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新媒体新业态NEW MEDIANEW SITUATION 王宇全媒体语境中文化传播和主持人实践的创新空间节气长城创作研讨会综述摘要:综观当下的文化类节目,将创作视角聚焦于世界文化遗产长城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十四节气的融媒体节目节气长城书写下创新性和典范性的注脚。时逢中国人民广播事业第一位男播音员齐越先生百年诞辰之际,来自学界和业界的多位专家学者以节气长城为切入点,围绕全媒体语境中的文化传播及主持人实践进行了富有引领意义和启示价值的阐述,本文对此进行了梳理。关键词:全媒体语境文化传播主持人实践 节气长城近年来,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为坐标原点,涌现出一系列蕴含深厚文化底
2、蕴、彰显鲜活时代精神的文化类节目,多元的题材、丰富的形式构筑成隽永瑰丽的媒介景观,汇聚成一股流淌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深沉而持久的精神力量。综观当下的文化类节目,将创作视角聚焦于世界文化遗产长城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十四节气的融媒体节目节气长城书写下创新性和典范性的鲜明注脚。节气长城是由敬一丹主持、央视频制作播出并面向全网推送的一档融媒体系列节目,于 2021 年霜降节气首播,历经一年,播出全部 24 期。长城与节气融合而成的时空感与诗意感,为不同平台用户带来独特的视听体验和审美感受,节目首创的在长城实景讲述二十四节气的呈现方式和表达样态引发业界和学界广泛关注。时逢中国人民广播事业第一位男播音员齐越
3、先生百年诞辰之际,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和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百年中国播音史”联合举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拓展全媒体传播空间节气长城节目创作研讨会”,来自学界和业界的多位专家学者以节气长城为切入点展开了深刻而系统的学术研讨,为全媒体语境中文化类节目创作和主持人实践提供了富有启示意义和参考价值的学术洞见。一、守正与创新:文化自信视域下文化类节目的价值引领与创新空间“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我们擘画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新蓝图。基于对文化自信的深刻理解,多位专家学者围绕“文化类节目的价值引领
4、与创新空间”展开了既有理论深度又有现实关切的探讨。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张树庭教授在致辞中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我们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敬一丹是活跃在传媒业界一线的实践探索者,由敬一丹团队创作的节气长城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积极探索,是坚持文化自信的优秀案例,是把科研和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生动示范。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所长、语言文字应用主编刘朋建在致辞中谈到,节气长城以有声语言为载体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祖国大好河山,全方位展59TV RESEARCH电视研究2023年第3期(总第400期)现了有声语言传播多维度的内在价值和多向度
5、的时代价值,为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高质量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创造了成功的范例。在研讨会的主旨发言环节,国家督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百年中国播音史”首席专家、节气长城总策划姚喜双教授认为,节气长城实现了节气与长城的深度融合、大屏和小屏的完美结合、知识和文化的有机结合。无形的节气是从时间角度给空间以冷暖和温度,有形的长城沉淀了时间。当节气驻足长城,当长城遇到节气,就触发了新的灵感和创意。小屏端播出的节气长城在拍摄过程、制作标准、整体呈现方面依照大屏节目的思路进行创作,这种大屏和小屏的内在结合正是全媒体意识的动态展现。