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编辑家孙犁对文学新人的培养.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581518 上传时间:2023-08-01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3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编辑家孙犁对文学新人的培养.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编辑家孙犁对文学新人的培养.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编辑家孙犁对文学新人的培养.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卷 第 期长 春 大 学 学 报.年 月 收稿日期: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重点项目()作者简介:施学云()男安徽桐城人教授硕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编辑家孙犁对文学新人的培养施学云(淮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 安徽 淮北)摘 要:孙犁既是著名作家 也是著名编辑家 革命根据地时期 孙犁热心于业余文艺作者的稿件编辑 出版文艺写作指导书籍 着力培养文艺通讯员和新人作者 新中国初期 孙犁扎根文艺周刊 这一边缘化的编辑岗位 坚守其独具特色的编辑理念 积极参与文学新人培养实践 培养出一批颇具影响力的工人作家和乡土文学作家 为新中国文学新人培养工程做

2、出了重要贡献关键词:孙犁 编辑 文学新人 培养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孙犁既是著名作家 也是著名编辑家 人们关注更多的是其小说散文创作 对其作为编辑家培养文学新人的成就并不了解 纵观孙犁的文学编辑生涯 他始终将报刊视为新人培养的“苗圃”默默扎根于边缘化的“苗圃”之上 淡泊名利 甘于寂寞 耗费了大量心血致力于文学新人的培养工作 不论是革命根据地时期以 论通讯员及通讯写作诸问题文艺学习 给 冀中一日 的作者们 为代表的对业余作者作品的编辑工作总结 还是“十七年”时期以 文艺周刊 为主要阵地进行的文艺编辑实践都对新中国文学新人的培养产生了重要影响一一、论论通通讯讯员员及及通通讯讯写写作

3、作诸诸问问题题:“三三种种素素养养”与与“四四条条道道路路”年 孙犁调到晋察冀通讯社 负责通讯指导工作 彼时各革命根据地都在广泛发展工农通讯运动 培养业余作者 晋察冀边区亦不例外 通过有效的组织和动员 工农通讯运动蓬勃发展 但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特别是业余文艺作者创作水平较低 根据地迫切需要出版直接辅导业余作者创作的专门书籍 在这种形势下 孙犁编写了 论通讯员及通讯写作诸问题 一书 铅印出版 专供通讯员阅读 孙犁对该书怀有深厚的情感“它不只是一本关于新闻工作的书 更主要的 它是一本关于文艺工作的书它是我在写作 文艺学习 一书之前 对我的文艺思想和文艺理论的一次初步的系统的检阅 在其中也记录了我在

4、那一时期的生活和感情”诚如孙犁所言 表面上该书面向通讯工作 但其实谈的都是文艺工作 从某种意义上说 这就是一本文学新人的入门指导书 从该书的字里行间不难发现孙犁培养业余文艺作者的各种思想观念 且该观念一直贯穿作家的创作与编辑生涯 深刻影响着新中国时期孙犁的文学新人培养实践 在 论通讯员及通讯写作诸问题 一书中 作者首先点明本书的主要内容是文艺通讯的写作问题 并且提出:“希望能运用一些文字的工农士兵大众 练习写通讯 在习作过程中 就会慢慢成功起来”世纪 年代 一批工农文艺通讯员经孙犁悉心培养与扶持 成长为知名作家 无不体现出早期这种思想观念的传承细读 论通讯员及通讯写作诸问题 后发现 与当时培养

5、文艺通讯员和业余文艺作者的主流话语不同 孙犁对文学新人培养的认知充满了浓郁的文艺色彩 虽然也强调政治的重要地位 但更多突出了文艺的基本规律、规则与技巧 以及作家文学心灵的觉醒 既有宏观的文艺理论策引 又有实务性的具体创作指导 而这也恰与孙犁一以贯之的文艺思想深刻关联 在孙犁看来 通讯员绝不仅仅是一个新闻工作者 更是一个文艺工作者 因此要怀有强烈的生命意识和人类意识“具备一个伟大的灵魂 充满对人类的热爱 多量的正义感”具体来说 孙犁认为 一个优秀的通讯员(文艺作家)应具备“三种修养”:政治的修养、行动的修养和文艺的修养 而“文艺的修养”的自我养成要坚持走“四条道路”即:学习世界经典作家作品、学习

6、世界成功的通讯写作方法、了解掌握一定的文学理论和经历充分的写作实践 分析其间的话语逻辑 可以发现孙犁的文学新人培养观念是开放多元的 他主张文学新人要做到理论、作品与实践的多重融合 特别强调“世界性”对文学新人创作实践的深刻影响 期望新人拓展文学视阈 在世界文学图谱中找寻文学创作的基本经验与方法 毋庸讳言 受当时革命战争形势的影响 孙犁的新人培养主张表现出了一定的理想性与超越性 这在当时的政治文化氛围中颇显得有些不合时宜因此很难取得明显实效 简言之“三种素养”说与“四条道路”论 构成了 论通讯员及通讯写作诸问题 这本辅导书的核心理念 不仅体现了孙犁的文艺思想与文艺理论雏形 也体现了作者关于文学新

