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浅析越地刺绣及其艺术特色_胥筝筝.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581724 上传时间:2023-08-01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51.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越地刺绣及其艺术特色_胥筝筝.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析越地刺绣及其艺术特色_胥筝筝.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析越地刺绣及其艺术特色_胥筝筝.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年6月第3期浅析越地刺绣及其艺术特色胥筝筝1,郑宪恒2(1.绍兴文理学院,浙江 绍兴312000;2.釜庆大学,韩国 釜山48513)摘要:越地刺绣历经千年的历史沉淀,承载了越地深厚的文化底蕴,其技艺融会贯通,每件绣品在传承古朴中彰显经典时尚。文章通过查阅地方志、档案、著作、论文等相关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梳理有关刺绣的研究成果,厘清越地刺绣的历史和当今发展;通过实地考察浙江上虞文化艺术展示馆、非遗馆,以馆藏绣品实物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越地刺绣针法细腻流畅,序中求变,图案以写实见长,层叠蜿蜒,肌理感强,色彩明快艳丽,不失文雅的艺术特征。对越地刺绣的研究,能够丰富和完善我国传统非遗文化的研

2、究,为其在当下的传承、发展和创新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关键词:越地;刺绣;艺术特色;针法;图案;色彩Doi:10.3969/j.issn.2095-0101.2023.03.011中图分类号:TS9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0101(2023)03-0035-03收稿日期:2023-05-06基金项目:2020年绍兴市哲社(135D036)第一作者:胥筝筝(1987),女,山东济南人,讲师,研究方向为服装设计与服饰文化。越地刺绣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其在不断借鉴、吸收、改革与创新中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风格的艺术。越地刺绣应用范围广泛,从绣衣到抱枕、台布、挂件、钱夹等生活用品

3、,是人们审美意识和民俗情感得以传达的重要手段,也是当地人用以装饰服饰、美化生活、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独特的地域风格和艺术特征。1越地刺绣概述越地刺绣是指在越地发展变化而来的刺绣技艺,是越地、宁波等古越地区流传下来的一种民间艺术,是越地劳动人民智慧的再现,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同时作为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地人民生活和精神的寄托和向往。本文以越地刺绣为研究内容,通过查阅地方志、档案、著作、论文等相关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梳理有关刺绣的研究成果,厘清越地刺绣的历史和当今发展,并结合实地走访和访谈调研当地刺绣艺术馆,以馆藏绣品实物为研究对象对越地刺绣及其艺术特色进行研究。希望通过本研究,在

4、广度上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越地刺绣技艺和艺术特色,在深度上能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越文化研究。2越地刺绣针法越地刺绣的线材使用丝质的普通丝线、金银线等,其中金银线包括丝质纯金线、纯银线和仿金线。这些线材在使用时,将这些丝线进行不同程度的等分,从而达到想要的艺术效果,当然也有的用整根丝线直接刺绣。刺绣在绣制时,以充分表达对象的象形造型为主,不过分强调哪种针法,而是根据所绣制对象的不同,会采用钉、垫、贴、拼、缀等多种针法。钉金绣在运针技法上与钉线绣有相似之处,都是用绣线在绣面上盘出图案,用另一种同色或异色细线垂直固定盘线的一种针法1。刺绣中的钉金绣相比其他绣种而言极为讲究钉金间距,钉线距离通常为11.5分

5、(约为3mm),针线长度距离都有明确规定,这种距离长短正好,充分体现了艺人们以物取样的哲理。其制作方式均是以单根或两根金线或银线作为一组缠绕于图案的边缘,并钉在面料上,在绣线的选择上,根据金银线的粗细依次为2至12不等,数值越大则绣线越粗,在绣制时的难度越大。通过观察馆藏绣品实物发现,在使用时一般2根为1组钉1针,即为双金,组与组之间钉线针迹相错,这样图案的边缘更为突出,装饰性更加强烈。如图1所示的上虞文化艺术展示馆收藏的喜上梅(眉)梢童袜,其大部分针法为平绣,绣品中的部分图案运用了金线绣,可以从图中看出,该针法金色装饰效果明显,使得普通的绣品更显高档。图1童袜分析与探讨352023年6月第3