此外,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6、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于一体的内容谱系也使得节目呈现出百科全书式丰富厚重的基本面向。节气长城创作团队体现了历史主动,体现了“六个坚持”,体现了高质量发展,为新时代新征程文化类节目内容创作提供了可供参照的优秀范本。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主任俞虹教授认为,节气长城将创新渗透于创作进程中的融合性理念是节目实现创新和突破的根本所在。这种融合性理念首先体现在将中国地标性的自然人文景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标识相融合,通过节目的立体呈现和主持人的动情讲述,让节气“行走”在长城上。在人与自然的融合中,人们以节气的名义阅读历史,了解中国文化。由此,节气长城在内容创作与传播方式上实现了超越,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
7、化传承发展、创新传播的标杆。节气长城让大众看到了大融合的魅力,昭示了专业性在全媒体创新传播中的核心地位和不可替代性。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电视中心研究员时统宇认为,节气长城讲述“天人合一”的中国故事,是一种触摸中国哲学高度的媒介实践。高质量精品化的文化节目对中国电视可持续发展是不可或缺的,主持人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深厚的人文积淀为其在镜头前的讲述提供了内在依托,节目因此具有令人感同身受的共情力,这种内在的优势具有不可复制性。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中心主任张同道教授认为,节气长城展现了丰富的意象,和厚重、温润的人生体验。节目化情入景、情景交融,美妙灵动地呈现出中国美学的具体样貌。
8、与其他传递二十四节气知识的节目不同,节气长城展现出强烈的个人体验和人格化特色,为更为通透、更有品质、更接地气的文化节目创作提供了全新思路。60新媒体新业态NEW MEDIANEW SITUATION二、融合与互动:社交媒体情境中融媒体节目的内容取向与传播策略时下,种类繁多的社交媒体已经深度嵌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不同侧面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对于文化类节目创作者而言,作为创作语境和传播语境的社交媒体也成为贯穿其策划、构思、创作和传播各个环节的基本考量因素。节气长城正是依托于社交媒体情境策划和创作的一档融媒体属性的文化类节目。研讨会上,节气长城主创代表围绕节目的创作缘起、创作理念、创
9、作思路等要点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享。在此基础上,聚焦于“社交媒体情境中融媒体节目的内容取向与传播策略”的议题,专家学者们分享了学术思考。节气长城主持人及总策划敬一丹在主题发言中着重分享了节目的灵感来源、创作思路和创作主张。在节气长城的创作呈现中,敬一丹结合自身阅历并充分运用其作为主持人的核心能力运用资讯能力、理解受众能力、生发话题能力、镜头呈现能力,确立了“以接近的方式说天说地、以个性的方式说人”的创作主张。通过分享“九个为什么”,生动讲述了创作主张的实践过程,回顾了节气文化传播链条:“微博书音频小屏视频电视大屏”。敬一丹认为,全媒体时代,文化传播有更大的空间和路径可以探索,文化传播大有可为。中
10、央广播电视总台视听新媒体中心陈旻简要介绍了节气长城的创作特色和传播策略。陈旻认为,节气长城是一档在中视频赛道脱颖而出的精品IP,节目在央视频累计播放量 1200 万次,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全媒体矩阵中的曝光量达到 3000 万次。节目实现了“小屏返大屏”,重新剪辑制作后的大屏节目于2023 年 1 月 26 日至 2 月 2 日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科教频道地理中国栏目播出。谈及节气长城遵循的创作理念,导演王道道将其概述为真实、高效、立体。作为一档实景拍摄节目,节气长城首要的工作即是动态捕捉和真实呈现不同节气的时空特征和情境氛围。在导演的总体部署下,通过摄像团队的画面记录和录音团队的实时声音采集,观
11、众可以直观、沉浸地感受到更立体、更真实的景象,感受到节气的生发和流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节气长城文案策划王宇首先回顾了节气文化传播实践的多元媒介文本。他认为,不同媒介场域下属性各异的媒介文本决定了相应节气文化传播实践的书写方式和创作思路。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交融,具有中国气质的时间符号和空间符号的交织,使得全媒体语境下的节气文化实践有了更广阔的创作空间。结合节气长城时空书写的空间向度、时间向度、文化向度,王宇进一步阐释了文案策划遵循的基本思路,即选取一系列富有人文质感、饱含生活气息、传递艺术美感的典型场景、典型气象、典型物候、典型符号等作为节目的基本内容单元。长城亲切可感的
