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期农垦医学第 45 卷桡骨小头骨折是肘关节活动的关键部位,虽其在临床中骨折发生率不高,但因其实质属于关节内骨折,故骨折移位要求解剖复位恢复关节活动1。为尽可能避免因桡骨小头骨折对患者生活产生影响,对桡骨小头骨折的治疗来说,恢复肘关节的功能是保证其具有支持肘关节活动的稳定性和灵活性2。目前,临床中治疗桡骨小头骨折的方法有很多种,而对于哪种方法最合理难以抉择且在学界争议较多。目前临床中常采用切开、复位后进行内固定的方式治疗,但随着医学的进步,新型固定材料和治疗方法不断出现,虽国内外已发表很多关于桡骨小头骨骨折的治疗方法,但这些方法的临床效果还待进一步研究和分析3-4。微型钢板已成为目前医疗
2、系统普遍选择的体内固定用途的介质,而生物型是能被机体吸收的固定棒,属于应用到医疗方面的一种全新材料,且越来越受临床医生的青睐。本文通过对 2017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在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资料完整的 62 例桡骨小头骨折患者进行随机访问,并对其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研究。通过对患者骨折治疗中的各种问题、因素等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旨在选择更加合理科学的治疗方式,提高预后效果。此次研究主要依据两类内固定治疗方法和其对应的费用展开全面评判,以便给该类病症的治疗出具具有可实际应用的理论参考数据。桡骨小头骨折切开复位可吸收材料固定和钢板固定治疗效果对比分析麦麦提艾力 库尔班1李刚2
3、邱忠鹏2(1.石河子大学医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2;2.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中心,新疆石河子,832008)【摘要】目的:对比分析桡骨小头骨骨折后用生物型可吸收材料和钢板材料固定的患者手术、预后各项情况及经济效益情况。方法:本次研究采用 2017 年 1 月到 2019 年 12 月期间的病例为研究样本,患者共计 62 人,该样本均为桡骨小头骨折病例,其中钢板内固定组 30 例,生物型可吸收棒固定组 32 例,后进行随访;通过 VAS 评分、Broberg-Morrey 肘关节功能评分对两组患者的骨折情况进行评估,分析患者手术过程耗时、手术中出血量及患者手术、住院、其他费用总和等情
4、况,并根据影像学检查及患者肢体查体情况判断骨折愈合时间。结果:与钢板内固定组比较,生物型可吸收棒组患者手术时间相对较短,出血量少,骨折愈合时间短,治疗总花费少,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物型可吸收棒组患者在手术一周后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钢板内固定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在手术 6 个月、12 个月肘关节功能恢复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一年后,生物型可吸收棒组患者肘关节伸屈范围、手臂旋转范围等能力优于钢板内固定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愈合情况均为期愈合,钢板内固定组发生异位骨化病例 4 例,出现活动受限病例 3 例,出现并发症患者占比达到 21.88%;生
5、物型可吸收棒组出现活动受限病例 2 例,出现并发症患者占比 6.67%,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钢板内固定组患者满意度为 90.63%,生物型可吸收棒组满意度 100%。结论:生物型可吸收棒和钢板内固定在桡骨小头骨折治疗中均具有良好临床效果,但生物型可吸收棒作为新型生物材料术后无需再次取出,不仅能够减少患者手术后取出的费用,且患者生理和心理压力也能得到缓解,更加适合临床广泛推广。【关键词】桡骨小头骨折;钢板内固定;生物型可吸收棒固定;VAS 评分;Broberg-Morrey 肘关节功能评分中图分类号:R687.3文献标识码:A通讯作者:李刚,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
6、师,从事创伤骨科研究。18 2023 年 2 月第 45 卷第 1 期农垦医学Journal of Nongken MedicineFeb.2023Vol.45No.11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本文选择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 2017 年1 月至 2019 年 12 月期间治疗的具有完整资料的桡骨小头骨折患者 62 例为研究对象,其中钢板内固定组 32 例,男性患者 17 人,女性患者 15 人;年龄1960 岁,平均为(38.125.26)岁;骨折右侧 17 人,左侧 15 人;因车辆肇事骨折 15 人,意外摔倒骨折17 人;随访时间(18.139.14)个月。生物型可吸收棒组患者 30
7、 例,其中男性 18 例,女性 12 例,年龄2061 岁,平均(37.566.03)岁;骨折出现在右侧肢体 17 人,左侧肢体 13 人;患者骨折缘由:因车辆肇事骨折 12 人,意外摔倒骨折 18 人;随访时间(18.712.43)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部位、骨折原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 手术方法手术前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术前检查,然后通过 X 射线和 CT 检查确定患者骨折损伤程度,经过对患者各种身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确认其符合手术条件。用石膏对患者受伤部位进行固定,进行消肿止痛处理;对患者注射低分子肝素钠,防止患者出现血栓,影响手术安全。钢板内固定组:采
8、用微型钢板内固定术。使患者处于仰卧位后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或臂丛神经麻醉;将患者手肘置于胸前,肘部向前弯曲至 90度;进行手术部位消毒,绑止血带;应用肘外侧Kocher 入路切开皮肤皮下,肌间隙入路,使桡骨小头和颈部完全暴露出来;将前臂旋前位保护桡神经深支,将骨折位置的血肿、软组织等清理干净;将桡骨小头复位,用 1.0 毫米克氏针进行固定;在安全区放置钢板于合适位置,将钢板固定;同时用 C 臂透视检查固定位置的合理性;固定好钢板后将环形切口用生理盐水冲洗,同时将摘除的韧带等组织完成修复治疗;放置引流条后逐层缝合,关闭切口4-5。生物型可吸收棒固定组:采用生物型可吸收棒内固定术。手术入路、骨折位置
9、复位、骨折位置临时固定等步骤与内固定法完全相同;区别在于根据生物型可吸收棒的点位在桡骨上钻 2.0 毫米左右的小孔,然后将可吸收棒固定在各个点位处。注意生物型可吸收棒的头部位置不应穿透软骨,尾部位置需埋在软骨面下方,保证关节处可正常活动6-7。术后给予抗菌药物预防感染,用石膏或支具对其进行固定,防止骨折部位出现再次移位8,固定时间一般在 24 周左右。1.3 观察指标(1)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手术及相关的治疗费用,根据 X 射线和检查结果判断患者的愈合时间。(2)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对患者手术前、手术后 1周、手术后