6、期钉金绣在辽代史料中已有记载,也有“金线压”“金条压绣”“缚绣法”等称呼,其是在盘金绣的基础上,用金线或银线绣制整个图案。在绣制前,先将所使用的金线缠绕于金线柱,空出两头,合并并回旋。绣制过程中,用短衔针将色线横扎于金线,将金线线头拉下藏在背面,线头固定好以后,先用彩线绣出所设计图案的基本形状,再用捻金线勾勒图案轮廓,针距间隔23mm,行距之间注意钉线针迹的间隔,从边缘处开始由外向内回旋绣满整个图案。该针法所绣制的图案绚丽辉煌,装饰效果极强。除此之外,在调研中还发现有些绣品运用了抽纱针法。抽纱是一种由国外引进来的刺绣工艺,有的地方称之为花边,有的地方称之为抽纱。其主要是运用棉布或亚麻布等材料,

7、根据已经设计好的图案造型,将部分花纹的经或纬线抽去,并且加以装饰美化,形成镂空、透视的一种装饰图案。在调研中发现,如图2所示的上虞文化艺术展示馆收藏的蟾宫折桂笔袋就运用了抽纱针法,其绣工精细,色彩艳丽,形成了虚实相见间的艺术效果。图2笔袋3越地刺绣图案从越地刺绣艺术馆、鄞州非遗馆所藏的绣品实物中不难发现,馆藏的每一件绣品小到随身携带挂件、手机套,大到墙上的挂饰及服装,涉及到的图案题材较多,有植物、动物、器物、几何、人物、文字等,植物类主要以生活中喜闻乐见的花草为主,通过考察了解到这类题材的图案最为常见,除了植物类,吉祥的动物题材也是当地刺绣的主要题材,详见表1。越地当地手工艺人在进行刺绣绣制时

8、,会根据绣品的使用对象来选择合适的图案题材,如儿童绣品中的图案多以蔬果为主,新婚女子的绣品中则使用牡丹、莲花、龙、凤等一些美满幸福的主题,宗教祭祀的绣品中主要使用文字、铜钱、如意等。无论是植物、动物亦或其他题材,不管图案大小,多采用曲线造型,在绣制时通过变化曲线长短或粗细或数量多少来表现图案。组合图案中图案之间的连续性很强,二方、四方连续,常用对比与统一、节奏和韵律的形式美法则来描绘历史故事、人物典故、生活场景及一些富有程式化特征的团花。图1展示的童袜作品是当时一位外婆送给小宝宝的周岁礼物,作品以喜上梅(眉)梢为主题,以梅花和喜鹊等喜闻乐见的题材为主,十分朴实,寄托了长辈对子孙的爱。如图3所示

9、为上虞文化艺术展示馆收藏的镜帘绣品。该作品整个构图为椭圆形,作为一件生活实用品,其上刺绣有金玉满堂(延年益寿)文字图案,整个作品构图饱满,文字居中,上下左右各绣有不同大小、层次渐变的花卉、孩童、动物等形象,刺绣技艺精致,色彩丰富艳丽,寓意着美好和吉祥。表1刺绣图案题材刺绣上的图案造型,通过具象写实的艺术手法,保留原有创作对象的本质特征,对原有的造型进行层次处理。刺绣将粗细、股数、捻数不等的金银线反复绣制,使绣品摸上去凹凸不平,并辅以垫金绣等针法,使绣品表面产生强烈的肌理感,从视觉和触觉上丰富了被塑造物体的造型特征。这种以绣线勾勒出的图案肌理,加上细腻流畅、序中求变的针法,使原本写实的图案造型层

10、层叠叠、栩栩如生。图2展示的绣品笔袋蟾宫折桂是一件半成品,是清末民初父母给男孩读书所使用的,挂于腰间,整个绣品非常饱满,层次丰富,肌分类纹样题材组织形式植物类花草(腊梅、兰花、菊花、牡丹、莲花、桃花、海棠)、蔬果(葫芦、佛手瓜、莲藕、柿子、仙桃、葡萄、石榴)、树木(竹、松)与动物组合动物类龙、凤凰、鸳鸯、蝴蝶、蝙蝠、仙鹤、鹿、喜鹊、锦鸡、梅花鹿等与植物组合器物类古钱、太极图、祥云、如意、宝相花、宝鼎、宝瓶、暗八仙与 人 物、植物、几何组合几何类盘长纹、回纹与 植 物、动物、文字组合人物类神话传说刘海戏金蟾单独,或与动物、器物组合历史典故三娘教子戏曲故事刀马旦宗教信仰观音、老寿星、童子文字类福如

