中“蛇”的形象差别很大。圣经 中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