7、人基本素质与培养路径的初步思考与探索二二、文文艺艺学学习习 给给 冀冀中中一一日日 的的作作者者们们:文文学学入入门门的的方方法法论论 年 冀中区效仿高尔基“世界的一日”和茅盾“中国的一日”写作运动 在根据地掀起了“冀中一日”这场声势浩大的群众性集体写作运动 编辑孙犁根据“冀中一日”运动中稿件采用情况写就区村和连队的文学写作课本“企图帮助作者们理解冀中现实及加强文学技术”油印一千册 次年更名为 怎样写作 从油印本改成铅印本出版 年春 该书由冀中新华书店出版 改名为 写作入门 当时孙犁删去了该书前四节和后六节的文字 年 上海文化工作社出版该书 更名为 文艺学习 给 冀中一日 的作者们 仍是删节本

8、 孙犁颇感遗憾 一直寻找访求最初的油印本 试图恢复原貌 年 孙犁在与好友康濯的闲谈中 得知其保存了油印本 孙犁倍感欣慰 据此将收藏本作了修改 尽量保持油印本原貌 年由作家出版社重印出版孙犁认为 一件好的作品都具备“六要素”即思想内容、题材、知识、形象、文字语言和历史意义 其中“作品里的思想内容是作品的心脏 作品的有无生命、生命的长短决定在这一点 这种思想内容 给读者一种行动的力量和前进的方向 好的作品使人向上 加深人的正义的勇敢的感情 使人的心灵纯洁 见地宽广远大 作品能具备这样的思想 便成了对人类有益的劳作”“六要素”说 既是小说家孙犁基本文艺思想的体现 也构成了这一时期编辑家孙犁文学新人培

9、养实践的主要思想 基于此 孙犁在这本文学入门书中围绕“六要素”对新人作者进行了具体翔实的创作指导 一方面 孙犁受鲁迅影响极深 对鲁迅的短篇小说艺术情有独钟 他在该书中大量列举鲁迅 鸭的喜剧 兔和猫 故乡 药 明天 阿 正传 孔乙己 等作品中的艺术描写特色 进行细读分析 为新人尝试创作提供了范例 另一方面 孙犁针对投稿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对症下药 详细说明文学创作中形象、心理、自然、语言描写 以及概括、组织材料、选择主题等基本方法 为新人不成熟的创作开出药方 如孙犁针对业余文艺作者无法深入人物内心的生活、怯于心理描写的通病 指导新作者不仅要着眼于人物行动的外面描写 还要把目光投射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10、在时代的剧烈变动中细致观察人物的出身、生活及其观念认识“了解人物的心理 正确地描写 帮助表达那人的性格”针对业余文艺作者耽于自然景观叙事、削弱人物事件描写的问题 提出应“恰当写景”切忌造作 绝不能简单依据个人喜好和偏爱进行景观叙事 必须紧紧围绕作品中的人物来组织 一切景观叙事都必须“顺应作品里人物的行动和事件的发展 写出人物对景物的感受”针对业余文艺作者写作语言贫弱芜杂的症结 孙犁呼吁摒弃“坏的语言”建立一种真正丰富的纯粹的语言 也就是“好的语言”而“好的语言”必须具备“六个特点”:明确、朴素、简洁、浮雕、音乐性、和现实生活有紧密联系 因此 新人作者只有选择“好的语言”“选择那些明确素朴的、简

11、洁浮雕的 也如同农民选择好的种子 那样他才有希望使禾苗丰收”针对业余文艺作者概括能力较差、记事空洞简单化的窠臼 孙犁教导新人作者要长 春 大 学 学 报 第 卷“熟悉现实生活”克服自然主义的影响 只有“作者感情灌注在所写的事件里”才能具备创造“典型”的能力 同时要经常研究一些名作的结构、章法和形式 锤炼语言组织能力 孙犁为新人开出的药方细致入微、亲切生动 深受业余文艺作者的欢迎除了结合具体作品探讨文学创作的入门技巧问题 孙犁还在该书附录的 怎样体验生活 和下乡同志们的通信 两文中重点谈论了文学新人如何体验生活、深入生活的话题 当时 晋察冀边区一些业余文艺作者认为自己有生活 但缺乏用文学表现生活