10、 4 周的患处疼痛情况进行评分9。(3)通过Broberg-Morrey 肘关节功能评分法对患者术后 6 个月、术后 12 个月的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分10。(4)利用肢体测角器对手术 12 个月后的(最末次随访)患者肘关节活动角度进行测量,包括中立位置的关节屈伸角度、90 度时的关节旋转角度等11。(5)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6)患者手术半年后对其进行满意度调查,了解患者对手术方式、术后训练等评价,通过调查问卷计算患者满意度12。1.4 纳入标准(1)单独桡骨小头骨折;(2)患者年龄在 18 周岁以上;(3)患者骨折部位为闭合性骨折,且没有神经血管损伤情况;(4)患者在研究前已知
11、晓本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5)本研究过程及内容等均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6)本研究中所有手术均由主任或副主任医师完成。1.5 排除标准(1)患者存在手术不耐受可能性;(2)无法进行内固定手术的患者;(3)患者骨折非外伤所致,为病理性骨折;(4)患者除桡骨小头骨折外,肘部还存在其他类型的损伤,如韧带拉伤等;(5)患者除桡骨小头骨折外,肘关节处有其他类型的疾病;(6)严重精神疾病患者。1.6 统计学处理采用 SPSS 23.0 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本文中所有的计量材料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多组数据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法;两组数据间分析采用t检验;组间内的数据采用2法进行检验;以P0.
12、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 两组患者治疗时长、出血量、切口痊愈时长和手术花费对比分析生物型可吸收棒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出血量及手术花费均低于钢板内固定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19 第 1 期农垦医学第 45 卷?表 1两组病例治疗时长、出血水平、切口痊愈时长和手术花费的对比分析2.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肘关节疼痛程度比较术后一周,生物型可吸收棒组患者疼痛程度低于钢板内固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 组间=10.372,P时间=0.002)。两组患者手术结束后痛感随着时间的变化出现差异(F 时间=956.661,P时间0.001)。见表 2。表
13、 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痛感水平对比分析(分,xsxs)2.3 两组患者术后肘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 6 个月生物型可吸收棒组患者优良率为 83.3%,高于钢板内固定组 65.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 12 个月生物型可吸收棒组患者优良率为 90.0%,高于钢板内固定组 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2.4 两组患者术后肘关节活动度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后肘关节活动数据显示,生物型可吸收棒组患者活动幅度均大于钢板内固定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4。?!#$%&!#%?$#!$&!#?(#%&)#?#(?&$#$(?*+,-
14、./0?$?!(#$)&!#)?#(?&(#1(?(#)?&(#?#?%&$#%?#%?1#%?!?1#$1?1#?)1?2$#$?2$#$?2$#$?2$#$?表 3两组患者肘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 n(%)?!?!?!?2.5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钢板内固定组发生异位骨化、活动受限的例数多于可吸收棒组,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 6.67%和 21.88%,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5。表 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2.6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钢板内固定组患者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人数分别是 24 人、5 人和 3 人,满意度为 90.63%;生物型可吸收棒组患者满意、基本
15、满意、不满意人数分别是 26 人、4 人、0 人,满意度 100%,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6。表 6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3讨论桡骨小头作为肘关节活动的主要部位,对肘关节的灵活性、稳定性、可旋转程度等具有重要作用。肘关节活动障碍会导致患者肩部活动能力降低,患者肘部前伸、后屈、肘部转动等运动受到限制。此表 4两组患者肘关节灵活性对比分析?!#$%&?(?(?)?!?#?#?$?20 2023 年 2 月第 45 卷第 1 期农垦医学Journal of Nongken MedicineFeb.2023Vol.45No.1外,患者还会出现肘部、肩部疼痛情况12。在临床中,桡骨
16、小头处骨折往往没有受到足够重视,而一旦处理不当,会对患者肘部关节造成严重甚至永久伤害,导致患者出现异位骨化、关节炎等一系列并发症,影响患者正常生活13-14。临床中,治疗桡骨小头骨折的主要目的是使患者肘关节能够正常活动,使患者具备正常生活功能。在传统的临床治疗中,通常采用小头切除术进行治疗,但经过长时间的临床检验证明,该方法会使患者肘部力量减弱,患者出现肘部外翻等情况15。目前较为常用的方法是对骨折部位进行复位后内固定,此种治疗方法能够极大地保留患者肘部力量,患者预后情况较好16-17。传统内固定通常采用钢板固定,而随着医学技术、材料技术的发展,新型的内固定材料越来越多,但随着临床和研究的应用,使用不同固定材料患者疼痛、术后愈合、花费等亦有很大不同18,故临床需对各种固定方案进行研究,比较优缺点。本文将钢板内固定和生物型可吸收棒固定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两种方式进行研究找出其优缺点。钢板内固定法中的钢板为钛合金钢板,体积相对较小、轻薄,能够起到很好的固定作用19;而生物型可吸收棒是聚左旋乳酸棒,能够在人体内降解,具有较好柔韧性和组织相容性,抗弯曲强度相对较大,对人体亦未有毒副作用20。从