12、气质、仪式感和日常感兼而有之的节气面貌,通过主持人敬一丹充满代入感的讲述得到了生动呈现,节目的人文品格也在时空书写的过程中被立体熔铸。主创代表的创作分享结束后,多位专家学者进一步总结了节目融媒体创作的典型特征,并就节目彰显的传播互动策略进行阐释和分析。作为节气文化节目创作者和国际传播研究者,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张龙教授认为,节气长城通过故事和习俗所承载的集体记忆建构出仪式感,展现的丰富资料和多元叙事视角使节目显现出较强的服务属性,主持人娓娓道来61TV RESEARCH电视研究2023年第3期(总第400期)的讲述契合了新媒体的伴随属性和沉浸属性。三、变迁与拓展:媒介转型背景下主持人实践的场域
13、变迁与空间拓展从 1980 年 7 月 2 日央视观察与思考栏目首次出现“主持人”称谓开始,作为电视媒介人格化符号的主持人群体已经走过了 40 余年职业化的实践进程。40 多年来,主持人群体记录着时代变迁,映现出社会心理。进入到社交媒体时代,伴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变迁,大众的媒介消费方式被改写,主持人实践的创作场域也显现出不同以往的融合性特征,其实践的内在逻辑、创作手段、话语策略等维度在不同程度地完成革新。作为一档融媒体特质鲜明的节目,节气长城不仅实现了节目层面的创新书写,主持人敬一丹在节目中呈现的表达更为全媒体情境下的主持人实践提供了可供分析的融媒体主持文本。基于此,多位专家学者聚焦“媒介转型
14、背景下主持人实践的场域变迁与空间拓展”进行了阐述。国家督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百年中国播音史”首席专家、节气长城总策划姚喜双教授将主持人敬一丹在节气长城中的语言表达特征概述为“高雅与通俗的统一”“引导性与体验性的统一”“问题意识与现实关切的统一”。姚喜双教授认为,通过丰富灵动的话语策略运用,主持人敬一丹实现了与社交媒体上更多鲜活个体的深切交流和深度联结,节目的精神内核也能够以更亲切的方式被感知和触摸。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主任俞虹教授认为,作为集节目总策划和主持人多种角色于一身的敬一丹以专业性成为这个节目独特的符号。俞虹教授认为,敬一丹是主持人、记者、作家、教师、学者等多种身份符号的叠加,不
15、同角色的交织和赋能成就了敬一丹的专业性。作为节气长城朗读嘉宾,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持人专业委员会主任徐俐,把敬一丹在全媒体语境中的表达特征概括为“自由的讲究,讲究的自由”。徐俐认为,从职业生涯中真切自然的表达到新媒体节目中呈现出的自由感,敬一丹的主持人实践有着鲜明的个人风格。徐俐认为,自媒体节目具有“轻制作”和“高互动”的特点,主持人的全媒体实践有很大的空间值得探索。同为节气长城朗读嘉宾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冯硕也分享了类似的观点,他认为,全媒体时代呼唤的是能够真正实现与用户情感交流的主持人实践,对相关内容领域的深耕则是培育共情力的重要基础。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副教授周逵谈到,节气长城系
16、列短视频提供了诸多的正向情绪价值。新冠疫情背景下,线上的生活节奏使人们淡漠了真正意义上自然时间的流逝,节气长城中敬一丹的讲述带着大家感受四季分明,重新让人们校准时间和观念的节奏,传递出节气往复本身所带来的治愈力量。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院长喻梅教授谈到,作为一档精品文化类节目,节气长城展现出的丰富意象带给人们广阔的想象空间。通过主持人敬一丹娓娓道来、细腻饱满的讲述,节目表现出刚柔并济、虚实结合的审美气质。节目运用的“形散神聚”的叙事方式契合了全媒体传播语境的特点,带给用户真切的体验。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党委书记李洪岩教授围绕“仰观俯察”“千载万里”“虚实相生”“万千气象”“文化满足”五个关键词发言,认为节气长城将大视野与小视角巧妙结合,有虚有实,有内在气脉,有外在物象;有寒来暑往,有生生不息,呈现出细腻大气的特色和气韵生动的气质。一个个节气,从长城走过。研讨会上各位专家学者的深刻洞见不仅是对节气长城全方位、多维度的总结与分析,也为全媒体语境下的文化传播实践、主持人实践的发展提供参照。面对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不断延展的全媒体传播格局,有更广阔的创作空间可以挖掘,有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