11、东海、福、寿、益寿延年、金玉满堂、囍、卍单独,或与动物、植物组合图3镜帘分析与探讨362023年6月第3期理感强,绣品以文人孩童等人物形象为主,辅以瓜果花卉,用美好吉祥的图案祈祷男丁能够读书中状元,读书为官。此外,刺绣图案造型有时也会打破传统的思维界限,求新求异,打破时空的限制和比例协调的约束。如以四季花卉为主题的绣品,打破时令节气,在描绘自然的同时又发挥了创作者无尽的想象。这些鲜活的图案,是当地女子心灵手巧,女红技艺精湛的体现,她们运用一针一线将日常生活中的不同花草、鸟兽、人物等图案绘制得栩栩如生,活泼灵动,这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造型各异的绣品广受人们的喜爱,并流传至今。4越地刺绣色彩色彩

12、对于刺绣而言非常重要,不同的色彩组合可以强化刺绣作品的视觉美感,另外色彩因自身的物理特性会刺激人的生理感官,从而形成特定的审美心理2。刺绣喜用艳丽的色彩来表达图案内容,根据绣品用途不同,使用的色彩也有差别,大部分绣品色彩强烈而浓艳、鲜明而大方,也有少部分绣品色彩清新而淡雅、朴实而真挚。从馆藏越地刺绣的色彩来看,用色首先是通过用线来体现的,追求不同表现效果也在于用线3。刺绣所使用的普通丝线的色彩一般为灰绿色、豆沙色、熟褐色、土黄等中性色,除绣线本身色彩外,在用色时比较注重绣品底布和图案间的互补关系,有的用色相对较单纯,以少量的色彩表达丰富的内容,其中最为常见的为暖色调的使用,即底布为铁锈红、深红

13、、深蓝、咖啡色、墨绿色、黑色、赭黄等深色系,上部绘制与其形成对比的小面积绿色、紫色等强烈、大胆的配色,更加突出了图案造型、工艺技巧的变化,以及图案内容的表达。这种崇尚光鲜华丽、艳丽明快的色彩观念,“有绣巧之美、无粗拙之态,此亦民性指自然流露也”4,符合浙东人聪慧精明、疏阔率真的性格特征。如图4所示的是上虞文化艺术展示馆收藏的一件童帽。该件作品色彩鲜艳夺目,整个色彩以红色系和蓝色系为主,由大红色、玫红色、茄紫色、绯红色、宝蓝色、天蓝色、浅绿色、粉绿色、嫩绿色、赭黄色、淡黄色、鹅黄色等组成,补色的运用恰到好处。该色彩的运用更能赢得孩童的喜欢,色彩醒目也能够很好地识别儿童,同时这种大胆的配色也正是体

14、现了我国传统色彩理论的运用。色彩作为视觉语言在该件作品中得到较好体现。图4童帽除了使用最为常见的暖色调,越地刺绣还会使用灰绿、石青、灰色等冷色,用于表现清淡雅致的仿古绣。这种色彩搭配方式的应用,超越了传统的色彩认知和时空界限,取之于自然又超越自然,展现了刺绣用色的另一面文雅含蓄。如图5所示为非遗馆所藏的凤穿牡丹绣品。该绣品大量使用冷色调,不同于其他刺绣对艳丽色彩的追求。但总体上,刺绣用色主要还是鲜艳华丽的,依靠把金银线钉牢的绒线的不同色泽来表现物的颜色、明暗及其特点,获得富丽堂皇、光彩夺目的视觉效果5,如图6所示的非遗馆收藏的岁寒三友绣品以竹子、梅花、松树为设计主题,其背景均采用明度彩度不同的

15、金黄色,富有明暗、渐变的艺术效果,使得整幅绣品呈现出文雅的特色。5结语越地刺绣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越地文化艺术的重要载体,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从设计艺术学角度来看,越地刺绣将传统刺绣与地方特色绣结合,创造出细腻流畅针法;在图案上,通过感性的形式语言,以满足基本实用功能为前提,充分利用不同的图案形象和故事内容,结构饱满;在用色上,越地刺绣强调鲜艳夺目的艺术效果,经过民间艺人的加工创造,表现出明快艳丽的色彩特点。通过对刺绣艺术特征的探究,挖掘越地刺绣针法、图案、色彩的艺术特征,为丰富和完善我国传统非遗的研究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同时,开展越地刺绣艺术的研究,为当地文创产品设计提供了更好的发展空间。参考文献1于颖.明代顾绣针法技艺探析J.丝绸,2010(5):47-51.2孙玉琴.侯马刺绣的美学意蕴J.文化学刊,2016(8):85-86.3张蕾.中国刺绣M.福州:福建美术出版社,2007.4左汉中.中国民间美术造型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6.5丁佩.绣谱(中华生活经典)M.北京:中华书局,2012.图5绣品凤穿牡丹图6绣品岁寒三友分析与探讨3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