12、的能力 以至无法安心工作、想转岗当文艺干部 针对这些作者的苦恼 孙犁以苏联小说 恰巴耶夫 的作者富尔曼诺夫为例 劝诫他们不能为了写作而写作 要认识到“体验生活和写作就是浑然一体的东西”不能停留于生活的表面“必须体验到时代的总的精神 生活的总的动向”同时 针对一些专门从事写作的新作者自认为有文学修养但“没有生活”的状况 孙犁引用外国作家乔治桑与福楼拜的创作体会 劝诫他们要把身心完全沉浸在生活和工作里 下乡认真体验生活“工作时忘记自己是一个记者、诗人 也不去瞩望将来那伟大的著作 才能够沉到生活的海底 飞跃到工作的山林”可以看出 孙犁的话语表达总体上较为文学化 切中肯綮又体贴入心 毫无苛责轻视之意

13、容易获得文学新人的信赖与认同 这里 孙犁的解答已触及文学新人如何处理“业”与“余”关系的矛盾问题 而这个问题在五六十年代文学新人培养实践中成为显性问题引发了以“夏可为的来信”为代表的众多事件 也引起了茅盾、赵树理、周扬、沙汀、刘白羽、公木等一众名家的关注与批评 以致于该问题被彻底政治化 对文学新人的成长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不过孙犁的解答方式比较平和 不似后来某些老作家那么斩钉截铁、咄咄逼人需要指出的是 文艺学习 给 冀中一日 的作者们 这本编辑手记虽然写于 世纪 年代但因其亲切生动的语言特点、循循善诱的散文化风格 以及通俗易懂的叙事方式备受读者青睐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多次重版 影响了一批

14、文学新人文学观的构建和创作风格的形成 所谓文无定法 孙犁不太赞成人们把这本书视为创作技巧辅导的入门工具书 但却抵挡不住文学新人的热情 不少青年作者将其奉为圭臬精心阅读 钻研为文之道 据作家罗维扬自述 正是 年在大学期间读到孙犁的 文艺学习 才被引进文学创作的大门 作家韩映山则深情回忆道:“当时 我以为读了这本 文学入门的书之后 幻想着写作很快就会入门了呢!”三三、文文艺艺周周刊刊:文文学学新新人人培培养养的的主主阵阵地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孙犁在 天津日报 副刊任副科长 负责二审 后来孙犁辞去行政职务只保留 天津日报 编委身份 继续为 文艺周刊 审稿 虽然没有终审权 但报社同仁之间彼此尊重孙

15、犁看稿选稿的意见非常重要 领导一般不干预 正是由于孙犁在 文艺周刊 具有较大的编辑话语权且与新作者稿件直接见面 因而主要承担起了培养文学新人的重任 逐渐培养出一批知名作家 如天津工人作者阿凤、滕鸿涛、董迺相、郑固藩、崔椿藩、魏锡林、万国儒、张知行、杨柏林等 农村题材的新人作者刘绍棠、从维熙、韩映山、房树民、庞亚民、吴梦起、李克明等 较之于其他老作家 孙犁默默耕耘于 文艺周刊 这份边缘性的地方期刊 培养文学新人的成绩反而更加显著 尤其在津冀地区文学新人群体中声誉显著 刊物也因此产生了持久的文学影响力 这也是后来有人误以为孙犁是 文艺周刊 主编或负责人的缘故之一(一)编辑理念一是“苗圃”论 孙犁在

16、 我和 文艺周刊 一文中有非常清晰地表述:“文艺周刊 应该永远是一处苗圃 就是说 应该着重发表新作者的作品 应该有一个新作者的队伍”在孙犁看来 这块“苗圃”是流动的 一旦新作者成了名作家 就要离开“苗圃”再重新移栽“新苗”文艺周刊 不依靠名家 不追逐名作 始终担负着“育苗”这一基础性工作 应该说 孙犁的这种认知不仅是当时文学新人培养的集体组织动员 更是作家自革命战争年代以来长期从事文艺通讯与编辑工作的自觉选择与主动实践 孙犁将 文艺周刊 视为培养文学新人的主阵地 并将其打造成一股源源不断的活水 持续输第 期施学云:编辑家孙犁对文学新人的培养出文学新人 他始终坚持以培养文学新人为己任 不因培养出名家而自傲乃至停滞不前 亦不会借助自己培养出的名家招徕名气或壮大声势 而是始终热心于将版面留给急需培植的新人作者 这也是 文艺周刊 这块边缘化“苗圃”能够培养出一批批新作家的重要原因孙犁倡导刊物应与新人作者建立“一种亲密的家庭的关系”“编辑要知道作者在这一时期生活和工作的全部情况 来研究他在文学上所达到的反映 对作者的生活和经历 要具备充分的同情心 才能看出作品的优点和缺点”孙犁非常珍视“新苗”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